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河南省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基孔肯雅热的防控提出依据。方法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血液,用Real-time PCR法对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同时开展风险评估,做好疫情处置。结果根据患者病前12 d有疫区(斯里兰卡科伦坡)旅行史,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双峰热等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RT-PCR方法检测基孔肯雅病毒核酸阳性,确认该患者为基孔肯雅热病例。疫情发生时为冬季,无蚊虫活动,经风险评估不具备传播的可能,未进行媒介调查和控制工作。结论该病例是河南省首例基孔肯亚热,今后需重视输入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州市越秀区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基孔肯雅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越秀区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发现、诊断和应急处置等进行回顾分析和效果评价。[结果]该病例在非洲乘坐埃塞俄比亚至广州的ET606航班时发病,血液标本经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P3实验室检测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阳性,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结论]流行病学证据显示此起疫情为输入性,防控措施及时有效,未出现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溯分析深圳市罗湖区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完善罗湖区伊蚊传播传染病多部门协作防控模式,为深圳市罗湖区防控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深圳市罗湖区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疗过程及密切接触者信息,对感染来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生物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认病例为罗湖区1例境外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结论深圳市罗湖区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经过及时诊断,科学治疗,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有效的疫点处置,未发生疫情传播风险,未发生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4.
广东检验检疫局发现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总结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在口岸的发现与有效控制的经验,完善国境口岸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方法]在国境口岸,通过检疫查验、健康申报、流行病学调查、快速检测筛查、病人隔离医治、密切接触者跟踪调查、实验室诊断等方法,对口岸发现的发热病人进行登革热、疟疫、基孔肯雅热的排查与诊断,对出现的传染病疫情采取多部门联合行动,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的检查结果,确诊1名入境发热者为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时有效,避免了境外输入病例导致本地疫情的扩散。[结论]对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成功应急处理,为国境口岸处置输入性传染病疫情提供了成功模式,为口岸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大连口岸1名入境发热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和确认,为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处置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核酸检测方法对入境旅客血液样本进行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病毒、寨卡病毒、黄热病毒及疟原虫等虫媒传染病病原体进行筛查。结果经检测确认,该样本基孔肯雅病毒核酸阳性,特异性引物扩增获得序列与已知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序列同源性达99.61%。结论大连口岸存在基孔肯雅热输入风险,应加强国境口岸基孔肯雅热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基孔肯雅热疫情调查结果,为预防控制蚊媒传染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7年9月1日发生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一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引起本地暴发疫情进行分析,通过病例搜索、病例访谈、流行特征描述、蚊媒密度评估和控制、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开展疫情处置。结果本调查显示共有4名确诊病例,发病时间为8月20日至9月1日,均出现发热、皮疹和关节痛症状。对11名可疑病例和306名共同暴露者进行检测,结果均阴性,首次蚊媒密度调查布雷图指数高达114,叮咬指数达10只/人·时。结论基孔肯雅热患者在潜伏期可能具有传染性,患者隔离期限应延长。加强蚊媒监测与病例搜索,在疫情早期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泉州市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态势,提出应急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泉州市2004—2013年报告的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病例调查和监测资料,分析防控成效。结果 2004—2013年共报告登革热59例,基孔肯雅热2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大多来自东南亚国家。病例输入高峰为7~10月,从入境到确诊平均5d,初诊到确诊平均4d。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诊断发现率为14.3%,医疗单位首诊诊断率42.9%。泉州市存在蚊媒白纹伊蚊,其布雷图指数平均3.80。结论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呈常年输入态势,病例确诊时效较长,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发现能力有待提高。应建立以白纹伊蚊繁殖期和病例输入高峰期的风险评估为重点,强化一线医务和检疫人员的流行病学观念,实验室在登革热检测排查时须关注基孔肯雅热,警惕两者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分析基孔肯雅热疫情调查结果,为预防控制蚊媒传染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 病学的方法,对2017年9月1日发生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一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引起本地暴发疫情 进行分析,通过病例搜索、病例访谈、流行特征描述、蚊媒密度评估和控制、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等方 式,开展疫情处置。结果 本调查显示共有4名确诊病例,发病时间为8 月20 日至9 月1 日,均出现发 热、皮疹和关节痛症状。对11名可疑病例和306名共同暴露者进行检测,结果均阴性,首次蚊媒密度调查 布雷图指数高达114,叮咬指数达10只/人·时。结论 基孔肯雅热患者在潜伏期可能具有传染性,患者 隔离期限应延长。加强蚊媒监测与病例搜索,在疫情早期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 关键词:基孔肯雅热;暴发;蚊媒疾病;潜伏期;传染性;控制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9)01 0017 04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评估2020年9月乍得共和国基孔肯雅热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为有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方法 采用专家会商法研判基孔肯雅热疫情输入我国风险.疫情信息主要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基孔肯雅热疫情报告.结果 2020年7-9月,乍得共和国3个省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27 540例,死亡1例,病例主要分布于Abéh...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6月,我部印发了《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应急发[2008]109号),对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起到了积极作用。为适应当前我国基孔肯雅热疫情形势,结合近年实际防控经验,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基孔肯雅热预防和处置工作,保护人...  相似文献   

11.
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证实了基孔肯雅热流行,1956年分离到病毒.中国曾于上世纪80年代报道在云南人群中发现存在基孔肯雅病毒感染.为指导临床医生和传染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的监控,做好蚊媒密度监测和控制,有效防范和处置疾病的本地传播和流行,卫生部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10月,广东省东莞市暴发了我国首起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疫情,打破了其长期以来以散在输入性病例为特征的流行现状。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伊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而我国大多数地区拥有其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一旦病原体侵入,可能暴发基孔肯雅热疫情。如何控制该疫情,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现就基孔肯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以及基孔肯雅热在我国历年的流行状况做一概述,以便更好地认识基孔肯雅热,为有效地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浙江省衢州市一起基孔肯雅热(CHIK)的流行特征,探索有效的防控策略,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中登革热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V)核酸,结合CHIK疫情流行情况,提出防控策略。结果 4例病例经实验室检测CHIKV核酸均为阳性,其中1例病例曾有孟加拉国旅行史,3例本地病例与首例病例同村居住,且无外出旅行史。经过实施病例搜索及疫点灭蚊等综合防控措施,该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该起疫情是浙江省首起由输入性CHIK病例引起本地病例的案例,加强出入境检疫、开展医疗机构症状监测和控制传播媒介密度是预防控制CHIK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尽早发现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病例,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对2011年6月20日-2011年8月31日东莞市应急监测病例及疫情监测病例血清样品,采用荧光PCR检测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登革热核酸检测阴性者,再用ELISA法检测登革热病毒IgM抗体。结果:共收集及检测248份合格血清样品。其中,应急监测病例血清234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疫情监测病例血清14份,检出2份为登革热IgM抗体阳性,1份为登革热核酸阳性,为IV型;确诊2例为登革热输入性病例。结论:通过实验室应急监测,发现了登革热病例,及时控制了疫情的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两种伊蚊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异同点,为预防控制这两种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患者就诊资料的方法,搜集东莞市2010年发生的一起登革热和一起基孔肯雅热社区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起疫情共同点为:输入性疫情;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发生疫情的社区蚊媒密度高;采取以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疫情;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临床表现类似,以发热、疼痛为主.两起疫情的不同点:与登革热暴发疫情相比,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强度更大、扩散范围更广、家庭聚集性更强,但疫情持续时间短;在临床表现方面,基孔肯雅热患者关节痛、皮疹、肌肉痛的发生率高于登革热患者,而登革热患者头痛、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高于基孔肯雅热患者.结论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类似.但与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传播能力更强;病人更常见关节痛、皮疹,而白细胞、血小板则多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东莞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政府督查情况进行分析,为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政府督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成立政府层面的多部门联合督查组对各镇街政府的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进行现场督查、重点督查和专项督查,并对督查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各镇街政府、各有关单位的蚊媒传染病防控措施得到落实,基孔肯雅热疫情得到控制。结论政府层面的督查对本次疫情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可借鉴以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政府督查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检出的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监测情况,为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2008-2011年入境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来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发热人员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判定染疫嫌疑的采集样本送检,对阳性病例资料和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病例均来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9例入境时在发病,2例入境后医学观察期间发病;平均年龄40.2岁,以男性中青年为主;体温监测是主要检出手段;未发生二代病例.结论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防制基孔肯雅热的措施适当得力,能有效阻止基孔肯雅病毒通过口岸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防止输入性传染病在境内传播。方法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快速联控三位一体的口岸传染病防控模式。结果从来自马来西亚的中国籍游客中各查获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成功地阻断了可能造成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境内传播。结论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快速联控三位一体是口岸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史,通过掌握同期蚊媒监测情况,为进一步加强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遵义市新蒲新区2019年蚊媒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病例为1例从缅甸入境的输入性确诊病例,为贵州省遵义市首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未造成本土继发流行。2019年蚊媒人诱停落法监测显示成蚊密度为0.19只/h(其中白纹伊蚊构成比为12.68%)。布雷图指数为0~34.55,10月废旧物品处布雷图指数最高,为34.55,5月建筑工地蚊幼路径指数最高,为2.35。结论遵义市新蒲新区存在蚊媒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风险因素,应加强监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预防可能出现的本土流行。  相似文献   

20.
《口岸卫生控制》2014,(5):37-37
2014年9月16日消息:泛美卫生组织日前发布报告说,基孔肯雅热疫情已蔓延到加勒比海及周边33个国家和地区,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达65.13万例,其中113人死亡。报告说,基孔肯雅热死亡病例均发生在加勒比海国家和地区,其中马提尼克岛55例,瓜德罗普岛49例,多米尼加6例,圣马丁岛3例。另据多米尼加公共卫生部日前发布的报告,自今年4月基孔肯雅热疫情全面暴发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