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05/2017-05于我院眼科治疗的PDR患者60例66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均为30例33眼。A组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前3~5d注射雷珠单抗,B组患者仅行玻璃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内出血及术后视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中两组患者均出现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内出血,A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眼数、术中玻璃体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术后A组患者视力改善优于B组(P<0.05)。手术治疗后,A组患者玻璃体内出血、高眼压和黄斑水肿眼数较B组少(P<0.05)。

结论:术前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PDR能有效减少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中玻璃体内出血的情况发生,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雷珠单抗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07/2016-12我院眼科中心治疗的80例80眼PDR合并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患者术前是否注射雷珠单抗分为预处理组(40例40眼,术前雷珠单抗注射联合PPV治疗)和常规组(40例40眼,仅采取PPV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等指标变化。

结果:预处理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新生血管出血次数、电凝使用次数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BCVA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wk,3mo,预处理组患者的BCVA值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1wk时,预处理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常规组(P<0.05); 术前两组患者的房水中V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mo,预处理组患者房水中VEGF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mo时,预处理组患者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值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PDR合并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雷珠单抗注射联合PPV治疗能显著地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术后视力,降低房水中VEGF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胡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2):281-283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14-01/2016-01本院收治PDR合并白内障患者261例26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30例133眼,研究组131例133眼。对照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光激光凝治疗及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研究组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再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及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比研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7眼进行了补光凝,无1眼发生虹膜新生血管; 对照组76眼进行了补光凝,有17眼发生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为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比研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贝伐单抗后再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PDR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董晓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5):809-812

目的:探讨PDR患者给予雷珠单抗辅助25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10/2017-11于我院就诊的PDR患者120例120眼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组患者60例60眼给予单纯25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研究组患者60例60眼给予雷珠单抗辅助25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随访6mo,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与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6mo时BCVA、眼压、黄斑中心区厚度变化。

结果:研究组手术平均时长显著低于常规组(t=5.727,P<0.05); 研究组术后高眼压、出血明显且需电凝、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0%)低于常规组(16.7%),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4.227,P<0.05)。研究组术后6mo眼压和黄斑中心区厚度低于常规组,BCVA优于常规组(t=3.362、2.486、8.028,均P<0.05)。

结论:PDR患者给予雷珠单抗辅助25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黄斑水肿情况,减少术后出血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接受23G玻璃体手术治疗后黄斑结构的修复情况,以及视力和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方法:将2016-06/2017-12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单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85例85眼纳入研究,其中男37例,女48例,平均年龄64.7±10.1岁。所有患者均接受23G玻璃体切割术,应用OCT观察术后黄斑裂孔闭合情况; 应用OCT观察术前和术后1、3、6mo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观察术前和术后1、3、6m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黄斑裂孔闭合。术后3、6mo时所有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1mo(P<0.05); 术后6mo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术后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3,P=0.037)。术后1mo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3、6mo(P<0.05); 术后3、6mo的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显著低于术前(P<0.05)。

结论:应用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具有较高的裂孔成功闭合率,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切割(PPV)术前行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Bevacizumab)对玻璃体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对74例80眼PDR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74例80眼患者随机分为玻璃体切割术组(对照组)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贝伐单抗注射组(观察组),观察组行玻璃体切割术前10d注射贝伐单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术中和术后出血情况。

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08±20.6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29±32.4min。 术后视力:观察组术后平均视力0.32±0.20,对照组为0.21±0.16,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术后3mo眼压平均为21.3±7.2mmHg,对照组为20.6±6.7mmHg,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Bevacizumab能使活跃的新生血管膜纤维化,剥膜过程中出血减少,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缩短,术后获得更好的视力,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3-08/2016-03收治的经散瞳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最终回访3mo时共47例47眼。观察组采用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2wk后联合静脉回流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25例25眼,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22例22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后1mo BCVA、C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OP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1mo两组间BCVA、IO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阻塞静脉回流区视网膜光凝治疗BRVO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且激光治疗过程中不刺激黄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史秀贞  张丽  李清林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2):2151-2154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01/2018-01我院眼科收治的脉络膜脱离后PVR患者64例66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34眼)和观察组(32例32眼),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3~6mo,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及bF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wk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脉络膜脱离后PVR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及bFGF含量,提高患者视力,降低脉络膜厚度。  相似文献   


9.
陈婷  朱登峰  杨玲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9):1594-1598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分别联合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患者黄斑中心厚度、视力恢复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接诊的384例384眼RVO-ME患者分为A组(205例)和B组(179例),A组接受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组接受视网膜光凝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不良事件等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mo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组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BCVA均呈升高趋势(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组间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CMT均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I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组间I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IOP均无显著升高(P>0.05)。B组3mo内注药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vs 4.5%,P>0.05)。

结论: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均能控制RVO-ME患者病情,促进ME吸收,降低CMT,改善患者视力,两种药物单次给药作用时间有效,在给药次数方面,康柏西普优于雷珠单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PPV)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手术效果、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6-01/2018-01拟实施PPV手术的患者84例106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PPV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血清VEGF、人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手术并发症。

结果:术前两组BCVA无差异(P>0.05); 术后3mo,观察组的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wk,观察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 术后3mo,两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无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GAS6、SDF-1水平无差异(P<0.05); 术后1wk,观察组的血清VEGF、GAS6、SD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5.9% vs 20.0%,P<0.05)。

结论:PDR患者行PPV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能显著地降低黄斑厚度、血清VEGF、GAS6、SDF-1水平,提升手术后的视力,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引起眼压升高的可能原因。方法:选取行玻璃体切除术的72例100眼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并对引起术后高眼压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早期高眼压的诊断标准为:术后2wk内任何时间非接触性眼压计测眼压>25mmHg(1mmHg=0.133kPa)。结果:玻璃体切除术后27眼(27%)发生高眼压,其中男、女的发病率分别为27.27%和26.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内充填与平衡液充填组的发病率为30.95%和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充填与C3F8充填组的发病率为34.28%和3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与补充视网膜光凝组的发病率为41%和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视网膜病变4期、5期、6期组的发病率分别为9.52%,23.81%,40.56%,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未合并视网膜脱离与合并视网膜脱离组的发病率为19%和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与术中未联合晶状体切除术组的发病率为34%和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术中眼内充填是引起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DR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升高与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中眼内充填、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相关,引起术后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眼内充填。PDR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早期发现并予个体化治疗可以增加玻璃体切除术的成功率,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中超全视网膜光凝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3/2013-03因玻璃体积血或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改变在我院接受玻璃体手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0例70眼,根据患者视网膜光凝范围不同将其分为超全视网膜光凝组40眼和全视网膜光凝组30眼,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视网膜血管变化等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眼部状况、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视网膜血管渗漏、后极部硬性渗出和后极部出血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视网膜无灌注区、视盘血管渗漏的发生率比较,超全视网膜光凝组均优于全视网膜光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2)。术后两组患者黄斑水肿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黄斑水肿消失时间比较,超全视网膜光凝组优于全视网膜光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PDR患者时,在玻璃体手术中采用超全视网膜光凝在视网膜无灌注区、视网膜血管渗漏、视盘血管渗漏等方面的疗效好于全视网膜光凝,但过量的视网膜光凝对视网膜及脉络膜有明显的损伤,因此治疗过程中在尽可能覆盖视网膜病变区的同时,掌握好激光能量及光斑数量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5/2015-05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疾病患者120例120眼,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60眼。两组患者在术前均进行超声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眼底照相、眼压检查等一系列眼部检查。两组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注射雷珠单抗,对照组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1.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为14.96±3.53mmHg,LogMAR BCVA为0.82±0.21。对照组术后眼压为15.04±3.84mmHg,LogMAR BCVA为1.05±0.22。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无统计学意义( P>0.05), LogMAR BCVA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更加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玻璃体手术前视网膜光凝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因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患者125例(150眼)。根据术前是否行视网膜光凝分为光凝组(30眼)与非光凝组(120眼),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手术情况及术后填充介质情况、术后视力提高率、手术时间等。结果 本研究150眼均顺利完成玻璃体手术。光凝组患者均无术后再出血发生,而非光凝组中4眼发生术后再出血,且均发生于术后8个月后。光凝组中15眼可见新生血管增生膜,其中11眼术中使用电凝止血;而非光凝组中80眼可见新生血管增生膜,其中70眼术中使用电凝止血;光凝组术中发现或形成视网膜裂孔9眼,视网膜脱离6眼,而非光凝组术中发现或形成视网膜裂孔28眼,视网膜脱离37眼。非光凝组患者硅油填充76眼(63.3%),光凝组患者硅油填充20眼(66.7%),两组间填充介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光凝组患者硅油填充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视力大部分较术前有所提高,光凝组视力提高率为70%,非光凝组视力提高率为50%,两组间视力提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凝组视力提高居多(P<0.05)。光凝组手术时间为(85.83±20.80)min,非光凝组手术时间为(103.53±31.80)min,光凝组手术时间较非光凝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前视网膜光凝对预后有积极的影响,可降低玻璃体手术后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玻璃体切割术前视网膜光凝治疗的结果。方法:2004-08/2007-08,观察44例(66眼)伴有广泛视网膜水肿和黄斑水肿的增殖前期和增殖期DR患者,均在我院做过玻璃体切割术,根据术前1mo是否行过视网膜光凝将其分为A组(术前视网膜光凝组)36眼,B组(术前无视网膜光凝组)30眼。年龄45~70岁,治疗后随诊6~26(平均12.3)mo。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术后视力改善情况。结果:A组:术中见视网膜水肿消退30眼,视网膜出血5眼,医源性裂孔2眼,视网膜切开2眼,硅油填充3眼。B组:术中见视网膜水肿消退0眼,视网膜出血15眼,医源性裂孔8眼,视网膜切开8眼,硅油填充9眼。两组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均有改善,A组视力改善30眼,B组视力改善19眼,两组视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在玻璃体切割手术前近期行视网膜光凝对合并广泛视网膜水肿的DR,手术预后明显好于无视网膜光凝组,建议在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尽可能使用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6.
孙梅  李明新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772-1774
目的:对比研究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5-01收治的PDR患者84例84眼,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为28例28眼。A组直接行玻璃体切除术; B组在玻璃体切除术前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C组在玻璃体切除术前于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观察三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和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

结果:治疗后,B组、C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显著低于A组。三组患者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比较,A组术前、术后视力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治疗后视力改善有效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前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能显著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Avsstin对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难度的改善、术中眼内填充的选择、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及疗效情况.方法 2008年7至12月,对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38例38只眼术前先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0.06ml(注射组),然后行手术治疗.选择2008年1至6月未进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的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47例47只眼作对照(非注射组).观察:(1)注射组与非注射组患者手术中出血情况,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及增殖膜剥除的彻底性;(2)术中需要行硅油填充的比例;(3)术后再出血、再增殖等的发生情况;(4)手术后病人的视力.结果 注射组较大量出血2只眼,5.3%;非注射组20只眼,42.6%(P<0.05).注射组医源性裂孔3只眼,6.4%;非注射组12只眼,25.5%(P<0.05).注射组增殖膜都能彻底剥除,非注射组4只眼进行膜分割,有膜蒂残留.注射组术中2只眼需要硅油填充,5.3%,非注射组11只眼需要硅油填充,23.4%(P<0.05 ).注射组术后有1只眼出现Ⅲ级玻璃体反应,非注射组有4只眼.随访期内,注射组没有再出血的病例,非注射组再出血6只眼,12.8%.注射组术后没有再增殖的病例,非注射组有2只眼因再增殖需再次手术治疗.术后视力注射组为光感至0.2,非注射组为光感至0.1,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注射组和非注射组术前术后视力均有统计学差异,其P值分别为0.043和0.046.结论 在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能有效控制手术中的出血、膜剥离不彻底、医源性裂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硅油填充的比例,减少术后玻璃体冉出血及增殖,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陈晓隆  张英楠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087-2090
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与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3例44眼行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及30例44眼正常对照组志愿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进行检查,观察PDR患者术前与术后及正常对照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及P1波、N1波5环和4象限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2mo,正常对照组、PDR组术前及术后两两比较:P1波振幅密度正常组及PDR组术前、术后两两比较,5环及4象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波潜伏期第1环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前比较,第3环、第4环、第5环、第2象限、第3象限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1波振幅第1环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1波潜伏期第3环PDR组术前及术后比较,第1环、第2环、第4象限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前比较,第5环、第2象限、第3象限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P1波、N1波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除N1波潜伏期在第3象限存在相关性外,其余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应用OCT和mf-ERG对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黄斑区结构与功能的评估,说明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减轻视网膜黄斑水肿并改善视网膜的感光及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性研究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伴黄斑皱褶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01/2017-12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病房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严重PDR伴黄斑皱褶移位的患者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其中2016-01/12入院的患者18例18眼纳入对照组,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2017-01/12入院的患者18例18眼纳入联合组,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观察术前,术后7d,1、3、6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mo,两组患者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均P<0.05);联合组CMT小于对照组(P<0.001)。术后6mo内,联合组中2眼(11%)高眼压、1眼(6%)黄斑水肿;对照组1眼(6%)高眼压,1眼(6%)黄斑前膜,1眼(6%)玻璃体积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均P=1.000)。结论: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严重PDR伴黄斑皱褶移位能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视力及降低黄斑中心区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