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43例持续时间<90d的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0例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进行转律,23例应用普罗帕酮转律。比较两组药物转复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转复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70%vs39.1%,P<0.01),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组的转复成功率亦分别高于普罗帕酮组(76.9%vs50%,57.1%vs27.3%,P<0.05)。伊布利特组的转复房颤时间明显缩短[(34.62±4.47)minvs(62.74±12.73)min,P<0.01],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优于普罗帕酮,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沈宁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995-996
目的 评价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31例持续时间<90 d的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5例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进行转律,16例应用胺碘酮转律.比较两组药物转复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转复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 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66.7与37.5%,x2=1.98,P<0.05),伊布利特组的转复房颤时间明显缩短[(31.75±7.39) min与(51.87±9.26) min,t =3.67,P<0.05],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 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优于胺碘酮,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正>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临床特点是心悸、脉搏绝对不齐;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与振幅变化不定的基线波(f),R-R间期绝对不整。心房颤动临床分:①初发心房颤动:指首次发作的心房颤动,包括发病时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能确定心房颤动的起病时间、持续时间和既往心房颤动病史者。②阵发性心房颤动:指持续时间<7d,常<48h,多数自行转复但常反复发作。③  相似文献   

4.
王敬良 《江苏医药》1989,15(3):213-214
心房颤动(房颤)是仅次于早搏的心律失常,可以是阵发性或持续性,前者一般发作几小时到几天(不超过三周),可自然或用些药物而转为窦性节律。持续三周以上,不能自然转复,用药物或电复律不能转复,或者虽能转复为窦性节律,不出三月又转为房颤者,为持续性。如果房颤是仅有的表现,其过程为间歇发作者,则称单独性房颤。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4%。引起房颤的原因很多,常见原因有风心二尖瓣狭窄(二狭)、高血压、冠心病、甲  相似文献   

5.
19例经西地兰、地高辛、心律平、异搏定等药物治疗未能复律的房颤患者,口服长效二氢奎尼丁300mg/q12h,3天,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与持续性二组观察,结果:阵发性房颤者11例中9例在48小时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有效率为81.8%;持续性者8例中4例在3天内转复,有效率为50%。无严重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新一代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效果、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3月本科室治疗的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10min一次性静脉注射伊布利特1mg,观察转复率、转复时间、严重不良反应。结果 伊布利特对阵发性房颤转复成功55例,成功率80.8%,平均转复时间26.7min,最快转律时间为3min,最长转律时间138min。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1例非持续性单型性室速,4h内自行消失。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持续性单型性室速、阿斯综合征1例,电复律终止;发生非持续性单型性室速1例,4h内自行终止。未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未发生严重心动过缓、加重、低血压,无死亡病例。结论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伊布利特转律快速、有效、安全;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急救完备的情况下,可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频谱分析在预测伊布利特(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符合2012年欧洲心脏学会《心房颤动诊疗指南》标准的房颤患者40例,其中1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及2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记录V1导联体表心电图,基于Matlab平台对患者心电图进行QRS-T波去除后频谱分析,并计算主导心房频率(简称主频)。比较不同复律结局的主频。结果使用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后成功复律28例,未成功复律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主频值为(4.6±0.5)Hz,持续性房颤患者的主频值为(5.0±0.8)Hz,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伊布利特成功复律患者主频值为(4.6±0.6)Hz,未成功复律患者主频值为(5.2±0.7)Hz,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性房颤患者中伊布利特成功复律患者主频值为(4.5±0.7)Hz,未成功复律患者主频值为(5.4±0.6)Hz,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体表心电图频谱分析可预测伊布利特复律持续性房颤的效果;体表心电图主频大小与房颤的复律结局有关,主频越小,房颤更易于被伊布利特转复。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60~69岁和80~89岁人群的房颤患病率可高达2%和9%,持续性房颤超过7d多不能自行停止,超过1年则难以复律或复律后难以维持窦律[1]。作者对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心房纤颤房50例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AF)为常见的心律失常。阵发性AF为持续性AF的前驱表现,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数周。此类AF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无影响,但可增加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瓣膜病患者的死亡率。急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存在24h节律变化已被确认,但对阵发性AF的发生、持续和结束是否存在节律性变化尚很少报道。如果能发现阵发性AF的发生规律,对其药物预防和复律治疗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现就32例孤立性阵发性AF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0.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目前,通常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型房颤和永久型房颤三种。对于永久型房颤患.治疗主要围绕控制心率和预防血栓这两个环节:而对于阵发型房颤或持续性房颤。则通过急性复律治疗或预防性治疗以控制心律.同时应当注意预防血栓。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方法有电复律和药物复律.药物逆转房颤具有更简单、更方便的特点,易于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普罗帕酮(心律平)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高,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