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谈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镇  苏乐群  许杜娟  夏泉 《安徽医药》2008,12(5):462-463
本文主要综述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超临界流体用于中药和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萃取,微粉的制备和手性药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供研究者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概述SFE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超临界流体萃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萃取技术,具有提取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中草药成分的提取分离和含量分析中。结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领域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实现中药现代化和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性质千差万别,如何将我们所关注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出来是进行中药研究的关键所在.传统的中药成分分离方法虽然能够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但是往往存在分离时间长,需要的溶剂量大,成本较高或者分离效率低,纯度不够等缺陷.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现代分离技术对实现快速、高效的分离制备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分离技术主要有分子印迹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等.本文对近年来用于中药活性成分分离制备的新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分离、精制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萃取原理,超临界流体的种类,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主要因素,以及该技术在挥发油类、生物碱类、黄酮类、醌类、香豆素与木脂素类、皂苷类中药提取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的先进提取方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群焕  李彦  安淑英 《河北医药》2003,25(10):774-774
中药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中药制剂的现代化 ,中药制剂的现代化主要依赖于提取技术现代化、分析方法现代化和制剂工艺现代化。提取技术现代化的基本原则为继承中药传统的“配伍”精华 ,以有效的中药复方为重点对象 ,运用先进的提取、分离技术 ,尽量获取绝大部分药效成分 ,尽可能去除非药效成分 ,提高制剂中的药效成分的单位浓度 ,增强疗效 ,并减少服用剂量 ,克服传统中药制剂成分过于复杂、起效缓慢、服用量大的弊端。现将近几年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先进方法综述如下。1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为萃取剂…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广东紫珠低极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提取物的化学组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初步鉴定所分离的化合物,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考察各分离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分离釜Ⅰ提取物中初步鉴定了27个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81.12%;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分离釜Ⅱ提取物初步鉴定了20个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74.60%。广东紫珠超临界CO2萃取分离釜Ⅰ、Ⅱ提取物及二者1︰1混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显示出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张莉民  王菊  苏黎红  刘鹏 《齐鲁药事》2007,26(8):487-488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逐渐在中药研究中广泛应用.本文对该技术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的原理、特点、及在中药提取分离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的原理、特点、及在中药提取分离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简称SFE)技术因其工艺特点和超临界CO2流体的特性,备受研究工作者的重视。近年,在SFE实施中草药现代化的进程中,SFE-CO2萃取又列为高效提取分离的新技术。笔者参考了近5年的文献,对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1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1.1萃取挥发油等挥发性成分SFE-CO2萃取挥发油等挥发性成分即就是对脂溶性、低沸点、热敏性成分的萃取。近几年,有关这方面报道较多。刘红梅〔1〕等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对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研究发现,在最佳萃取条件下,白芷…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技术凭借萃取速度快、流程短、效率高、能耗少、可在较低温度下操作以及可以与GC、IR等分析手段联用等优越性已经成为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重要技术手段.综述了SFE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如挥发性、萜类、生物碱、黄酮类及其苷、酚类、不饱和脂肪...  相似文献   

12.
刘德军 《中国药房》2010,(35):3358-3360
目的:为开展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材挥发油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收集1994~2009年国内公开发表的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材挥发油研究文献,从年代分布、期刊分布、药材种类、研究方法、萃取条件等方面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文献总量361篇,来自163种期刊,涉及181种中药材和10种研究方法,不同药材萃取条件差异很大。结论: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材挥发油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数据,但仍需进一步做好方案设计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介绍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提高其提取率.方法 利用CNKI,PubMed,SD,维普资讯等数据库,对研究和应用较多、发展前景较广阔的新型提取分离技术进行总结.结果 共引用38篇文献,分别阐述了6种提取方法,包括超高压提取、酶解、微波萃取、半仿生提取、真空冷冻千燥、超临界流体萃取;5种分离方法,包括膜分离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泡沫分离技术(又称泡沫吸附分离技术)、分子印迹技术、分子蒸馏.结论 传统的和现代的提取提取分离方法各有优劣,采用合适的提取分离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提取效率,还可以增加某种化学成分的相对量,为后续处理带来方便.提取分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推动中药的现代化进程,为我国的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何首乌降血脂的有效部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选用CO2超临界、系统溶媒(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75%乙醇、水)和水提醇沉的方法分别对何首乌进行提取,观察各提取物对腹腔注射蛋黄乳液致高血脂症模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的影响,初步明确何首乌降血脂的有效活性部位,并对该有效部位进行量效关系的评定。结果何首乌超临界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有显著的降低血清TC和TG的作用,其中何首乌超临界提取物的降脂效果优于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其在0.50~1.00g/(kg.d)时降脂效果最佳;何首乌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醇沉物虽也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何首乌超临界提取物为何首乌降血脂的有效活性部位,其有效剂量范围在0.50~1.25g/(kg.d)之间。  相似文献   

15.
中药中重金属和残留农药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选择中药中重金属和残留农药的去除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近年的23篇文献,从去除中药中重金属技术及去除中药中残留农药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去除重金属的方法有吸附色谱分离法、吸附澄清法、超临界CO2配合萃取法;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有水洗法、炮制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结论色谱分离技术为很有前途的去除重金属的处理技术;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对于去除中药中重金属和残留农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酶工程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及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酶工程技术,可以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促进微量活性成分的转化。本文综述了酶工程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广东海风藤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广东海风藤的脂溶性部位,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 从广东海风藤超临界萃取物中共分离出2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25个化合物,占萃取物总量的78.33%,主要为T-杜松醇(18.195%)、8-杜松烯(11.485%)、α-没药醇(8.304%)和瓦伦烯(6.672%).结论 广东海风藤的挥发油提取物中主要含有萜烯和萜醇.  相似文献   

18.
The bioanalytical applications of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iques, such as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SFC), are of increasing interest. The main role of these techniques is in the sample preparation and separat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particularly drugs and their metabolites, as well as endogenous compounds. An insight is given in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extracting fluids and modifiers, detectors, stationary phases, mobile phases and collection strategies. A critical discussion is presented on the existing state of the art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s of SFC and SFE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it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bioanalytical field. New developments and the possibilities for routine work in the near future are also covered.  相似文献   

19.
方颖  丁菲  邬兰  廖鹏程  张慧慧  刘焱文 《医药导报》2012,31(9):1116-1121
摘要目的对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缬草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缬草中提取缬草油,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 MS)法进行化学成分定性与相对含量的比较。结果共鉴定了118种成分,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共鉴定98种,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鉴定了67种,共有成分47种;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缬草油的收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收率的1.8倍。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是缬草油较好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0.
We have recently been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method for assaying the active component in a controlled-release drug formulation, which is composed of a drug substance covalently bonded to polymer matrix. The drug substance in the formulation is the active enantiomer of misoprostol, a synthetic analog of natural prostaglandins and the active ingredient in Cytotec®. Our method development consisted of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dynamic, off-lin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as sample preparation for the formulation assay. Extracts were analyzed with normal phase and reversed-phase HPLC methods. The reversed-phase system utilized postcolumn reaction to provide selective detection of the extracted prostaglandin sample components. Several SFE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to optimize the recovery of the drug substance from the formulation, including sample quantity, extraction cell volume, extraction duratio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modifier,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collection solvent. The SFE experiments were completed with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multicell extractor. Preliminary validation studies utilized a formulation made with radiolabeled drug to determine the recovery achieved under the optimized SFE conditions and assessed the precision of replicate determinations. Analysis was completed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to quantitate levels of the active component and related compounds in lots of the experimental polymeric formula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 total weight per cent extra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