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风药指具有祛风、散风、息风等功效的药物,用于治疗因风邪引发的各种内伤及外感证候,是临床常用的一类药物。风药的作用包括祛风散邪、行气畅脉、疏通经络等。在眼科临床中,有些经过常规治疗,疗效不佳的疑难眼底病,笔者配合应用风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医从风论治的理论对眼外肌麻痹的治疗具有明确的优势。眼外肌麻痹常见复视、斜视、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这与风邪致病特点相似,其病机由于目络气血津液亏虚或者运行不畅,加之风邪为患,痰瘀挟风,发为本病。以从风论治的辨证思想来指导风药以及针刺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祛风扶正、化痰祛瘀为主的治法,不仅可以提高中医治疗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更体现了中医理论体系在眼科中独特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为视觉器官,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这些特性决定了风药在中医眼科治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理论与临床两个方面对风药的功效特点以及在眼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拓宽中医眼科用药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风病为受风邪侵袭所致病,风邪为患当以风药治之,风药中虫类药物的使用尤其重要,李燕宁教授对虫类药物的应用有独到见解。文章基于风病理论,分为内风、外风、伏风,结合李师治疗的小儿抽动障碍、痹证、顽固性头痛等验案3则,分析虫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艳君 《中医研究》2007,20(9):62-62,F0003,F0004
一般认为,风药是指具有祛风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风邪所致之病的一类药物。而长期实践证明,风药的功用实际上远不限于此,其在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畅达气血津液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兹就风药在内伤杂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作一概述。1心血管疾病戴国华[1]提出“冠  相似文献   

6.
风邪是心悸的重要发病因素,心悸突发突止、心中悸动不安的发病特点与风邪"善行数变""风胜则动"的特性类似。风药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药物,具有"升""散""透""窜""燥""动"等性能。在治疗心悸时配伍风药可起到疏散风邪、调理肝气、活血通络、胜湿祛痰、增效补虚的功效。现代医家亦重视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合理配伍风药治疗心悸,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蠢子医》系清代医家龙之章晚年所撰,记载了内、外、妇、儿、眼科诸疾的丰富诊疗经验,尤其对于风药的运用见解独到,别具一格,书中多处提到风药且有数篇关于风药与治风的专论。其对风药甚为推崇,认为诸病不离风药,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笔者分析龙之章高度重视风药运用的机理,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于风邪致病的广泛性,二是基于风药作用的特殊性,总之龙之章运用风药的独特经验值得深一步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8.
眼科疾病发病时全身症状不显,尤其眼底疾病,以致于医者在临床辨证时常常无症可辨,此时传统的八纲辨证理论无法满足诊疗的需要。玄府理论作为一种独特的诊疗方法,为临床诊治眼病提供了新的思路。眼位至高,寻常药物所不能及,风药轻清上行,可助药力直达眼目,同时作为最常用的开玄府之品,其在眼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文以玄府理论为基础,总结眼科疾病的发病规律,结合风药辛散的生理特点,探讨风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经验,提出风药通过祛风、散火、胜湿、润燥、达神等来祛除郁滞眼目的病理产物,调畅目中气血之运行,从而通利玄府通道,恢复目中神光运转功能,达到治疗内外障眼病的独特作用,以期为临床医师应用风药论治眼科疾病时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风药在皮肤科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樱  李继科 《陕西中医》2006,27(9):1132-1133
目的探索风药在皮肤科的应用。方法分析风邪致病机是风邪外肺已不同;热极生风、血瘀生风、血热生风、血燥生风和血瘀生风,阴虚风动等7种情况。结果针对风邪治疗原则如外风宣散,内风提风通络,平熄内风,治风兼以现血,顺气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荨麻疹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病因病机复杂,但总的来说其发病与风邪关系密切。风邪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发为本病。风药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等灵动风性,根据荨麻疹发病机制不同,其在治疗中的作用有所差异,如邪犯肺卫,风药可宣之发之;湿热困脾,风药可散之利之;风生于肝,风药可疏之潜之;肾风留玄,风药可通之行之;风因心生,风药可止之熄之。文章试通过分析风药的作用特点,结合荨麻疹发病机制,论述在遵循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风药在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总结贺爱燕教授应用风药的经验,认为风药除了可治疗外感风邪,还有胜湿醒脾、祛风通络、升阳举陷之效,不同功用用于不同类型,适用于临床儿科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王东梅  蒋建云 《陕西中医》2012,(9):1220-1222
目的:探析风药在喉源性咳嗽中的应用。方法:从风药主散,疏风利咽;风药主行,祛风豁痰;风药能发,疏散郁火;风药走窜,搜风通络;风药升散,上通鼻喉二窍;风药走上,引经报使等方面探讨了风药在喉源性咳嗽中的应用。结论:风药是一类味辛质薄、药性升浮,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病证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正>陈津生教授从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巧妙运用风药治疗各类疑难杂症。风药是指具有发散风邪、祛风胜湿功能的一类药物,临床常用其治疗外感风邪及风湿类疾病。陈老  相似文献   

14.
"风胜湿"理论指导腹泻相关性疾病在古代有着丰富的论述,在分析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对风邪导致腹泻的病因病机、古代的经典应用、相关用药进行梳理。认为感受触冒风邪是导致腹泻的原因;风邪外中,脾虚湿盛为腹泻的基本病机;通过李东垣、张子和的应用经验分析,确认该理论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常用的风药、代表性方剂进行整理,明确其使用指征,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面游风是临床上常见皮肤病,病因病机始终不离一个“风”字。风邪外感,腠理开泄,引动体内湿热、血热伏邪,风、湿、热邪妄行肌腠,内外相感,发为本病。风药具有“升、散、行、动、燥”等特性,根据面游风病机的不同,可发挥不同的治疗作用,如风邪犯表,可以风药疏解之;脾为湿困,可以风药升阳除湿;玄府闭塞,可用风药理气开玄;中焦郁火,可用风药透热转气;巅顶之上,可用风药载之。程宏斌教授认为,面游风的病机核心在于“阳明热体当风”,结合风药的作用特点,分享验案1则,探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使用风药。  相似文献   

16.
祛风药在心脑血管病治疗中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古代文献对胸痹、中风病因病机的论述 ,阐明风邪也是冠心病、脑血管病的病因之一 ,但由于受活血化瘀、风药升阳等理论的影响 ,使风药在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已较少应用 ,但是从中医理论及现代研究中 ,都显示风药在这两种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内经》肾风理论论治慢性肾脏病。从外风、伏风、内风角度分析肾风之“风”,探讨风邪对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归纳分析慢性肾脏病的证治分型及风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华荣主任应用风药治疗脑病的临床经验。华荣主任认为不论外风抑或内风所致的脑病,均有发病迅速、变化急剧等特点,符合风邪善行数变的特征,病机多有卫外不固、风邪直中及中气不足的特点。而风药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的特性,可以外解风邪,升提阳气,开通脑窍。故临证治疗脑病首用风药解表透邪,其次,用风药升阳胜湿以充脑髓、调气开郁以安脑神、搜风剔络以通脑脉。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总属邪实与本虚,可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以"邪实"为主,其主要病理因素包括风邪、痰浊、气滞、瘀血;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临床上以肺脾气虚型和肺肾两虚型较为多见.风药是一类历史悠久、作用广泛的药物,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有多种应用,临证运用风药之际,风邪伏肺,以风药散之;痰湿蕴肺,以风药除之;肝郁气...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易反复,并发症多,缠绵难愈。风邪与溃疡性结肠炎密切相关,风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源远流长。根据风药的特性,临证遣方用药多配伍风药畅达气机、升发脾阳和疏肝解郁多途径、多环节、多层次地发挥作用。临床实践运用时应建立在方证对应的基础上,灵活选择适宜药味和用量,重视风药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避免风药温燥之性伤阴之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