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坤 《吉林医学》2012,33(25):5574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防治措施,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机械通气患者24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应用密闭吸痰管吸痰,与对照组应用普通一次性吸痰管吸痰对VAP的预防相比较。结果:试验组发生呼吸及相关肺炎20例(38%)、脱机时间(20.38±7.59)d,ICU住院时间(38.8±6.57)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吸痰管吸痰能预防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使患者使用呼吸机时减少,住院时间减少,减轻患者的痛苦及住院费,减轻经济负担。其与普通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相比,安全有效,技术先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吸痰方法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气管插管治疗的6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密闭式吸痰法组)32例和B组(开放式吸痰法组)3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家属满意率、吸痰前后心率、血压、气道压力和PaO2、SpO2、血清IL-6、TNF-α。结果 A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家属满意率高于B组,PaO2、SpO2高于B组,气道压力、血清IL-6、TNF-α低于B组,心率、血压变化幅度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在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法,且对患者的机体多项指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该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42例,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通气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细菌检出率及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通气后48 h、通气后72 h及停止通气时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52%、16.67%及21.43%,相比于对照组同时段的发生率19.05%、28.57%、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48 h及停止通气时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4.76%、9.52%及23.80%,对照组24 h、48 h及停止通气时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11.90%、21.43%及38.10%,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痰液培养细菌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为(60.32±21.23)h,对照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为(79.15±31.23)h,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内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减少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管更换时间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45例,密闭式吸痰管24小时更换1次,B组48例,密闭式吸痰管48小时更换1次,C组32例,密闭式吸痰管72d、时更换1次.结果:三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及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管24小时更换1次、48小时更换1次及72小时更换1次对VAP的发生率无影响.但48小时及72小时更换1次,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了社会及患者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浅层吸痰法在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气道黏膜损伤中的作用,探寻更为适合的吸痰方法. 方法 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吸痰及浅层吸痰方法,对呼吸机肺炎发生率及气管黏膜损伤进行比较. 结果 常规吸痰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的例数较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浅层吸痰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浅层吸痰法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人工气道疗效,减低并发症,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质量,是建立了人工气道患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人性化的吸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本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1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加热湿化器联合开放吸痰。两组患者均给予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内环境紊乱、抗感染、每日2次口腔护理和床头抬高30°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28 d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VAP发病率2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且28 d死亡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VAP发病率、28 d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ICU住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安 《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900-190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7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寻找适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最佳吸痰深度,探讨不同深度吸痰对VAP发生以及规范的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入住时间、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通过选择ICU的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实验组采用声门下吸痰和深部吸痰。在操作前后评估各项指标的变化及VAP的发生率。结果使用SPSS 16to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声门下吸痰和深部吸痰能够有效的预防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及ICU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能否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方法:100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式吸痰)50例和实验组(密闭式吸痰)50例,比较2种不同吸痰方式对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发生时间的影响?结果:密闭式吸痰组VAP的发生率为24%,开放式吸痰组VAP的发生率为44%,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密闭式吸痰组总机械通气时间(121.48 ± 92.02 h),开放式吸痰组总机械通气时间(140.2 ± 119.12 h),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05);VAP发生时间密闭式吸痰组为(80.0 ± 27.4 h),开放式吸痰组为(82.0 ± 26.0 h),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比传统开放式吸痰方式有助于降低VAP的发生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预防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以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需要行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吸痰方式,观察组先进行声门下吸痰,再进行气管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吸痰次数、分泌物出现时间及气道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分泌物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气道炎性反应强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先使用声门下吸痰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减少吸痰次数,延长分泌物出现时间,并降低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在气管切开患者吸痰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需行气管切开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利多卡因组,Ⅱ组为生理盐水组。每组39例,Ⅰ组患者在吸痰前气管导管内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2mL,Ⅱ组患者在吸痰前气管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2mL。5min后开始吸痰,吸痰均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操作,观察吸痰前和吸痰后lmin、3min、5min、lO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与吸痰前相比,Ⅰ组吸痰后SBP、DBP、HR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吸痰后SBP、DBP、HR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与Ⅰ组相比,Ⅱ组SBP、DBP、HR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在气管切开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较为实用、安全、操作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作为重要的危重病抢救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成为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中十分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有效的吸痰方法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本文旨在通过两种吸痰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研究,筛选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为临床吸痰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对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开放式吸痰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密闭式吸痰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周军  李清 《海南医学》2012,23(15):97-99
目的 探讨本地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痰培养结果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152例VAP患者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出病原菌196株,其中,G+球菌16株(8.1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且均为MRS菌株.G-杆菌136株(69.39%),其前5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5.00%)、鲍曼不动杆菌(9.6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9.18%)、肺炎克雷伯菌(7.63%)和大肠埃希菌(5.61%).其中产ESBLs菌株已占相应菌株的33.33%~53.33%.真菌44株(22.45%),主要是白色念珠菌(10.72%).本地区VAP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较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广泛耐药,对头孢派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敏感;嗜麦芽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出现高MRS感染,且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替考拉宁、利福平敏感,院内治疗G+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为首选.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对白色念珠菌均有较好抗菌作用.结论 本地区VAP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且非发酵菌和产ESBLs菌株呈上升趋势,对头孢三、四代普遍耐药,提示临床应重视VAP的预防,加强对VAP病原菌及耐药性的动态监测,有针对性的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VAP救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地区近年来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是院内感染常见菌群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本院1998年10月~2004年1月新生儿监护室中呼吸机通气的88例新生儿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8例中疾培莽阳性27例,发现阳性菌株47株,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黄假单孢菌、肺杆菌、肺更克雷白氏菌厦口腔链球菌;药敏敏感药物依次为环丙沙星、万古霉素、泰能及复在欣。结论:尽早根据本地区院内感染常见菌及药敏选用抗生素,及时根据患儿痰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机加湿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90例机械通气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A 组 采用传统加湿方法,B组采用普通输液器加湿方法,C组采用可调节输液器持续定量加湿方法,观察三组机械通气前后相关指标差异及VAP发生率.结果:使用 48h后A 组和B组、C组相比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C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A 组和B组(10.0%vs46.7%/33.3%)(p<0.05).结论:采用 可调节输液器持续定量加湿方法可降低VAP发生率,预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内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症监护室内行机械通气患者1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VAP的发生率为23.20%,病死率30.12%.共检出病原菌108株,其中G-杆菌70.12%、G+菌10.31%、真菌19.57%.非VAP组病死率15%.结论 VAP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机械通气时间、高龄、慢性基础疾病COPD、昏迷、使用抑酸剂、留置胃管是VAP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VAP的主要致病茵为G-杆菌;尽量缩短上机时间和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是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3月急诊ICU和综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开放式吸痰;将2014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机械通气患者90例使用密闭式吸痰做为观察组,观察对比2组患者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7.5±4.3)d、治疗6d后CPIS评分(4.9±1.2)分、VAP发生时间(8.9±3.8)d,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0.8±5.6)d、治疗6 d后CPIS评分(8.8±1.3)分、VAP发生时间(4.3±2.0)d,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可避免外源性感染及交叉感染,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