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氟康唑、特比萘芬及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NCCLS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特比萘芬及伊曲康唑对22株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结果22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9株,敏感12株;对伊曲康唑耐药7株,敏感8株;对特比萘芬耐药12株,敏感3株。结论3种药物中氟康唑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但仍有耐药现象,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存在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2.
白念珠菌506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白念珠菌临床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鉴定白念珠菌临床株,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即以前的NCCLS)推荐的M27-A2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MIC值测定。结果共收集白念珠菌506株,检测出氟康唑耐药株3株,剂量依赖性敏感株1株,耐药率为0.59%;伊曲康唑耐药株18株,剂量依赖性敏感株269株,耐药率为3.56%;其中1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交叉耐药。结论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有耐药及交叉耐药现象的发生;伊曲康唑耐药率高于氟康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紫等5种抗真菌药物对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白念珠菌药物敏感性与其基因型的关系。 方法 根据M27-A2方案检测甲紫、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对67株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提取白念珠菌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白念珠菌25S核糖体 rDNA基因内含子区,根据PCR扩增片段将白念珠菌分为A(36株)、B(23株)、C(8株)基因型,分析白念珠菌不同基因型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药敏实验结果显示,67株白念珠菌中,8.96%对氟康唑、2.98%对伊曲康唑、1.49%对酮康唑耐药,两性霉素B无耐药菌株。甲紫的最低抑菌浓度在0.125 ~ 4 mg/L。统计学分析显示,白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与其基因型无明显相关关系,P值均 > 0.05。结论 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菌株的增多在临床用药选择上应引起注意,甲紫的抗真菌作用值得重视。白念珠菌基因型与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发生可能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口腔念珠菌感染与带菌者分离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念珠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多科室同期住院患者口腔分离的念珠菌菌株242株,采用微量稀释法(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M-27A方案)测定临床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结果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9.20%、10.34%、5.75%及0%,非白念珠菌组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9.70%、11.76%、7.35%,1株光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结论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有一定的耐药性,无两性霉素B耐药;非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比例高于白念珠菌,尤其是对氟康唑,少数非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出现耐药性,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分离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二门诊部就诊的甲真菌病患者的51株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3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对51株甲源性白念珠菌的平均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3 μg/mL、3.84 μg/mL、6.52 μg/mL.伊曲康唑在体外对白念珠菌敏感性高于特比萘芬和氟康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白念珠菌ERG4基因高表达与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关系。 方法 M27-A2微量肉汤稀释法对34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抽提白念珠菌ERG4基因的总RNA,并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RT-PCR)方法检测ERG4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白念珠菌耐氟康唑菌株组ERG4基因表达量(4.20 ± 2.56)高于敏感组(1.72 ± 1.33)(t = 3.99,P < 0.05);耐伊曲康唑组(3.60 ± 2.47)高于敏感组(1.66 ± 1.61)(t = 3.71,P < 0.05);耐伏立康唑组(3.99 ± 2.72)高于敏感组(2.07 ± 1.58)(t = 2.91,P < 0.05);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同时耐药菌株组(4.49 ± 2.73)显著高于敏感组(1.69 ± 1.82)(t = 3.81,P < 0.05)。 结论 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耐药菌株ERG4基因高表达与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耐药及交叉耐药有关,但白念珠菌ERG4基因高表达在耐药中的作用还有待于通过基因下调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氟康唑耐药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白念珠菌对其他唑类药物的敏感性和交叉耐药性。方法用CLSI颁布的M27-A2方案检测氟康唑(FLC)、伊曲康唑(ITC)、伏立康唑(VRC)及联苯苄唑(B IF)对VVC分离的耐FLC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结果19株VVC分离白念珠菌中有11株对FLC,ITC交叉耐药,有5株对FLC,ITC,VRC交叉耐药。结论VVC分离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性,尤其在FLC与ITC之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临床分离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方法: 应用1997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CLSI)推荐的微苗稀释法(M27-A)对我科真菌实验室分离保存的120株白念珠菌进行了氟康唑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株白念珠菌中73株对氟康唑敏感,13株剂量依赖敏感,34株耐药.结论: 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下降,可能与氟康唑的广泛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葡萄糖消耗法快速测定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采用葡萄糖消耗法进行快速念珠菌药敏试验的实用性和优越性。方法:采用葡萄糖消耗法快速检测104株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并和NCCLS M27-A方案微量法进行比较。受试菌株主要分离自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包括白念珠菌(C. albicans)45株、近平滑念珠菌(C. parapsilosis)24株、热带念珠菌(C.tropicalis)17株、克柔念珠菌(C.krusei)10株、光滑念珠菌(C. glabrata)8株。结果:对于氟康唑,两种方法在±1个、±2个稀释度范围内的一致性为76.0%和89.4%;对于伊曲康唑,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分别为82.7%和89.4%。结论:葡萄糖消耗法和NCCLS M27-A方案微量法的一致性较高,可以用于念珠菌药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66株白念珠菌对三唑类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和拖尾现象。方法:参照CLSI的M27-A3方法进行,检测分离自不同部位的66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体外敏感性和拖尾现象,应用肉眼观察和酶标仪读取MIC结果。结果:依据判读折点,对氟康唑敏感菌株63株,剂量依赖3株,MIC几何均值为0.59μg?mL,对伊曲康唑敏感39株,剂量依赖25株,耐药2株,MIC几何均值为0.156μg?mL,对伏立康唑敏感65株,剂量依赖1株,MIC几何均值为0.059μg?mL。3种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拖尾现象,分光光度法读取吸光值可清晰反映出MIC值、菌量变化及拖尾现象。结论:拖尾现象是三唑类药物体外抗真菌敏感性检测的常见现象,分光光度法可以客观、直接地观察体外MIC结果及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并探讨其敏感性与毒力的相关性。方法对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分离鉴定为白假丝酵母菌的124株菌株,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订的M27-A方案进行氟康唑药物敏感实验;并测定白假丝酵母菌氟康唑敏感组和耐药组的磷脂酶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阳性率及活力。结果 124株白假丝酵母菌中68.55%对氟康唑敏感;白假丝酵母菌氟康唑敏感株和耐药株磷脂酶阳性率分别为26.67%和66.67%;二者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内白假丝酵母菌中,有68.55%菌株对氟康唑敏感;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株的磷脂酶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阳性率及活力均明显高于敏感株,可认为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株的毒力较敏感株强。  相似文献   

12.
盐酸小檗碱抗白念珠菌体外药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盐酸小檗碱( berberine,BBR)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现称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订的M27 -A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测定BBR、氟康唑、BBR联合氟康唑对30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MIC值的几何均数(G)为248.18 mg/L。与320、160、80 mg/L BBR联合后,氟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从2.64 mg/L降为0.03、0.35、1.35 mg/L。两药对26.7%的白念菌株有协同抗菌作用,其中包括3株耐氟康唑菌,对56.7%的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对16.7%的菌株为无关作用,未观察到拮抗作用。结论 BBR在体外对白念珠菌具有抗真菌作用并能增加其对氟康唑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E-test检测念珠菌和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白念珠菌ATCC90028为标准质控菌株,用E-test方法与NCCLS M27-A方法同时检测137株临床分离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5种药物敏感性,观察两所测得结果符合率。结果: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MIC和MIC50值小,与M27-A方法测得结果的总符合率均为94.2%;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MIC和MIC50值最大,出现一定耐药性,总符合率分别为83.0%、74.5%和79.6%。结论:E-test法检测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与NCCLSM27-A参考方法符合率较高,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学及药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病原学方面探讨VVC和RVVC病原菌和药敏的差异,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VVC和RVVC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加以比较,并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M-27A方案,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了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两性霉素B的体外药物敏感研究。结果VVC、RVVC组共分离出125株念珠菌,其中RVVC组67株,VVC组58株;在125株念珠菌中白念珠菌98株,占78.40%,非白念珠菌27株,占21.60%。RVVC组67株中有47株为白念珠菌,占68.66%(47/67);VVC组58株中有51株为白念珠菌,占87.93%(51/58)。RVVC组非白念珠菌所占比例与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非白念珠菌比例较高。念珠菌对三种药物敏感性依次为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非白念珠菌唑类药物敏感性低于白念珠菌。结论白念珠菌仍是VVC、RVVC的主要致病菌,RVVC组非白念珠菌比例高于VVC组,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比例最高。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明显低于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氟康唑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口腔黏膜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敏感性,了解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26例确诊为口腔黏膜念珠菌病患者给予氟康唑片口服治疗,对32例患者给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治疗。采用Etest法检测30株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结果氟康唑片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94.44%,真菌清除率为94.44%;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有效率93.75%,真菌清除率93.75%。采用Etest法检测30株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 IC值,范围分别为0.0160~4μg/m l和0.250~2μg/m l。结论氟康唑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疗效好,副作用小。Etest法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在临床实验室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的致病菌种类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皮肤念珠菌病患儿病例,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进行常规菌种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药基法)对临床分离的念珠菌进行6种药物(氟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敏感性试验,选取9株白念珠菌临床菌株和1株白念珠菌标准菌株,参考NCCLS M27-A推荐的微量液体稀释法界定琼脂稀释法的药敏分界点,分析耐药性。结果 共收集75例皮肤念珠菌病病例,分离到的88株念珠菌均为白念珠菌,用琼脂稀释法所测的MIC范围是:氟康唑1 ~ 256 mg/L,咪康唑0.25 ~ 64 mg/L,联苯苄唑0.5 ~ 64 mg/L,益康唑0.25 ~ 32 mg/L,克霉唑1 ~ 64 mg/L,制霉菌素0.5 ~ 32 mg/L。临床株对唑类药物均有耐药株出现,氟康唑1株,克霉唑4株,益康唑3株,咪康唑5株,联苯苄唑9株。结论 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主要由白念珠菌引起;白念珠菌对5种唑类药物均有耐药株出现,且有交叉耐药现象,对制霉菌素敏感。  相似文献   

17.
葡萄糖消耗试验用于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葡萄糖消耗试验应用于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可行性。方法:分析8种抗真菌药物与40株临床分离菌株在仅含葡萄糖为碳源的酵母氮培养基(YNBG)上孵育后葡萄糖的浓度变化,反映真菌细胞的受抑制程度,同时与NCCLS M27-A液基微量稀释法对比。结果:葡萄糖消耗试验在念珠菌和隐球菌的药敏测定中至少可以节省20小时,对须癣毛癣菌则至少可节省40小时;除两种方法测得的联苯苄唑MIC符合程度较低外,两种方法测得的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伊曲康唑、酮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环吡酮胺的MIC符合程度均较高。在评价由较低或较高浓度药物诱导的真菌细胞受抑制程度时,葡萄糖消耗试验更精确。结论:葡萄糖消耗试验具有客观量化、快捷、精确的优点,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念珠菌性龟头炎及其致病菌种、药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引起男性念珠菌性龟头炎的主要致病菌种,及念珠菌病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002年2月-2003年2月到北京协和医院性传播疾病(STD)医疗中心就诊的龟头炎患者347例进行标本采集,做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47例患者共培养出62株阳性标本(17.87%)。其中白念珠菌(CA)56株(90.32%),非白念珠菌6株(9.68%)。受试菌株对各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分别为:氟康唑75.81%(47/62)、6.45%(4/62),伊曲康唑74.19%(46/62)、4.84%(3/62),特比奈芬67.74%(42/62)、14.52%(9/62),两性霉素B43.55%(27/62)、12.90%(8/62),咪康唑29.03%(18/62)、25.81%(16/62),酮康唑22.58%(14/62)、16.13%(10/62)。结论:念珠菌感染是引起男性包皮龟头炎的常见病因。CA为念珠菌性龟头炎的主要致病菌种。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男性龟头炎念珠菌显示一定的敏感性,酮康唑和咪康唑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