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及术后复发肝癌的主要手段 ,研究细胞凋亡在TACE治疗肝癌中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兔VX2肝癌肿瘤细胞凋亡的早期动态改变.方法建立27只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成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灌注化疗组(Transarterial infusion, TAI)、灌注肝素生理盐水组(对照组, Control),每组各9只.介入治疗后每组再随机分成3个亚组,每亚组3只.在治疗后第24、72、120小时分别处死3组中一亚组,取材肿瘤生长活跃的外带组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和PI双标记法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和甲基绿-派洛宁染色(MG-P染色)光镜下形态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肿瘤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 TACE、TAI、Control组在治疗后24、72、120小时流式细胞仪法定量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比率分别为11.44±2.15、10.99±1.74、6.00±0.58,5.84±0.68、4.65±0.11、2.88±1.23和2.80±0.15、2.19±1.69、2.51±2.13.TACE、TAI、Control组凋亡在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p<0.01),TACE组24、72小时的凋亡明显高于120小时(p<0.05).TACE组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比率明显高于TAI、Control组;TACE组诱导的肿瘤细胞早期凋亡比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在120小时凋亡仍明显高于其它2组.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诱导癌细胞早期凋亡,是TACE治疗肝癌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是恶性细胞异常增殖和细胞凋亡异常的结果,虽存在着自发性凋亡,但肿瘤细胞的凋亡远不及其恶性增殖.肝癌瘤细胞的凋亡机制极为复杂.近年的研究提示,诱导肝癌肿瘤细胞凋亡是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经动脉化疗栓塞兔VX2肝癌后早期肿瘤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介入治疗兔VX2肝癌肿瘤细胞凋亡的早期动态改变 .方法 建立 2 7只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 ,随机分成肝动脉化疗栓塞组 (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TACE)、灌注化疗组 (Transarterialinfusion ,TAI)、灌注肝素生理盐水组 (对照组 ,Control) ,每组各 9只 .介入治疗后每组再随机分成 3个亚组 ,每亚组 3只 .在治疗后第2 4、72、12 0小时分别处死 3组中一亚组 ,取材肿瘤生长活跃的外带组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和PI双标记法定量检测细胞凋亡 ,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 -伊红染色 (HE染色 )和甲基绿 -派洛宁染色 (MG -P染色 )光镜下形态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肿瘤细胞的凋亡变化 .结果 TACE、TAI、Control组在治疗后 2 4、72、12 0小时流式细胞仪法定量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比率分别为 11.4 4± 2 .15、10 .99± 1.74、6 .0 0± 0 .5 8,5 .84± 0 .6 8、4 .6 5± 0 .11、2 .88± 1.2 3和 2 .80± 0 .15、2 .19± 1.6 9、2 .5 1± 2 .13.TACE、TAI、Control组凋亡在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TACE组 2 4、72小时的凋亡明显高于 12 0小时 (p <0 .0 5 ) .TACE组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比率明显高于TAI、Control组 ;TACE组诱导的肿瘤细胞早期凋亡比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在 12 0小时凋亡仍明显高于其  相似文献   

5.
人肝细胞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是恶性细胞异常增殖和细胞凋亡异常的结果,虽存在着自发性凋亡,但肿瘤细胞的凋亡远不及其恶性增殖。肝癌瘤细胞的凋亡机制极为复杂。近年的研究提示,诱导肝癌肿瘤细胞凋亡是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肝癌凋亡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肝癌凋亡细胞与肝癌细胞所表达的蛋白质在分子量分布上的差异。方法:SDS_PAGE电泳后薄层扫描。结果:肝癌凋亡细胞所表达蛋白质的分子量普遍较大。在分子量大于6.7×10^4u时,凋亡的肝癌细胞有7个较为明显的蛋白扫描峰,与未凋亡的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区别。部分大分子量的凋亡相关蛋白在肝癌凋亡细胞表达量很高,其蛋白质扫描峰的面积可占总面积的8%。结论:肝癌凋亡细胞有较大分子量的蛋白质表达,可  相似文献   

7.
应用抗癌药阿霉素成功地诱导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CC-9204肝癌细胞发生凋亡。用20μmol·L~(-1)阿霉素作用肝癌细胞3h,换培养液继续培养12h后,肝癌细胞DNA结构发生断裂,电泳呈梯状。肝癌细胞形态改变出现细胞膜小泡和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细胞特征。经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在体积缩小胞膜皱缩的肝癌细胞表面产生一种球形小体,有的肝癌细胞崩解为碎片状。形态学观察结构提示,肝癌细胞产生的球形小体可能是一种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功能性结构。细胞崩解可能是肝癌凋亡细胞灭亡的形式之一,可能与细胞骨架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8.
HBVx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X 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构建 H B Vx 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 C D N A31 H B X,用脂质体将真核表达载体p C D N A31 H B X转染入肝癌细胞 H C C9204 , G418 500 mg· L- 1 筛选,获得稳定表达 H Bx 蛋白的细胞,阿霉素20 μmol· L- 1 诱导细胞凋亡。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结果:20 μmol· L- 1 阿霉素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稳定表达 H Bx 蛋白的肝癌细胞凋亡率比未进行基因转染的肝癌细胞凋亡率低。结论: H Bx 蛋白可抑制阿霉素诱导的肝癌细胞调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下,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VD3)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反义端粒酶RNA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hTR导入维生素D3受体(VDR)阳性的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中培养。细胞克隆转移扩大培养,将其分为对照组、药物组、转染组和转染药物组。添加1,25-VD3,分别作用于转染药物组、药物组,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电子显微镜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结果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分别为0.686和1.685,说明反义端粒酶RNA可显著降低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对照组、药物组、转染组和转染药物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4%、12.2%、8.8%、23.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超微结构检查也证实存在凋亡发生。1,25-VD3或转染反义端粒酶RNA对肝癌细胞有促细胞凋亡作用,两者协同对肝癌细胞凋亡作用显著增强。结论转染反义端粒酶RNA,可降低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可显著增强1,25-VD3对肝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并且对细胞的增殖也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抗癌药阿霉素成功地诱导增减人肝癌细胞株HCC-9204肝癌细胞发生凋亡,用20μmol.L^-1阿霉素作用肝癌细胞3h,换培养液继续培养12h后,肝癌细胞DNA结构发生断裂,电泳呈梯状。肝癌细胞形态改变出现细胞膜小泡和凋讯小体形成等凋亡细胞特征,经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在体积缩小胞膜皱缩的肝癌细胞表面产生一种球形小体,有的肝癌细胞崩解为碎片状,形态学观察结构提示,肝癌细胞产生的球形小体可  相似文献   

11.
肝癌凋亡细胞cDNA文库构建及其凋亡相关基因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肝癌凋亡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进而筛选人肝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方法:用阿霉素诱导人肝癌HCC_9204细胞凋亡,磁珠法提取mRNA,然后将其反转录为cDNA将合成的cDNA加上EcoR1接头,并与λgt11载体臂连接,构建为表达的CDNA文库,PCR法鉴定插入片断长度,T载体法克隆插入片断。消减杂交和点杂交法相结合筛选CDNA文库。结果:肝癌凋亡细胞CDNA文库容量为1×10^6pfu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癌患者外周血黑色素瘤抗原1(MAGE-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巢式RT-PCR方法 测定18例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外周血MAGE-1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18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MAGE-1 mRNA表达10例阳性、8例阴性;TACE治疗后11例阳性、7例阴性.治疗前后外周血MAGE-1mR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6%比61.1%.P>0.05).治疗前后肝癌患者外周血MAGE-1mRNA阳性率与肿瘤TNM分期((0%比76.9%,20%比76.9%,P<0.05)、远处转移有关(85.7%比36.4%,100%比36.4%,P<0.05),而与肿瘤大小、血清AFP无关(P>0.05).结论 TACE治疗肝癌不会促进肿瘤的血源性转移,MAGE-1 mRNA可作为评估肝癌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影像学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6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随机分为TACE组联合3DCRT(实验组)及单纯TACE(对照组);实验组行TACE2~3次后,再予三维适形放疗,靶区剂量范围36~54Gy;对照组仅给予TACE3次。术后1月随访复查CT,确定肿块的退缩情况,评价肿瘤近期有效率及1、2、3年生存率。结果客观缓解率(CR+PR)实验组为66.7%好于对照组的3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结束后100.0%AFP下降,对照组TACE后76.0%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年生存率实验组分别是76.7%、43.3%、26.7%,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对照组分别是60.0%、30.0%、13.3%,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结论 TACE联合3DCRT疗效优于单纯TACE,TACE联合3DCRT副反应小,绝大多数病人能耐受,可作为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酸肝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观察硫酸肝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细胞增殖、凋亡效应和细胞ras基因表达的变化关系。结果:硫酸肝素能下调细胞HepG2的增殖能力及其细胞ras基因蛋白的表达并上调其细胞的凋亡率。结论:硫酸肝素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与ras基因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突变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1)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法和序列分析法检测42例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第5、8外显子的突变。(2)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将野生型PTEN基因、突变型PTE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wt-PTEN、pEGFP-PTEN;G129R分别转染不表达内源性PTEN蛋白的人肝癌细胞系HHCC,G418筛选稳定表达PTEN蛋白的克隆,MTT比色实验分析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以未转染基因的HHCC细胞和转染空载体pEGFP-C1的HHCC细胞为对照。(3)TNF-α诱导上述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细胞比例;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Akt(Ser473)的表达。结果 (1)在4例肝癌组织中检测出PTEN基因第5外显子的异常突变条带(9.5%,4/42)。(2)转染野生型PTEN基因的HHCC细胞生长明显抑制,而转染突变型PTEN基因的HHCC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TNF-α诱导分别转染野生型、突变型PTEN基因、空载体的HHCC细胞和未转染基因的HHCC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8%、8.1%、4.6%、3.3%,与转染空载体的HHCC细胞比较,转染野生型PTEN基因的HHCC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而转染突变型PTEN基因的HHCC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未经基因转染的HHCC细胞内源性Akt水平较低;HHCC细胞经TNF-α作用,其内源性Akt水平增高;转染野生型PTEN基因,可降低TNF-α诱导的肝癌细胞内信号分子Akt(Ser473)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1)首次发现原发性人肝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EN发生突变;(2)野生型PTEN基因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而突变型PTEN基因丧失对肝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3)野生型PTEN基因可降低TNF-α诱导的肝癌细胞内重要的信号分子Akt(Ser473)的磷酸化水平,即野生型PTEN基因通过抑制TNF-α诱导的肝癌细胞Akt磷酸化(活化)而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后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输注治疗对小肝癌的疗效.评价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后患者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 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本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43例,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TACE联合RFA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21例,均完成4次以上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每次回输CIK细胞的数量为(1.1~1.5)×1010m,检测研究组患者在CIK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的变化;对照组患者22例,未行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两组患者均每1~2个月评价肿瘤情况.结果 (1)对照组治疗后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为9.1%、22.3%和27.3%;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5%、81.8%和68.2%.研究组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是9.5%、14.3%和19.0%;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2%、85.7%和76.2%.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8).(2)研究组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CD3+、CD4+、CD56+(NK)效应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P<0.05),CD8+和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下降(P<0.05).结论 TACE序贯联合RFA和CIK细胞过继免疫细胞治疗小肝癌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水平,可能对降低肿瘤复发,延长小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wt-p53)对HCC-9204肝癌细胞系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方式将人wt-p53基因转染至肝癌细胞中。结果:转染wt-p53稳定表达早期,肝癌细胞发生自发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典型的凋亡峰,其凋亡细胞数为52.8%,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转染wt-p53细胞中G1、S和G2期细胞分别为79.1%,20.5%和0.4%,亲本细胞则分别为48.5%,27.0%和23.7%。琼脂糖电泳显示DNA断裂呈梯状,透射电镜观察肝癌细胞发生染色质浓聚并边集。结论:转染的外源性wt-p53具有介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94年Teresa等克隆出人的CPP32(caspase-3)cDNA,并证实CPP32基因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1];CD28和CD80 McAb共刺激PBLs作用于培养的肝癌细胞能引起肝癌细胞凋亡[2];为了探讨其机制,本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小白菊内酯增强4-HPR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NF-κB在4-HPR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小白菊内酯对4-HPR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TUNEL染色、流式细胞仪、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技术,在肝癌细胞Hep-3B和SK-Hep-1中,观察4-HPR引起细胞凋亡过程中NF-κB活性的变化,小白菊内酯对4-HPR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靶点。结果:通过TUNEL 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小白菊内酯明显增强4-HPR诱导肝癌细胞Hep-3B和SK-Hep-1凋亡。EMSA实验表明小白菊内酯能抑制NF-κB的活性。结论:小白菊内酯抑制NF-κB活性,增强4-HPR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外源性野生型P53对HCC-9204肝癌细胞系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方式将和wt-P53基因转染至肝癌细胞中,结果:转染wt-p53稳定表达早期,肝癌细胞发生自发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典型的凋亡峰,其凋亡细胞数为52.8%,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转染wt-p53细胞中G1,2和G2期细胞分别为791%,20.%和0.4%,亲本细胞则分别为48.5%,27.0%和23.7%。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