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脑中动脉测量在胎儿期各方面评估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中动脉(MCA)是大脑半球血液供应最丰富的血管,随着胎儿脑发育的逐步完善,对血液供应及氧需求的逐渐增加,可反映胎儿脑循环的变化.本文就MAC在评估胎儿情况、预后及早期诊断部分胎儿疾病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梁睿 《广西医学》2014,(12):1751-1753
目的探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175例,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分析脑动脉狭窄程度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率随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代偿良好组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比例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代偿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纤维蛋白原是脑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的危险因素。结论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率随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吸烟,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纤维蛋白原是脑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血浆心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血浆心钠素研究张永立秦连生崔书毅吴运岩秦莹郭倩刘坤申河北省景县人民医院(053500)关键词心钠素;急性脑动脉疾病;血钠降低;脑水肿已知,心钠素(ANP)具有强大利钠、利尿及扩血管作用,在某些心肝肾疾病中,血浆ANP水平增高,但急性脑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兔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前后脑血管的改变情况。方法经股动脉插管行兔脑血管造影,再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15d后行第二次脑血管造影,并进行前后对比。结果与结扎前比,结扎后大部分兔脑血管,尤其是基底动脉迂曲、延长、增粗。颅内外侧支循环广泛形成。结论颈总动脉结扎后,兔脑可能靠侧支循环增加和基底动脉增粗来代偿脑血流的下降;在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制作中,颈总动脉结扎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应用螺旋CT脑动脉造影及全脑灌注像,诊断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塞的扫描技术中,设定扫描条件及时间尤为重要,合适的扫描条件和强化后扫描时间的捕捉,所得的原始图像可做出高质量的脑动脉造影像及全脑灌注像,为诊断提供最佳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56例脑动脉硬化患者的主要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FV),脉动指数(PI)和正常56例对照研究,其中大脑中动脉(MCA)和基废动脉(BA)的流速,PI有显著差异,P<0.01—0.001。是诊断 脑动脉硬化的客观指数。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疗效观察和估计预后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瘤根治术中脑保护的方法,停循环中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的方法及优点.方法:2003年5月~2004年7例行主动脉瘤根治术中,3例行单纯停循环,4例停循环中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结果:3例单纯停循环中有2例出现轻度神经系统症状,予甘露醇、奋乃静等药物后好转,4例采用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者无明显神经系统异常.结论: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瘤根治术应着重强调循环功能的稳定,限制停循环时间,进行脑保护,并尽可能常规采用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  相似文献   

8.
大脑后动脉供血区脑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后动脉脑梗死(PCAI)较前循环梗死少见。由于其解剖学、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其临床特点和病因学研究没有其他区域梗死研究广泛。我院1995年12月-2005年1月收治经CT诊断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78例,现将其临床表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经颅多普勒已成为诊断和研究脑循环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许多研究表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作为脑灌注的指标。目前,TCD主要用于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诊断脑动脉狭窄与闭塞和血管痉挛、进行微栓子及外科手术前、中、后脑循环监测等研究。1评价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脑的血流量依靠其自身调节,保持着相对状态,在脑梗塞、脑外伤及颅内感染时,脑血流自动调节均有不同程度受损。脑梗塞患者双侧MCA流速、动脉指数、屏气指数均下降,病灶侧下降程度大于健侧。表明脑梗塞患者脑循环严重障碍,自动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10.
Wallenberg综合症是小脑后下动脉循环障碍所产生的一组病症,故又称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导致小脑后下动脉梗塞的原因多见于动脉硬化、心内膜栓子栓塞、转移癌等,但由锁骨下动脉闭塞所致的Wallenberg综合症却少见报道,现将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疾病的声像图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43例疑患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二维(two-domensional,2-D)及CDFI检查。结果:检出下肢动脉疾病36例,其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2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8例,急性动脉栓塞5例,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假性动脉瘤1例。超声结果与随访临床诊断和/或动脉造影、手术对照结果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106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急诊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106例中发生下肢动脉栓塞于股动脉者34例,股浅动脉35例,腘动脉22例,腘以下动脉15例。超声表现为栓塞处管腔内实性条型或团块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于完全栓塞部位血流中断,管腔内无彩色血流充填,不完全栓塞时于血管壁一侧见细条状不规则血流,色彩明亮,远端色彩暗淡。脉冲多普勒频谱(PWD):完全栓塞时无血流频谱,不完全栓塞时远端呈低速低阻,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的单相频谱。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具有方便、快捷,重复性好的特点,是诊断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首选诊断方法,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极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由于willis动脉环的存在,脑血液循环存在广泛侧支,双侧颈内动脉系统之间、双侧颈内动脉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之间均存在侧支循环通路。正常情况下脑两侧血液压力相近,血液无相互混合,当一侧脑血流量迅速增加或减少时,两侧压力不平衡,一侧或一系统的血液可通过交通动脉流到另一侧或者另一系统。但由于吻合支的正常变异较多,或者吻合支本身存在血管病变,将导致侧支循环不能建立,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脑底动脉的氮能神经支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OS阳性纤维和终末在大鼠脑底动脉的分布。方法:采用NADPH-d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大鼠颈内动脉脑底段,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底动脉的NOS阳性纤维和终末分布.结果:脑底动脉各段均有螺旋形NOS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且有数目不等的膨体,交织成网状,还可见许多点状的NOS阳性终末。结论:以上提示这些氮能神经纤维及终末对脑底动脉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致密动脉征的认识,探讨其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6例一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做了发病早期(1~6h)CT扫描及发病后24h小时CT扫描,均经临床诊断。结果 26例患者发病早期(1~6h)的CT检查均见一例大脑中动脉致密动脉征,呈“条状”或“点状”,CT值大于60Hu;发病后24h复查,该侧犬脑中动脉血供区均呈大片状低密度影。结论 致密动脉征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在早期脑动脉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 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或皮层盲、偏侧或四肢无力、共济运动障碍为该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特征。6例经头颅CT确诊,余15例经MRI确诊,丘脑、中脑、桥脑、小脑、枕叶病灶为主。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多以中脑、丘脑缺血症状为主,头颅CT最具特征性改变为双侧丘脑蝶形低密度;MRI上为长T1长T2信号。MRI对该病的诊断较CT明显敏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同时具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死,预后较差。头CT及MRI检查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中风是脑部或颈部供血动脉病变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循环障碍,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三大死因之一。随着人们对脑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越来越普及。我们用尿激酶(UK)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缺血性脑中风10例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动脉闭塞时侧支循环建立的级别与脑梗死部位数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有1支以上脑大动脉闭塞。利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比较侧支循环建立的级别与病变部位数量的关系。结果:本研究45支血管闭塞(多支血管闭塞15例)中,前循环闭塞血管23支,后循环闭塞血管22支。本研究Willis动脉环开放17例,其中,单部位脑梗死13例,多部位脑梗死4例;Willis动脉环未开放28例,其中,单部位脑梗死11例,多部位脑梗死17例。结论:有效的侧支循环建立,尤其是Willis动脉环的完整性,对于改善血液供应、减少梗死数量及体积是有利的,表明Willis动脉环的开放可减少梗死数目。  相似文献   

19.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脑梗塞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CT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方法:本文通过20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脑梗塞(发病6h内)的CT分析,并采用薄层扫描急窄窗照片技术、摆正体位等方法,进行双侧大脑密度及脑沟、脑裂对比,发现脑内更多、更早病灶。结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脑梗塞CT表现有:豆状核边缘模糊。密度减低;岛叶密度减低,相应侧裂池变窄;颞叶皮层密度减低,脑沟变窄或消失,灰白质界面不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脑动脉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颅内外动脉闭塞患者均行脑血管TCD与DSA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CD检测发现38支闭塞脑动脉与DSA检测符合,其中1支TCD诊断闭塞的基底动脉DSA检测正常。TCD检测发现74支狭窄脑动脉,其中DSA检测发现43支相对应的脑动脉闭塞,31支TCD诊断狭窄的脑动脉DSA检测正常。DSA检测发现另外18支闭塞脑动脉TCD检测正常。以DSA检测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计算出TCD诊断动脉闭塞或狭窄的敏感性为81.81%,特异性为96.49%。结论 TCD对脑动脉闭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CD可以作为脑动脉闭塞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