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总结 1 2例 (年龄 6 3~ 82岁 )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前列腺增生术后 1 0个月~ 1 4年 ,平均 5 .6年 ,发现前列腺癌。患者因排尿困难、血尿、疼痛而再次就诊。发现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异常 1 1例 ,前列腺结节 8例。B期 3例、C期 3例、D期 6例。 1 2例均行睾丸切除术 ,其中 1 0例加用雄激素受体阻断剂 ,3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TURP)。 结果 :随访 4个月~ 8年 ,平均 4 .5年。死亡 3例 ,病变稳定 6例 ,2例病变进展。 结论 :前列腺增生手术不能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 ,血清PSA和直肠指检是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部分电汽化切除术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8年应用经尿道部分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ransurethal vaporization, TUVP)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BPH),现将资料完整的3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年龄70~86岁,平均75岁.至少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之一定为高危前列腺增生[1].术前留置导尿管6例,B超检测前列腺重量[前列腺重量(g)=长(cm)×横(cm)×厚(cm)×0.57×1.05g*cm-3],前列腺重量为60~135g,平均80.5g.术后随访1~12个月,手术前后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流率(UFR)和剩余尿(R).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部分电汽化切除术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自 1998年应用经尿道部分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 (transurethalvaporization ,TUVP)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 (BPH) ,现将资料完整的 30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年龄 70~ 86岁 ,平均75岁。至少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之一定为高危前列腺增生[1] 。术前留置导尿管 6例 ,B超检测前列腺重量 [前列腺重量 (g) =长 (cm)×横 (cm)×厚 (cm)× 0 .5 7× 1.0 5g·cm- 3 ],前列腺重量为 60~ 135g ,平均 80 .5g。术后随访 1~ 12个月 ,手术前后测定国际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疗效。方法采用TURP治疗BPH 176例,其中Ⅱ度前列腺增生122例,Ⅲ度前列腺增生54例;年龄62~85岁,平均73.5岁。结果176例均切除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发生电切综合征1例,继发出血6例,假性尿失禁3例,尿道狭窄5例等并发症。结论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十分良好的方法,在基层医院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梗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前列腺增生、膀胱出口梗阻和下尿路症状是一组既独立又相关的因素 ,良性前列腺梗阻 (BPO)则反映上述 3因素的交错和重合 ,也是临床治疗的直接目标 ,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前列腺增生合并BPO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着重讨论了尿流动力学、前列腺组织学、前列腺及其尿道形态学等改变与BPO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Madigan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收治大体积(>90 g)BPH患者24例.年龄62~72岁,平均65岁.经估算的前列腺重量(132.3±21.9)g;残余尿量(143.2±23.2) ml; IPSS(28.6±3.8)分,QOL(5.5±2.4)分,MFR(5.4±2.3) ml/s.24例均行腹腔镜下Madigan前列腺剜除术.统计学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IPSS、QOL及MFR差异,分析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24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量(112.5±47.8) ml,切除前列腺重量(104.7 ±23.3)g,膀胱冲洗时间(1.3±0.9)d,留置引流管时间(2.3±0.5)d,留置尿管时间(3.1±0.4)d,术后住院时间(3.5±0.8)d.术后3个月患者IPSS(4.5±1.8),QOL( 19.9±3.1),MFR( 18.5±2.9) ml/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Madigan前列腺剜除术是治疗大体积BPH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和前列腺组织粉碎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 10 0W钬激光器和组织粉碎器对 35例BPH病人实施经尿道钬激光剜除和前列腺组织粉碎术治疗。 结果 :本组 3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 30~ 180min ,平均 (6 0 .0± 2 3.2 )min。获得前列腺组织 10~ 5 6g ,平均(31± 9) g ,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 2 0h~ 4d ,平均1.5d。无术中术后输血病例。组织病理学诊断均为BPH。 32例获随访 ,术后 3个月随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由 (2 4.0± 6 .2 )分降至 (5 .6± 3.6 )分 (P <0 .0 0 1)。最大尿流率 (Qmax)由 (8.5± 3.9)ml/s上升至 (2 2 .0± 7.2 )ml/s(P <0 .0 0 1) ,残余尿由 (138± 12 5 )ml减少到 (2 1± 15 )ml,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是治疗BPH的有效微创方法 ,术中术后出血少 ,能够完整剜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留置导尿管时间短 ,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8.
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2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开放手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均有病例因并发症需要再一次手术治疗。我院1989~2002年对267例BPH患者行开放手术,术后发生排尿困难22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2例,年龄55~77岁,平均66.3岁。经膀胱前列腺摘除15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7例。术后5~12 d拔除气囊导尿管,近期排尿通畅。排尿困难发生时间为1~6个月。症状起初为排尿困难,有时呈滴沥状,排尿时间延长。残余尿量为60~350 m l,平均90 m l,最大尿流率(Qmax)<10m l/s,患者均行B超、CT、尿道造影,尿道膀胱镜检查,后尿…  相似文献   

9.
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发生发展与相关基因的变异 ,过高表达或表达下降有密切关系。基因治疗有望从根本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并已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外关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血清PS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1例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BPH的患者资料。年龄(68.3±6.3)岁,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1.1±7.4,生活质量评分(QoL)4.5±0.8,尿流率(7.3±3.3)ml/s,前列腺体积(69.8±36.8)ml,剩余尿(81.9±105.8)ml,血清PSA值<4 ng/ml者247例(44.0%),4~10 ng/ml者223例(39.8%)、>10 ng/ml者91例(16.2%)。结果血清PSA水平与患者年龄、IPSS、QoL、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无明显相关性(r=0.08、0.03、0.06、0.04、0.09,P>0.05),而与前列腺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血清PS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体积(F=93.45,P<0.05)及尿潴留发生率(x~2=59.1,P<0.01)间有统计学意义。BPH组织标本中以腺体增生为主(x~2=16.14,P<0.01)或伴有梗死病灶(x~2=36.06,P<0.01)患者的血清PS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50%以上接受手术治疗的BPH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前列腺体积增大、尿潴留以及表现为腺体增生为主或伴有梗死灶的BPH是血清PSA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疾病     
收入本专题的论文共267篇,其中大会交流4篇,分会场交流95篇,展板交流10篇,书面交流147篇。本专题涉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炎、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2.
高脂血症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PJ  Zhang XH  Guo LJ  Na YQ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6):387-389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临床进展的影响及BPH的发病机理。方法 对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经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的 462例BPH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462例中,BPH合并高脂血症 232例(50 .22 % )。与单纯BPH相比,BPH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P=0 .029),残余尿量明显增多 (P=0 .03)。BPH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不同血脂成分对BPH临床参数影响的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与前列腺体积的增大以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升高密切相关 (P<0 05;P<0. 05 );BPH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有 39. 2%同时伴发高血压。BPH患者中高脂血症伴发高血压导致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学评分 )明显增加 (P=0 .004 )。结论BPH合并高脂血症临床多见,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与前列腺体积增大密切相关。高脂血症同时伴发高血压明显加重BPH的下尿路症状。高脂血症有可能是BPH发生与临床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炎症细胞计数与前列腺体积的关系,以期阐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机制。方法:严格遵守入组和排除标准募集了本中心自2015~2019年104例病理明确诊断为BPH的患者。分别采用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淋巴比(NLR),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等炎症指标与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r=0.401,P<0.001),PWR(r=0.343,P<0.001)均与前列腺体积明显正相关,并与血清PSA水平正相关但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不相关;系统性炎症指标如NLR,LMR等与前列腺体积没有明确的相关性。结论:BPH人群里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是前列腺体积的重要预测因素,血小板可能在BPH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住的602例资料完整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移行带指数(TZI)与急性尿潴留(AUR)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本组病例602例,年龄51~87岁,平均69岁。血清PSA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前7d无急性尿潴留、尿路感染、直肠指检、经直肠B超或前列腺穿刺活检。PSA>4.0μg/L者,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排除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对6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采用膀胱瓣后尿道成形前列腺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本组63例。年龄65~87岁,平均70岁。其中反复尿潴留者25例(39.7%)。已行膀胱造瘘者3例,曾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微波治疗者各2例,前列腺注射药物治疗者1例,伴膀胱结石和膀胱憩室者各3例。切开膀胱后先探查膀胱内有无其他病变和前列腺突入膀胱的程度,如有膀胱内病变应先处理。将预先置入的气囊导尿管提出切口外并向足侧牵引。距尿道内口0.6 cm处电刀U形切开膀胱颈直达前列腺组织,先在前列腺背侧用食指将增生腺体与前列腺包膜钝性分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最大尿流量以及排尿情况等指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前列腺电切术,术中出血量(143.27±10.58)m L,手术时间(57.23±8.34)min,住院时间(5.24±0.87)d。手术后,患者的最大尿流量由术前(4.3±0.6)增至(16.8±2.1),前列腺症状评分由(28.7±4.5)降至(8.6±1.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直肠法超声测定前列腺参数(前列腺体积、移行带体积、移行带指数)与年龄的相关性,同时比较不同年龄人群的前列腺增长规律。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门诊就诊的BPH患者,并且行直肠法超声检查1 739例,按年龄分为4组(50~59,60~69,70~79,≥80岁),分析不同年龄人群的BPH规律。结果:该人群中各超声测定参数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以移行带指数和年龄的相关性最大。而且研究还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各组间超声测定参数是在逐渐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提示在50~69岁之间前列腺增长速度最快。结论:该人群中,各超声测定参数和年龄的相关性较好,其中以移行带指数和年龄的相关性最好,移行带指数可作为临床研究BPH规律的最佳指标之一。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并且以移行带体积增大更为迅速,而且还提示50~69岁是前列腺体积增长变化的高峰期,这对于更加深入研究BPH的发生和进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前列腺切除术和电切术后1周内患者出现发作性胸部或腹部绞痛的原因。方法:收集本院2001年10月~2002年10月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后1周内出现发作性胸部和(或)腹部绞痛者120例,将其分为开放手术35例(A组)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85例(B组),分析绞痛病因。结果:手术后出现发作性胸、腹部绞痛原因依次是膀胱痉挛、导尿管血块堵塞、急性胃肠炎、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结论:前列腺手术后出现发作性胸部或腹部绞痛的原因较多,迅速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移行区指数预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们对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前列腺体积(TPV)及移行区体积 (TZV)进行测量 ,并计算移行区指数 (TZI) ,探讨其与BPH致下尿路症状 (LUTS)的关系。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2 86例。年龄51~ 84岁 ,平均 68岁。均以症状性BPH就诊。前列腺癌、急性前列腺炎、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及有前列腺手术或药物治疗史的患者均不纳入本研究。患者均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并测定最大尿流率 (Qmax)和剩余尿量 (PVR) ,经直肠超声 (TRUS)测量前列腺三径及移行区三径 (前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使用专用前列腺增生腺体剥离器行剥离式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剥离式TURP,TUE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BPH患者630例,均具备手术指征,随机分为TURP组(305例)和剥离式TURP组(325例)。术前两组年龄、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除率、术后需要持续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QOL)、手术并发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的资料分析显示,TUERP手术切除率优于TURP组的手术切除率[(60.1±12.3)%vs(47.0±13.3)%,P0.05)];TUERP组平均手术时间比TURP组短[(40.4±14.2)min vs(57.9±15.9)min,P0.05];术后冲洗时间较短[(2.2±1.1)d vs(2.7±0.6)d,P0.05]。TUERP组手术前后血清Na+和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URP组血清Na+和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血Na+:(141.2±3.5)mmol/L vs(136.9±4.7)mmol/L,P0.01,血红蛋白:(137.6±8.8)g/L vs(124.8±9.6)g/L,P0.01]。术后3个月,两组的IPSS评分、QOL评分、Qmax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均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剥离式TURP治疗BPH和TURP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除率高、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