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1996年和2003年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及药敏分析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我院 1996年和 2 0 0 3年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感染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是否存在差异 ,帮助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分别对 1996年和 2 0 0 3年我院细菌学证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和 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进行了分析 .结果  1996年共检出革兰氏阴性杆菌 136例 ,其中大肠埃希氏菌 4 4 .1%和铜绿假单胞菌 18.4 %最为常见 .2 0 0 3年共检出革兰氏阴性杆菌 2 0 1例 ,其中亦以大肠埃希氏菌 37.8%和铜绿假单胞 17.5 %最为常见 .而药敏结果则显示常用的 7种抗生素中 ,2 0 0 3年比 1996年的敏感率均下降 .结论 近年来 ,各种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不合理使用 ,造成了病原菌耐药率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了解RICU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 .方法 我们收集了 1993年 8月~ 12月我所RICU患者的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 149株 ,测定其中 10 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常用的 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结果  149株病原菌中 ,革兰氏阴性杆菌 10 2株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 2 3株 ,位于首位 .药敏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氟哌酸、泰能、丁胺卡那的敏感率分别是 91%、82 %、82 % .结论 RICU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铜绿假单胞菌位于首位 ,对环丙氟哌酸的敏感率最高 .  相似文献   

3.
了解我院2008~2010年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回顾性调查下呼吸道感染者中的2555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离菌株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连续三年分离率居前五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2年~1997年6年间尿样本培养分离出来的20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构成及对常用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样本来自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尿样本.培养基及微生化管均购自浙江军区后勤卫生防疫检验所.药敏试纸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化技术开发公司.质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由广东省检验中心提供‘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判断按V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2结果尿样本12de份,分离出病原菌242株(19.10,b)。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01株(83%),为我院泌尿系统感染的主…  相似文献   

5.
控制和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血症和感染休克是当前临床医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对细菌致病机制和多种媒介因子在休克中的作用的了解,用单克隆抗体中和内毒素毒性或者降低某些关键因子的活性来预防或治疗这类疾病己初显成效,受到广泛重视。本文着重介绍抗类脂A和肿瘤坏死因子两类单克隆抗体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情况及有关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近期临床分离的3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情况及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三种AmpC酶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常规检测和用药的参考。方法:用头孢西丁药敏法、表型筛选法和三维实验法分别检测AmpC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头孢西丁药敏法、表型筛选法和三维实验法的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56.7%、13.3%、10.0%,头孢西丁药敏实验与三维实验相比,存在较高假阳性率82.4%,表型筛选法与三维实验符合率达96.7%;17株耐头孢西丁菌株的药敏实验显示出严重的多重耐药,对青霉素类及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的复合药物、氨基糖苷类均呈高比例耐药,对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和他唑巴坦的头孢菌素类较为敏感,而对亚安培南和头孢肶肟的敏感率达100%。结论:表型筛选法操作简单省时,且准确率高,适合临床推广使用;治疗产AmpC酶菌感染以亚安培南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肶肟较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我院病房分离的100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Etest药敏试验测定我院分离的100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这12种抗生素中总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7%),头孢吡肟(13%),舒普深(14%).阿米卡星(14%);49株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普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为43%;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76.5%;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小于等于5.0%。结论:亚胺培南,头孢吡肟,舒普深,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最低。  相似文献   

8.
对本地区癌症患者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包括感染的细菌种类、感染的脏器、不同癌症类型感染状态及耐药情况、耐药基因作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指导本地区癌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耐药菌株进行耐药基因分析;对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分类.归纳出临床标本革兰阴性杆菌检出谱、血液肿瘤及实体肿瘤患者各类感染的优势菌检出谱...  相似文献   

9.
杨为  唐勇 《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2011,(12):1401-1402,1465
目的探讨高位截瘫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高位截瘫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2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高位截瘫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双肺感染为主(64.5%),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G-)杆菌(72.6%),死亡率为11.3%。结论高位截瘫合并肺部感染与患者呼吸系统功能改变相关,多为坠积性肺炎,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应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迅速增长,使临床用药越来越局限,因此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公共卫生所关注的前沿问题。本文对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了解RICU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我们收集了1993年8月~12月我所RICU患者的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149株, 测定其中10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常用的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49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02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3株,位于首位.药敏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氟哌酸、泰能、丁胺卡那的敏感率分别是91%、82%、82%.结论 RICU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位于首位,对环丙氟哌酸的敏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降钙素原(PCT)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 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收治的20例血培养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患者(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及18例血培养为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患者(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2组患者均行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并分别在诊断为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时记录EVLWI的数值变化,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同时在确诊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时立即行静脉血的采集,采集非抗凝血3 mL,离心后留取血清并行PCT的检测,记录2组PCT值。比较2组确诊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时EVLWI及PCT,对数据行t检验并行Bonferroni校正。绘制EVLWI及血清PCT预测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诊断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95%的置信区间、约登指数、最佳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诊断为脓毒症时,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患者的EVLWI、PCT水平分别为(10.6±1.6) mL/kg、(6.64±1.63) ng/mL,均高于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7.9±1.7) mL/kg、(4.60±1.31)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43、4.206,P值均小于0.05)。诊断为脓毒症休克时,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患者的EVLWI、PCT水平分别为(15.0±1.3) mL/kg、(12.87±2.65) ng/mL,均高于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10.7±1.5) mL/kg、(6.29±1.79)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08、8.867,P值均小于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可以得知,应用EVLWI及PCT判断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及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0.5 mL/kg、5.9 ng/mL;约登指数分别为50%、59%,灵敏度分别为50%、70%,特异度分别为100%、89%。EVLWI及PCT判断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休克及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休克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3.5 mL/kg、9.2 ng/mL;约登指数分别为90%、95%,灵敏度分别为90%、95%,特异度均为100%。 结论EVLWI及PCT可作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评估指标,可进一步提高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危险预测性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通过对我院重症监护室(RICU、EICU、NICU、CCU)血流感染患者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的了解,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至2020年期间重症监护室送检的640份血培养阳性标本,针对标本中细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细菌的耐药性。结果 640份血培养阳性样本中,分离得到细菌581株,阳性率为90.8%,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92株(45.6%),革兰阴性杆菌289株(45.2%);真菌59株,阳性率为9.2%。革兰阳性球菌以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5株;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结论 我院重症监护室血流感染患者革兰阳性球菌与阴性杆菌病原体分离率相当,临床科室应加强对重症监护室血液培养的重视,定期对血流感染细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马旭  顾国平 《医学信息》2010,23(6):1582-1584
目的 了解近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2009年9月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848株,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用SPSS软件完成数据分析.结果 2007年11月~2009年9月共收集848株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最多见,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对大肠埃希菌的MIC90分别为256,8,16,32,640ug/ml.头孢曲松、头孢泊肟、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90分别为128,16,8 ug/ml,有较高的耐药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所监测的抗生素广谱耐药.结论 临床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有效的进行耐药监测,统计和分析,对强调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医院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特点及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从老年患者不同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PI细菌鉴定试条鉴定到种);改良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产mpC酶;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按CLSI/NCCLS标准判读。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每年均有上升,在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且产AmpC酶菌株每年也有上升;标本主要来自于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老年康复科、消化内科;感染部位及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的痰、分泌物及其他体液;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该菌耐药现象严重,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呈多药耐药,总体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敏感度最高的是碳青酶烯类,但敏感性呈下降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特别是对免疫力低下的老年病人。该菌耐药性广,且每年随着产AmpC酶菌株的不断检出,该菌的耐药率不断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临床治疗应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并加强医院院内感染的监测,控制不动杆菌属在医院内播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转座子tnpU基因和β-内酰胺酶在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分布情况。方法用纸片扩散初筛试验、扩散确证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检查,头孢西丁三维试验进行AmpC β-内酰胺酶的表型检查,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菌株;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转座子tnpU基因,并进行DNA测序;用MIC药敏法分析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转座子tnpU的总检出率为25.5%。在各菌种的检出率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占6.3%(3株)、肺炎克雷伯菌占8.3%(1株)、鲍曼不动杆菌占33-3%(20株)、铜绿假单胞菌占43.2%(16株);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中,ESBLs的检出率最高,转座子tnpU基因阳性的菌株大多数B.内酰胺酶表型为阳性;转座子tnpU基因阳性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转座子阴性菌株(P〈0.05)。结论转座子tnpU基因在非发酵菌中的分布较广泛,可能在多重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临床常用抗生素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协同和相加作用,初步建立体外联合药效数据库。方法选取磷霉素(PHOS)、左氧氟沙星(LEV)、头孢他啶(CAZ)、复方新诺明(SMZ)、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哌酮/舒巴坦(SCF)和亚胺培南(IMP)7种抗生素,两两组合为21种药物组。经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确认,172株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分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20株,A组)、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50株,B组)、产ESBLs的肠杆菌(62株,C组)和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40株,D组)4个耐药菌组。棋盘稀释法测定21种药物组对4个耐药菌组的体外联合药效,统计学分析采用Whonet5.6。结果172株待测菌株均对7种抗生素单药耐药。联合药效检测结果显示:4组均未出现拮抗作用;对A组耐药菌呈现协同作用的药物组有10组,部分协同作用的有14组,无相加作用,PHOS+LEV药物组协同百分率最高(30%,6/20);对B组耐药菌呈现协同作用的药物组有12组,部分协同作用的有10组,相加作用的有3组,LEV+SMZ药物组协同作用百分率最高(56%,28/50);对C组耐药菌呈现协同作用的药物组有14组,部分协同作用的有17组,相加作用的有16组,IMP+LEV药物组协同作用百分率最高(30.6%,19/62);对D组耐药菌呈现协同作用的药物组有12组,部分协同作用的有14组,相加作用的有13组,IMP+LEV药物组协同作用百分率最高(20%,8/40)。结论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磺胺类和磷霉素等药物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协同作用,治疗前行体外联合药效监测,可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不育患者精液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情况及UU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356例临床诊断不育患者的精液样品做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356份不育患者精液样品中,单独UU感染68例,占19.10%,单独Mh感染4例,占1.12%,两者合并感染7例,占1.97%;UU的总检出率为21.07%,Mh的总检出率为3.09%。在9种抗菌药中UU对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有很高耐药率,分别为60.29%、27.94%。结论男性精液中UU感染是引起男性不育重要病因之一,治疗UU感染宜选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