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就诊的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各54例,分别将其定义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相关检验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吸烟、胸痛、心律失常的人数明显多于B组患者;该组患者出现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患者;该组患者的CK-MB、cTnI检测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结论:对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使临床对上述两种病症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患有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就诊的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各54例,对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相关检验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吸烟、胸痛、心律失常的人数明显多于B 组患者;该组患者出现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患者;该组患者的CK -M B、cTnI检测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结论:对患有S 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使临床对上述两种病症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3.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按临床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42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为STE MI组,50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为NSTE MI组,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非抬高组冠状动脉病变以3支病变为主,所占比例大大高于抬高组,抬高组单支病变所占比例较大,大大高于非抬高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糖尿病患者易出现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而抬高组易发生心律失常;再灌注心肌治疗率明显高于非抬高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容易反复心绞痛发作,冠脉病变多为多支,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14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依据心电图的显示有无ST段的抬高进行区别随机分为两组,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为甲组患者7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为乙组患者72例,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依据分析的临床特点进行治疗指导。结果甲组患者既往较多患有心绞痛、糖尿病等病史,患者冠状动脉存在侧支循环,较容易发生弥漫性病变。乙组的患者较容易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情况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较多发生在单支。统计两组患者的致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较常发生于患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既往存在反复发作的心绞痛病史,冠状动脉变化较多发生与多个分支,较容易并发多个侧支循环,治疗预后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区别、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法选取100例该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将所有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非ST段抬高患者作为A组;另52例为ST段抬高患者作为B组。对比研究两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检查两组患者结果发现,A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3支病变较多,其余为B组较多,P〈0.05;A组CK-MB、c TNT水平低于B组,P〈0.05;基础病中,A组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均较多,心率失常为B组较多,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易发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常伴有心绞痛,常见于多支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预后因素。方法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连续入院且资料完整的NSTEMI患者118例,随访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反复缺血性发作性心绞痛、因冠心病再次住院)。利用Cox生存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共发生心血管事件69例(58.5%),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5例(4.2%),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64例(54.3%)。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病史和糖尿病是NSTEMI患者6个月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Cox生存分析显示,NSTEMI患者6个月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危险因子与肌钙蛋白I≥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白细胞水平升高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STEMI患者6个月发生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危险因子与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出院后6个月持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Ⅰ~Ⅳ类)有关。结论NSTEMI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子包括:冠心病病史和糖尿病,肌钙蛋白I≥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白细胞水平升高;发生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包括: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出院后6个月持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I~IV类)。 相似文献
8.
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冠脉病变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冠脉病变特点。方法:连续住院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STEMI患者57例和NSTEMI患者19例,于梗死后7~14d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病变的类型、范围、部位、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等。结果:NSTEMI组的多支病变≥90%的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比率均高于STEMI组,而完全闭塞率则低于STEMI组,两组病变类型无差异。结论:NSTEMI组的多支病变率多于STEMI组,且前者的远期预后有可能较后者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将63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CNP组)和对照组26例,CNP组参照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流程。分别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例数、健康知识掌握率,医护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CNP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健康知识掌握率、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STEMI患者护理中,提高了护理质量,密切了医护患者之间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工作效率,降低了无效的住院日及住院费用,也是当前医疗改革提倡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所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所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观察组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ST段抬高型心电图在心肌梗死患者检查中的价值进行研究、讨论,以为临床针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抽选60例心电图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心电图ST段未抬高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各项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多为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共有31例,患者疾病发生部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末峰间隔时间平均为(1.33±0.21)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J波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1.5%,无缺血性J波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非常明显,可以作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疾病的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科早期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非同期队列研究方法,把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归入观察组(55例),没有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归入对照组(57例),对比两组90 min内PCI的比例、D2B时间、90 min内ST回落>50%的比例、CK-MB峰值回落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急性STEMI患者90 min内PCI的比例、D2B时间、90 min内ST回落>50%的比例、CK-MB峰值回落时间、住院天数的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早期实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可有效缩短D2B时间,提高STEMI患者的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3.
There is good evidence that timely restoration of coronary blood flow in obstructed infarct related arteries is a significant determinant of both short and long term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This is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it is achieved using fibrinolytic therapy 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Despite the clear advantages of primary PCI, it is thrombolysis that remains the main reperfusion strategy in the UK. Recent data have highlighted mortality benefits when antiplatelet treatment and anticoagulation are used as adjuncts to thrombolysis. Moreover, of those who receive thrombolysis, 60% proceed to coronary arteriography within 6 months of their index event. Recent studies have been published clarifying the timing of coronary arteriography in patients who receive thrombolysis as reperfusion therapy.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确诊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组和住院期间无不良预后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43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组185例,无不良预后组251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无不良顸后组比较,不良预后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吸烟者比例更低,体重更轻,心率更快,收缩压和舒张压更低,心肌酶、肌酐和血糖更高,血红蛋白、LVEF更低,前壁梗死、Killip 2 ~4级、既往患糖尿病比例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 2~4级、既往患糖尿病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LVEF升高则是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三者比值比分别为3.1090、2.552 0和0.960 8(P <0.05).结论 心功能差、既往患糖尿病患者发生住院期间不良预后风险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不同再灌注治疗方法的意义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深圳医院271例初发STEMI病人的心电图、心脏超声和造影资料。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PCI)STEMI病人31例,静脉溶栓病人44例.其中溶栓联合PCI26例.补救性介入治疗PCI病人18例。结果直接PCI、溶栓联合PCI和补救性PCI的STEMI病人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症状开始至治疗的时间、侧支循环和TIMI血流0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期间不稳定性心绞痛、再梗死、脑卒中、心功能不全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和室壁运动积分、射血分数(LVEF)、心指数(Cl)、每搏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EMI溶栓联合PCI干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补救性PCI可能有利于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不同再灌注治疗方法的意义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大深圳医院271例初发STEMI病人的心电图、心脏超声和造影资料。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PCI)STEMI病人31例,静脉溶栓病人44例,其中溶栓联合PCI26例,补救性介入治疗PCI病人18例。结果 直接PCI、溶栓联合PCI和补救性PCI的STEMI病人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症状开始至治疗的时间、侧支循环和TIMI血流0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期间不稳定性心绞痛、再梗死、脑卒中、心功能不全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和室壁运动积分、射血分数(LVEF)、心指数(CI)、每搏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TEMI溶栓联合PCI干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补救性PCI可能有利于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给予强化他汀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STE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强化组30例患者加服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30例患者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12周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和肌酸激酶(CK)水平,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等的变化,并通过3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血脂、C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组hs-CRP降低的幅度优于对照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持续降低(P<0.01)。2组治疗后hs-CRP、TC、TG、LDL-C、CK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HDL-C升高(P<0.05);强化组治疗后hs-CRP、TC、LDL-C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P<0.05)。强化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7%,对照组为21.9%(P<0.05)。2组间肝肾功能指标、CK及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可持续降低STEMI患者血清hs-CRP浓度及血脂水平,抑制斑块内炎性反应,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急性ST段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特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的213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159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各种心律失常的性质、特点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生窦性心动过缓与室性心动过速的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0.001,P=0.001),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生房性早搏与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P=0.002,P=0.001);其余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未见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