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评估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的影响。方法 检索1996—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27篇文献,涉及22 937人。采用Stata 16.0开展Meta分析,分析血清中三碘甲状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激素(T4)、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和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并开展不同职业分类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的亚组分析。结果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放射工作人员T3、T4水平的标准化均数差(SMD)分别为-0.19(-0.37,-0.01)和-0.34(-0.38,-0.30),与对照组比有降低的危险性(Z=2.07、-16.06,P<0.05);放射工作人员FT4水平的SMD为0.22(0.06,0.39),与对照组比有升高的危险性(Z=2.61,P<0.05);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结节发生相对危险度为1.47(1.19,1.82),与对照组比有升高的危险性(Z=3.58,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T3、T4、TSH水平的SMD分比为-0.29(-0.51,-0.07)、-0.31(-0.47,-0.15)、-0.43(-0.73,-0.13)(Z=-2.55、-3.86、-2.82,P<0.05),核医学工作人员T4水平SMD为-0.26(-0.45,-0.07),与对照组比有降低的危险性(Z=-2.70,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影响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素水平和甲状腺结节,尤其是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其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医疗行业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14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放射诊断57例、放射治疗49例、核医学52例和介入放射学56例共4组。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对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4种工种间放射工作人员间无着丝粒片段(ace)率、易位(t)率和染色体型总畸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6、19.965、32.824,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和核医学组的ace率、t率和染色体型总畸变率高于放射诊断组(χ2介入=4.711、10.798、10.845,P<0.05;χ2核医学=3.853、7.674、7.708,P<0.05)和放射治疗组(χ2介入=9.209、9.772、21.330,P<0.05;χ2核医学=8.010、6.969、10.812,P<0.05)。不同工龄组间放射工作人员的t率和总畸变率存在差异(χ2=7.706、6.667,P<0.05),不同年有效剂量组间的ace率、t率和总畸变率亦存在差异(χ2=12.263、15.360、21.478,P<0.01),且t率和总畸变率随受照剂量的增加有升高趋势(r=0.347、0.263,P<0.01)。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工种和年有效剂量是影响染色体畸变水平的因素(核医学组、介入放射学组和0.5~1 mSv组的IRR=1.797、2.136、1.422,P<0.05)。结论 介入放射学与核医学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水平相对较高,应加强对这两个工种从业人员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秦山核电站周边的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本底水平。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方案,2018年在海盐县内距秦山核电站周围30 km范围内的11个监测点,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采集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各1次,依据GB/T 5750.13-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放射性指标》进行采样、检测分析。检测的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并比较2018年与2016-2017年末梢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结果 11个采样点分别在2018年4月和9月共采得水样22份,测得饮用水蒸干后的残渣率与不同类型水体有关,水源水残渣率稍高,达0.033 7%。不同类型水体中总α放射性水平范围为0.008~0.040 Bq/L,平均值为(0.015±0.009)Bq/L,总β放射性水平范围为0.014~0.320 Bq/L,平均值为(0.188±0.068)Bq/L。水源水和出厂水总α放射性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86,P<0.05);残渣量与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无线性关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末梢水与2016-2017年比较,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6、-2.031,P<0.05),2017年末梢水与2016年比较,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2、-3.214,P<0.05),2018年末梢水与2017年比较,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12、-2.511,P<0.05),但均符合标准要求。结论 核电站运行未对其周围饮用水的放射性水平产生影响,秦山核电站周围饮用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行放射性介入治疗对辐射敏感组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行放射性介入手术的82例CHD患儿(观察组)、40例同期行外科手术的CHD患儿(对照组)术后2~4年随访资料,分析CHD患儿介入治疗的辐射剂量,并对比两组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功能项目检查[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微核检查等随访项目。结果 82例CHD中,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瓣狭窄(PS)患儿辐射剂量分别为9.01 μGy?m2/kg、24.60 μGy?m2/kg、7.27 μGy?m2/kg、12.63 μGy?m2/kg;观察组术后2年、3年、4年甲状腺彩超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3和4年TSH、FT3、FT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3和4年WBC异常率、PLT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3和4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CHD患儿行放射性介入术后2~4年对其辐射敏感组织如甲状腺、造血系统无明显影响,但仍对其遗传物质有一定损伤,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在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免疫功能、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治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患者159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前瞻性将159例初治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前者采用时辰化疗模式给药,后者采用常规模式给药,两组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评价近期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时辰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CR+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辰化疗组的白细胞减少(Z=-2.222,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Z=-1.999,P<0.05)、呕吐(Z=-2.298,P<0.05)、口腔黏膜炎(Z=-3.571,P<0.05)发生率低于常规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辰化疗组CD16+56+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常规化疗组(Z=-2.332,P<0.05)。结论 时辰化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与调强放疗联合可在不降低临床疗效的同时减轻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减轻免疫抑制,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含钍稀土混合粉尘对职业暴露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吉姆萨染色方法分析53名钍尘作业工人及58名非接尘工人(对照组)的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分析10名钍尘作业工人及11名非接尘工人的染色体稳定性畸变。结果 接尘组的畸变细胞、双着丝粒+环和总畸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2,P<0.05; χ2=5.07,P<0.05; χ2=7.09,P<0.01)。无着丝粒的畸变率在接尘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尘组的易位率(4.5±2.0)与对照组的易位率(3.8±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6,P>0.05)。结论 长期职业暴露于含钍稀土混合粉尘能够增加染色体的非稳定性畸变,未观察到易位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项目未检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河南省平顶山市1 019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对各检查项目[个人基本信息资料采集、血压、内科常规、皮肤科、眼科(色觉、视力,眼晶状体裂隙灯检查、玻璃体、眼底)、DR胸片、彩超(腹部及甲状腺)、心电图、血液检查(血常规、生化检验、甲状腺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或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尿常规]未检率及按照不同职业受照类别、性别、年龄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各检查项目未检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19名放射工作人员各检查项目未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580.657,P<0.05),其中DR胸片未检率最高,为46.0%,其次为尿常规(9.3%),只有血液检查未检率最低为0。就不同分类来说,放射工作人员各检查项目总体未检率,医学应用高于工业应用(χ2=93.969,P<0.05);女性高于男性(χ2=24.228,P<0.05);不同年龄组中,<30岁最高,其次≥50岁,40~岁最低(χ2=12.623,P<0.05);医疗机构单位级别越高总体未检率越高(χ2=24.725,P<0.05);医学应用不同职业受照类别中,放射诊断学>介入放射学>放射诊疗(χ2=23.263,P<0.05)。不同分类中各检查项目未检率,医学应用高于工业应用的有DR胸片、腹部彩超、甲状腺彩超、心电图、尿常规(χ2=141.776、13.801、11.228、5.465、4.825,P<0.05);女性高于男性的有DR胸片、尿常规(χ2=43.032、23.247,P<0.05);不同年龄组中,色觉及视力、DR胸片、甲状腺彩超、尿常规未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5、9.519、7.958、16.656,P<0.0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色觉及视力、DR胸片、心电图未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28、29.831、15.342,P<0.05);医学应用不同职业受照类别中,DR胸片、尿常规未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9、14.109,P<0.05)。结论 应继续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8.
儿童CT扫描部位及有效剂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利用剂量监控软件分析儿童CT扫描部位及辐射剂量构成,分析比较儿童患者与14周岁以上患者单次扫描剂量差异。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剂量监测软件,调取本院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进行过CT扫描的125 147例患者的CT扫描资料,其中儿童542例,14周岁以上患者124 605例。根据儿童患者扫描部位和扫描剂量,分析儿童各年龄段剂量差异,比较儿童与14周岁以上患者各扫描部位的剂量差异。结果 头颅(39.67%)、四肢(36.90%)是儿童最主要进行的CT扫描部位,腹部(20.77%)及四肢(48.87%)是构成儿童有效剂量的主要部位。儿童组随着年龄段升高,单次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逐渐升高,不同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2,P<0.05)。儿童组平均DLP及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567.38±433.03) mGy ·cm和(5.58±5.45) mSv,均明显小于14周岁以上组的(737.75±172.40) mGy ·cm和(11.07±2.59) 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4、-4.12,P<0.05)。各扫描部位中,除儿童组颈部及四肢平均DLP高于14周岁以上组(Z=-2.04、-3.97,P<0.05),其他部位儿童组均低于或相当于14周岁以上组,换算为有效剂量,除14周岁以上组胸部平均有效剂量高于儿童组,其他部位儿童组均高于或相当于14周岁以上组(Z=-3.03、-3.11、-4.12,P<0.05)。结论 儿童CT在扫描参数及剂量控制上进行了优化,但由于儿童较14周岁以上患者更加敏感,对儿童的防护仍需引起重视,儿童CT扫描的选择需要更加慎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对降低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介入护士辐射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100例行急诊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前5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后50例设为优化组,采用优化的护理流程;分别同时采用2种辐射监测方法,对2组护士受到的辐射强度和剂量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2组护士所受的辐射强度在冠状动脉内药物配置、非冠状动脉内药物配置、静脉注射、患者安抚护理、材料紧急开包、造影剂更换等单项操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71、-3.774、-7.208、-2.454、-4.516、-3.819,P<0.05),在药物皮下注射、患者呕吐护理等单项操作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全程2组护士所受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05,P<0.05)。结论 优化的护理流程有助于减少急诊PCI术中介入护士所受的辐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非铀金属矿山井下矿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2021年河南省放射卫生监测项目工作方案,分别选取河南省某铁矿和某金矿工作人员135人作为观察对象,两种金属矿井上作业人员69人作为井上组,井下矿工66人作为井下组。采用固体径迹探测器累积测量矿山作业场所氡浓度;常规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对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井上作业场所氡浓度为30~2 943 Bq/m3,井下作业场所氡浓度为62~28 314 Bq/m3。井下组的年龄明显低于井上组(t=2.12,P<0.05),但井下组的双着丝粒体(dic)率、易位(t)率、无着丝粒体(ace)率和染色体型总畸变率明显高于井上组(χ2=10.49、16.74、8.15、29.50,P<0.01);仅以男性作业人员作为观察对象,两组比较得到一致的结果(χ2=8.44、11.63、4.94、20.81,P<0.05)。井下矿工的t率随工龄增加有升高趋势,不同工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P<0.05)。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井上和井下分组是影响dic、t、ace和染色体型总畸变水平的因素(井下组的IRR=3.25、2.69、1.97、2.18,P<0.05)。结论 非铀金属矿井下作业场所的氡暴露可能是影响矿工染色体型畸变率升高的主要因素,对暴露于高氡环境矿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值得受到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DoseRight技术条件下采用自制海绵垫使患儿颈椎保持前凸位进行颈部CT检查对其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的连续采集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颈部CT检查的1~5岁患儿125例,将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1例,试验组64例,对照组患儿仰卧于扫描床上头部固定于CT头颅支架内,实验组患儿仰卧于扫描床上,颈部用自制海绵垫垫高,使患儿头颅后仰且肩部下垂,采用荷兰飞利浦Brilliance128iCT进行数据采集,从工作站剂量报表获得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并计算患儿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ED)和水当量直径剂量估算值(SSDEWD),测量患儿第3颈椎中部层面椎旁肌肉区和甲状软骨层面甲状腺区域的噪声值及信噪比,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依据颈部各结构的显示情况,采用5分制评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试验组患儿椎旁肌肉区和甲状腺区噪声值均低于对照组(t=-6.93、-7.41,P<0.05)而信噪比均高于对照组(t=5.74、6.14,P<0.05);两组患儿颈部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实验组(4.32±0.70)优于对照组(3.70±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7,P<0.05);实验组患儿颌咽角度数和椎体显示数目均高于对照组(t=4.94、5.09,P<0.05);对照组患儿的CTDIVOL、SSDEWD和SSDEED分别较实验组高22.1%、26.0%和27.1%(t=6.17、5.11、4.35,P<0.01)。结论在DoseRight技术条件下采用自制海绵垫使患儿颈椎保持前凸位进行颈部CT检查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同时提高图像质量;采用来表示患儿的辐射剂量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Neonates with 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are at risk of adverse events from anesthesia. CT angiography (CTA) performed free breathing and without sedation has not been reported for evaluation of complex CHD in neonates.ObjectivesThe aim was to evaluate the image quality and risk of free breathing, non-sedated cardiac CTA for definition of CHD in the neonatal period and to determine accuracy compared with interventional findings.MethodsThis is a combined retrospective–prospective single institution review of all non-sedated, free breathing cardiac CT angiograms performed in patients <1 month of age with complex CHD. Diagnosis, scan acquisition parameters, image quality (1- to 4-point scale), adverse events, radiation dose estimates, and accuracy compared with operative and interventional catheterization findings were recorded. Results are reported as median and interquartile range.ResultsNineteen non-sedated, free breathing, neonatal cardiac CT angiograms were performed during the time of review. All studies were diagnostic with a mean image quality score of 1.1 ± 0.3. Median total procedural dose-length product was 11 (range, 10–14), CT dose index volume was 0.47 (range, 0.31–0.5). Median unadjusted radiation dose was 0.15 mSv (range, 0.14–0.2 mSv), age- and size-adjusted radiation dose was 0.86 mSv (range, 0.78–1.1 mSv). No adverse events and no discrepancies compared with surgical or catheterization findings were found in the 17 of 19 patients that had subsequent intervention.ConclusionsCardiac CTA can be performed in the neonatal period free breathing and without sedation. Image quality is excellent, and there is high accuracy compared with surgical and catheterization findings at the time of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3.
14.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的创办者之一、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姚家祥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2月23日上午7点40分逝世,享年100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儿童脉管性疾病患者在介入手术过程中接受的电离辐射(IR)对患儿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条件下,于介入术前和术后立刻采集26名患儿的外周血1.2 ml,培养制备染色体,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儿童介入术后双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环(dic+r)率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技术联合迭代算法在颈部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行颈部CT扫描(平扫+增强)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平扫、增强均采用自动管电流技术+迭代算法重建,对照组平扫、增强均采用固定管电流200 mAs+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对两组平扫、增强图像均进行主观评分、客观评价[甲状腺、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颌下腺、翼外肌、脑组织的噪声值(SD)]。比较两组的有效剂量(E)。结果 实验组平扫、增强的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1、-2.451,P<0.05)。实验组平扫、增强图像主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9、-2.056,P<0.05);实验组平扫、增强图像甲状腺、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颌下腺的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0、2.516、2.120、2.411、4.134、4.674、2.711、2.892,P<0.05)。两组平扫、增强图像翼外肌、脑组织的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管电流技术联合迭代算法在颈部CT扫描中,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8—2020年陕西省部分医院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剂量水平,掌握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剂量水平现状。方法:抽取陕西省三级以上医院3家,2018—2020年连续3年采用热释光剂量计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剂量进行监测,共监测152人次,监测周期3个月,分析不同性别、岗位及科室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