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置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以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方法:对85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结果:79例1次穿刺成功;3例2次穿刺成功;2例因送管困难而无法达到上腔静脉,作为中长路导管使用;1例穿刺失败。结论:准确的判断、有效的处理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PICC置管穿刺失败后,采用穿刺点上方3cm处切开组织暴露静脉进行PICC置管的可行性。方法比较采用穿刺点上方3cm横行切开组织暴露静脉进行PICC置管,与常规PICC置管的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如感染发生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导管感染率及导管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PICC置管穿刺失败后,采用穿刺点上方3cm处切开组织暴露静脉进行PICC置管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王丽芬 《海南医学》2012,23(10):144-145
目的观察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置管时机、置管部位与静脉、置管的长度、留管的时间及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中一次穿刺成功者64例,成功率为94.12%;置管长度为41~50cm,留管时间最长达170d。主要并发症有导管堵塞、静脉炎、血栓形成、导管脱出、导管感染、皮肤过敏样改变、穿刺点局部渗血。结论 PICC穿刺时机宜选择在首次化疗时,穿刺部位首选在健侧的贵要静脉,同时对患者的血管条件、操作难度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李潘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49-1750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白血病患儿249例,其中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患儿125 例为观察组,头静脉置入PICC患儿124 例为对照组.比较2 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导管堵塞及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静脉炎和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儿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与头静脉置入PICC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3):232-233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有传统置管和超声引导下置管2种方法.本观察比较了2种置管方法的导管异位、穿刺成功率、置管后1周及1个月发生静脉炎、患者舒适度方面的差异.1临床资料1.1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行PICC置管的癌症患者140例.按照置入PICC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股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8例置管患者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PICC组34例和股静脉组34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 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而股静脉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股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结论 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危险性小,患者痛苦少,并发症轻微,不限制患者的活动,可长期留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股静脉穿刺适宜外周静脉条件差或有上腔静脉阻塞需从下肢静脉输液的化疗病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腋静脉置入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及其对PICC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经腋静脉置入PICC的14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经其他部位置入PICC的13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送管困难、第一次置管时导管异位及异位纠正成功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穿刺送管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异位纠正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经腋静脉置入PICC与其他部位置入PICC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及纠正PICC导管异位的成功率,也能降低送管困难的发生率,值得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体会。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9Fr型号PICC管对9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PICC置管回顾性总结置管时机、置管静脉与部位、导管的应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结果:96例患儿一针穿刺成功率93.8置管长度为6.5~14.0cm置管时间7~62天不完全堵管14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4例。结论:PICC穿刺时机宜选择在病情平稳肢体无水肿时穿刺部位应首选肘部的贵要静脉实际置管长度比体表测量长度值小0.5cm~1cm正确的维护能延长置管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