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电图 (EEG)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及评价疾病预后的意义 .方法 采用美国NicoletBravo视频脑电图仪 ,对我院住院的 6 2例病毒性脑炎病人进行脑电图检查及临床分析评估 .结果  6 2例中 5 8例异常 ,异常率为 93.5 % ,主要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活动 .结论 脑电图是监测早期脑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 ,并对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中脑电图特点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对174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进行跟踪观察并予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7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133例脑电图异常,异常率为76.4%,其中轻度异常81例(46.6%),中度异常38例(21.8%),重度异常14例(8.0%).大多数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显现广泛的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局限性、低波幅慢波其后遗症发生率高,以智能、运动障碍多见,而高波幅慢波其后遗症以继发性癫癎多见.结论: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异常率较高,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脑功能恢复的诊断及后遗症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以及脑电图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20例病毒性脑炎发病形式及临床表现、体征,以及脑电图病理改变.结果:在12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111例为脑电图异常,异常率92.5%.结论: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对我院50例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其EEG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儿中,脑电图检查全部异常,异常率100%.EEG异常类型:弥散性异常35例((70%);弥散伴局限性异常15例(30%),其中出现痛样放电1例.结论:EEG检查可作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依据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并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评估脑电图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早期评价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2013年至2014年入住我院感染科病房并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系统整理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共选取205例,均由市级手足口病专家组确诊,均为血EV71-Ig M(+)。年龄5月~14岁,平均2.15岁,其中男143例,女62例,男女之比为2.31:1。对照组:200例,为我院同期门诊的及其他科室住院的非HFMD的普通病毒性脑炎的患儿。结果 205例患儿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其中195例出现清醒状态下脑电图异常,总异常率为95.12%。对照组异常189例,异常率为94.50%,总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两组重度异常分别为10例(异常率4.88%)及2例(异常率1.0%),重度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MD组和对照组患儿皮疹、发热、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V-71感染手足口病脑炎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重症手足口病脑炎较普通病毒性脑炎更急、更重。脑电图对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临床诊断及预后估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电图在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51例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脑电图检查.结果:治疗前46例患儿脑电图异常,其中5例出现癫(癎)样放电.1~2周后复查仍有22例脑电图异常,其中1例仍有癫(癎)样放电.经1个月后复查有6例脑电图异常,其中1例仍有癫(癎)样放电.结论:脑电图对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早期诊断有很高的阳性率,而且对其预后的估计也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脑电图结果与头颅C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时期的临床诊治效果.结果:在86例病例中脑电图阳性率87.21%,CT阳性率32.56%,俩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早期病例56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中期病例20例,治愈率80%,好转4例;极期4例,好转2例,死亡2例.不同时期病例治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检测的阳性率高,而且出现异常改变早,而CT阳性率低,出现改变时间较晚.如果病人能早期诊疗可痊愈,一般不留后遗症.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症状为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以精神症状为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是以混合型为主,伴随躯体体征出现率较低,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异常率为91%,界限6例,轻度异常30例,中度异常22例,重度异常10例。结论:以精神症状为主首发的患者,应动态观察病人有无意识障碍、智能减退、癫癎发作及神经系统体征并及时进行脑电图检查有利于早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动态脑电图对于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临床拟诊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人在入院3d内分别进行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检查,其中有40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采用配对x2检验(McNemerx2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中度或重度异常脑电活动的机率.结果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的中度或重度脑电活动的发现率分别为:80%、65%,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现痫样放电的机率分别为:42.5%、5%,差异有显著性(p<0.005).动态脑电图检查发现40例病人的睡眠生理波都不清楚.结论动态脑电图对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相对于常规脑电图有更高的敏感性;睡眠节律紊乱是这类病毒性脑炎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0.
儿童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探讨脑电图作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的作用。方法:对20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电图、脑脊液及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中,脑电图异常率100%,脑脊液异常率52.4%,头颅CT异常率10.8%。结论: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改变较脑脊液及头颅CT的变化为早,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脑电图结果与头颅C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时期的临床诊治效果.结果:在86例病例中脑电图阳性率87.21%,CT阳性率32.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早期病例56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中期病例20例,治愈率80%,好转4例;极期4例,好转2例,死亡2例.不同时期病例治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8例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纳入合并脑炎组,另选取同期单纯手足口病患儿41例作为普通组。所有患儿接受脑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儿的脑电图结果,分析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病情程度与异常脑电图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合并脑炎组脑电图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合并脑炎组主要表现为背景活动异常;合并脑炎组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脑电图分级呈正相关(r=0.745,P0.05)。脑电图异常程度低,预后好,反之则越差。结论:脑电图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病情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能够为患儿的预后康复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裴保萍  任安平 《医学信息》2005,18(11):1530-153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的结果,并和脑脊液、CT等的检查结果对比。结果首次EEG异常率为95.18%,BEAM的表现与之相符。治疗后多次复查EEG及BEAM,均恢复正常。结论EEG及BEAM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发现异常、提供诊断依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有着其它检测手段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脑电图(EEG )检查对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出院6个月后对EEG异常的50例患者进行预后评估。结果:51例中50例为异常EEG ,异常率为98%,其中轻度异常17例(33%),中度异常26例(51%),重度异常7例(14%)。规范化抗病毒治疗至少3周,出院半年时随访,17例原EEG轻度异常者中预后差者5例(29%),26例中度异常者中预后差者18例(69%),7例重度异常者预后均差(100%)。3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趋势检验,3组的预后差率与EEG异常程度呈正相关。结论:EEG对病毒性脑炎的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病毒性脑炎患者急性期 EEG异常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电图表现,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电活动变化.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脑炎的患儿,在清醒、闭眼的状态下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异常率100%,其中α波明显减少或消失,而以θ活动为基本频率者占60%,以δ活动为基本频率者占40%.结论:脑炎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特异性高,临床怀疑是脑炎诊断的患儿都应该做脑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与EEG的相关性.方法:将1000例患儿在急性不同程度的异常脑波,进行了治疗前后的比较,并将临床表现与脑电图改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结合临床,广泛中度以上的EEG异常,才能作为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标准,其脑电图的阳性改变在临床上有重要的鉴别意义,且EEG的动态观察,可给临床的诊断、治疗以及后遗症的发生,提供重要的参考.结论:脑电图检查,在临床病毒性脑炎的诊治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动态脑电图对于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对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临床拟诊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人在入院3d内分别进行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检查,其中有40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采用配对χ^2检验(McNemerχ^2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中度或重度异常脑电活动的机率。结果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的中度或重度脑电活动的发现率分别为:80%、65%,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现痫样放电的机率分别为:42.5%、5%,差异有显著性(p〈0.005)。动态脑电图检查发现40例病人的睡眠生理波都不清楚。结论 动态脑电图对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相对于常规脑电图有更高的敏感性:睡眠节律紊乱是这类病毒性脑炎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 clonic seizure,GTCS)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及脑电图(EEG)检查对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继发GTCS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特征及EEG改变.结果 3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发病2周内出现GTCS者21例(70%),发病15-28 d出现GTCS者9例(30%);27例患者脑脊液检查,主要异常表现为压力、细胞数、蛋白增高,脑脊液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为12/16;19例(63.3%)头颅MR1异常;患者发病初期EEG均出现异常.结论 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EEG检查对病毒性脑炎合并癫痫患者的诊断、继发GTCS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电图监测对轻症病毒性脑膜炎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轻症病毒性脑膜炎表现的5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5例,女28例,年龄17~67岁。患者就诊时主要表现为头痛不适,病程6 h~15 d。所有患者行脑电图、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观察患者2小时脑电图监测结果,腰穿检查结果、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抗病毒治疗后预后转归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了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53例患者中,脑电图正常25例,异常28例,异常率52.8%,主要表现为前头部为著的θ慢波增多,少部分患者表现为枕区α节律减慢。脑脊液总体异常率为56.6%。脑电图异常率与脑脊液总体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比56.6%,P>0.05),均高于脑脊液常规(30.2%)及细胞学(32.1%)异常率(P<0.05)。所有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脑电图监测对轻症病毒性脑膜炎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在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50例病毒性脑炎的病人进行EEG检查及跟踪观察。结果:250例患者中EEG诊断界限28例,轻度异常58例,中度异常128例,重度异常40例。EEG大多为弥慢性异常。其中有44例在弥漫性异常的基础上出现局灶性改变,临床伴有抽风发作者EEG出现尖波,棘波,尖棘慢综合波等改变(异常率占90.40%)与其他文献报道相符合。结论:EEG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治疗及病情转归,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