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摘要】目的:研究下颌中高位阻生齿拔除治疗中应用利多卡因注射液与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萍乡市人民医院口腔科2022年7月-2023年3月收治的82例下颌中高位阻生齿患者分为两组,各41例(41颗牙)。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麻醉,研究组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占比85.37%,高于对照组的63.41%(P<0.05);研究组注射麻药时疼痛程度评分为(2.52±0.57)分,低于对照组的(2.81±0.61)分(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拔除阻生齿时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0.65±0.15)分、(0.72±0.19)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3.25±0.84)mL,低于对照组的(5.01±1.02)mL(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与对照组的7.32%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麻醉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替卡因、利多卡因用于活髓后牙牙髓治疗时局部浸润麻醉的效果。方法将152例(191颗牙)活髓后牙须进行牙髓治疗的患者按患病的部位分为2组,上颌患牙(106颗)为A组,下颌患牙(85颗)为B组,2组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个亚组,分别注射阿替卡因或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注射5min后开始进行牙髓治疗。采用VAS法对各组注射时的疼痛程度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B 2组中治疗组的麻醉成功率分别为98.1%和79.1%,对照组的麻醉成功率分别为81.1%和31.0%,治疗组局部浸润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注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A组中治疗组局部浸润麻醉效果高于B组治疗组(P<0.05)。结论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注射疼痛程度低于利多卡因,上颌后牙局部浸润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下颌后牙。  相似文献   

3.
以128例(128颗)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进行局部麻醉,对照组以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局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完全30例(46.88%),麻醉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麻醉完全14例(21.88%),麻醉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麻醉完全和麻醉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在下颌磨牙牙髓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用两种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碧兰麻)麻醉方法进行牙髓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203颗上下颌前磨牙和磨牙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加髓腔注射.观察碧兰麻对开髓拔髓的麻醉效果以及上下颌牙齿对碧兰麻的反应.结果碧兰麻对上颌牙齿的麻醉优于对下颌牙齿的麻醉,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拔髓术的比较中,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下颌牙齿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碧兰麻局部浸润麻醉加髓腔注射可明显减轻牙髓治疗的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复方阿替卡因(必兰)、利多卡因在上颌前牙、前磨牙拔除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患者的122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局黏膜下(或黏骨膜下)浸润麻醉,对其麻醉注射时及拔牙时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复方阿替卡因局部黏膜下浸润麻醉注射时疼痛明显小于利多卡因(P<0.01),拔牙时疼痛程度小于利多卡因,麻醉良好率为96.77%(P<0.01)。结论复方阿替卡因局部麻醉起效时间快,对组织的浸润性及局部渗透力强,浸润麻醉时安全,效果好,特别适合于普通牙槽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在上尖牙拔髓术中的局部麻醉效果。方法:共纳入94例患者,共102颗需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根管治疗的活髓上尖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阿替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分别用阿替卡因或利多卡因进行粘膜下浸润麻醉。对两组患者在麻醉注射时、拔髓时的疼痛程度以及麻醉持续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阿替卡因组局部浸润麻醉时注射疼痛明显小于利多卡因组,拔髓时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利多卡因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卡因组麻醉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利多卡因组(P〈0.05)。结论:阿替卡因局部渗透力强,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评价阿替卡因、甲哌卡因在下颌磨牙一次法根管治疗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需要进行下颌磨牙一次法根管治疗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阿替卡因浸润麻醉(AI)组、阿替卡因阻滞麻醉(AC)组、甲哌卡因浸润麻醉(MI)组、甲哌卡因阻滞麻醉(MC)组,观察记录麻醉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及主观疼痛的判断,比较其麻醉效果。结果4组BP、HR无显著性差异(P〉0.05);AI组与AC组视觉模拟评分法(简称VA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I组麻醉后5分钟的VAS高,组间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下颌磨牙的一次法根管治疗,甲哌卡阻滞麻醉效果好,阿替卡浸润麻醉更有优势,两种麻醉药均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在牙髓疾患治疗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急慢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显效率85.9%,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显效率32.0%,总有效率6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2.72,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讨论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作为一种口腔科专用局麻剂,临床效果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无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牙髓无痛治疗的患儿7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术前麻醉,观察组使用复方阿替卡因进行术前麻醉,对比2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手术期间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评定]及术后不良反应(头痛、恶心、切口感染、面部畸形)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01);对照组与观察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复方阿替卡因对牙体牙髓病患儿进行浸润麻醉,可提高麻醉总有效率,降低患儿疼痛感,缩短麻醉起效时间,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无痛拔牙的疗效和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惠  谭秀芳 《新医学》2003,34(Z1):80-81
目的观察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对牙周围神经麻醉的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和护理配合.方法对41例患者的44颗患牙应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进行局部黏膜下或骨膜下浸润麻醉的效果观察及护理配合.结果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对上颌前牙及下颌前牙麻醉的良好率为100%;下颌后牙的良好率为95%;未发现不良反应.拔牙操作过程的护理中应注意调整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麻醉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使患者减轻拔牙的疼痛和恐惧心理,保证拔牙顺利进行.结论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腔科专用麻醉药;而拔牙围操作期的护理配合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1.
龙刚  张劲  刘辉  庄杨  龙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1):1300-1301,1303
目的 探讨含有肾上腺素复方阿替卡因局部麻醉药在拔牙过程中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脉搏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局部麻醉前血压控制在1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脉搏小于或等于100次/分钟的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用含肾上腺素复方阿替卡因,对照组用不含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麻醉,分别测量并记录浸润麻醉前、麻醉后的血压和脉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局部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麻醉前后血压、脉搏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局部麻醉效果无明显不适.结论 麻醉前血压控制在160/90 mm Hg以下、脉搏小于或等于100次/mmin的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拔牙中使用复方阿替卡因局部麻醉对血压及脉搏无显著影响,麻醉操作是安全有效的,并且显著增强局部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对于不可逆转性牙髓炎的麻醉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4期)、CNKI、VIP及CBM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纳入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对不可逆转性牙髓炎麻醉效果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截至2009年12月。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学,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9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替卡因的麻醉成功率[RR=1.33,95%CI(1.23,1.44)]、上颌麻醉成功率[RR=1.65,95%CI(1.38,1.98)]优于利多卡因,两组下颌麻醉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8,95%CI(0.97,1.69)]。结论目前证据表明,阿替卡因对不可逆转性牙髓炎的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且其主要优势在于对上颌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应用于透析用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行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的2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3例。对照组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试验组予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心律、自觉症状以及出血量的变化。结果2组均无明显自觉症状,2组局部麻醉前及术后1 h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肾上腺素应用于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中止血效果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单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和利多卡因雾化联合咪达唑仑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5月-2013年6月期间,136例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试验组给予2%利多卡因8 mL雾化吸入局部麻醉,并于检查前予以咪达唑仑2~3 mg静脉注射,2 min后根据镇静情况追加,每次追加0.5 mg,间隔2 min,维持用药根据镇静程度分级调整,使患者镇静程度位于闭眼入睡和大声指令可唤醒之间。对照组仅应用2%利多卡因8 mL雾化吸入局部麻醉。观察临床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持续有效麻醉时间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5±2.8)、(16.8±2.1)min;试验组平均耗药量(利多卡因)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1.3)、(16.8±1.5)mL;操作5 min时试验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1.5±19.5)、(94.6±34.6)次/min,指脉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5±3.6)%、(88.2±13.3)%,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术前联合应用利多卡因雾化和咪达唑仑,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副作用小,体动和咳嗽等反应少,有利于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甲哌卡因注射液在拔牙和牙髓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常规拔牙及牙髓治疗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用盐酸甲哌卡因注射液口腔麻醉;对照组80例,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麻醉。观察两组术中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甲哌卡因注射液用于拔牙术和牙髓治疗有明显的无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涡轮机联合微创拔牙器械法与传统拔牙法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分析其优缺点。 方法 选择需要拔除的下颌低位阻生智齿8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为微创拔牙器械结合高速涡轮牙钻拔牙法,对照组为传统拔牙器械拔牙法。比较两组的断根率、拔牙窝不完整率、牙科畏惧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张口受限度方面的差异。 结果 实验组均为一期愈合,而对照组有4例因感染致延期愈合;实验组的断根率为7.3%,而对照组为22%;实验组拔牙窝不完整0例,对照组拔牙窝不完整18例;实验组的牙科畏惧症发生2例,对照组发生5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张口受限度更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传统拔牙法相比,涡轮机联合微创拔牙器械法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可达到无痛、安全以及微创的目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中应用甘油果糖0.05%肾上腺素美蓝注射液黏膜下注射的疗效。方法:注射针经内镜于黏膜下层分点注射甘油果糖0.05%肾上腺素美蓝注射液,≤1crn的病灶注射1~3mL;〉1cm的病灶周围注射3~5mL,以病灶明显隆起、黏膜与黏膜下肌层分离为限。圈套器经内镜套取病灶并电凝切除。对较大病灶不能整块套取切除者,采用分次套取摘除。结果:用甘油果糖肾上腺素注射液行EMR术共147例,其中术q-钛夹止血6例(4%),无穿孔及大出血。结论:甘油果糖肾上腺素注射液可以明显缩短EMR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提高EMR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朱卫兵 《中国临床康复》2014,(53):8565-8569
背景:目前,对髋关节置换临床上的麻醉用药方案较多,但在选择麻醉药物上的争议还较大。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麻醉药物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患者81例,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用体积分数0.75%的罗哌卡因、0.5%的布比卡因和2%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监测并记录患者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相对布比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罗哌卡因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具有更加显著的稳定性;切皮前、切皮后20 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增加(P〈0.05);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阻滞平面固定的时间与麻醉过程持续的时间都较长,且最高阻滞平面较大(P〈0.05);Bromage评级效果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3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术中不良反应方面总体表现均较好。结果证实,罗哌卡因、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作为麻醉药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总体上效果都比较好,不良反应少。同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相比,采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的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好、感觉阻滞完善、运动阻滞效果弱、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