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隔日1次肌肉注射5 MU重组人干扰素注射液,观察组每周1次皮下注射180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4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乙肝病毒核酸指标(HBV-DNA)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以及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eAg和HBsAg阴转率。结果观察组治疗48周后,AL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和HBeAg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和HBsAg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DNA载量和ALT水平,HBeAg和HBsAg阴转率明显高于重组人干扰素,综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扰素组、阿德福韦酯组、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各30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比较乙肝病毒基因(HBV-DNA)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阴转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ALT、AST下降幅度大于干扰素组和阿德福韦酯组(P<0.01);治疗12、24、48周时,联合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干扰素组和阿德福韦酯组(P <0.05或P<0.01);治疗24、48周时,联合组HBeAg阴转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1).结论 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可抑制乙肝病毒,提高HBV-DNA、HBeAg阴转率,减轻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
α干扰素联合柴胡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柴胡注射液抗病毒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用α干扰素联合柴胡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4例并与单用干扰素组对照,观察2组在保肝、抗病毒、副作用上的差异。结果联合用药组明显减轻干扰素不良反应(P〈0.01),降低ALT(P〈0.05),提高HBeAg阴转率(47%)、HBV-DNA阴转率(35%)、抗-HBe阳转率(37%),与干扰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干扰素联合柴胡注射液抗病毒,能改善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用药反应,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4.
更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乙型肝炎56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应用更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B组30例,用α-干扰素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乙型肝炎系列和HBV-DNA。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ALT复常率为84.4%,HBeAg阴转率为76.9%,HBV-DNA阴转率为80.7%,而B组分别为73.3%、36.7%和40%,两组间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更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刘冠军  单艳华 《中国医疗前沿》2011,6(1):30+34-30,3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ALT、AST恢复率、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慈辉 《中外健康文摘》2012,(35):393-394
目的观察茵陈白术丹红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组给予联合茵陈白术丹红汤,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观察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血清ALT复常率、HBV-DNA、HBeAg阴转率等指标.结果 ALT复常率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HBV-DNA阴转率及HBeAg阴转率在3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时有显著差异(P<0.01),6个月HBV-DNA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HBeAg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药物反应.结论茵陈白术丹红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余健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695-696
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40例为治疗组,35例为对照组,2组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组加用苦参碱治疗。用药8周后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HBeAg阴转率等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肝功能恢复及HBV标志物变化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90.00%和68.57%(P〈0.05),TBiL复常率分别为87.50%和62.86%(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30.00%和5.71%(P〈0.01),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7.50%和8.57%(P〈0.01),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7.50%和2.86%(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能有效地恢复肝功能、抑制HBV-DNA复制,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苦参素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苦参素与干扰素,对照组单用干扰素,同时观察肝功能及HBV-DNA、HBeAg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57.8%,HBV-DNA阴转率为59.3%,对照组HBeAg阴转率为40.3%,HBV-DNA阴转率为41.7%,两组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苦参素与干扰素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降低HBV-DNA载量后再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0例HBV-DNA≥1.0×107 I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治疗开始即口服ADV 10 mg,1次/d,并给予皮下注射pegIFNα-2a,180μg每周1次;B组30例,治疗开始即口服ADV 10 mg,1次/d,当1.0×103 IU/ml<HBV-DNA≤1.0×104 IU/ml时给予pegIFNα-2a 180μg,每周1次。两组疗程均48周。对比两组HBsAg阴转率及其血清学转换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的差异。结果治疗48周时,B组HBsAg阴转率为24.1%(7/29)稍高于A组的10.7%(3/28),B组HBsAg血清转换率为20.7%(6/29)稍高于A组的7.1%(2/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为62.1%(18/29)显著高于A组患者的35.7%(10/28)(P<0.05);A、B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V治疗HBV-DNA载量下降后联合pegIFNα-2a治疗能够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对HBsAg阴转率及其血清转换率也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替比夫定600 mg,1次/d口服及双环醇50 mg,3次/d口服;对照组仅给予替比夫定600 mg,1次/d口服。2组均未用其他药物,观察48周。结果治疗组12周、24周、48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8周时治疗组HBeAg阴转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2组HBeAg/HBeAb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地提高ALT复常率和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11.
用干扰素加小柴胡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并与单用干扰素组对照.结果,治疗组减轻干扰素不良反应、降低ALT及肝纤维化指标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7.5%、60%,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干扰素联合小柴胡冲剂,能改善肝功能及胶原代谢功能,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用药反应,提高整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α-2b干扰素联合苦生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 采用α-2b干扰素联合苦生素胶囊作为治疗组,对照组单用干扰素(α-2b),观察HBeAg、HBV-DNA阴转率。结果 治疗结束时,α-2b干扰素联合苦生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复查HBeAg、HBV-DNA阴转率、ALT的复常率均达70%以上。结论 α-2b干扰素与苦生素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富铭  李少臣  孙向华 《中外医疗》2011,30(30):115-11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免疫调节剂至灵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所选病例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口服拉米夫定联合至灵胶囊治疗。对照组50例单独口服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HBV-DNA,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Ab转换率及肝功能(ALT)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Ab转换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在抗病毒和肝功能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至灵胶囊能够提高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降低其耐药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驰  王细文 《西部医学》2005,17(5):435-436
目的比较单用拉米夫定或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40例,同时给予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共26周,然后单用拉米夫定26周;单药组40例,单用拉米夫定5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6周。观察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及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治疗结束时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联合组不高于拉米夫定组,但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6周后,HBV—DNA复发率和ALT反跳率联合组不低于单药组。结论单用拉米夫定或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均较好,但长期疗效联合用药不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1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干扰素联合苦参素胶囊组)、对照组(单用干扰素组),观察两组的ALT、HBeAg、HBV—DN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及停药6个月后两组ALT下降,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停药随访6个月完全应答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长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严昌辉 《中原医刊》2001,28(7):10-12
目的:为了观察左旋咪唑涂布剂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目前;我们用国产干扰素安福隆作为对照,治疗前、后查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46.88%和50%,HBeAg阴转率分别为53.12%和53.12%,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3.75%和46.87%,上述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干扰素相似。  相似文献   

17.
应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肝功能、乙肝血清标记物、细胞免疫功能等变化.并与干扰素治疗的39例和一般护肝、退黄治疗的26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苦参素组胆红素复常率96.2%,ALT 复常率88.5%,AST复常率80.8%,HBeAg阴转率46.2%,抗HBeAg阳转率53.8%,HBV-DNA阴转率 55.8%.其疗效和干扰素组基本接近(P>0.05),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未见明显变化.提示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1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与C组三组,A组43例患者使用α-干扰素进行治疗,B组51例患者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C组44例患者使用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周,C组患者的HBV 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ALT复常率与A组与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4周,C组患者的HBV 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性高于A组与B组(P<0.05).治疗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性低于A组与C组(P<0.05),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性低于A组(P<0.05).结论 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仅具有更好的疗效,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马敏宁 《海南医学》2006,17(8):44-44,133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与单纯西药比较.方法选择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给予中药和重组人干扰素a-2b、拉米呋碇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a-2b和拉米呋啶治疗.治疗结束时,观察2组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HBVM)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2.08%和36%,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4.58%和4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具有明显改善肝功能和抑制乙肝病毒,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等影响,对于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选择2001年1月~2005年5月白银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给予α-1b重组人干扰素5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1次,15日后改为隔日1次(6个月);同时予口服葡醛内脂、维生素E、硫普罗宁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0%葡萄糖250ml加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等。结果 两组在治疗中肝功能ALT、AST的复常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46.9%和36.4%(P〈0.01);HBV-DNA阴转率为45.3%和30.9%(P〈0.01);HBeAb阳转率为35.9%和27.9%(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60.9%和40.0%(P〈0.01),HBV-DNA阴转率为56.3%和36.4%(P〈0.01);HBeAb阳转率为51.5%和30.9%(P〈0.0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LN含量方面。两组治疗后均不同程度下降,但以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α重组人干扰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方面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