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癌发病率在过去20年里上升趋势明显.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约占80%),其早期播散途径是通过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不太常见,仅有不到4%的患者在早期诊断时被发现有远处转移[1-5].  相似文献   

2.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占甲状腺癌的90%以上,主要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少数为Hurthle细胞或嗜酸性细胞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是PTC主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约20% ~90% PTC诊断时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部位最常见为同侧颈Ⅵ区淋巴结.甲状腺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复发率增高、存活率降低的危险因素.低分化型甲状腺癌也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范畴,此类型肿瘤的临床生物学特点为高侵袭性、易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手术范围的现状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癌是最为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0%~1.5%,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美国肿瘤中心的统计报道[1],预计2007年美国新增甲状腺癌患者约33 550例,1 530例患者将因甲状腺癌死亡,目前在美国,甲状腺癌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排位中的第7位.我国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甲状腺癌年发病率为:男性3.71/10万,女性10.49/10万,较2003年明显增长[2].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乳头状癌,约占60%~80%.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作为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类型,已跃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3名.其具有恶性度低,易转移的特性.通过手术治疗,大多数PTC患者可以有较好的预后效果.但是对于术前临床检查淋巴结转移阴性(Cn0)的PTC患者,是否常规行颈部淋巴结清扫仍存在较大争议...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甲状腺癌的70%,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较好,但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本文通过对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行仅有颈前弧形切口的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NO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NO( clinical NO,cN0)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外科处理方式.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7年8月至2010年9月5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术前采用核素法和染料法定位前哨淋巴结,并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与术后颈清扫标本常规病理进行对照.记录51例患者53侧颈部淋巴结清扫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及在Ⅱ、Ⅲ、Ⅳ、Ⅴ、Ⅵ区的分布情况.研究患者年龄、肿瘤多中心病灶、被膜外侵、肿瘤大小、中央区淋巴转移数目与颈侧区淋巴转移的关系,影响颈侧区淋巴转移率单因素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77.4% (41/53),颈侧隐匿性转移率58.5%(31/53),中央区淋巴转移≥3枚是颈侧区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NO 12侧,pN+41侧,17侧仅有1个分区转移,占pN+的41.5%( 17/41);2个或2个以上分区转移24侧,占pN+的58.5%( 24/41).转移淋巴结分布以Ⅵ区最常见,为62.3%(33/53),其次为Ⅲ区52.8%(28/53),Ⅳ区30.2%(16/53),Ⅱ区18.9%(10/53),Ⅴ区0% (0/53).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隐匿性淋巴结转移以多区转移为主,Ⅵ、Ⅲ、Ⅳ、Ⅱ区常见.中央区淋巴转移≥3枚较易出现颈侧淋巴转移,对cNO患者选择性清扫Ⅱ、Ⅲ、Ⅳ、Ⅵ区能清除大部分存在的颈部隐匿性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之一,占全部甲状腺癌的60%~70%,虽然其分化较好,但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cN<,0>PTC患者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现仍存争议.现对威海市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87例cN<,0> PTC伴高危因素且同期行颈清扫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N<,0>高危因素PT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甲状腺癌的60%~80%,恶性度低,预后较好,但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25%的乳头状癌因为直径小于1.0cm而被分类为隐匿性甲状腺癌,这些肿瘤通常触不到,但已有40%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灶一般为实性病变,有少数患者以颈侧囊性病变为首发表现,临床上易误诊为鳃裂囊肿,以至延误治疗。我科曾遇2例以鳃裂囊肿为临床特征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  相似文献   

9.
转移到鼻窦系统的肿瘤一般很少见。1974年,Batsakis报道文献记载近100例。其中肾癌转移的约占半数,其它组织转移的也多来源于血供丰富的器官。甲状腺的血供丰富,甲状腺癌特别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引起颈部淋巴结转移很常见。但甲状腺滤泡癌趋向于血流转移,故远处转移多见,鼻窦系统的转移是少见的。应该与鼻窦系统的其它肿瘤鉴别。报道5例甲状腺癌的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整体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但由于有50%~80%患者出现颈淋巴结转移[1],严重影响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埃兹蛋白(Ezrin)和膜突蛋白(Moes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侵袭和转移的关系,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14例患者中,行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79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73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侧颈部改良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62例。手术中清扫出淋巴结1~55个,其中阳性淋巴结0~14个。结果:314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共有168例(53.50%)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59例(50.64%),中央区+侧颈转移淋巴结55例(17.52%),单纯侧颈淋巴结转移9例(2.87%)。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甲状腺被膜受侵犯、临床分期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最常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应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淋巴结阳性(clinical node positive,cN+)的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传统改良性颈清扫术的改进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期间收治的71例cN+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1例.T1 15例,T2 46例,T3 10例;均为临床Ⅰ期病例.其中26例患者触诊发现肿大淋巴结,45例患者触诊未发现而由超声检查发现肿大淋巴结.手术清扫淋巴结范围为Ⅱa、Ⅲ、Ⅳ区.结果 71例患者术后63例病理证实淋巴转移,转移率为88.7%,其中触诊发现肿大淋巴结的26例患者术后病理均发现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100%;触诊未发现超声检查发现肿大淋巴结的45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37例有淋巴转移,转移率为82.2%.13例患者转移淋巴结累及1个淋巴结分区,31例累及2个分区,19例累及3个分区.患者随访24 ~ 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术后颈部复发4例,复发率5.6%,2例Ⅴb区前份复发,2例颈动脉鞘区复发.结论 对于cN+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Ⅱa、Ⅲ、Ⅳ区清扫是可接受的,可降低颈肩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异位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至今诊治的共3例原发性异位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纪较轻,术前表现为颈部肿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随访至今均无复发征象。结论:异位甲状腺是胚胎时期甲状腺始基迁移过程中发生异常所致,同样能发生癌变,其治疗原则在国内外颇有争议。本文报道的3例原发性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均予以手术切除,术后予以甲状腺素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起病隐匿,触诊检出率只有4%~7%[1],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临床发病率显著升高.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定义甲状腺结节为甲状腺内散在病灶,影像学能将其和周围甲状腺组织清楚分界[2],可见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地位.甲状腺结节按病理分为良性和恶性,其中恶性结节约占5% ~ 10%[3].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均报道甲状腺癌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最常见的类型是乳头状癌[4-11].为确定手术指征和避免过度医疗,甲状腺结节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在制定治疗决策时尤为重要.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疾病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现对甲状腺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和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诊治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疾病,虽然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目前甲状腺结节性质判定的重要辅助检查,然而10%~40%甲状腺结节通过穿刺细胞学无法判断性质.另外,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增加几乎全部归因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的增加,目前对具备不良预后特征的高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方式越来越被认同.本文就甲状腺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诊断、预后之间相关性最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状况及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手术方式均为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中央区淋巴清扫+颈侧区淋巴清扫.分析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灶大小、肿瘤是否多发、肿瘤T分级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状况,同时对肿瘤原发灶位置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区域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cNO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男性(P=0.007)、原发灶最大径>1 cm(P =0.014)、肿瘤T分级为T3、T4 (P=0.006)及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P<0.001)有关,而与年龄(P =0.947)及肿瘤是否多发(P =0.710)无关.颈侧区淋巴转移以Ⅲ区(47/116,40.5%)、Ⅳ区(41/116,35.3%)最常见,其次是Ⅱ区(18/116,15.5%),而Ⅴ区转移少见(2/29,6.9%).其中89.8%(79/88)的Ⅲ、Ⅳ区淋巴转移发生于原发灶位于(或包含)甲状腺中下极的患者,77.8% (14/18)的Ⅱ区淋巴转移发生于原发灶位于(或包含)甲状腺上极的患者,83.3%(15/18)的Ⅱ区转移同时伴随着Ⅲ区转移.2例Ⅴ区淋巴转移的患者都伴有Ⅱ、Ⅲ、Ⅳ区同时转移.结论 对于男性、肿瘤为T3、T4级及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建议术中常规清扫颈侧Ⅲ、Ⅳ区淋巴结,如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或Ⅲ区淋巴结阳性者还应清扫Ⅱ区,只有当Ⅱ、Ⅲ、Ⅳ区同时有淋巴转移时才应考虑Ⅴ区淋巴清扫术.对于肿瘤最大径≤1 cm且局限于甲状腺内及无中央区淋巴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不建议行预防性颈侧区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隐匿性甲状腺癌是指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1cm的甲状腺癌,又称甲状腺微小癌,大多为乳头状癌,占甲状腺癌的6%~35%。对于隐匿性甲状腺癌的手术范围,目前还没有预测性的临床随机实验来提供明确的治疗指南。因此原发灶的切除范围及颈部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成为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是指颈部肿块病理证实为转移癌,经全面检查,直到对之行特定治疗结束时仍未找到原发灶者而言。本文报道行放疗的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28例,占同期放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2%。男女比率为3:1。平均年龄为44.5岁。转移癌类型:鳞癌11例,未分化癌5例,腺癌2例,淋巴上皮癌、乳头状柱状细胞癌各1例,癌未定型8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95%[1],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癌(Hurthle细胞癌).国内甲状腺肿瘤的治疗主要在普通外科、肿瘤专科医院的头颈外科进行.近几年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也在逐步开展,还有内分泌科、核医学科、影像诊断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协作.由于治疗后患者生存时间很长,难以进行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而且国内没有类似欧美地区专门的甲状腺病学会,所以相互交流较少,治疗上仍存在较多分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1例病理证实为侧颈淋巴结转移而甲状腺无恶性病变的隐匿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患者25岁女性,因发现右侧颈部肿物1年,2周前肿物细针穿刺活检见乳头状结构入院,初步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甲状腺恶性征象,全身未查见原发灶,于全身麻醉下行颈部右侧淋巴结取检术,病理回报为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