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阿片类物质依赖作用的机理仍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学术界对阿片受体固有活性与阿片类物质作用的关系表现出很大的兴趣。阿片受体慢性暴露于阿片类物质后固有活性的变化与阿片类物质依赖产生的关系是研究阿片类成瘾机制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24 a,未婚,初中文化,无业。因反复滥用K粉、麻古、冰毒4 a,伴乱讲、行为怪异等3 a,于2013年11月24日入院。患者家属诉患者2007年前(约18 a时)在酒吧玩时开始滥用摇头丸(从1粒-3粒·次-1不等),从偶用,娱乐性用,后慢慢开始滥用K粉(每日约鼻吸3 g-5 g,最大量达10 g·d-1),几乎天天吸,持续多年从未间断吸毒,直至被  相似文献   

3.
苯丙胺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冰毒、麻谷的主要成分是苯丙胺类精神活性物质(以下简称苯丙胺类物质)的一种-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甲基苯丙胺是联合国精神药品公约明令管制的精神活性物质,其毒性不仅损伤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也比较明显,表现为滥用者的心电图异常[1].长期以来,关于苯丙胺类物质的生理依赖问题观点不一,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认为甲基苯丙胺存在着生理依赖.本文就苯丙胺类物质的依赖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多巴胺转运体在精神兴奋剂依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精神兴奋剂是一类能够兴奋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并容易产生依赖性的精神活性物质。大量研究表明,单胺类神经递质尤其是多巴胺在精神兴奋剂的行为效应和精神兴奋剂依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多巴胺转运体控制着神经元内多巴胺的稳态和多巴胺神经通路的传递,因此多巴胺转运体在精神兴奋剂的奖赏和行为刺激效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能引起神经细胞特定的适应性反应,从而导致依赖。同时,滥用物质本身对机体细胞也可表现出一定的毒性损伤作用。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作用,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可能是导致这种适应性反应及毒性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该文介绍了DNA甲基化的分子机制及影响因素,并以酒精、甲基苯丙胺、吗啡、可卡因为例,阐述了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学及毒理学作用与DNA甲基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来阿片类药的镇痛与成瘾机制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多种受体及相应配体参与阿片类药的镇痛和成瘾.NMDA受体在体内参与许多复杂的生理和病理机制.近年实验研究表明NMDA受体除参与学习和记忆,突触的可塑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兴奋性作用等外,也参与镇痛的调制和阿片类药依赖与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学生非医疗目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及特征,为预防大学生药物滥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中心编制的《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表》对西南某省的6个本专科院校中的31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是否使用过非医疗目的精神活性物质,分为使用组和非使用组,对两组大学生的人口学特征进行比较,并对使用组精神活性...  相似文献   

9.
精神活性物质成瘾的行为医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课题建立吗啡,甲基苯丙胺以及可卡因诱导的大、小鼠行为敏化模型。探讨了L-型钙通道阻滞剂,情绪稳定剂(锂盐,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以及新型μ受体部分激动剂噻吩诺啡对行为敏化形成,转化以及表达的影响。利用行为敏化模型,率先开展了曲马朵和槟榔嚼块提取物多药滥用的精神药理学研究。此外,在条件性位置偏爱和纳洛酮促吗啡戒断动物模型上,发现钙调蛋白抑制剂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钙调蛋白可能是阿片类物质依赖治疗的新的分子靶点。与澳大利亚成瘾神经科学的合作研究发现,GABAB受体正性别构调节剂CGP9730可以抑制嗜酒大鼠的自饮酒行为,具有潜在的治疗酒精依赖与成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浙江省高中生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为预防控制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法对浙江省347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215份,24.0%的调查对象尝试过吸烟,68.9%尝试过饮酒,1.4%使用过镇静催眠药(46人),0.9%使用过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或挥发性溶剂或毒品(29人)。家庭因素、教育方式、学生成绩、睡眠情况以及上网时间等均对学生吸烟饮酒的比例有很大影响。结论: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行为,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控制该类行为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胍丁胺抗大鼠身体依赖作用与阿片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胍丁胺抗大鼠身体依赖作用与阿片受体间的关系。方法··:本文实验采用大鼠身体依赖实验和放射配体结合实验两种方法进行。结果··:胍丁胺虽然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纳洛酮催促所引起的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但对3H-纳洛酮与大鼠前脑阿片受体结合反应无抑制作用(无直接作用),亦不能影响当身体依赖发生时阿片受体对配体的亲和力下降和受体数量下调等代偿性适应变化(无间接作用)。结论··:虽然胍丁胺能抑制阿片类药物身体依赖,但对阿片受体既无直接也无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吗啡长期处理引起的NMDA受体蛋白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吗啡递增给药制备大鼠慢性依赖模型,并观察依赖状态下大鼠海马和伏隔核NMDA受体NR1和NR2B亚基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以及胍丁胺对吗啡作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吗啡慢性处理大鼠在纳洛酮催促下能出现典型的戒断综合征,提示依赖模型建立成功。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技术发现,海马部位的NR2B亚基明显下调,而NR1亚基未见显著性变化;吗啡慢性处理不引起伏隔核NR2B亚基的明显变化,但NR1亚基却显著上调。胍丁胺与吗啡伴随给药能逆转吗啡对两脑区NMDA受体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结论:胍丁胺调节阿片依赖可能与其逆转吗啡对NMDA受体亚基数量和构成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中小学生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为预防控制该类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法对杭州市2255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145份,有效率为95.1%;被调查对象中尝试过吸烟的比例为13.9%,尝试过饮酒者58.8%;4.7%的学生在13a前就尝试过吸烟,47.6%的学生初次饮酒年龄小于13a;33人使用过镇静催眠药(1.5%),23人使用过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或挥发性溶剂和毒品(1.1%),6人尝试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结论:中小学生中存在滥用精神活性物质行为,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建议根据不同年龄及性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大鼠烟碱依赖对脑皮层M、N胆碱能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实验,研究大鼠对烟碱形成依赖后脑皮层M、N胆碱能受体的变化,结果显示,形成烟碱依赖后脑皮层M-受体的亲和力与密度均无改变;N-受体亲和力也无明显变化,而N-受体密度则从对照组的90fmol·mg-1±s5fmol·mg-1蛋白上调到131fmol·mg-1±s9fmol·mg-1蛋白。表明烟碱依赖与脑N-受体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16.
廖建湘  王丽  左启华 《药学学报》1997,32(2):137-139
氯硝西泮抗惊厥作用耐受及停药后大鼠脑内NMDA受体放射自显影观察廖建湘王丽左启华(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00034)氯硝西泮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但容易诱发耐受,而耐受后撤药又会导致撤药症状,从而限制其应用[1]。癫痫点燃动物模型脑组织及手术获...  相似文献   

17.
武汉地区中学生使用药物/精神活性物质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中学生使用药物/精神活性物质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使用自拟《学生用药情况调查表》对该地区高二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8种药物/精神活性物质“一生”、“最近30d”的使用情况、用药频率 (经常、偶尔 )、最初使用年龄、使用原因与后果等。结果·· :在2923例有效问卷中 ,“一生中经常”使用最多的物质是挥发性溶剂 (2.89% ) ,其他物质依次是酒 (2.31 % )、烟草 (0.94 % )、非甾体抗炎止痛药 (0.76 % )。“一生中偶尔”使用最多的是酒 (71.08 % ) ,其他物质依次是非甾体抗炎止痛药 (28.34 % )、挥发性溶剂 (17.94 % )、烟草(16.31 %)。各种物质的初次使用年龄介于7a至12a之间。使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和镇静催眠药的主要原因是治病 (分别占99.20 %和83.33 % );使用挥发性溶剂、饮酒、吸烟的主要原因是“好奇”和“受周围人影响” (分别占83.65 %,81.64 %,93.53 % )。60.25 %的挥发性溶剂滥用者感到身体受到了损害 ;烟酒使用者中分别有56.55%和37.04 %感到身体受到损害。结论··:在部分中学生中已发现对挥发性溶剂、酒、香烟和某些精神药物使用成瘾现象 ,极个别学生有滥用违禁毒品的行为。建议加强对中学生的药物滥用预防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贵州地区、武汉市及玉溪市中学生 (高二学生 )药物/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方法·· :统一调查问卷 ,以班级为单位的整群调查方法。调查项目包括8种药物/精神活性物质“一生中经常使用”和“一生中偶尔使用”的情况、初次使用年龄、使用原因及后果。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6606份 ,其中贵州地区2649份 ,武汉市2923份 ,玉溪市1034份。在“一生中经常使用”的药物/精神活性物质中,挥发性溶剂和香烟的使用 ,三地区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在“一生中偶尔使用”的药物/精神活性物质中 ,挥发性溶剂、酒、海洛因和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的使用 ,三地区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三地区初次使用药物/精神活性物质的平均年龄为 :贵州地区12.4a±s3.9a ,武汉市11.0a±s2.8a ,玉溪市12.9a±s3.3a。三地区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中学生中存在药物/精神活性物质滥用问题 ,使用情况存在地区差异。建议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特别是在药物滥用高发区的预防毒品宣传教育和吸烟饮酒有害健康教育 ,加大打击贩卖毒品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在大鼠吗啡躯体依赖模型上,对纳美芬的拮抗效应进行了评价并在大鼠脑匀浆P2 膜上 ,观察了纳美芬对3H -NAL(主要为μ 受体)的抑制强度。结果表明,纳美芬0.25 -2.0mg·kg-1 可明显降低大鼠纳洛酮催促后的体重减轻,使大鼠跳跃、湿抖和激惹的发生率以及戒断症状综合记分明显低于吗啡对照组 ,纳美芬对吗啡所致大鼠的躯体依赖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纳美芬对3H -NAL竞争抑制的IC50 值为5.6×10-9 mol·L-1,与纳曲酮和纳洛酮的比值约为1∶1.2∶3.5 ,与整体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