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12例病人均行X线平片、CT、MRI检查.共累计29个部位,股骨下段10个,胫骨上段8个,胫骨下段5个,股骨颈4个,胫骨粗隆部2个.结果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无明显异常,中期CT表现为髓腔不均匀钙化,晚期MRI表现为典型的地图样表现.结论MRI是检查诊断早期骨梗死最为有效的方法,X线平片对中晚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12例病人均行X线平片、CT、MRI检查。共累计29个部位,股骨下段10个。胫骨上段8个,胫骨下段5个,股骨颈4个,胫骨粗隆部2个。结果: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无明显异常,中期CT表现为髓腔不均匀钙化,晚期MRI表现为典型的地图样表现。结论:MRI是检查诊断早期骨梗死最为有效的疗法,X线平片对中晚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病理演变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4例骨梗死都行平片检查、CT检查。结果4例骨梗死累及多个部位,股骨下段、胫骨上段、胫骨下段、股骨颈及粗隆部,其中1个部位经手术病理证实,平片均显示,髓腔内不均匀骨化。CT显示髓腔内呈地图样改变,周围环以硬化边。结论.X线平片对中晚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4.
非潜水性骨梗死的平片与MRI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X线平片及MRI征象。方法  6例非潜水性骨梗死病人行MRI及X线平片检查 ,并对X线平片和MRI征象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且双侧发病。②平片改变主要呈骨质硬化 ,其阳性率约为MR检出率的 5 0 % (9 18) ,确诊率为 16.7% (3 18) ;③MRI征象主要为 :梗死病变中心呈短T1 骨髓信号 ,周边环绕花边状长T1 信号带 ;④MRI可清楚显示邻近关节受累 ,平片难以发现。结论 平片对本病诊断价值有限 ,MRI是本病最好的检查手段 ,能完全明确本病的诊断和侵及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骨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或穿刺证实的6例骨梗死患者的MRI表现和X线表现,重点观察病变部位、范围、在各MRI序列上的表现以及邻近软组织情况。结果 6例骨梗死共累及8个部位。股骨下段7个,胫骨上段1个,1例累及股骨和胫骨,1例双侧对称发生。6例患者X线平片均无明显异常发现。MRI显示病变位于骨干或干骺端髓腔内,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边缘呈低信号;T2WI上病变呈等、高或混杂信号,边缘呈花边状高信号,或呈"双线征"、"三线征"。结论 X线平片对诊断早期骨梗死价值有限,MRI能够显示早期骨梗死的各种征象,是无创性诊断、评估骨梗死的最好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姚强 《西部医学》2014,(4):515-517
目的比较X线平片、CT及MRI对于诊断骨梗死的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0月拟诊为骨梗死的28例共59个部位患者的X线平片、CT和MRI等影像学资料,并以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确诊为对照,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诊断骨梗死的价值。结果 28例患者X线平片、CT和MRI诊断骨梗死的真阳性、假阳性、假阳性和真阴性的例数分别为X线平片:32、2、24和1个部位;CT:42、1、14和2个部位;MRI:56、1、0和2个部位。故相对应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X线平片:33.3%、57.1%、55.9%、94.1%和4.0%;CT:66.7%、75.0%、74.6%、97.7%和12.5%;MRI:66.7%、100%、98.3%、98.2%和100%。结论 3种诊断骨梗死的影像学检查中,X线平片和CT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显著低于MRI,但三者的特异性均不高。MRI对于骨梗死早期病变诊断显著优于X线平片和CT,是目前临床上最有效诊断早期骨梗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骨梗死X线,CT及MRI的表现.结果:11例中有7例双侧多部位对称性骨髓腔异常密度或信号影,2例表现单侧多部位骨髓腔异常密度或信号影,2例表现单侧单部位骨髓腔异常密度或信号影.结论:骨梗死的各期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和相应的病理学基础,在急性和亚急性期,MRI优于平片和CT,在慢性期平片、CT和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梗死的病理改变及不同时期MR/表现特点.方法 5例骨梗死病例中,4例行MRI检查,5例行X线检查.结果 5例共累及7个部位,其中股骨4例,胫骨3例.平片显示髓腔不均匀性骨化.MRI显示病变组成为3部分,中心是完全坏死的骨髓和骨组织,外围为环状坏死的骨髓和骨组织,再外围是充血区和正常的骨组织.结论 MRI是诊断骨梗死有效方法,能提供更多病区信息,可以发现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9.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平片、CT、MRI表现及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15例,女7例,平均年龄10·6岁。位于膝关节附近长管状骨者14例,踝关节附近长管状骨4例,肱骨1例,不规则骨3例。所有病例均经X线平片检查,13例经CT检查,2例经MRI检查,其中2例3种检查均有。结果:18例患者病灶髓腔侧均可见厚薄不均硬化缘,15例病灶内可见粗细不等骨嵴,4例膨胀明显,1例见骨膜增生,CT可更加清晰显示出病灶内部及边缘的改变,病灶在MRI上T1WI、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硬化缘信号更低,骨嵴为等信号。结论:X线平片结合CT、MRI可对非骨化性纤维瘤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管状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0例经手术、活检及临床随访证实的长管状骨骨梗死的X线平片、CT和MRI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比较。结果病变均发生在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等长管状骨。早期X线片多为阴性,CT表现为骨质疏松或小的虫蚀状改变,MRI表现为T1WI等或等低信号,RWI呈等或略高信号,边缘围以低信号环,再外缘见等T1、长T2信号环。中晚期X线片上可见斑点状、争状钙化,排列成串或蜿蜒走行;CT断面图像主要表现为圆形或斑片状高密度钙化。MRI上成典型地图样改变,即病变中心等或稍长T1、T2信号改变,均匀或不均匀,边缘T1WI呈花边状低信号带,T2WI呈内层为高信号,外层为低信号的双层轨道样改变。结论:MRI发现早期骨梗死比X线片及CT要敏感,中晚期三者均有典型表现,MRI检查优于X线片、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骨梗死的CT、MRI表现,评价这两种影像技术在骨梗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骨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CT表现为骨内高密度圈状或斑片状影,呈地图状,MRI示病灶中心T1WI呈等骨髓脂肪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病灶边缘T1WI呈纡曲的低信号带,T2WI上该带可分为2层,整个病灶呈地图样改变.结论骨梗死有多种表现形式,其诊断需结合临床病史及流行病史,并除外其他疾病.地图样改变为其显著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薛元领  杨本涛  王振常 《广西医学》2002,24(12):1936-1937
目的:探讨颅盖骨转移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工病理证实的23例颅盖骨转移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均作有CT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CT表现主要呈溶骨性骨质破坏18例(78.3%),也可见成骨性2例(8.7%)或混合性3例(13%)骨质改变。X线平片阳性14例(60.9%)。转移部位以顶骨(40.7%)和枕骨(27.1%)常见,颞骨(11.9%)较少。结论:CT扫描显示病变明显优于X线平片,具有特征性,能对多数病变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复习、查阅相关文献并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行CT扫描10例,MRI检查6例。结果 20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男性16例,女性4例,发生于股骨7例、发生于胫骨8例,发生于腓骨2例,发生于尺桡骨远端2例、发生于肱骨1例,所有病例在X及CT上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偏心性融骨性骨质破坏,周缘可见骨质硬化边,无骨膜反应及周围软组织肿胀,MR上表现为等T1稍长T2软组织信号影,信号较均匀,边界清晰。结论掌握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上述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特点,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煤工尘肺大阴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对比分析确诊的尘肺大阴影病人的X线胸片与螺旋CT的影像表现并加以比较。结果 42例尘肺大阴影中CT检出直径10mm的融合结节和团块影42例,X线胸片检出40例,CT检出尘肺并发肺气肿38例,X线胸片检出24例,CT检出尘肺并发肺结核16例,X线胸片检出肺结核12例,CT检出尘肺并发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大或钙化4例,X线胸片检出2例。结论螺旋CT显示尘肺大阴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并发症的检出优于X线片,对尘肺大阴影的正确,综合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监视下微创诊治骨关节良性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YJ  Wang Y  Li ZL  Wang ZG  Wei M  Cai X  Xue J  Zhou M  Li HP  Zhu J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1):751-753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诊断和治疗骨关节良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诊治骨关节良性肿瘤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9—37岁,平均26岁。病变部位:股骨远端9例,膝关节内6例,跟骨4例,胫骨远端表皮样囊肿1例。术前行x线平片、MRI检查和CT扫描,ECT检查12例。骨肿瘤采用C型臂x线透视或CT定位,克氏针钻入病灶内,空芯钻沿导针钻入病变部位,在关节镜监视下刮除肿瘤病灶,采用异体冻干骨充填8例,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6例。关节镜下摘除膝关节内软组织肿瘤6例。结果病理报告膝关节内黄色素瘤6例,股骨骨样骨瘤4例,股骨纤维结构不良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跟骨骨囊肿4例,胫骨远端表皮样囊肿1例。术后随访平均25个月(7个月~4.6年),无复发,关节无肿胀,运动功能正常。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微创治疗骨与关节良性肿瘤,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创伤小,有利于早期功能练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学成像在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B)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并行影像学检查、经随访病理证实的16例原发性骨MFH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病灶分布在股骨7例,胫骨4例,髂骨1例,肱骨近端2例,桡骨远端1例,腰椎椎体1例。X线平片及CT表现:偏心性伴或不伴有膨胀性改变的骨质破坏,其中溶骨性10例(62.5%),混合性6例(37.5%)。5例(31.3%)病灶内有粗索条样或网格样巨大骨嵴。2例(12.5%)出现骨膜反应。MRI表现:16例(100.0%)病灶呈弥漫性异常混杂信号改变,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部分内可见斑片状及索条状低信号。结论 MFHB具有多样影像学表现及一定特征性,多模态影像学的联合应用有助于MFH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临床、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证实的PLCH患者的临床、X线和CT资料。2例患者均行胸部螺旋CT、高分辨CT(HRCT)扫描及X线胸部平片摄影,1例行头颅CT扫描。结果 2例患者CT及HRCT均为双中上肺野广泛分布的高密度小结节状影、纤维条索影及囊状和蜂窝状影。1例头颅CT示右枕骨局限性骨质破坏;胸部平片示双肺野透光度减低,双肺纹理模糊;另1例胸部平片示双肺纹理紊乱,右肺中野可见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区;纵隔影明显增宽。结论 PLCH的X线、CT及HR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HRCT显示病变更加清晰,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回顾分析了1463例骨折病人的X线平片和CT表现,其中隐匿性骨折37例(2.5%),均为CT扫描所发现。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它可以克服平片重叠影的影响以及患者体位所限不易显示骨折的缺点。对有外伤史、临床疑有骨折而平片显示阴性时应进行CT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