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4年1月始,我院开展了经阑尾置管造口预防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的新技术,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5岁.肿物距肛门5~7 cm,所有患者术前行肠镜检查,病理证实为直肠癌.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4岁。因反复便血5月余,直肠内肿物脱出20余天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心、肺无异常;可见一5cm×4cm大小肿物自肛门内脱出,肿物呈菜花样,表面可见糜烂出血;肛门指检肿瘤基底部位于肛管前壁距肛缘0·5cm处,退出后指套可见血迹;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一5cm×4cm大小肿物,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活检病理诊断考虑为恶性黑色素瘤。行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及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巨检:带肛门肠管一段17cm,距下切缘0·5cm处可见一肿物,5cm×4cm×3cm大小,切面灰白色、质嫩;腹股沟淋巴结一枚,6cm×4cm×2·5cm大小,表面包…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9岁.因直肠癌根治术后11个月下腹部坠胀2个月入院.既往于1992年行乳腺癌根治术,2005年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于2008年10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暗红色,量不多,有脓血便,便前伴肛门下坠及排便不尽感,时有里急后重,排便次数增多.2009年1月出现大便困难,大便表面带脓血,来我院行直肠镜检查:直肠距肛门12 cm处可见黏膜不规则隆起,取活检,病理回报为慢性炎症部分组织坏死,极少数散在细胞可疑恶性.因考虑心脏原因及盆腔情况,手术风险大,建议到外院治疗.于2009年3月11日住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直肠指诊示距肛门约5 cm处可触及一3 cm×4 cm菜花样肿物.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 [例1]男56岁。因排黏液样血便1月余来诊。直肠指诊发现距肛门6cm处直肠后壁有直径约2~3cm隆起肿物,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无触痛。初步考虑直肠癌,准备行肿物活检。但患者自动到省城某医院行肿瘤活检,该院病理报告为直肠慢性炎症,即给予抗感染治疗。2个多月后症状加重,并出现里急后重感,再次来我院。直肠指诊发现直肠肿块比原来明显增大,肿物固定,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4岁,因轻度口干、多饮、多尿20年,解血便10d加重1d于2002年10月5日入院。入院后查盆腔CT:直肠左后壁软组织肿块,考虑为直肠癌可能性大。经电子肠镜检查,在距肛门齿状线6cm处,见一肿物,占据肠腔2/3,肠镜不能通过,取肿物做病理活检,结果为:直肠癌(中分化腺癌)。化验血清CEA:76μg/L(正常值:<15μg/L),于2002年10月14日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下行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29岁.因腹胀、腹泻,排果酱样腥臭粪便半年余,抗阿米巴、结核治疗无效,行结肠镜检.镜下见距肛门9cm处直肠右侧壁有一暗红色肿物,质脆,触之易出血,疑为直肠癌.病理报告:送检黏膜呈慢性炎改变,其余为坏死物,未见确切癌变组织.因患者极度消瘦,未重取标本,也未行行手术.2个月后随粪便排出一肿物,约鸡蛋大.  相似文献   

7.
近10多年来,国内外对中下段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手术日渐增多,但是术后大便时仍有不同程度失禁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院于1991年6~8月间先后为3例距肛门6cm直肠癌病人施行生理性保肛术,术后肛门排便功能和正常人完全一样.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0~69岁,肛诊及直肠镜检查均确诊为直肠癌。 手术适应征 1 乳头状腺癌或其它类型早、中期癌。 2 肿瘤小于直肠周围2/3圈。 3 直肠周围软组织中无明显癌侵润,腹膜返折以上无淋巴转移。 4 距肛门6cm以上的直肠癌(直肠游离后肿瘤与齿线可延长到7~8cm).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73岁.因发现右小腿肿物3年伴麻痛就诊.骨科检查:右小腿胫骨中段可见约3 cm×1 cm大小肿物,质软,可推动,按压肿物可有剧烈疼痛及放射性感觉.彩超检查:右胫骨中段内侧可见大小2.5 cm×1.4 cm×1.1 cm均匀实质性低回声,距体表1.2 cm,边界清,有包膜,两端可见相连的神经干尾状低回声(图1).CDFI:其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PW:可显示动静脉血流频谱.超声提示:右小腿中段低回声(考虑神经源性肿物).术后病理诊断:右小腿胫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16例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Wexner排粪失禁评分评估患者的肛门功能,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Wexner排粪失禁评分的评估,其中排粪控制良好(Wexner评分低于10分)的患者有99例(85.34%),Wexner评分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二者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072,P=0.004)。单因素分析可知,肿瘤距肛缘距离、吻合口距肛缘距离以及新辅助放化疗均为术后肛门失禁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可知,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小于2 cm及新辅助化疗是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后排粪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多数患者术后肛门功能良好,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小于2 cm及新辅助化疗是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影响肛门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4岁,因脓血便6个月于2010年11月17日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10年,自行胰岛素治疗,控制良好.一般状态尚可,轻度贫血,排便困难,直肠指诊距肛门3 cm处可触及环形肿物,表面凹凸不平,肠腔狭窄,退出指套带血.结肠镜检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11月12日)示距肛门2.5 ~9 cm处可见增生性肿物,表面凹凸不平,色暗红,质脆,见图1.盆腔CT示直肠下段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变窄,膀胱充盈尚可,未见明显异常肿块影,前列腺及精囊腺影显示完整,盆壁两侧未见明显软组织结节影,盆腔未见积液影,见图2.CEA水平正常.病理学结果:(直肠)中分化腺癌.胸部正位片及腹部彩超未见远处转移.临床诊断为直肠癌.临床分期T2NOM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后经肛门部分内括约肌切除(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长期疗效,包括生存率和肛门控便能力.[方法]以超低位直肠癌(直肠肿物距齿状线≤3 cm,高、中以上分化腺癌,TNM Ⅰ~Ⅲ期)为病例选择对象,所有入组的患者术前先行同步放化疗:XELOX方案+45~50 cGy放疗,于放疗结束后第4~6周手术;腹部手术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基础上施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会阴部手术施行ISR保留肛门.术后行6~10疗程FOLFOX方案化疗;长期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肛门控便能力、有无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转移.[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32.7个月,21例手术后获得较好的肛门控便能力,Kirwan分级1~3级为主.3例手术后于12个月内直肠癌局部复发,6例于术后36个月内复发及肝转移,目前有5例死亡,经过换算的5年生存率为71.3%.[结论]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应选择合适的患者,其手术方式安全可行,术后肛门控便功能良好,具有较高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腹及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的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病灶下缘距齿状线不足2cm或距肛缘不足5cm的超低位直肠癌进行术前评估,经腹及肛门切除肛门内括约肌保肛术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了血清中铁蛋白(Fer)和CEA的考核.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仅有1例并发症,平均随访24个月,均无发现局部复发,所有病人术后6个月~1年肛门功能恢复满意,血清Fer和CEA亦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ISR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保肛方法.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43岁。因排便不规律伴间断带血半年余入院。肛诊(KC位):距肛门4 cm处可扪及一肿块,质中,尚可推动,指套带血。肠镜:距肛门4~8 cm处见一隆起肿物,侵犯大半周肠腔,表面糜烂、出血、溃疡。  相似文献   

14.
低位直肠癌(距肛门8cm以内)以往多采用Miles术,但由于永久性结肠造瘘后,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近10年来,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手术在国外已广泛采用,约占此类手术的75~93%。我院近3年来对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经肛门拖出吻合术,从而保留了肛门功能,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4例,女6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4岁,肿瘤直径在3cm以内者5例,3cm以上5例,肿瘤边缘距齿线最近5cm,最远者8cm。本组病例1例为低分化腺癌,1例粘液癌,其余3例为腺癌。10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5岁,体检时发现直肠壁内肿物遂来就诊.追问病史有痛经史,无其它不适主诉,无便血,无黑便,无里急后重等.查体:腹部无压痛.直肠指诊 :直肠左侧壁可触及一肿物约2.0cm×3.0cm,界限清楚,有触痛,质韧,表面光滑,指套上未见脓血及黏液等.直肠镜示:距肛门缘约8.0cm处,直肠左侧壁可见局限性凸起,表面黏膜光滑规整未见破损溃疡.B超提示:直肠肿物(性质待定).CT示:直肠左侧壁内可见约 2.5cm×3.0cm软组织肿块,境界清楚,CT值约40.0Hu,增强后CT值约86.0Hu邻近直肠壁未见明显浸润及增厚(图1、2).手术及病理示:(直肠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6.
陆琼  戴安伟 《临床医学》2010,30(12):120-120
1 病例报道患者,男,65岁,因间歇性便血及黏液样便2个月入院.患者2010年4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不成形,便不尽感,间歇性伴有大便出血及黏液便.无明显腹痛及腹胀,当时未予以重视.后患者发现症状逐渐加重,便血次数增多,无明显规律,故于我院查肠镜示:距肛门10 cm直肠癌,肠镜无法通过,直肠多发性息肉;病理提示:直肠腺癌.  相似文献   

17.
巴明臣  黄祥成 《新医学》2005,36(10):603-604
进修医生教授,首先请您谈谈直肠癌外科治疗发展的概况. 教授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国内外学者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机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手术切除仍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从外科治疗的角度,临床将直肠癌分为低位直肠癌(距齿状线5 cm以内)、中位直肠癌(距齿状线5~10 cm)、高位直肠癌(距齿状线10 cm以上).这种分类对直肠癌根治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解剖学分类则根据血供、淋巴回流、有无浆膜等因素将直肠癌分为上、中、下段直肠癌.随着对直肠及其邻近解剖结构研究的深入,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经典的直肠癌外科治疗术式--没有保留原位肛门的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Miles术)的地位日益下降,已降为最后一种选择,而各种形式的保留原位肛门手术则成为直肠癌外科治疗中的主要术式.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曲文巧 《家庭护士》2007,5(12):33-34
直肠癌占消化道肿瘤第二位,为了根治疾病、防止复发,癌肿距肛门7 cm以下者均不能保留肛门.需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将结肠永久性开口于下腹部,破坏了病人的生活习惯,在其生活和心理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 女,81岁。因大便带脓血4月余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脓血,呈暗红色,无大便形状变细、肛门坠胀感、便次增多及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3个月前就诊于我院,纤维肠镜检查示:距肛门10~14cm处见肿物呈半环占据肠腔,回盲部黏膜未见明显异常,病理活检报告直肠癌,收住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症。方法:结合文献分析本院2002年6月-2006年6月低位直肠癌患者38例。结果:5年生存率86.3%,总局部复发率15.8%,高分化腺癌未见复发,中分化腺癌16.7%(4/18),低分化腺癌40%(2/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症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2.0cm或肿瘤下缘距肛门男性〉6cm、女性〉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