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裘丽俊 《新中医》2014,46(1):121-123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理气活血中药组方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33例予米非司酮治疗;中药组32例予理气活血中药组方治疗;联合用药组33例予米非司酮联合理气活血中药组方治疗。疗程均为90天,观察各组用药前后子宫肌瘤大小和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P0.01);联合用药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较其他2组缩小更明显(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FSH、P、LH、E2、PRL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米非司酮组比较,血清P、LH、E2水平降低更为显著(P0.05);联合用药组与中药组比较,血清FSH、P、LH、E2水平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药组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桂枝茯苓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92例,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为研究时段,以入院顺序号的奇偶性分组,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46例。对照组采纳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采纳桂枝茯苓汤联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血清激素水平、最大肌瘤体积。结果 2组治疗前的T、E2、P、LH、FSH指标以及最大肌瘤体积不具统计学差异,P0. 05;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治疗后的T、E2、P、LH、FSH指标比较,观察组较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最大肌瘤体积比较,观察组较小,具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桂枝茯苓汤联合米非司酮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病情,瘤体可见明显缩小,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和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6月-2007年6月间我院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82例,按双盲法分别给予米非司酮(对照组)和米非司酮合桂枝茯苓胶囊(观察组)进行治疗。对照组用米非司酮每次25mg,每天1次,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米非司酮组的基础上加中药桂枝茯苓胶囊,每天1次,每次3粒,服3个月。治疗前后均行彩色超声监测子宫及肌瘤大小,实验室观察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孕酮、泌乳素、雄激素。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新梅 《河北中医》2011,33(2):240-24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育龄期妇女,目前发病因素尚不确切,一般认为肌瘤的发生、生长可能与长期和过度雌激素刺激有关,主要症状是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期间隔时间缩短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易造成贫血等并发症,给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造成严重危害[1]。2008-06—2010-06,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米非司酮和中药联合应用.结果:治疗宫外孕患者17例全部治愈.尿妊娠试验转阴时间平均为12.94(7~16)天,包块开始缩小时间为11.12(6—15)天,包块消失时间为24.47(15—36天),阴道流血时间为11(6—17天).结论:米非司酮加中药治疗宫外孕临床效果可靠,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官外孕是妇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体健康,既往一经确诊即行手术。近年来,随着血β-HCG测定水平灵敏度的提高及B超诊断技术的改进,使大多数的宫外孕患者在早期就能获得诊断和治疗。由于患者的年轻化,对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来说,保守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008来以来,我院采用中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患者24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丹  尚贤文 《新中医》2017,49(4):100-102
目的:观察补肾消癥方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肌瘤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子宫肌瘤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补肾消癥方,2组均治疗3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数量及内分泌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肌瘤数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观察组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肌瘤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雌二醇(E_2)、孕酮(P)、黄体生成激素(LH)及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4项内分泌均下降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消癥方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肌瘤肾虚血瘀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内分泌指标,减少/小子宫肌瘤数量和体积,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米非司酮片。  相似文献   

8.
徐秀云 《新中医》2014,46(7):118-119
目的:观察散结化瘤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散结化瘤汤,2组疗程均为3月;采用B超检测治疗前后肌瘤体积,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肌瘤平均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FSH、LH、E2及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E2水平下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散结化瘤汤联合米非司酮能缩小肌瘤体积,调节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和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6月—2007年6月间我院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82例,按双盲法分别给予米非司酮(对照组)和米非司酮合桂枝茯苓胶囊(观察组)进行治疗。对照组用米非司酮每次25mg,每天1次,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米非司酮组的基础上加中药桂枝茯苓胶囊,每天1次,每次3粒,服3个月。治疗前后均行彩色超声监测子宫及肌瘤大小,实验室观察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孕酮、泌乳素、雄激素。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25mg,1次/d,连续3个月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月B超测量瘤体体积,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观察治疗前后月经变化。结果 子宫肌瘤的体积缩小明显,分别缩小47.2%和52.8%,月经复潮后经期明显缩短,贫血程度得到改善,且副作用轻微,不影响肝肾功能。结论 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正香 《陕西中医》2014,(9):1197-1199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根据入选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两组都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8.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肌瘤体积比较无明显差异,干预后都明显下降,同时干预后治疗组的肌瘤体积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中的阴道流血排液、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感染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值都明显降低,同时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多,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具有高效与安全的特点,其疗效的发挥与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曹海英 《中医研究》2003,16(5):36-37
近年来 ,异位妊娠发病率明显增加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异位妊娠得以早期诊断 ,药物保守治疗尤为重要。我们应用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1998年 1月~ 2 0 0 2年 5月对确诊为异位妊娠并符合药物治疗条件的患者 38例 ,均经系统的病史、体征、血 β HCG测定、B超检查及诊刮病理检查结果确诊。患者年龄 2 2~ 4 0岁 ;初孕妇 7例 ,经孕妇 6 3例 ;停经时间 :35~ 4 9天 36例 ,5 0~ 5 9天 31例 ,6 0天以上 3例。2 药物治疗条件①生命体征稳定 ,无明显腹腔内出血表现。②血 β HC…  相似文献   

13.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迄今原因不明。传统观点认为雌激素是刺激肌瘤发生与生长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证实[1]孕激素也是子宫肌瘤促生长因素之一,这为抗孕激素药物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依据,再结合中药辨证治疗,来评价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价值。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绝经前子宫肌瘤者23例,年龄35~52岁,平均年龄40.2岁。纳入研究标准:①经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6mm;②有明显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贫血症状;③不伴有宫颈、子宫、附件的其它肿瘤或可疑病变;④无使用米非司酮的禁忌证。1.2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绝大多数异位妊娠在早期就能做出确诊,对这些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可免除手术对输卵管结构的破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异位妊娠128例,给予米非司酮配合中药口服保守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子宫肌瘤在育龄妇女多见,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20%~25%,其中40~50岁女性最为多见[1].目前,国内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和手术2种方法[2].肌瘤切除术复发率较高,而子宫切除术创伤大且对患者生育有影响,故目前早期子宫肌瘤更多倾向于药物保守治疗.米非司酮是目前最常用的西药,但其停药后易复发且毒副作用较大.本研究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在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赵颂今 《四川中医》2004,22(6):58-5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加中药对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择未破裂型异位妊娠96例,服用米非司酮量为宫内妊娠药流时的3倍,同时服用中药。每4~5天测血B—hCG值,每周B超监测异位妊娠包块情况。结果:治愈91例,占94.79%。结论:米非司酮加中药治疗未破裂型异住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妇产科收治的100子宫肌瘤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其疗效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经过米非司酮治疗后,月经期、月经量、肿瘤体积、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另外米非司酮治疗2个疗程后阴道B超复查,随访率100%,肌瘤消失者34例,消失率34%;肌瘤明显缩小者50例,缩小率50%,总有效率为84%.肌瘤无明显缩小者或改变者16例,占16%.2例患者服药早期出现轻微恶心,无呕吐,2周后症状消失,3例患者有轻度不典型潮热.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宫瘤宁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104例,治疗组116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宫瘤宁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大小、肌瘤体积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子宫大小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宫瘤宁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较好,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5月应用米非司酮与中药方剂桂枝茯苓汤配合治疗子宫肌瘤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83例 ;年龄 31~ 5 1岁 ;肌瘤直径 0 .4cm~ 3cm;其中表现为月经量增多者 67例 ,痛经者 1 6例 ,失血性贫血者 1 8例 ,继发性不孕者 6例。治疗方法月经来潮第 5日起每晚含服米非司酮 6.5 mg,连用 3个月为 1个疗程 ;每个月的后 1 5天加服桂枝茯苓汤 :桂枝 9g,茯苓 9g,丹皮 9g,桃仁 1 0 g,芍药 9g,丹参 2 0 g,山甲 6g。每日 1剂水煎分 2次服 ,共服 3个月。治疗效果经治疗后 ,部分接近绝经期患者出现闭经或月经量…  相似文献   

20.
王新华  孙静  孙黔 《新中医》2015,47(6):158-15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法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为2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行益气活血化瘀法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2组肿瘤体积、子宫体积、性激素指标[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以及子宫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SH、LH、E2、P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43%,对照组为8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