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动脉血氧分压与氧浓度相关图及其临床应用周生明作者单位:271103山东省莱芜市新汶矿务局莱芜医院Ⅱ型呼吸衰竭(ⅡRF)患者如何正确地实施氧疗是临床关心的问题,对此已有一些研究报道〔1,2〕。但一般计算和列图复杂,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根据肺泡气公式及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剂量川芎嗪对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30例分成3组:A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B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川芎嗪注射液80~120mg/d静滴;C组5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川芎嗪注射液800~1200mg/d静滴。结果:A、B、C3组显效率分别为45%、50%和80%,总有效率分别为75%、80%和94%。A、B组与C组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大剂量川芎嗪治疗肺心病疗效好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浆和红细胞内Mg2+浓度与心肺功能间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31例正常人和41例肺心病患者血浆和红细胞内Mg2+浓度。结果:41例肺心病患者中21例次(51.22%)显示红细胞内低镁(平均Mg2+浓度≤14.42mmol/L),33例次(80.49%)显示血浆低镁(平均Mg2+浓度≤8.83mmol/L);红细胞内低镁时Mg2+浓度与1秒率FEV1%呈正相关,血浆低镁时Mg2+浓度与FEV1%无相关性;红细胞内低镁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90.48%)比血浆低镁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60.60%)要高,P<0.05。结论:肺心病时存在低镁血症,因此监测红细胞内Mg2+浓度极为重要;给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及时补充镁盐有利于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治疗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将96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治疗。对照组44例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09%,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心功能Ⅳ级的患者疗效显著。联用酚妥拉明和多巴胺对血压和心率有稳定作用,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治疗肺心病起到相辅相成作用,增强纠正心力衰竭和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药和蝮蛇抗栓酶治疗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3组治疗;Ⅰ组为西药常规治疗;Ⅱ组为常规西药和中药——清肺养阴、益气活血方剂治疗;Ⅲ组为中西药和蝮蛇抗栓酶治疗。结果:Ⅲ组总有效率(93.8%)和显效率(62.5%)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均<0.05),且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合用中西药和蝮蛇抗栓酶治疗肺心病急性期,疗效确切,疗程短,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用自拟“益气化痰逐瘀汤”合西药治疗的疗效。方法: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化痰逐瘀汤”,治疗32例患者(中西医结合组)并与同期西医治疗3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显效2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0例,好转16例,无效4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中西医结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0.57,P<0.025)。实验室检查:部分患者的白细胞由治疗前(12.0±1.5)×109/L下降至10.0×109/L以下,中性粒细胞由治疗前0.90±0.19下降至正常或稍高,二氧化碳结合力由治疗前30.0±1.5mmol/L下降至25.0mmol/L以下,血钾、钠、氯经治疗后转为正常。结论:作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1(ET1)在哮喘及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哮喘及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CGRP和ET1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浆CGRP及ET1含量均较缓解期及正常人显著增高;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CGRP和ET1含量亦较正常人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显著增高;呼吸衰竭(呼衰)时血浆CGRP及ET1水平较非呼衰组均明显增高;随心力衰竭、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程度的加重,血浆CGRP及ET1水平有增高趋势;综合治疗可使COPD患者血浆CGRP和ET1水平降低。结论:CGRP和ET1是参与哮喘、肺心病及COPD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神经肽,其血浆水平高低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病情及预后、判断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例肺心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10例)和黄芪治疗组(10例),8日为1个疗程。用ZK10C型计算机心肺阻抗检测仪及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2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某些参数的变化。结果:黄芪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治疗后患者的心输出量、心搏量、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等均有所改善(P均<0.05);QB/BY比值、QBI、肺动脉平均压等均有明显降低(P<0.05~0.01);BYI、P2Y、α上升时间均有所增加,心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降低,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黄芪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除血沉、红细胞压积外,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肺心病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肺动脉压,降低血液粘稠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缩唇-膈式呼吸操对缓解期肺心病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对符合慢性肺心病及缓解期诊断标准的患者88例,随机分成锻炼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锻炼组进行缩唇-膈式呼吸操,对照组口服安慰剂。两组于开始前和3个月后分别进行PaO2和PaCO2、肺功能、6min行走距离、内皮素-1水平和生存质量的评定。结果锻炼组结束后各项指标的改善与锻炼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服安慰剂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缩唇-膈式呼吸操对缓解期肺心病患者动脉血气、肺功能、运动能力、血浆内皮素-1及生存质量等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夜间减氧饱和(NOD)与生存的关系。方法:对46例日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6.66kPa高原肺心病缓解期患者作日间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和夜间血氧饱和度(SaO2)连续监测。结果:①与非NOD组比较,NOD组日间PaO2明显低于非NOD组;PaCO2明显高于非NOD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身高(Ht)、FEV1.0/FVC(用力肺活量)、V50/Ht、V25/Ht也明显低于非NOD组;NOD组睡眠平均SaO2和最低SaO2明显低于非NOD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NOD组明显低于非NOD组。②FEV1.0/Ht、FEV1.0/FVC、V50/Ht与生存时间也有相关性。③结论:高原肺心病NOD与其预后有明显关系,FEV1.0/Ht、FEV1.0/FVC、V50/Ht对判断预后也有价值,建议此类患者应监测夜间SaO2及进行长期氧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和活血化瘀法治疗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6例患者用常规西药和中药宣肺化痰、平喘益气药治疗;治疗组60例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2.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法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疗效。方法86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吸O2、抗生素、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治疗。治疗组43例患者给以口服慢阻通气丸、抗咳喘丸,同时静滴清开灵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维脑络通,必要时吸O2,注意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2组疗程均14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58.14%(χ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25例健康者和4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ET1含量,并与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清肌酐浓度作相关分析。结果:肺心病患者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87.10±27.97ng/L比58.70±11.62ng/L,P<0.01);治疗后ET1水平显著下降(70.90±16.75ng/L)与治疗前比较,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浆ET1含量与PaO2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39和0.476),与PaCO2和血清肌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57和0.397)。结论:血浆ET1在肺心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测定ET1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心病医院内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400例肺心病患者中的31例医院内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心病医院内肺炎感染率为7.75%(31/400),死亡率为29.03%(9/31),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67.74%)。结论肺心病医院内肺炎诊断主要依据胸部X射线检查和深部痰细菌培养。广谱抗菌素使用时间、类固醇激素使用时间、昏迷时间、气管切开或插管留置时间、低蛋白血症等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氧动力学的基本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wanGanz导管及热稀释法心输出量测定技术对西宁地区2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临床监测。结果:在机械通气条件下,全部患者氧输送(DO2)水平在监测开始第1日略有升高,而氧耗量(VO2)升高不明显,二者之间无相关(r=0.0320,P>0.05);第2~3日DO2继续升高到600ml·min-1·m-2以上时,VO2亦随之升高,出现病理性氧供依赖(r=0.6547,P<0.05),在DO2超过720ml·min-1·m-2以后,VO2的上升趋于平缓,相关关系消失(r=0.1943,P>0.05),氧摄取率在DO2低于550ml·min-1·m-2时出现低水平代偿,以后均处于较低水平,与VO2呈负相关关系(r=-0.4068,P<0.01)。结论:肺心病患者氧摄取功能已出现明显障碍,致使DO2与VO2之间出现病理性氧供依赖;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最佳氧供区间”,提示对于这类患者在抢救治疗中必须将DO2水平调整至此区间内才能有效地保证机体氧供给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