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变针头穿刺方向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变进针方向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效果观察。方法采取单日传统皮内注射法,即:针尖斜面与病人手腕中轴平行进针,双日采用改良后的注射方法:即针头斜面与患者手腕中轴呈45°进行注射,选择传统法120例患者,改良法12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对照组明显高于改良组(P<0.01);2)两种方法穿刺并发症及结果观察的比较血管周围瘀血,皮丘隆起刺激周围皮肤,造成假阳性,对照组明显高于改良组(P≤0.05)有显著意义。结论改良法进行的皮内注射患者的疼痛比传统皮内注射法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进行改良,以期收到防止针头阻塞及减轻注射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医嘱要求分两侧臀部分别肌内注射的门诊患者21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即对同一病人两侧臀部注射时分别采用改良组及传统组各注射1针,然后比较两组一次性的成功率及评估疼痛的程度。结果改良组的苄星青霉素注射法一次性的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疼痛的程度改良组也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结论改良的苄星青霉素注射法,既能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又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的程度,是一种更有效的注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玉兰  叶兰美  苏凤仙 《吉林医学》2010,(35):6573-6574
目的:探讨改良药物过敏试验皮内注射操作方法。方法: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和改良的皮内注射方法,对注射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改良皮内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疼痛程度却明显低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式皮内注射方法不仅能提高注射成功率,还能有效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注射法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对减轻患者疼痛及皮下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需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试验组采用改良后注射,每组各注射300次,注射后评定2组患者疼痛及皮下出血的程度.结果 试验组在减轻疼痛、皮下出血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后注射法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皮内试验简称皮试 ,是测定病人是否对该药物过敏的方法。使用传统皮内注射法引起的疼痛 ,病人难以接受 ,研究如何减轻甚至消除在注射时的疼痛 ,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七年时间的临床实践 ,摸索出了一种减轻疼痛的操作方法。方法介绍按常规准备注射用品 ,皮试液按医嘱配制。在前臂掌内侧下 1/ 3处以 70 %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将配制好皮试液的注射器内空气排尽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几乎平行地刺入皮内 ,待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后 ,将针头旋转 180° ,左手用拇指固定针栓 ,右手推注药液 0 1ml,局部见半球形…  相似文献   

6.
杨凤玲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9):117-117
目的改进皮内注射法,提高皮内注射成功率,减轻护生疼痛。方法改进对实验组的教学法并与对照组采用的传统教学法作比较。结果实验组皮内注射皮丘达标率、未外溢率、未贯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皮内注射法能有效提高护生皮内注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注射法是护理专业操作技能中重要的实训内容之一,由于皮内注射是所有注射法中疼痛最明显的操作,且注射角度较小,学生在注射时不易把握角度,常导致皮试失败。为减少学生注射次数,提高注射成功率,笔者对我校2012级助产班40位学生进行皮内注射观察,结果发现学生失败的原因多为持针手法不对和进针角度过大,经教学实践,探索到一种能够控制进针角度且纠正持针手法的方法,使学生实训时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林丽君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5):403-403
目的通过对两种不同注射方法的比较,探讨复种乙肝疫苗人群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乙肝疫苗初种失败人群采取随机配对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采取皮内注射法+肌肉注射法接种乙肝疫苗,对照组采取肌肉注射法接种乙肝疫苗,观察2组复种成功率有无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复种成功率分别为98%和5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取皮内注射法+肌肉注射法接种乙肝疫苗可显著提高乙肝疫苗复种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大剂量苄星青霉素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及减轻患者疼痛的方法。方法将400例需肌内注射大剂量苄星青霉素的门诊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溶媒为0.9%氯化钠溶液5mL)和改良方法(溶媒为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分侧注射,就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患者疼痛感及硬结产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改良注射法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x^2=37.88,P〈0.05),注射的疼痛程度、硬结数明显低于传统组(x^2=4.89,P〈0.05,x^2=7.81,P〈0.05)。结论改良法注射效果优于传统法,且可减少硬结产生;大剂量苄星青霉素分侧注射法,可达到其他方法注射普通剂量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苄星青霉素无痛肌肉注射的临床技巧和效果.方法 选择在门诊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2次以上的患者10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首次注射者采用传统肌内注射法, 第2次采用改进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注射后的疼痛程度.结果 改进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 实施改进法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能提高一次注射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于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20例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治疗时在双侧手臂行传统注射法,即注射区域不镇痛,常规消毒后进行皮内注射;观察组于治疗时在双侧手臂行无痛注射法,即注射区域在穿刺前0.5、1、1.5 h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注射完毕时使用疼痛评定量化转换尺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用改良数字分级疼痛评分法进行疼痛程度比较,一疗程治疗4次,疗程结束后复查两组患者的封闭抗体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行0.5、1、1.5 h无痛注射后疼痛评分为(7.27±1.57)、(3.70±1.7)、(0.80±0.1)分,对照组行传统注射后疼痛评分(7.47±1.52)、(7.10±1.85)、(7.32±1.7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并随涂药时间增加,疼痛明显减轻。观察组的封闭抗体转阳率(90.0%)与对照组的转阳率(8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明显缓解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注射时的疼痛,并随涂药时间增加,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并且对治疗效果无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一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增加药物的利用度,同时树立成本观念并对皮试方法等问题进行探索。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注射苄星青霉素的95例门诊患者,共300人次,其中儿童20人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震荡式摇匀药物,3快法注射,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充填针梗、静止式溶解药物,3快1匀法注射,注射期间与患者充分沟通和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结果:对照组常规注射法一次注射成功率79%,试验组一次注射成功率99%,药液残留、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理盐水充填针梗、静止式溶解药物方法,3快1匀法注射苄星青霉素,并在注射期间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药液残留减少,给药准确,方法简单易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苄星青霉素的两种肌内注射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苄星青霉素两种肌内注射法进行比较。方法将400例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留置气泡技术加Z型肌内注射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肌内注射法,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一次注射的成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留置气泡技术加Z型肌内注射法,能提高注射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技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40 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针角度静脉穿刺,即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观察组行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呈45°~50°角,进针尖斜面后再改平行进针穿刺入血管.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静脉穿刺的进针角度与持针方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利用输液器内负压进行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皮内注射时右手固定左手拇指关节用力进针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将521例1-80岁于急诊注射患者随机分成2组,传统教科书方法注射221例,新方法注射300例。新方法 :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闩,针尖斜面向上,整个针头紧贴皮肤固定,左手拇指关节轻轻向后拉进针对患者实施皮内注射。比较两组成功率。结果新方法皮内注射成功率高于传统方法 (P0.05),患者的痛苦明显减轻。结论新法皮内注射成功率高于传统方法,方法简单,进针迅速,患者痛苦减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研究苄星青霉素注射时防止针头堵塞的方法及技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注射室2012年1月—2014年1月200例早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即一侧臀部给传统注射法,另一侧臀部给予生理盐水灌注(填充)注射针头后注射法,比较两组注射方法的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生理盐水灌注(填充)注射组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注射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注射组。结论: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的改进能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7.
付能荣  李红  胡兆恕  来平英  贺生 《吉林医学》2010,31(14):2014-2015
目的:探讨成功进行皮内注射的方法。方法:随机整群抽出120例被试者,分别采用传统的和新的皮内注射方法,进行自身对照。结果:新的皮内注射方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额外损伤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采用针尖斜面与皮肤呈10°~40°角进针能提高注射成功率,减轻注射时的疼痛,减少额外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体位与方法的改进及其效果.方法 将604例符合接种条件的新生儿分为2组,观察组303例,采用改进皮内注射法;对照组301例,采用常规皮内注射法.比较2组的一次进针成功率、身体晃动、标准皮丘、拔针后菌液外溢情况、结核菌素试验(PPD)阳转率及卡介苗疤痕(卡疤)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进针成功率、标准皮丘合格率、PPD阳转率及卡疤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身体晃动、拔针后菌液外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改进皮内注射法具有易固定、易进针、剂量准、减少药液外溢等优点,保证皮丘符合标准,从而提高了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PPD的阳转率和卡疤合格率,而且节省人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减轻皮内注射疼痛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 ,用来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和预防接种的方法。一般多取前臂掌侧下 1/ 3段 ,因为该处的皮肤较薄 ,颜色较浅 ,易于注射和观察。但是此处分布有丰富的感觉末梢 ,故对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特别敏感 ,许多患者因为皮试疼痛而影响情绪。为了减轻病人皮内注射的疼痛 ,现将常规的方法作了如下改进。1 注射方法  取病人前臂掌侧下段 ,按常规消毒皮肤。取1mL注射器抽取药液 ,然后嘱病人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前臂 ,离针刺的地方 2cm处 ,并用拇指加力按压 ,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程度,减少药物配制时间。方法将门诊注射真空密封瓶粉剂药物的患者共100人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配制方法配制药物,待药物溶解后抽取药液进行皮下注射;观察组在抽取溶媒注入密封瓶后,不拔出注射器,操作者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握住针筒逆时针旋转,稍试松解注射器乳头与针栓连接处,使空气进入瓶内,瓶内压力恢复大气压状态,立即接紧注射器衔接处,溶解药物后进行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注射时局部疼痛发生情况及药物配置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注射时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药物配制时间显著减少(P<0.01)。结论改良后的药物配制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注射时的疼痛程度,减少药物配制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