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及宿主基因特征与胃肠疾病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幽门螺杆菌(Hp)毒力基因及宿主遗传多态性对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为Hp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Hp毒力基因存在地区性差异,进而造成其在疾病中的作用不同。宿主的一些基因多态性也影响着Hp感染者的临床结局。结论Hp感染者的临床结局受生物因素Hp、宿主遗传多态性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袁琛  杭菲菲 《医学综述》2015,(5):778-78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1,25-(OH)2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其通过与分布在细胞内的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而发挥免疫学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VDR的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的慢性化及治疗密切相关。因此,该文就VDR基因多态性在乙型肝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赵丹  钟华  何芳 《医学综述》2009,15(7):966-968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各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升高趋势,已成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重点。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能影响TGF-β1基因的转录、翻译,并导致TGF-β1血浆水平的变化,进而介导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GF-β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发展、不完全可逆的气流阻塞为特点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的第四大原因,目前患病率持续上升.COPD是多基因疾病,探讨基因多态性与该病的关系可帮助人类认识其病因、机理,为治疗及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是幽门螺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具有遗传基因多态性和地区分布的差异,与消化道溃疡、胃炎、胃癌及一些非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影响胃损害的严重程度及最终临床结局。其致病机制主要与影响多条细胞信息传递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遗传因素在UC的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大多数调查发现UC在血缘家族的发病率较高,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近年来,UC基因多态性研究已成为热点,UC的发病是多基因参与、作用于免疫系统和靶器官的疾病。对UC基因组多态性的研究发现其存在许多易感基因,现就UC易感基因及新发现易感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它同时存在个体差异和种群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影响到多学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它对酸相关性疾病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疗效、慢性肝病及肝移植患者的药物选择、抗癫NFDA9药物及抗抑郁药物剂量的调整以及肿瘤高危性的判断、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大小等均有影响.本文对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IgA 肾病( IgA nephropathy,IgAN) 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众多
研究表明IgA 肾病与免疫炎性损伤及基因多态性相关,本文就免疫炎症因子及基因多态性与IgA 肾病的关系做
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0引言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综合性代谢疾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依赖型的不同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T2DM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衰竭[1]。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对IL-6、IL-10、IL-18  相似文献   

10.
陈晓迎  张丹 《医学综述》2013,(20):3667-3669
各种遗传变异独立或协同地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脓毒症是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基因多态性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影响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影响脓毒症发生和预后的重要因素.脓毒症时发生免疫状态紊乱,天然免疫组分损害自身细胞组织,密切影响着脓毒症的转归.近年来有关脓毒症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机制的各个环节.该文就天然免疫中模式识别受体和细胞因子的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