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大鼠高氧性肺损伤肺组织内源性谷氨酸释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酸在新生大鼠高氧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新生大鼠,出生后12h内随机分为空气对照组和高氧组。高氧组维持氧浓度≥95%,分别在1,3和7d后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肺脏,测定肺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另取小鼠,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制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白细胞计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Lowry法检测总蛋白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谷氨酸含量。结果与空气对照组比较,持续高氧暴露1d新生大鼠肺组织W/D比值无明显变化,暴露3和7dW/D比值明显增加。HE染色可见,持续高氧暴露3d肺泡腔内少量炎症细胞渗出,暴露7d肺泡内红细胞和炎症细胞进一步增多,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数量减少。持续高氧暴露1d新生大鼠BALF中LDH活性明显增加,白细胞计数和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暴露3和7dBALF中LDH活性、总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均高于空气对照组。持续高氧暴露1和3dBALF中谷氨酸含量亦明显高于空气对照组。结论高浓度氧可引起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诱导肺组织内源性谷氨酸的释放,提示谷氨酸在高氧性肺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大鼠模型。方法 将30只3日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各15只,高氧组置于氧箱(氧浓度60%),对照组置于空气(氧浓度21%),分别于实验第7、14、21天取大鼠肺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及胶原含量变化。结果 高氧组肺泡结构消失、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融合;肺Ⅰ、Ⅲ型胶原面积显著增加(P〈0.001)。结论 较高浓度氧持续吸入可致新生鼠肺部产生类似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组织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银杏叶提取物(EGb)能否减轻高氧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EGb组、高氧组和对照组。EGb组和高氧组大鼠置于>95%氧箱中,对照组置于空气中。实验开始及高氧暴露24 h、48 h时,EGb组大鼠均管饲EGb100 mg/kg,另外两组大鼠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胸水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蛋白、细胞因子IL-6、IL-1β及TNF-α含量、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病理学改变。结果:EGb组大鼠胸水含量和BALF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高氧组(P<0.05)。EGb组和高氧组总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Gb组BALF中IL-6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三组大鼠BALF中均未检测到IL-1β和TNF-α,肺组织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Gb组和高氧组肺组织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b可部分减轻高氧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机制可能与促进肺组织IL-6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郭莹  柴文戍  潘殿柱  韩彬 《中国药房》2012,(45):4243-4245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IL-8、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生理盐水)组和肝素高、低剂量(12500、6250u·4mL-1)组,每组10只,后3组气管注入脂多糖并熏香烟以建立COPD模型,各组第8天起雾化吸入相应药物,连续3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8和TNF-α的水平,收集血液和BALF进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切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泡结构紊乱、肺泡壁变薄断裂,模型组、肝素低剂量组血清和BALF中IL-8及TNF-α水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肝素高剂量组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明显好转,血清和BALF中IL-8及TNF-α水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肝素低剂量组上述指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雾化吸入肝素可能通过限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及组织破坏修复、抑制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强黏附过程,发挥减轻COPD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高氧引起的新生大鼠肺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95%氧浓度+GM-CSF 9 μg/kg(A)组、GM-CSF9 μg/kg(B)组、95%氧浓度+生理盐水(C)组和生理盐水(D)组.7d后计算肺湿质量与干质量比(W/D),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数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RT-PCR检测肺组织中MCP-1 mRNA表达,HE染色进行肺损伤病理评分.结果 与C、D组相比,A、B组肺损伤评分及W/D、BALF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MCP-1及IL-8水平、MCP-1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除MCP-1水平及其mRNA表达外,A组上述各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CSF对高氧暴露引起的新生大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损伤部位炎症反应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水仙环素对高氧诱导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足月新生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常氧组(21% O2)、常氧+水仙环素组、高氧组(85% O2)、高氧+水仙环素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于不同含氧量条件下暴露7 d,另取足月新生大鼠50只,随机分为常氧组、高氧组、高氧+水仙环素组、高氧+水仙环素+蛋白激酶B(AKT)抑制剂组及高氧+水仙环素+雷帕霉素组,每组10只。各药物组于出生后0、2、4、6 d时分别腹腔注射1 mg/kg水仙环素、1mg/kg AKT抑制剂和4mg/kg雷帕霉素,比较各组大鼠肺损伤、促炎细胞因子、纤维化及肺组织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常氧组比较,高氧组大鼠体质量、肺组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相关X蛋白(Bcl-2/Bax)水平明显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总蛋白及肺组织湿干质量、BALF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IL-6含量、肺组织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及胶原蛋白Ⅰ表达、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原代肺成纤维细胞凋亡率、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AKT、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mTOR升高(P<0.05);常氧组与常氧+水仙环素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氧组比较,高氧+水仙环素组体质量、肺组织Bcl-2/Bax水平升高,BALF中细胞总数、总蛋白及肺组织湿/干质量、BALF与血清中TNF-α、IL-1β、MCP-1、IL-6含量、肺组织α-SMA、波形蛋白及胶原蛋白Ⅰ表达、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原代肺成纤维细胞凋亡率、p-AKT/AKT、p-mTOR/mTOR降低(P<0.05)。与高氧+水仙环素组比较,高氧+水仙环素+AKT抑制剂组TNF-α、IL-1β水平升高(P<0.05),高氧+水仙环素+雷帕霉素组TNF-α、IL-1β、胶原蛋白Ⅰ表达升高,Bcl-2/Bax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水仙环素可保护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水仙环素活化AKT/mTOR信号通路,改善炎症反应、减缓肺纤维化程度、抑制肺组织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肺巨噬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在大气细颗粒物 (PM2.5) 所致肺炎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中流量采样器收集PM2.5颗粒物制成混悬液, 经气管滴注给予高、 中、 低剂量 (分别为15、 10、 5 mg/kg) 制成大鼠肺损伤模型, 3 d后麻醉动物进行肺泡灌洗, 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中的巨噬细胞, 中性红法测定其吞噬功能, 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染色观察肺巨噬细胞内NLRP3的表达; 处死大鼠解剖取肺组织, HE染色观察肺损伤严重程度并评分, 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NLRP3表达, ELISA法测定肺组织内IL-18、 IL-1β及Caspase-1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经气管滴注PM2.5染毒后, BALF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实验组大鼠肺损伤明显, 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肺泡间隔明显增宽, 部分肺泡壁断裂, 尤以高剂量组表现明显; 各实验组大鼠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 P<0.05)。低、 中、 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内NLRP3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肺组织内IL-18、 IL-1β及Caspase-1的表达不同程度上调。结论 大鼠气管滴注PM2.5引起的肺损伤和炎症反应与肺巨噬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Nec-1)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大鼠的保护作用。方 法 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主呼吸组(C组)、正常潮气量(VT)组(N组)、高VT组(H组)和Nec-1组 共4组,每组10只。C组保持自主呼吸,N组、H组和Nec-1组分别给予8、40、40 mL/kg的VT行机械通气,Nec-1组在 机械通气开始时静脉给予Nec-1(1 mg/kg)。通气4 h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标本,测定BALF中 总细胞数、总蛋白水平、白细胞介素(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 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肺组织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 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肺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1(RIPK1)、RIPK3 和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C组和N组大鼠BALF中和肺组织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组大鼠BALF 中总细胞数、总蛋白、炎性因子 IL-6、IL-1β、TNF-α 水平、肺组织 W/D 比值、肺组织病理评分及肺组织内 RIPK1、 RIPK3、NF-κB p65 的 mRNA 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 C 组和 N 组明显升高(P<0.01)。与 H 组相比,Nec-1 组大鼠 BALF中和肺组织各指标水平下降(P<0.01)。结论 RIPK1/RIPK3/NF-κB信号传导通路参与大鼠VILI,Nec-1对大 鼠VILI的肺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及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组,每组各20只。分剐于1周后电镜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肺湿/干重比(W/D)观察肺脏水通透性的变化,并且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等肺损伤指标。结果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组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肺湿/干重比均优于急性肺损伤模型组,且不同程度降低BALF中中性粒细胞含量及总蛋白和乳酸脱氢酶。结论阿奇霉素对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损伤时肺组织丙二醛(MDA)变化与肺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眼镜蛇心脏毒素(CTX)性肺损伤模型观察肺的病理变化,并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DA组分进行比较。结果 CTX高低剂量致伤后,BALF中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与油酸组无差异;MDA含量高峰期在CTX 致伤后2 h至3 d;CTX高剂量组加PS治疗组则MDA含量较CTX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CTX可导致急性肺损伤且可使MDA增加,而PS加入可减轻CTX所致肺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型钙拮抗剂间-尼索地平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l)是否有保护作用,探讨Au治疗的新思路。方法以LPS(5.0mg/kg)尾静脉注射建立肺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计算肺W/D值,检测肺泡上皮细胞内Ca2+浓度,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蛋白质含量,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CPI)的变化。结果间-尼索地平能明显减轻LPS所致ALl模型肺组织病变情况。间-尼索地平组肺泡上皮细胞Ca2+浓度比LPS组含量明显减少(P〈0.05),肺W/D值比LPS组明显降低(P〈O.05),肺CPI比LPS组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MDA含量比LPS组含量减少(P〈0.01)。结论间-尼索地平对脂多糖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HIF-2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探讨阿奇霉素对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NC)组、BPD组、阿奇霉素组、布地奈德组(阳性对照),每组15只。NC组大鼠正常呼吸空气,其余3组大鼠通过在高浓度氧中暴露14 d构建BP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阿奇霉素组大鼠腹腔注射阿奇霉素200 mg/kg,布地奈德组大鼠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5 mg/kg,每日1次,连续14 d;BPD组和NC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并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放射状肺泡计数、肺泡平均截距,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水平,肺组织中VEGF、HIF-1α、HIF-2α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NC组比较,BPD组大鼠肺组织出现明显损伤;白细胞计数、肺泡平均截距和TNF-α、IL-6、IL-1β、MDA水平均显著上调;放射状肺泡计数,...  相似文献   

13.
王静宜  于洪志  武俊萍  杜钟珍  吴琦 《天津医药》2012,40(10):1034-1036,109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慢性饮酒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及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乙醇组、乙醇+NAC组、对照组各10只,乙醇组和乙醇+NAC组每日给予乙醇液体饲料,乙醇+NAC组给予NAC 300 mg/(kg?d)。8周后处死,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肺组织中的SOD、MDA的含量。结果:乙醇组肺组织可见不同程度的肺泡壁Ⅱ型上皮细胞增生及肺泡间隔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中胶原纤维沉积增多;乙醇+NAC组胶原纤维沉积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比乙醇组轻。乙醇+NAC组肺泡炎、纤维化评分低于乙醇组(P<0.05或P<0.01)。乙醇+NAC组肺组织匀浆SOD活力高于乙醇组,MDA含量低于乙醇组(P<0.05)。结论:NAC提高慢性饮酒大鼠肺组织SOD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减轻肺组织的纤维化程度,对慢性饮酒大鼠肺纤维化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氨溴索对高浓度氧和通气机联合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实施空气大潮气量通气,B组实施高氧大潮气量通气,C组为氨溴索干预组。测定左肺W/D值,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TNF-α、IL-1β、MIP-2含量以及肺组织MDA、SOD水平。结果:C组大鼠左肺W/D值、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TNF-α、IL-1β、MIP-2含量、肺组织MDA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而SOD水平较B组显著增加。结论:氨溴索对高浓度氧和通气机联合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有较明显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荣时  彭红星  曾玉兰 《医药导报》2009,28(11):1423-1426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吸烟诱导的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以及盐酸氨溴索预先给药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吸烟模型组和氨溴索干预组各10只。采用单纯吸烟方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氨溴索干预组自模型建立开始每天预先腹腔内注射氨溴索,35 mg&#8226;kg-1,每周6 d,连续75 d后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在各组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病理形态学改变符合人类慢性支气管炎特点,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强度与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成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强度明显增强(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氨溴索干预组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强度明显减弱(均P<0.01)。结论 吸烟诱导的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气道炎症与ICAM-1表达上调有关。氨溴索可能通过下调ICAM-1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在气道中的聚集、活化而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高氧引起的新生大鼠肺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95%氧浓度+GM-CSF 9μg/kg(A)组、GM-CSF9μg/kg(B)组、95%氧浓度+生理盐水(C)组和生理盐水(D)组。7d后计算肺湿质量与干质量比(W/D),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数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RT-PCR检测肺组织中MCP-1mRNA表达,HE染色进行肺损伤病理评分。结果与C、D组相比,A、B组肺损伤评分及W/D、BALF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MCP-1及IL-8水平、MCP-1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除MCP-1水平及其mRNA表达外,A组上述各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CSF对高氧暴露引起的新生大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损伤部位炎症反应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刘雪雁  俞志凌  薛辛东 《天津医药》2007,35(5):354-356,I0005
目的:探讨持续吸入高浓度氧的新生大鼠的生存率、体质量以及肺病理形态学的动态变化。方法:足月新生大鼠,生后分别于90%~95%氧(高氧组)和正常空气中持续暴露(空气组),于1、3、7、14、21d,对比观察其生存情况、称体质量: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辐射状肺泡计数(RAC);Masson染色和Gomori银染色,图像定量分析,计算胶原及网状纤维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高氧暴露第3天开始,生存率降低,体质量下降,持续至21d;病理观察高氧组早期炎症反应,7d出现肺泡发育阻滞,最终纤维化;RAC数值空气组随着13龄而增加,高氧暴露7、14、21d时较空气组降低(P〈0.05或P〈0.01)。7d后高氧组的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在肺间隔和间质中沉积,阳性面积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持续吸入高浓度氧,使新生大鼠的肺发育受阻,并逐渐出现伴有胶原增加的纤维化改变,与早产儿慢性肺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姜黄素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减轻脂多糖(LPS)诱导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方法 将60只新生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药,2 mg·kg-1)组和姜黄素低、中、高剂量(1.5、3.0、6.0 mg·kg-1)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所有大鼠采用腹膜内注射LPS (3 mg·kg-1)建立ALI模型。注射LPS约6 h后开始ip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ip等体积的0.1% DMSO。通过血氧分压(PaO2)和肺干湿质量比(W/D)评估新生大鼠肺水肿情况;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损伤;ELISA法检测新生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BALF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HMGB1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肺组织胞核NF-κB、胞浆NF-κB和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p-IκBα)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新生大鼠肺泡腔有渗出、肺组织结构紊乱、细胞核固缩深染、伴随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 PaO2、BALF中SOD和GSH水平显著降低(P<0.01);肺W/D,BALF中MPO和MDA水平,BALF中IL-6、TNF-α和HMGB1水平,NF-κB胞核/胞浆比例和胞浆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高、中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肺泡腔渗出、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0.01); PaO2、BALF中SOD和GSH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肺W/D,BALF中MPO、MDA水平,BALF中IL-6、TNF-α和HMGB1水平,NF-κB胞核/胞浆比例和胞浆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姜黄素可以通过抑制HMGB1-NF-κB信号通路减轻LPS诱导的新生大鼠ALI。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芍药苷对低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ig)、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ig)、阳性对照组(西地那非25 mg/kg,ig)、芍药苷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g,ig)。对照组大鼠置于正常环境中饲养,其余各组均于给药0.5 h后置于全自动低压低氧舱内(大气压50 kPa,氧浓度10%),每天8 h,持续21 d。在实验终点时检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颈动脉压(mC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观察肺动脉病理变化;检测血浆内皮素(ET-1)、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检测肺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PAP、RVHI、血浆ET-1水平、肺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NO水平、肺组织中SOD、CAT、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HE染色显示大鼠肺小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中、高剂量组大鼠mPAP、RVHI、血浆ET-1水平、肺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NO水平、肺组织中SOD、CAT、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不同剂量芍药苷干预后,大鼠肺小动脉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均不同程度减轻。结论 芍药苷可降低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与右心室肥厚程度,减轻肺小动脉血管重塑,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浆ET-1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改善血管内皮舒缩因子失衡,提高大鼠肺组织匀浆中SOD、CAT、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咳喘宁胶囊对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作用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烟熏法复制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实验分组为模型组、咳高组、咳低组、桂龙组,并设不加处理的正常对照组。以高、低剂量咳喘宁和桂龙咳喘宁进行干预,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TXB2和6-keto-PGF1α及其比值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咳高组和桂龙组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及其比值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咳低组无明显差异;咳高组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TXB2和6-keto-PGF1α含量显著低于桂龙组(P<0.05或P<0.01)。结论:咳喘宁胶囊可通过降低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