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7例老年人地高辛中毒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地高辛中毒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分析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47例老年地高辛中毒患者临床相关情况及可能引起的原因,并与同期36例中青年地高辛中毒相比较.结果: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71.3%,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表现相对较少,分别为31.91%,26.65%,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分别为25.53%,61.70%,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上合并用药情况较多,7例为合并用药引起,发生率为14.89%.结论:老年地高辛中毒临床表现不典型,其发生可能与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合并用药及服用地高辛剂量过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5A护理模式在预防洋地黄中毒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并采用地高辛治疗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5A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疾病知识了解情况、用药知识掌握情况、生活质量及中毒情况。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了解度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知识掌握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洋地黄中毒事件,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用地高辛治疗过程中,采用5A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识了解度、用药知识掌握度,从而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药物中毒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67例超过地高辛潜在中毒浓度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过地高辛潜在中毒浓度病例中毒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通过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监测67例患者的血药浓度,并调查分析超过地高辛潜在中毒浓度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多数患者均为伴有多种疾病的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因超量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致使地高辛血药浓度超过潜在中毒浓度。结论地高辛中毒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因而在使用地高辛时应注意患者生理、病理状况及药物相互作用。及时监测血药浓度并调整用药方案,对防止中毒的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高辛致QT间期延长和心室颤动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诊治方案。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例应用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诱发QT间期延长和心室颤动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在全球范围内就其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例81岁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时间是连续服用地高辛0.062 5 mg,qd,用药4年9月后,近期10 d剂量加倍至0.125 mg,qd。在停药2 d后,地高辛浓度:3.91 ng·m L-1(正常值:0.5~2.0 ng·m L-1),诊断为洋地黄中毒。停药4 d后,临床症状减轻,血药浓度恢复正常。文献复习查阅的其他6例患者,患病年龄27~86岁,男女比例1:6,不良反应发生在服用地高辛5 d至16年。4例查地高辛血药浓度>2.0 ng·m L-1,提示洋地黄中毒,3例未查地高辛血药浓度。治疗上均是电除颤和心肺复苏。5例经电除颤后逐渐好转。2例患者电除颤失败死亡。结论:长期服用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定期监测电解质、血药浓度。洋地黄中毒在女性患者更易出现。若血药浓度>2.0 ng·m L-1,应考虑洋地黄中毒并停用。  相似文献   

5.
汪玉梅  孙林 《中国药业》2011,20(11):73-73
目的 总结碳酸锂治疗期毒副反应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42例服用碳酸锂维持治疗的患者按一般副反应、中毒先兆症状、服药期危险情况进行分类观察与护理.结果 一般副反应以口干、烦渴(占35.71%)最常见,有2例出现中毒先兆症状,经及时治疗与护理.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及时认识服用碳酸锂患者的中毒先兆症状,警惕危险情况,是避免锂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 自88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川乌、草乌中毒案七例,其中二例死亡,五例经抢救痊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七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最大67岁,最小21岁,四例为服用酊剂中毒,三例为服用汤剂中毒,其中服酊剂及汤剂中毒死亡各一例,七例中四例为“痹证”患者服用后中毒,三例为健康人服用后中毒,服药后半小时左右发病二例,一小时左右发病五例,中毒表现:初起均为口唇及舌体发麻,继之出现胸闷、心慌、恶心呕吐、出汗、头晕、四肢抽搐、视物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地高辛血清浓度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的100例住院患者,均于治疗药物检测室接受地高辛血清浓度检测,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段、地高辛用药剂量、血清肌酐清除率不同的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以及不同血药浓度患者的中毒情况。结果患者的地高辛血清浓度平均为(1.84±1.02)ng/m L,不同年龄段与不同性别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清肌酐清除率越高,患者的血药浓度越低;服用大剂量地高辛者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低剂量服药者;共10例患者发生地高辛中毒,大剂量组中毒发生率为33.3%,大于小剂量组(6.6%),P<0.05;血清浓度<0.8 ng/m L、0.8~2.0 ng/m L、>2.0 ng/m L者的中毒发生率分别为0、3.7%和23.5%,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地高辛血清浓度过高很可能导致患者中毒,威胁其生命安危,而地高辛血药浓度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加强浓度监测,提高用药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110例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监测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110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对地高辛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及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以0.8ngmL~2.0ngmL为地高辛有效血药浓度,16例患者<0.8ngmL,65例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之内,>2.0ngmL的29例患者中毒反应发生率较高(65.5%)。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肾功能、电解质、合并用药和地高辛样免疫活性物质等。  相似文献   

9.
金属离子浓度的高低可影响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反之,研究地高辛血药浓度与金属离子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使我们了解地高辛中毒与金属离子浓度之间是否存在必然性联系,为我们判断、预防及解救地高辛中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患者一般资料:30例服用地高辛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60±15.9岁;口服地高辛0.125mg,qd或0.25mg,qd,服药史为1个月~1年以上。服用地高辛期间未服用其它对金属离子浓度测定有影响的药物。1.2仪器与试剂:TDX仪(美国Abboll公司提供);地高辛试剂盒(美国Abboll公司提供);自动生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编辑部:慢性病患者须长期坚持按时定量服药,但由于工作忙、年龄高等原因,一些人经常忘记是否服用了药物,因此少服药或多服药,会贻误疾病的治疗或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以高血压病为例,该病是一种主要由于高级中枢功能失调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细小动脉在初期发生痉挛而后期发生硬化,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神经功能失调症状群,以及后期并发急性脑血管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肾功能不全等。近年来资料表明,只要适当控制高血压,上述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明显降低。要使血压稳定,就需要长期按时按量服药,一旦不按常规用药,就会危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护士服用中药汤剂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并对不合理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访谈式调查,以各现象和原因出现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后,计算累积频率,以累积频率<80%的为主要现象和主要原因。结果在服用中药汤剂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的人数比例为88.03%。主要不合理现象依次是"未遵照特殊要求服用"、"自行停止服药"、"漏服药"、"不按时服药"和"不按要求次数服药"。其中"未遵照特殊要求服用"的主要原因是"难以做到"、"缺乏指导"和"不重视";"自行停止服药"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应汤剂口感"和"疗效不理想";而"漏服药"、"不按时服药"和"不按要求次数服药"的主要原因均是"遗忘"和"生活作息不规律"。结论患者服用中药汤剂的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是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加以重视并加强药学指导和监护。  相似文献   

12.
心衰病人地高辛血药浓度与其疗效及中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衰病人血清地高辛浓度与地高辛临床疗效及中毒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360例住院病人的地高辛血药浓度,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地高辛治疗窗(0.5~2.0ng/mL)内的222例中,196例心衰缓解(88.28%),21例心衰未缓解(9.46%),5例(2.25%)出现中毒症状。血药浓度<0.5ng/mL的106例,只有16例出现心衰缓解(15.09%)。32例血药浓度>2.0ng/mL,有9例未出现中毒症状。出现中毒症状者有28例,占监测总例数的7·78%,其中血药浓度>2.0ng/mL的23例,血药浓度0.5~2.0ng/mL的5例。病人低血钾、血肌酐增高,合并使用西地兰、排钾利尿剂等药物时易导致地高辛中毒。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来判断其疗效或中毒。  相似文献   

13.
周燕 《北方药学》2013,(7):130-131
目的:分析该院627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SDC),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监测的627例使用地高辛的病例中,血药浓度<0.5μg/L的有125例(19.9%),有2例(5.4%)出现中毒症状;在有效浓度范围内0.5~2.0μg/L的有445例(70.9%),出现中毒症状有5例(13.5%);血药浓度>2.0μg/L的患者有57例(9.0%),出现中毒症状有30例(81.0%)。性别对地高辛血浓度无显著影响。随着年龄增大,地高辛血浓度呈增高的趋势。中毒的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反应(74.3%)为主,中毒原因有合并用药、不同疾病等。结论:SDC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不同病因、病理生理因素以及合用药物均能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设计个体给药方案是确保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药师在地高辛的合理用药中应发挥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924例使用地高辛患者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使用地高辛患者的疗效。方法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和观察患者症状。结果抽查924例采用地高辛治疗的各类心脏病患者,其中没有达到疗效的有105例,发生率为11.4%,中毒者88例,发生率为9.5%,中毒者平均年龄为64岁,中毒发生时间在服药后20d。中毒者的血药浓度为(2.9±0.5)μg  相似文献   

15.
老年心衰患者洋地黄中中毒都可以找到诱因,在血药浓度监测条件下,本组洋地黄中毒发生率为19.3%,无1例死亡;中毒患者表现缺乏特异性,只有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包括过高的血清地高辛浓度(〉2.0ng/mL)、服药史、异常心电图及相关临床症状、才能确着黄中毒。  相似文献   

16.
闫立国  王勇 《首都医药》2006,13(11):29-29
患心脏病十几年的李先生,平日心悸时服用地高辛效果不错,因此,每当他出现心悸、心慌症状时,他依照常规剂量服用地高辛。前不久,当李先生再次出现心悸症状时,依然服用了地高辛,但是服药后症状好转不明显,于是擅自增加了地高辛的剂量,服用后依然心悸、心慌,便又多次服用了地高辛,结果突然昏迷,被家人送进医院,经过急救后才脱离生命危险。医生告诉李先生,由于他擅自增加地高辛用药剂量,导致地高辛重度中毒引起昏迷,当时李先生血液中地高辛的浓度为每毫升7.6ng,而地高辛正常的血药浓度仅为每毫升0.8~2ng。这只是地高辛不良反应中的一例,地高辛作为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其不良反应还有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视觉异常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地高辛中毒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发生地高辛中毒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导致地高辛中毒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5例患者出现地高辛中毒的28例,年龄46~93(73±12.6)岁,其中1例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2.0 ng.ml-1,中毒的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反应(71.4%)为主,地高辛中毒与肾功能、年龄、联用药物等有关。结论:联用升高血清地高辛浓度的药物是导致住院患者地高辛中毒的主要原因,使用地高辛时对易导致中毒的高危人群应及时监测血药浓度,调整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8.
卢海儒  李沛 《中国药房》2014,(2):188-190
目的:提高风湿性心脏病致脑栓塞患者服用华法林和地高辛的依从性,增强医师和患者对华法林和地高辛进行相关指标监测的认识。方法:在审核医嘱过程中,发现1例风湿性心脏病致脑栓塞患者同时服用华法林和地高辛,考虑到两药需规律服药并进行相关指标监测,从了解患者服药和医师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测情况开始进行用药干预和监护,对患者进行了用药教育,与医师进行了相关指标监测知识方面的沟通。结果: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了解了相关指标监测的必要性;医师增加了对相关指标监测的次数,调整了药物剂量。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审核医嘱,对特殊药物的应用重点了解,对不合理使用情况与医师和患者进行沟通,促进了合理用药,提高了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陈群 《中国药业》2005,14(9):76-76
目的:促进门诊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方法:调查统计了81例门诊抑郁症复发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情况.结果:81例患者中用药完全依从37例(46.68%),部分依从18例(22.22%),不依从26例(32.00%).不依从的原因主要有,对疾病认识不足、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自觉疗效不好、自认病情好转不需用药、经济负担重等.结论:应争取患者及家属配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进行宣传,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李改珍 《临床医药实践》2004,13(10):773-775
目的 :了解降压药物的服法对血压波动的影响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 :对 1 2 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询问式调查 ,分为按时规律服药组和不按时、不规律服药组 ,比较其血压波动的范围。结果 :按时规律服药组血压控制理想 ,全天峰—谷值比小 ;而不按时不规律服药组血压波动范围大 ,上午血压控制不理想 (P <0 .0 5 )。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 ,增加患者对高血压及并发症的了解 ,认识按时规律服药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防病、治病意识 ,降低高血压的病死率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