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胜 《现代保健》2010,(32):57-58
目的探讨颈丛联合臂丛阻滞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锁骨骨折患者106例,分为联合组和单纯组各53例,单纯组应用单纯臂丛肌间沟法麻醉,联合组加用颈浅丛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情况以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生命体征均较平稳;联合组的优良率为94.3%,单纯组的优良率为67.9%,联合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单纯组。结论锁骨骨折患者选用颈丛臂丛联合阻滞,术中麻醉效果可靠,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平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非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阻滞见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预处理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6例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A组予以艾司氯胺酮预处理,B组予以同等容量生理盐水预处理。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低于B组,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B组,术后VAS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B组(P <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预处理臂丛神经阻滞可显著减少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缩短苏醒时间,缓解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至2021年10月广州中兴运动损伤专科医院收治的62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臂丛神经阻滞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和联合组(采用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前、切皮时、骨折复位及手术结束时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麻醉前及麻醉后2、12、24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麻醉总优良率为96.77%,显著高于臂丛神经阻滞组的70.97%;与术前比,切皮时、骨折复位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HR、SBP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联合组术中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臂丛神经阻滞组(均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麻醉前比,麻醉后2、12、24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麻醉后各时间点联合组显著低于臂...  相似文献   

5.
肱骨外科颈骨折常发生于解剖颈下2~3cm,相当于大、小结节下缘于肱骨干的交界处,此为松质骨与致密骨质接壤,占肩部骨折的26%。外科颈骨折远端由于胸大肌和近端肩袖牵拉而向前成角。临床上根据移位情况可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骨折。根据陆裕朴等提出的分型:外展型骨折和内收型骨折两种。肱骨外科颈骨折也可归为肱骨上端骨折的分型,  相似文献   

6.
肱骨外科颈骨折常发生于解剖颈下2-3cm,相当于大、小结节下缘于肱骨干的交界处,此为松质骨与致密骨质接壤,占肩部骨折的26%。外科颈骨折远端由于胸大肌和近端肩袖牵拉而向前成角。临床上根据移位情况可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骨折。根据陆裕朴等提出的分型:外展型骨折和内收型骨折两种。  相似文献   

7.
肱骨外科颈骨折常发生于解剖颈下2~3cm,相当于大、小结节下缘于肱骨干的交界处,此为松质骨与致密骨质接壤,占肩部骨折的26%。外科颈骨折远端由于胸大肌和近端肩袖牵拉而向前成角。临床上根据移位情况可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骨折。根据陆裕朴等提出的分型:外展型骨折和内收型骨折两种。肱骨外科颈骨折也可归为肱骨上端骨折的分型,目前比较通用的分型为Neer的解剖学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进行肩部及锁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72例ASA(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患者行肩部及锁骨手术时,采用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无痛70例,辅以神经安定镇痛药5例。全部病例无气胸、椎管内阻滞及局麻药不良反应,无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阻滞麻醉效果:肱骨外科颈骨折32例,优28例,良4例,优良率100.00%;肩关节脱位伴骨折16例,优12例,良4例,优良率100.00%;肩关节脱位12例,优10例,良2例,优良率100.00%;锁骨骨折12例,优12例,麻醉效果为100.00%。手术时间50~250min不等。结论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行肩部及锁骨手术安全、简便、经济、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张九雨  李刚 《现代保健》2011,(10):150-151
目的 探讨应用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3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全部采用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并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优良率81.8.%.结论 应用手术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无需预弯、副损伤小、固定牢固、保护血运,利于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特点,适用于治疗大部分类型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尤其在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对58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9例,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麻醉后HR为(96±8)min/次、MAP为(89±10)mm Hg、麻醉优良率为96.55%同对照组患者的(105±9)min/次、(97±11)mm Hg和82.76%相比,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拟行锁骨切开内固定的手术病人40例,男27例,女13例;ASAI一级,年龄18-55岁,体重40-75kg,无酰胺类局麻药物过敏史,随机分为2组(n=20);选择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组(A组),选择高位肌间沟臂丛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剂量为0.4mL/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对58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9例,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麻醉后HR为(96±8) min/次、MAP为(89±10)mmHg、麻醉优良率为96.55%同对照组患者的(105±9)min/次、(97±11)mmHg和82.76%相比,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颈浅丛复合肌间沟一点与两点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锁骨及肩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颈浅丛复合肌间沟一点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颈浅丛复合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评估两组麻醉后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术中阻滞效果,并观察和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锁骨外2/3部位和肩部感觉阻滞时间分别为(13.8±1.2)、(13.5 ±2.2) min,均短于A组的(15.7±2.0)、(15.8±2.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肩关节阻滞评分为(1.2±1.5)分,少于A组的(2.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良率为96.7%(29/30),A组优良率为86.7%(26/30);霍纳综合征B组7例,A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骨及肩部手术中颈浅丛复合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优于一点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4.
肖恒 《现代保健》2011,(20):144-145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6年5月~2007年9月,本科收治的72例经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54例应用解剖钢板固定治疗,14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4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予以治疗。结果7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访12—36个月,应用Neer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优38例,良16例,可10例,差8例,优良率为75%。结论明确肱骨外科颈骨折类型后,结合患者骨质情况、年龄等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术后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能取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神经刺激器在颈丛神经阻滞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ASA I-Ⅱ级,择期行颈部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患者28例,随机等分为神经刺激器引导颈丛神经阻滞组和常规“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组。观察其麻醉效果、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神经刺激器引导颈丛神经阻滞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常规“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组发生Hornor’s Syndrome3例、声嘶2例。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神经阻滞定位指标客观、明确,能有效避免因盲探使进针定位不当或太深而出现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锁骨骨折手术时通常都用斜角肌间沟臂丛阻滞法,但常出现阻滞不完全。为此,常须静脉伍用哌替啶、氯胺酮等辅助药,以增强镇痛效果。近年来,我院在此手术时采用了颈臂丛联合阻滞法,大大改善了其阻滞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为松质骨与坚质骨接壤部,容易发生骨折,且各年龄段均有发生,治疗上多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和手术开放复位铜板内固定,前者容易产生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后者费用较高,对小孩和老年人来讲,比较难以接受.自2000年10月~2008年3月我们对14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采用提物负重甩手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彭云红 《医疗装备》2022,(22):104-106
目的 比较上肢骨折手术中单纯应用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行上肢骨折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全身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麻醉后5 min至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毕即刻至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予以全身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维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肱骨外科项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病人用骑缝钉内固定.结果 40例病人全部康复,无一例出现畸形.结论 骑缝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确实,安全可靠,手术操作简便,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晓燕  刘艳 《中国保健》2010,(11):33-34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9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三组,每组30例。I组:颈丛神经阻滞;II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III组: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各组切皮、剥离骨膜、复位固定、缝皮等分别进行VAS评分,记录使用镇痛药或加局麻的例数,观察不良反应。结果I组切皮、缝皮评分显著低于剥离骨膜、复位固定时;II组剥离骨膜、复位固定评分显著低于切皮、缝皮时;III组切皮、缝皮评分与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剥离骨膜、复位固定评分与II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组使用镇痛药或加局麻的例数低于I、II组。三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区域的皮肤由颈浅丛神经支配,锁骨及其附着组织主要由臂丛神经支配,亦有部分颈丛神经参与。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是锁骨骨折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