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数据显示,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过程中出现血小板降低等副反应,因此考虑将伊马替尼应用于血小板增多症及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研究证实,伊马替尼不仅可以抑制BCR/ABL突变基因,对其他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如PDGFR、JAK2V617F及C-KIT突变同样也有抑制作用,从而为MPD提供了重要的靶向治疗潜能。由于PDGFR、JAK2及C-KIT在骨髓造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示伊马替尼可能正是通过阻滞PDGFR、JAK2V617F及C-KIT受体磷酸化阻断受体的信号传导通路,打断细胞分化增殖反应,从而起到治疗效果。本文总结伊马替尼在血小板增多症及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研究和应用,并探究其中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基因V617F点突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JAK2基因属于JAKs(Janus kinases)家族,是一种胞内酪氨酸蛋白激酶。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3(IL-3)、红细胞生成素(EPO)等通过JAKs—STAT途径进行胞内信号的转导,最终促进或调节细胞的增殖。自去年3月份起国际上多个研究小组相继报道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存在JAK2基因12号外显子的一种高频点突变——JAK2V617F,即第617密码子(GTC)第1位碱基发生G—T的颠换,导致其编码的缬氨酸变为苯丙氨酸。目前国外报道JAK2V617F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中发生率为65%~97%,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为23%~57%,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MMM)为35%~50%,而其他血液系统疾病中较少见,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3.
关于修订WHO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诊断标准的建议和说明:来自特别国际专家组的推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对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疾病(MPDs)分子发病机制的新发现为这类疾病的遗传学分类及分子诊断带来了希望。相关报道最早发表在2005年初,这些文献描述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存在体细胞Janus激酶2(JAK2)的突变(JAK2617V〉F;一种外显子14体细胞1849G〉T突变);在PV患者中突变率约95%,ET和PMF均约50%。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在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PD)患者中的发生率,探讨其与MPD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建立敏感特异的JAK2V617F基因点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提高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选择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47例BCR-ABL阴性的MPD患者及12例健康正常人,抽提外周血细胞全血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技术检测各组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基因序列,并结合临床资料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BCR-ABL阴性的MPD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率为74.5%(35/47),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阳性突变率为83.9%(26/3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阳性突变率为60%(9/15),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阳性患者只有1例。突变阳性的PV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突变阴性者高,突变阳性的ET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较突变阴性者高,且突变阳性的ET患者更易发生肝脾肿大、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JAK2V617F突变在BCR-ABL阴性的MPD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AS-PCR技术对该突变有较好的敏感特异性,可以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5.
JAK2基因突变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是一类以一系或多系髓系细胞(包括红系、粒系和巨核系)增殖为主要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千细胞疾病。其特点是骨髓有核细胞增多,增殖的细胞可向终末分化成熟,多不伴发育异常。外周血一系或多系细胞增多,外周器官浸润,常伴有肝脾肿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恶性血液病分类方案,CMPD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CIMF)、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CEL/HES)及难分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UMPD)。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血液中可有少数椭圆形红细胞 ,但最多不超过15 %。在多种贫血患者中 ,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红细胞酶缺乏引起的贫血等 ,椭圆形红细胞也可以增多 ,但一般不超过 2 5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椭圆形红细胞超过 2 5 %以上时 ,称为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分为遗传性和继发性两类 ,继发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可见于多种疾病 ,国外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继发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报道[1 3 ] 。我院也于近年诊断了 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继发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病人。病例 1,男 ,2 4岁。因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 相似文献
7.
INF-α能抑制异常造血干细胞克隆和逆转骨髓纤维化,临床证实IFN-α在Ph^-骨髓增殖性疾患(MPD)患者中取得了一定疗效,为MPD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参数对血小板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参数对骨髓增生性疾病(MPD)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R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32例MPD患者及299例RT患者的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计算每份标本的剩余PCT(PCTresidual)。以临床诊断MPD与RT作为分类变量,以PIJT计数、PDW、PCT、MPV、PCTresidual作为自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参数曲线下面积。结果MPD患者与RT患者比较,PLT计数[(688.4±282.5)×10^9/L]、PDW(16.95±0.71)、PCT(0.51±0.18)、PCTresidual(0.0166±0.0078)显著增高(P〈0.01),MPV[(7.45±0.76)fL]显著减低(P〈0.05);ROC曲线下面积PCTresidual(90.4%)高于PLT计数(82.0%)、MPV(41.4%)、PDW(76.2%)、PCT(87.8%,P〈0.05)。结论PCTresidual在MPD与RT的鉴别诊断中较PLT计数、PCT、PDW、MPV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海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4,5(5):F004-F004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系细胞异常增生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起病缓慢,症状轻,多数偶然查血或出现并发症时被发现,我院共收治6例,现结合文献对本病临床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参数对骨髓增生性疾病(MPD)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R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32例MPD患者及299例RT患者的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计算每份标本的剩余PCT(PCTresidual)。以临床诊断MPD与RT作为分类变量,以PLT计数、PDW、PCT、MPV、PCTresidual作为自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参数曲线下面积。结果MPD患者与RT患者比较,PLT计数[(688.4±282.5)×109/L]、PDW(16.95±0.71)、PCT(0.51±0.18)、PCTresidual(0.016 6±0.007 8)显著增高(P<0.01),MPV[(7.45±0.76)fL]显著减低(P<0.05);ROC曲线下面积PCTresidual(90.4%)高于PLT计数(82.0%)、MPV(41.4%)、PDW(76.2%)、PCT(87.8%,P<0.05)。结论PCTresidual在MPD与RT的鉴别诊断中较PLT计数、PCT、PDW、MPV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食管静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关系。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CDVP)技术检测6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和46例正常人门静脉主干(PT),右前支(RAB)及脾静脉(SV)的最大截面平均流速(CS-Vmax),流量,瘀血指数(CI),剖面参数n值和流量历时变化曲线,比较EVB史阳性和阴性两组间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EVB相关的因素。结果 相似文献
14.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是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骨髓中一系或多系细胞增殖、外周血出现过多的成熟或幼稚细胞为特征。MPD主要包括下列一组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以及少见亚型如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S)、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等。已明确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所产生的融合基因bcr—abl是CML发病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ES中也存在特征性分子遗传学改变——FIPlL1-PDGFRA融合基因。但PV、ET、IMF等其他bcr—abl阴性的MPD基础研究进展相对缓慢。2005年的几项研究表明,在大多数PV以及部分ET和IMF中存在高致病性的获得性突变——酪氨酸激酶JAK2V舶17Phe。该突变的发现令人瞩目,为揭示MP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Ph-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表现为一系或多系髓系细胞克隆性增殖。血栓形成是影响MPN患者生存的主要并发症及导致其死亡的原因。影响MPN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男性、血栓形成史、白细胞计数增高、血细胞比容(HCT)增高、合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以及伴MPN驱动及伴随基因突变等。笔者拟就MPN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机制进行综述, 旨在为Ph- MPN患者的血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例1:邓某某,男28岁,汉族,河北省大城县北位公社人,已婚,农民。于1986年8月7日入院,1986年10月8日出院,共住院63天。 相似文献
18.
19.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对其分子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手术仍然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胃底食道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手段[1 ] ,Hassab’s手术是目前较为认可的术式 ,现将我院 1992年 7月~ 2 0 0 1年 1月的病例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4 4 3例 ,其中涉及手术治疗194例 ,男性 15 3例 ,女性 4 3例 ,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 73岁 ,平均年龄 5 2岁。按肝功能分级Child’sA级 69例 ,Child’sB级 91例 ,Child’sC级 3 4例。其中急诊手术 3 1例 ,属 2次手术 18例。1.2 手术方法采用上腹部正中或双肋沿下切口进腹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