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气血津液与脾胃在生理、病理关系方面的论述和气血津液临床证治的探讨,认为脾胃既是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也是导致气血津液病变的根本所在;由于二者相互间的生理关系,在气血津液因其他原因而发生病变后,也可影响脾胃而致脾胃发生病变。因而,在临证治疗中,无论证情有多么复杂,都应以脾胃为核心,或健脾、补脾、温脾,或运脾、和胃,导滞,治脾胃即所以治气血津液,治气血津液即当从脾胃做文章,启示了治气血津液病的门径,当从脾胃论治,又提出了气血津液病皆从脾胃调理论治的方法及临床验案,表明了用调理脾胃在治疗气血津液病中亦获良效,强调了调理脾胃的重要性。所以,用调理脾胃之法,在临证时,只要能使脾胃强健,就能杜绝许多疾病的产生,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柴瑞震 《中医药学刊》2008,26(2):254-257
阐述了气血津液与脾胃在生理、病理关系方面的论述和气血津液临床证治的探讨,认为脾胃既是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也是导致气血津液病变的根本所在;由于二者相互间的生理关系,在气血津液因其他原因而发生病变后,也可影响脾胃而致脾胃发生病变。因而,在临证治疗中,无论证情有多么复杂,都应以脾胃为核心,或健脾、补脾、温脾,或运脾、和胃,导滞,治脾胃即所以治气血津液,治气血津液即当从脾胃做文章,启示了治气血津液病的门径,当从脾胃论治,又提出了气血津液病皆从脾胃调理论治的方法及临床验案,表明了用调理脾胃在治疗气血津液病中亦获良效,强调了调理脾胃的重要性。所以,用调理脾胃之法,在临证时,只要能使脾胃强健,就能杜绝许多疾病的产生,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正> 一般汗证,始为小疾。患之既久或大汗淋漓,消耗元气与津液,并因汗为心液,久汗大汗致心脏衰弱,更有汗脱一证有亡阴亡阳之危,因而久汗大汗不可小视,笔者临证遇其怪顽汗证,不圊于止汗,而从本论治,收效显著。今拾三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从脾论治糖尿病病机主要是,脾胃积热、脾虚湿阻、脾虚津亏、脾虚致瘀、脾气下脱、脾虚及肾.治脾当分脾虚、脾实,但不能忽视治肝、治肾,尤宜综合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辨证方法,整体认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病机浅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脾论治糖尿病病机主要是,脾胃积热、脾虚温阻、脾虚津亏、脾虚致瘀、脾气下脱、脾虚及肾。治脾当分脾虚、脾实,但不能忽视治肝、治肾、尤其综合运用八纲辩证、脏腑辩证、气血津液辩证等辩证方法,整体认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袁月松  王兴臣  姬琳  邢基祥 《陕西中医》2022,(11):1605-1608,1612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颤证范畴,历代医家多从平抑肝风论治。吾师王兴臣独辟蹊径,认为该病是以脾胃气化失常为中心,以五行乘侮关系为纽带的疾病,指出脾胃虚损是颤证关键病机,将从脾胃论治贯穿颤证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现从脾胃的生理功能、五运六气角度以及脾与五脏的关系出发,论证脾虚致颤的病理机制以及从健运脾胃治疗颤证的必要性,治疗上应以实脾胃之元气作为主要手段,守天时、旺脾土,治法当健脾化湿、补中益气。并以参术汤为引,复中焦升降之枢纽,斡旋气机治颤,总结导师从脾胃论治颤证的临证审察之经验,从而促进中医理论契合运用于临床实践,以期为颤证的治疗提供参详。  相似文献   

7.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伤则气血生化不足,常影响及心,心神不安而出现失眠、多梦。所以应采用健脾和胃为主的方法,使脾胃健运,气血得生,津液渐复,心神得以濡养而失眠得以治愈。而且脾胃居中,斡旋上下。若脾胃失运,不能升清降浊,则心肾之气不得中州之助,便水火既济之功受阻,致阴阳不交,阳不入阴而失眠。  相似文献   

8.
王月 《国医论坛》2011,26(1):12-13
汗证乃临床常见但西医尚缺乏理想疗法的病证,祖国医学对其病机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常采用辨证论治手段治之,颇多良效。所谓汗证,即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自汗、盗汗及无汗,可出现于现代医学多种疾病中,特别是在内伤疾病中往往成为病人的主诉。汗出无度,势必造成机体阴血的损耗,至阴损及阳,还可引起心肺等内脏功能的紊乱和障碍,故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9.
导师张声生主任医师,治学严谨,临证二十余载,善于脾胃疾病的诊治。吾有幸侍诊张师于左右,深受启迪。张师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藏血,脾虚、脾湿、肝郁均可导致血瘀,且二者五行相克,关系密切,故其对于脾胃疾病的辨证,除从脾虚湿阻、肝郁气滞等论治外,往往还从瘀论治脾胃疾病。现将其临证妙用三七,从瘀论治脾胃疾病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炎是临床棘手的常见病,其病位在脾、肝两脏,尤以脾为主;其病因病机,是脾气本虚或邪郁日久伤脾气,或肝郁日久横逆乘脾,或治疗急性肝炎中误治,伤及中阳。此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邪实(湿热)转化为脾虚(正虚)。在慢性肝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脾虚不运,可导致湿浊内生,湿郁日久则可化热,或气血运行失畅,而致瘀血内留,或气血生化之源不足,阳损及阴而致肝阴不足或脾虚及肾,以致脾肾两虚。临床上则可出现各种相应的兼挟症候。但脾虚这一基本证侯,始终作为共性在绝大多数的慢性肝炎患者身上表现出来。所以脾虚是本病的主要矛盾,故提出健脾和胃,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消渴"、"骨痿"、"骨痹"的范畴.其病机特点为饮食不节、久食肥甘致脾胃升降失常,痰湿内停;津液输布失常,积聚成痰,阻滞气血,久则成瘀.痰瘀积聚日久,脾肾亏虚.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气亏血少,津液匮乏,骨失所养而痿;肾虚则骨失髓养而致骨痿.痰和瘀是该病的病理基础.治疗以化瘀泄浊,培补脾肾并重为原则.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在《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论述了大量运用汗法治疗疾病的条文,其中既有正确运用汗法者,也不乏大量误用汗法而产生变证者。《伤寒论》中太阳病误汗所致变证的病机有:汗出不彻致变,伤阴阳气血,伤胃中津液,伤脏腑阳气,正虚邪入。汗法不当既可伤阳,又可伤阴,更可阴阳两伤,既可伤在表之阳气,又可伤在内之津液和脏腑之气。虽然同为误汗变证,其病情程度和病变所在部位却迥然不同。不同变证成因主要有:发汗汗出程度不同,邪气留去不同,患者体质和脏腑气血盛衰不同,脏腑的生理特点和相互间的联系不同。张仲景对于不同变证的治法用药不同,但本质上仍然秉承救阳气和护脾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正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伴有腹部不适为特征的病证。久泻即为慢性泄泻,常由急性泄泻失治或误治,迁延日久,转化而来。笔者从脾肾阳虚病机作为切入点,运用扶阳法治疗本病,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久泻阳损脾及肾,寒湿占居内阳位脾胃素虚、久病气虚,或寒湿内侵,迁延日久,皆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受纳、运化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湿内停,清浊不分而下发为泄泻。脾虚湿盛是久泻  相似文献   

14.
雷婷  王建坤  魏凤琴 《河南中医》2022,(12):1834-1837
李东垣认为,治疗脾胃病不能拘泥于脾胃本身,须从五脏整体考虑。肾与脾分主先后天,肾为人身之根本,肾不封藏,则水中之精不足,则无精以行升浮之令,百病乃生;肾阳为脾胃阳气的根本,肾阳充足,温暖中土,则土不致寒冷,脾胃之阳充足则能腐熟、运化水谷,且制水而水不泛滥,故不病;肾阳虚则水土不温,脾胃一派寒象,名“寒中”;肾精滋润濡养脾胃,开窍于二阴,胃主降,体阳用阴,若肾精亏虚,则脾胃、大小肠失润而不能向下传化糟粕,可引发便秘;肾之阴火可伤及脾胃元气,加重脾胃虚损程度。因此临证治疗脾胃病时,李东垣除补益脾胃外,还注重从肾论治脾胃病。肾阳不足、寒水侮土者,李东垣善用辛热,佐以甘药,辛热泻寒水,甘热补脾肾阳气,常用理中丸、四逆汤等加减;水来侮土、阴寒不盛者,用理中丸;阴寒甚者,用四逆辈,方如四逆汤、姜附御寒汤、神圣复气汤、附子理中丸等;肾之水虚阴火上僭者,用生地黄、黄柏、知母等滋水泻火。其还善用风药升散阴火,散寒胜湿升阳,并强调要因时用药,肾元不足者,慎用发表药。  相似文献   

15.
疳证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证,临床以5岁以下小儿多见,常与麻疹、惊风、天花并称为儿科四大证。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及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血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常以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为主症。其中干疳证为疳证的重证,多见于疾病的晚期,脾胃受损日久不愈,脏腑、肌肉、皮毛长期得不到气血津液的濡养,出现大肉尽脱,极度消瘦,毛发干枯,啼哭无泪等症。依据干疳证的病因病机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选方用药时常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为主。第一,干疳证的病机是脾胃受损、纳运失常,基于"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应以健运脾胃为主。脾胃纳运如常,气血生化自然源源不断。二是因为八珍汤中多为补气补血滋腻之品,过用滋腻恐雍滞脾胃加重病情;三是脾虚日久损及肾阳,脾肾阳虚大便溏薄,黄芪建中汤在温中补虚方面较单纯补益气血的八珍汤效果更佳。另外对于本病的治疗除了中药治疗外,日常饮食的调养也非常重要。需按需喂养,不可过量;清淡易消化饮食,不可偏嗜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相似文献   

16.
基于脏腑辨证,帕金森病以往多从肝风论治;基于气血津液辨证,多从气血解释,而从津液的角度认识帕金森病,却少有言及。本文从津液角度整理古籍和临床治疗经验,对帕金森病的病因进行探讨,提出治肾以复津液上腾之下本、治脾胃以复津液升降之中轴、治肺以复津液敷布之上源的治法,以期丰富帕金森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与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重庆市名中医周天寒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治病十分重视调理脾胃。他说"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久病体质虚弱,治疗不当,易积虚成损。所以时照顾脾胃,切忌妄施苦寒克伐或进大剂腻补"。对慢性结肠炎的治疗,遵东垣"脾胃学说"之旨,有所创新,选方用药精心化裁,每获良效。认为慢性结肠炎可按中医"久泻"、"痢疾"范畴进行论治。其病机多由脾虚不能胜湿,湿从内生,直趋大肠或脾弱肝旺,肝脾不和,肝气乘脾,或久泻所致脾肾阳气虚弱,下关不固。治疗当以益气健脾、抑肝健脾、温中健脾、燥湿健脾、健脾消食、健脾升清、温补脾肾为法。用痛泻要方、四君子汤、参苓白术  相似文献   

18.
介绍赵京伟教授从脾胃论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经验。赵京伟教授认为,脾胃虚损则运化不足,脾 胃枢机不利则五脏受损,脾胃不足则痰瘀内生,蒙蔽清窍,脾胃功能失调是血管性痴呆致病的关键,临床上可 分为脾胃虚衰证、心脾两虚证、脾肾亏虚证、痰蒙清窍证、痰瘀互阻证5 个证型,脾胃虚衰证选用香砂六君 子、四物汤、补中益气汤等;心脾两虚证选用归脾汤、人参养荣汤;脾肾亏虚证选用还少丹;痰蒙清窍证选用 涤痰汤、指迷汤;痰瘀互阻证选用开心散、指迷汤、颠倒木金散、四物汤等合方加减,据证遣方,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代医家论述、病因病机、临床治疗三方面探讨失眠从脾胃论治。认为脾胃化源不足,气血亏虚、脾胃气化不利,心肾不交,脾虚痰火内生,上扰心神及饮食积滞胃腑,胃气上逆均可导致失眠。临证分别采用健脾益气养血、化痰清热、交通心肾、和胃安眠之法,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从脾虚论妊娠肿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璐璐 《天津中医药》2011,28(5):403-404
脾胃乃仓禀之官,后天之本,津液气血及精气化生之源,若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反生水湿,加之妇女孕后,阴血聚于下以养胎元,真阳凝聚,胎体渐大,有碍脾气的输布,更易发生妊娠肿胀。故从病因病机、论治以及理法方药几方面进行论述脾虚与妊娠肿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