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验证并探讨灵脾宣痹强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灵脾宣痹强督汤内服,配合中药熏蒸、针灸理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平均157d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2%。经6个月以上随访,病情稳定者占90.95%。结论:灵脾宣痹强督汤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蠲痹汤治疗腰椎病的疗效.方法:对168例腰椎病患者采用补肾通督蠲痹汤煎剂内服治疗.结果:痊愈94例,显效37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93.5%.结论:补肾通督蠲痹汤治疗腰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2020,40(3):411-4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侵尤为关键。故笔者临床治疗AS多从肾督辨治,从脾胃辨治,从痰浊、瘀血辨治,强调从肾督、脏腑、脾胃、血瘀等方面论治,临证中把本病分为肾虚督寒证、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四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标本兼顾,应用固肾通督、温经散寒、祛风健脾除湿、化瘀通络等治疗方法,灵活用药。常用的药物有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平肝熄风药。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6)
目的 观察运用和中运脾理论拟定壮督通痹系列方剂治疗肝肾不足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探讨壮督通痹系列方剂的现代抗炎、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将72例患者分2组,治疗组36例患者给予壮督通痹系列方剂,根据肝肾不足主证相兼证4型,分别兼寒湿痹阻证、兼湿热痹阻证、兼肾气虚寒证、兼肝肾阴虚证,根据不同证型主方分别给予合用活络蠲痛丸、独活五妙丸、煦督丹、滋肾丸。另设对照组36例给予甲氨蝶呤片联合叶酸片。均6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主要观察患者的疼痛、脊柱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等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2组的临床症状体征(疼痛情况、枕壁试验及胸廓活动度、Schrber试验)、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表明壮督通痹系列方剂能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体征,显著降低实验室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自拟壮督通痹系列方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理想,壮督通痹系列方剂的抗炎免疫调节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有关。该方案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值得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析江苏省名中医朱婉华教授运用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疗经验.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认识、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全面调治等方面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其运用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特色诊疗思路和方案.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法是病证结合,虫草相伍,汤丸并用,内外同治,兼顾中医饮食调摄、康...  相似文献   

6.
通督散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建华 《中医正骨》1998,10(3):33-33
通督散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报告浙江中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杭州310009)章建华笔者采用自拟通督散痹汤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30例,女2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6...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寒湿痹阻型TMD患者,随机分成调脊通督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分别予以调脊通督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Fricton指数及SF-MPQ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Fricton指数及SF-MP...  相似文献   

8.
痹证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其病因病机十分复杂,致残率高,临床治疗十分棘手。朱良春教授从痹证成因、病变机制、临床表现等着手,分析了痹证成因,认为应从"阳气不足、肾督亏虚"的角度认识和诊治痹证。提出治痹"重温阳、壮肾督"的观点,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介绍王行宽教授辨治益肾补肝通督法论治颈椎病经验。认为其病机为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骨络瘀阻,督脉失利。治以补肝肾、益精气、活血通络与疏通督脉并举,强调治痹勿忘藤类、枝类、络类、虫类等通络药物。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蠲痹通督汤配合小针刀松解术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十柳氮磺胺吡啶片十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患者口服蠲痹通督汤,同时采用小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可配合中药熏蒸及激光照射,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采用国际AS评价工作组(ASAS)推荐的ASAS20改善标准和患者主要相关体征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ASAS20改善例数、临床疗效指标及主要体征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蠲痹通督汤配合小针刀松解术及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壮督除痹汤内服配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以内服自拟方壮督除痹汤为主方随证加减,配合药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6例,均以治疗3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本组56例患者经治疗临床治愈28例,占50.00%;显效14例,占25.00%;有效10例,占17.58%;无效4例,...  相似文献   

12.
郭岁利 《河南中医》2012,32(9):1181-1182
目的:观察通督活血汤配合中西药综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109例患者采用通督活血汤配合中西药综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随访0.5~2 a。结果:109例患者中,优83例,良11例,可8例,差7例,有效率为93.6%。结论:通督活血汤配合通痹胶囊等中西药综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属“顽痹”之列,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文章认为本病不同于风寒湿痹,其病理特点是以肾督亏虚为本,寒湿痰瘀阻于经脉为标,临床分为肾督阳虚、寒湿瘀阻及肾督阴亏、湿热瘀滞两型,治疗当在益肾壮督、荣筋强骨的基础上,蠲痹通督,泄浊祛痰。  相似文献   

14.
介绍吴官保教授辨治项痹的经验。吴教授认为,项痹多因肾虚血瘀、肝失疏泄、脾虚湿阻、体虚外感相兼为病,其关键在于脏腑本虚、筋骨失养,病理因素包括毒热和瘀血,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毒、瘀”合而为病。吴教授主张治疗项痹应中西医结合,其从督脉和肾、肝、脾三脏入手,升督补肾、疏肝健脾、壮脊通络,同时不忘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消除两大病理因素,从而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任建华老师临证将强直性脊柱炎缓解期患者分为3型.肝肾阴虚,湿热伤阴者治以清热养阴,荣筋养骨;肾虚督寒,余热未解者,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肾精不足,痰瘀阻络者,治以补益肾精,化瘀祛痰,通络止痛.  相似文献   

16.
潘畅主任中医师认为,诸病皆为虚实夹杂之证,以肝脾肾亏虚为本,以痰浊瘀血阻滞为标,临证时提倡针药并用。其擅长治疗面瘫、腰痹、中风等疾病,独创四穴电针疗法治疗腰痹,并创潘氏滋阴通督化瘀汤、潘氏益气通脉汤、五虫面瘫散等验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王为兰教授提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从而导致肾虚督瘀;病位在肾和督脉。病性本虚标实,治疗扶正兼以祛邪,扶正重在补肾,补阴填精,祛邪重在通督,充盈督脉,疏通经络。以益肾通督汤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18.
庞学丰教授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红  庞学丰 《河南中医》2009,29(8):747-748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庞学丰教授认为:肾虚不养督脉为其发病关键,六淫外袭、气血痹阻为发病条件,应根据病因病机确立治疗原则,抓住补肾壮督之关键以治本,重视祛除外邪、通络止痛以治标,同时配合外治法,发挥中医优势。  相似文献   

19.
高冠华 《四川中医》2013,(8):141-142
目的:观察正脊通督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以正脊通督手法、中药内服、督灸综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以西药作为对照组,以脊髓型颈椎病功能状态评定为标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善率,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正脊通督疗法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结论:正脊通督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赖新生教授所创赖氏通元针法包括通督养神和引气归元两大治疗法则,其以人体元气及脏腑神气为调治核心,以任督二脉为调节全身阴阳的关键环节,从而通督养神以安脏腑,引气归元以调气机、固本原,通元以达阴平阳秘。主要对通督养神之立法依据及处方组穴原则作以分析,以提供一新针灸治病组方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