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郑涛 《内科》2012,7(4):349-35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NSE及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SE浓度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NSE浓度及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以降低血清NSE的水平及NIHSS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规律。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人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以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NS)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同时加用东菱迪荚按隔天10u、5u、5u加入生理盐水(NS)250ml静脉滴注及葛根索活血化瘀等治疗;对照组除不用依达拉奉外其余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天后各抽取病人肘静脉血3ml,1000rpm离心取上清液测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对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SOD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MD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依达拉奉可清除急性脑梗死病人体内过多的MDA,对SOD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彪  刘学军 《山东医药》2013,(28):41-4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再给予依达拉奉,2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E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疗效,并测定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ESS、ADL评分增加,血清T-SOD水平升高、MDA、NSE水平降低,P均<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ESS、ADL评分增加,血清T-SOD水平升高、MDA、NSE水平降低明显,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升高血清T-SOD水平,降低血清MDA、NSE水平,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及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实验组,各40例,分别于发病后1 d、7 d及14 d测定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浓度,并于入院1 d和14 d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均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DA浓度、升高SOD活力,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DA浓度、升高其SOD活力,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者有协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醒脑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选择55例为观察组,余31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依达拉奉与醒脑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醒脑静滴注,持续用药14 d。于入院时、治疗后第3、7、14天以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NSE、S-100β和MMP-9水平,同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治疗后第3、7天血清中NSE、S-100β和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在治疗后第14天血清MMP-9较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在治疗后第3天神经功能缺失NIHSS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对照组在治疗后第7天才出现神经功能改善;治疗后第14天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和醒脑静两药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一用药效果较好,可保护受损的脑神经元,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研究提示,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1-3].我科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获得良好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所有纳入对象均为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52例,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病会议提出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4].  相似文献   

7.
白爱国 《山东医药》2011,51(27):37-3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d,2次/d,治疗14d。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醇(NSE)、IL-6、TNF-α,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SE、IL-6、TNF-α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有脑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降低NSE、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程在48h内的急性脑梗死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常规应用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和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用7天;对照组维生素C1.5g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用7天;第8后两组治疔方案相同。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并进行肝肾功能、凝血因子、血常规检查,以治疗第21天ESS增分率和治疗90天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结果21天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有效率分别为92%、52%,差异有显著性(P〈0.001);90天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DL有效率分别为92%、56%,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9月—2010年2月神经内科住院60例发病48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14d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60%,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治疗2周后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 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80例.在治疗前、治疗7天和14天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对照组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和丙二醛无明显变化,治疗7天时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丙二醛低于治疗前,治疗14天时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丙二醛低于治疗7天时;治疗7天和治疗14天比较,治疗组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丙二醛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逐渐上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通过降低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和丙二醛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不同时期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观察抗自由基药物依达拉奉治疗后SF、MDA及SOD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随机分为两组,依达拉奉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测定SF、MDA及SOD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并测定48 h头颅CT和(或)MRI的影像学容积。结果脑梗死组SF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SF水平与MDA呈正相关关系;SF水平与SOD呈负相关关系;SOD水平与MDA呈负相关关系;依达拉奉治疗组SF水平上升趋势较常规治疗组低,CSS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SF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缺血后自由基损害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其表达增高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损程度。  相似文献   

12.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140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秀  陈红  周莹 《内科》2011,6(6):535-537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静滴奥扎格雷钠、胞二磷胆碱等;联合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同时给予依达拉奉静滴。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定、临床疗效评价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并监测凝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和心电图。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联合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安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简单随机化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使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在治疗后14、21 d对2组患者行临床疗效判定,判定指标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同时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ADL评分及NIHSS评分改善幅度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开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7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性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早期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恢复期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结果实验组基本痊愈病例数量较比对照组多,无效病例数显现更少,治疗总有效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深静脉感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营养不良上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在疾病恢复期第6、9、12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显著更高(P<0.05)。 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提高ACI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古联  谢娟娟  陈炜 《内科》2011,6(6):532-53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用依达拉奉治疗组30例,单用东菱迪芙治疗组30例,依达拉奉联合东菱迪芙治疗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依达拉奉联合东菱迪芙治疗组的显效率(83.3%)明显高于单用依达拉奉治疗组(53.3%)和单用东菱迪芙治疗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但联合用药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依达拉奉或单用东菱迪芙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早期针刺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96例发病1h ̄72h内就诊,头颅CT证实,梗死灶体积≤10cm3,并排除脑梗死性出血。将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针刺治疗组、依达拉奉和针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和/或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并在治疗前、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的测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尤其是依达拉奉和针刺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62±2.50)与对照组(20.07±2.87)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有关,加用针刺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分别于用药治疗前和治疗14d后采集肘静脉血,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SOD、GSH-Px、NO水平,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52/56),对照组为78.57%(44/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4d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4d两组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均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指标的升高或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均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前、后血清神经肽γ(NPY)、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8例健康人和171例AMI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2、3、24、48和72 h血清中NPY、NO、SOD和MDA的含量。结果:与健康人比较,溶栓前患者NPY和MDA含量升高,NO和SOD含量降低(P<0.05)。溶栓后1~3 h的再通组与溶栓前及未通组比较,NPY和MDA含量更高,而NO和SOD含量更低(P<0.01)。再通组的NPY和MDA高峰和NO和SOD的低谷均出现在溶栓后2 h。溶栓24 h后再通组NPY和MDA含量下降,而NO和SOD含量升高(P<0.05),其变化幅度大于未通组(P<0.01)。结论:AMI溶栓1~3 h内NPY和MDA明显升高,NO和SOD明显下降,可能与溶栓后早期内皮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孙希明 《内科》2012,7(2):117-11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的变化及预后。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13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11例,无变化2例,恶化2例,死亡0例,总有效率为90.0%(36/40)。对照组基本治愈10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9例,无变化6例,恶化3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75.0%(30/4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263,P=0.206)。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降低与MMP-9,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及其对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2月至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n=76)和研究组(n=67)。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mRS评分)变化、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变化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变化。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55%和6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4,P0.01)。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1(1,2)和2(1,4)分]、mRS评分[1(1,2)和2(1,3)分]、BI指数[100(85,100)和90(76,100)分]及3项评分好转率[0.7(0.4,0.8)和0.3(0.1,0.5);0.5(0.3,0.8)和0.3(0.0,0.5);-0.4(-0.6,-0.1)和-0.1(-0.2,0.0)]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MDA [1.5(1,2)和2(1,3)nmol/m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SOD较治疗前[145.8(131.3,160.8)和143.6(128.7,153.9)U/ml]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则升高显著[162.1(139.3,188.4)和149.9(131.3,167.3)U/ml],且研究组较对照组[162.1(139.3,188.4)和145.8(131.3,160.8)U/m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MDA水平,升高SOD活力,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从而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