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腋动脉贯穿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的优点,是临床上常用的阻滞方法.但传统的腋路阻滞方法常会出现桡侧阻滞不全的问题.笔者应用腋动脉贯穿法施行臂丛神经阻滞,并与传统的阻滞方法进行了比较,以评价其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从2002~2006年对5189例臂丛神经阻滞作一点法(肌间沟、锁骨上腋路)与两点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腋路锁骨上+腋路肌间沟+尺神经沟)的比较,其中一点法阻滞平均优良率为90.52%,辅助用药(芬太尼、力月西)占35.05%;而两点阻滞平均优良率为98.56%辅助用药占21.17%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腋路臂丛一针三点阻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腋路臂丛一针三点阻滞法何绍明1曾因明2腋路臂丛阻滞因体表标志明显,容易定位和穿刺,并发症少而被广泛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臂丛在腋鞘内的分支较多且比较分散,因而阻滞不易完善,通常是尺侧好,桡侧差,肌皮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阻滞成功率较低[1~3]。为了提...  相似文献   

4.
腋路血管旁臂丛神经阻滞自 Burham 氏1958年首次应用以来,已被肯定。其特点是无需寻找异感,只要向包裹着臂丛神经及腋动脉的管状筋膜鞘(腋鞘)内注入适量的局麻药,使之充满于鞘内,即可收到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该法虽然简便,但掌握针尖是否确实进入腋鞘的感觉往往有困难。本文作者为了使穿刺针在通过腋鞘时易于感觉穿透感,研究了用钝针行腋路血管旁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经多年试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临床麻醉中臂丛神经阻滞有肌间沟、锁骨上、腋路3种入路,锁骨上法适用于肘部、前臂和手的手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前臂和手的手术,对肘部效果不确定,对肩部手术不适用,只有肌间沟法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最广,麻醉范围遍及肩及整个上肢。近年来,笔者在麻醉过程中据手术部位不同,用异感定位法来确定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范围,效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6.
<正> 200例患者采用肌间沟法与腋路法联合应用作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男性180例,女性20例,年龄18~65岁,术前药安定10mg、阿托品0.3mg肌注。 1.2 麻醉方法 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8%盐酸利多卡因与0。25%的布比卡因混合液20ml(内含1:40-20万肾上腺素)阻滞,待麻醉阻滞平面出现后20分钟再行腋路法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8%盐酸利多卡因与0.25%地卡因20ml(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神经刺激仪定位技术在区域阻滞中应用广泛,它以电刺激诱发出的特定肌肉收缩为指标,阻滞成功率高.本研究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显微手外科手术,并与传统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上肢手术患者不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简单,能为前臂和手部手术提供完善的神经阻滞,但麻醉后发生的神经功能暂时性障碍在临床上不容忽视。不同的神经阻滞技术与阻滞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关。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已广泛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然而其阻滞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比较上肢手术患者三种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肥胖患者前臂手术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前臂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传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为一种盲探式操作,有赖于准确的解剖定位.对于肥胖患者解剖定位难度较高,且盲探操作易损伤神经和引起局麻药中毒反应.在可视条件下能否提高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尚有待研究.本研究拟评价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为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是,传统的腋动脉旁单点注射阻滞法(简称单点法)易出现阻滞不完善现象。本研究据臂丛神经的解剖特点,设计了腋动脉周围三点注射臂丛神经阻滞法(简称三点法),观察等剂量、不同容量左旋布比卡因的阻滞效果,并与单点法进行对比,以评价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臂丛神经的腋路阻滞法常使肌皮神经阻滞不完全。Deiong 及小板等人曾用局麻药充满神经血管鞘容积方法弥补此缺点,但多数仍不能早期使肌皮神经所支配区域获得无痛,且存在用量过大,失败多需重复阻滞等缺点。作者改良腋路阻滞方法,能迅速充分地获得包括肌皮神经支配区域在内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将予定施行上肢手术27名患者分两组进行,Ⅰ组15名,注入局麻药量为体重(公斤)数的2/3毫升;Ⅱ组12名,药量为体重(公斤)数的1/2毫升。局麻药液中均加肾上腺素,使用1.5%美匹卡因(Mepivacain)。重点观察阻滞后出现效果的时  相似文献   

12.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因体表标志明显,容易定位和穿刺,并发症少而被广泛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臂丛神经在腋鞘内的分支较多且比较分散,因而阻滞常不完善.为了提高麻醉效果,我们从2001年开始探索应用二针三分法行臂丛神经阻滞,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外套管针行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5年2月~1986年3年,用外套管针行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操作方法病人术前准备、体位及穿刺点的确定与单次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相同,穿刺前先用手指摸清腋动脉最清楚搏动点,用龙胆紫定位后,手指向近侧移动摸清动脉的走向,便于套管沿动脉进针。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手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手外科的应用马涛,申光亮,张元信,高宗玉,唐相勤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手外科应用广泛,自1983年3月至1992年12月共施行单侧腋胳臂丛神经阻滞505例,获得满意效果。我们认为该麻醉方法操作简便,阻滞效果好,对全身影响小.安全...  相似文献   

15.
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中上肢手术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但传统的单纯腋路或者肌间沟臂丛阻滞,经常出现桡侧或尺侧麻醉阻滞不完善。本文采用腋路-肌间沟两点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方法,麻醉  相似文献   

16.
桡神经阻滞辅助腋路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善腋路臂丛阻滞时常出现的桡侧阻滞不全现象,我们应用腋路加肘部桡神经阻滞于肘关节以下的各类骨科手术35例,局麻药为0.8%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液(内含肾上腺素),腋路加桡神经阻滞各为25ml、5ml,另21例单用腋路者30ml。两者效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52例ASAⅠ或Ⅱ级拟行单侧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U组)和传统体表定位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N组)。局麻药为0.2%盐酸罗哌卡因,总量为1ml/kg。肌间沟入路和腋路分别给予局麻药总量的一半。观察两组注入局麻药后5、10、15min的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的阻滞情况、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注入局麻药后5、10、15min时U组桡神经阻滞有效率明显高于N组,注入局麻药后10、15min时U组尺神经和正中神经阻滞有效率明显高于N组(P0.01或P0.05)。U组麻醉优良率为26例(100%),明显高于N组20例(76.9%)(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包括全身中毒反应、气胸、膈神经或星形神经结阻滞和压迫腋动脉引起脉搏搏动消失等。作者报道一例腋路阻滞后血运不良并讨论其原因。病人女性,49岁,56公斤,右拇指外伤性截断已经6个月,拟实施右足趾移植替代右拇指。术前1小时口服安定10毫克。经皮刺入22号针行腋路臂丛阻滞术。因未能引出异感,故有意刺入动脉持续回吸并往前进针,当无回血时,确定针尖在神经血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常用的阻滞臂丛神经的径路包括肌间沟、锁骨上、喙突旁和腋路等。我们根据Winnie的介绍,采用沿前、中斜角肌间沟穿刺锁骨下血管神经鞘的方法进行“锁骨下血管周围法臂丛神经阻滞”(作者称此为“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应用的107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途径分为锁骨上路和腋路两大类,近年来腋路的应用更为盛行。据Brand等(1961)报导,锁骨上路的成功率为84.4%,腋路为91.5%;前者气胸发生率为6%,后者无。但腋路的肌皮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