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婴幼儿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分析及其交叉配血试验 .方法 对 12 6名出生 3天~ 2岁内婴幼儿ABO血型按常规法鉴定 ,交叉配血试验按聚凝胺法 .结果  12 6例婴幼儿正反定型显示 ,其中红细胞定型为A型 ,血清中无抗 -B 10例 ,红细胞为B型 ,血清中无抗 -A 12例 ,红细胞为O型 ,血清中含有抗 -A而无抗 -B 6例 ,有抗 -B无抗 -A 3例 ,无抗 -A和抗 -B 7例 .聚凝胺法在 12 6例中有 2例阳性 ,其余 12 4例选择血型相符的血液输注 ,输血后均无不良反应 .结论 不同的年龄组其正反定型相符率也不同 ,正反定型一致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 ,血清中抗体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 .交叉配血中聚凝胺法是一种较为快速、敏感性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下冷凝集素试验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与电子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需紧急输血患者248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温度(20℃、37℃)下ABO血型鉴定结果、电子交叉配血结果、冷凝集素试验结果、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结果:248例需紧急输血患者血液样本,血清...  相似文献   

3.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进行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等系列检测,分析引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为患者选择同型及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进行输注.结果:在输血前的血型血清学检测中发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468例,其中自身冷抗体132例(28.2%),血型不规则抗体96例(20.5%),血型抗原性减弱68例(14.5%),血型抗体效价减弱60例(12.8%),自身抗体阳性54例(11.5%),血浆蛋白异常18例(3.8%),实验方法学原因16例(3.4%),ABO血型不合的干细胞移植13例(2.8%),肝素影响9例(1.9%),血标本污染2例(0.4%).结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大多数是由自身抗体,不规则抗体,血型抗原抗体减弱及血浆蛋白异常等引起的.因此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应采用多种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互相验证,以保证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无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郭显悦  王远杰 《医学信息》2019,(19):116-118
目的 探讨在鉴定ABO血型中全自动血型仪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并探寻解决对策。方法 对2017年10月~2018年8月遂宁市中心医院血型仪检测的298例ABO血型正反定不符的标本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试管法、抗人球蛋白实验、吸收放散实验、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及病史资料分析定型不符的原因并进行归类。结果 298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准确鉴定后归纳分为4类:可被纠正类型(标本、人员操作、试剂和仪器原因)占24.16%;抗原原因占7.38 %,其中包括抗原减弱以及ABO亚型;抗体减弱占31.88%,包括抗体合成不足(如婴幼儿),抗体缺失(如老年人和肿瘤患者),意外抗体等;其他原因占36.58%,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症、高球蛋白血症等。结论 鉴定血型前标本质量控制、仪器定期的保养维护以及试剂红细胞的更换可以有效减少正反定型不符,抗体合成不足、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冷凝集素综合症是导致ABO正反定型不符的主要原因。建议院方根据可能原因进行相关确认实验,准确鉴定ABO血型从而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型抗体减弱或缺乏的原因及其对ABO血型鉴定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正反定型、抗体增强方法、吸收放散试验、抗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对患者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 病例1、2、3、4正定型为O型,病例1、2反定型抗A、抗B抗体在常规方法中与Ac、Bc不凝集,病例3抗B抗体在常规方法中与Bc...  相似文献   

6.
贾运民 《医学信息》2008,(10):13-14
目的:探讨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出现假阴性反应的原因。方法:对639例住院患者标本用正向定型做血型鉴定和盐水配血法做交叉配血;用反向定型和聚凝胺介质配血法为对照。结果:639例中出现假阴性15例,假阴性率为2.35%。其中试剂问题2例(占13.3%),技术因素5例(占33.3%),患者本身的因素8例(占53.4%)。结论:试剂因素和技术因素容易控制,而患者本身的因素可通过聚凝胺配血法和其它一些试验减少或避免假阴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样本的分子机制,为临床ABO血型正反不符样本的鉴定和输血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ABO血型正反不符的样本,选取其中血清学反应格局相似的样本6份,应用血清学方法、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BO基因直接测序及TA克隆单体型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分子机制,对其进行分类,并回顾性调查临床输血情况.结果 导致该6份样本ABO血型正反不符情况有3种:抗原减弱(2份)、抗体减弱(3份)、ABO亚型(1份).遵循同型或相容性输注原则进行输血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ABO血型存在异质性,血清学反应格局相同的样本可由多种机制引起.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对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再以凝聚胺法及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验证,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结合临床病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及适当的处理对策。结果在98例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中,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有35例(35.7%),冷凝集素引起的有24例(24.5%),自身抗体引起的有18例(18.4%),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有12例(12.2%),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有6例(6.1%),输注药物引起的有3例(3.1%)。98例交叉配血不合中,主侧配血不合68例(69.4%),次侧配血不合18例(18.4%),主次侧均不合12例(12.2%)。结论 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时,首先应找出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按操作规程进行相关试验,结合临床病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献血者ABO血型反定型O细胞凝集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献血者ABO血型反定型O细胞凝集原因,以确保受血者输血安全。方法对江门市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间,采用微板法检测献血者ABO血型出现反定型O细胞凝集者进行冷凝集素效价测定、吸收放散试验、意外抗体鉴定等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308410例献血者中有25例出现反定型O细胞凝集。其中血清中含有冷凝集素导致O细胞凝集16例:效价1:4~1:32者10例、效价≥1:64者6例:血清中存在意外抗体导致O细胞凝集9例:抗-M(IgM)5例、抗-Le^a(IgM)2例、抗-Le^b(IgM)1例、抗-P1(IgM)1例。结论采用微板法检测献血者ABO血型出现反定型O细胞凝集时,应进行相关的血型血清学检测;非血源紧缺的情况下,反定型O细胞凝集者不宜作为献血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中抗I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方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正反定型不符和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血标本,将其红细胞用37℃生理盐水反复洗涤后,进行复查血型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其血清进行冷凝集素吸收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血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体性质及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6例患者ABO血型鉴定结果为:A型2例、B型3例、O型1例。患者血清标本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与反定型红细胞、自身红细胞、成人O型红细胞,在4℃、22℃发生1+~2+意外凝集,与脐血O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与抗体筛选细胞在37℃不凝集,说明该抗体为抗I抗体。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Ig G阴性、抗C3d阳性。将患者血清用2-巯基乙醇处理后,再与成人O型细胞、脐血O型细胞在4℃、22℃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均不凝集,说明该抗体性质为Ig M型。抗体效价4℃为1∶128~1∶512、22℃为1∶32~1∶64、37℃为0。结论对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意外凝集的患者血标本,采用37℃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冷凝集素吸收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并在37℃条件下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Rh血型系统是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在临床有其重要意义.该血型系统主要血型抗体有5种,抗-E抗体即是其中之一.临床因抗-E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时有报道,本文因反复输血出现IgG抗-E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抗M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及其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和处理对策.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采用盐水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筛选,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合或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血标本,采用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复检、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抗体筛选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微柱凝胶法与常规法分别进行12934人次交叉配血和抗体筛查,比较二者的优缺点.结果微柱凝胶法灵敏度较常规检测试灵敏度高2.6个滴度.结论 微柱凝胶法检出免疫性抗体的能力以及其特有的快速简便,高度灵敏性,在临床免疫输血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技术对胎儿羊水细胞ABO血型基因定型研究,分析母儿血型吻合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2月于我院优生优育门诊及产前诊断中心就诊O型血孕妇80例,其丈夫血型分别为A型40例,B型37例,AB型3例。以上80例孕妇于孕16~21周在B超直视下经腹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20~30ml,其中10ml经高速离心取沉淀的羊水细胞,用常规酚氯仿法提取羊水DNA,运用PCR-SSP技术通过PCR反应特异性扩增ABO基因片段,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根据产生的特异性PCR产物来鉴定相应的基因来分析血型。同期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对羊水血型检测结果进行验证。余20ml羊水行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另回访40例已出生的胎儿,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运用PCR-SSP技术和常规血清学检测方法鉴定ABO血型,比较产前和产后血型检测结果。结果运用PCR-SSP技术从80例羊水DNA中成功检测79例(79/80,98.75%),其血型分别为A型21例,B型20例,O型38例。同期运用DHPLC技术对PCR-SSP技术检测结果进行验证,两种检测结果相符。已出生40例婴儿外周血血型分析结果与产前诊断血型结果相符。结论 PCR-SSP技术产前诊断胎儿羊水ABO血型具有可行性,进而分析母儿血型吻合情况,为ABO抗体效价显著增高的孕妇临床用药指导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用于交叉配血试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GT法和试管生理盐水法,对1200例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MGT法交叉配血试验阳性的标本,再用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做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以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在1200例血标本中,MGT法交叉配血试验阴性者1173例(97.8%),阳性27例(2.3%)。在27例阳性标本中,由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凝集者2例(7.4%),由非血型因素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者25例(92.6%)。结论:应用MGT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能及时检出血型抗原抗体引起的特异性凝集反应和非血型因素引起的非特异性假凝集反应;而盐水法则不能检出上述真假凝集反应,因此不能有效地防止免疫性溶血性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抗体筛选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微柱凝胶法与常规法分别进行12934人次交叉配血和抗体筛查,比较二者的优缺点.结果微柱凝胶法灵敏度较常规检测试灵敏度高2~6个滴度.结论微柱凝胶法检出免疫性抗体的能力以及其特有的快速简便,高度灵敏性,在临床免疫输血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乙肝患者与ABO血型系统相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1580名乙肝患者与3840名正常健康人进行ABO血型检测,结果表明:乙肝患者血型分布为O>A>B>AB;正常健康人血型分布为;A>O>B>AB;乙肝患者中男性占66.5%;女性占33.5%,提示:乙肝病毒检出率与O型血患者相关联,与A型、B型,AB型不相关联,乙肝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溶血性贫血患者自身温抗体的特异性及其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用氯奎放散试验检测被自身温抗体掩盖的同种抗体,用乙醚放散试验检测自身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128例溶血性贫血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血液标本中,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71例(55.5%),在71例中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液标本中,检出具有血型特异性抗体者47例(66.2%).患者同种抗体中具有Rh血型特异性抗体者26例(36.6%)即:抗D 5例,抗E 13例,抗CE 6例,抗Ce 2例;具有MN血型特异性抗体者即:抗M 3例(4.2%).患者自身抗体中具有Rh血型特异性抗体者18例(25.4%)即:抗E 12例,抗Ce4例,抗c 2例.结论:自身温抗体可引起患者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应用氯奎和乙醚放散试验检测溶血性贫血患者被自身抗体掩盖的同种抗体的特异性,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输注,对确保患者输血安全和有效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