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广平  徐延敏  许纲  陈欣 《天津医药》2007,35(6):419-420
目的:评价EnSite三维立体电标测系统对心房纤颤(AF)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阵发性或持续性AF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55~72岁。所有患者连接EnSite三维立体电标测系统,在X线和EnSite指引下构建左心房立体电标测结构图。在EnSite Navix指引下,行右肺上、下静脉和(或)左肺上、下静脉的环形隔离后,进行前庭部线性隔离。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平均随访时间为(203.29±86.52)d,无AF发作。无任何临床并发症。结论:EnSite三维立体电标测指导下的肺静脉口外环形消融是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AF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沈启明  刘伏元 《安徽医药》2013,17(9):1597-1600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可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及新术式被用于临床.尽管存在着心脏压塞、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但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现已逐渐成为房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该文对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机制、消融技术、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10例在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结果和体会。方法 8例阵发性和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Carto标测构建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行肺静脉造影了解其形态,围绕左侧和右侧肺静脉口线性消融,对肺静脉进行隔离。结果 10例患者均完成预定的环肺静脉前庭隔离线性消融(CPVA)。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l~2 d有心房颤动复发并自行转复。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出现。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10例患者未发生有症状的心房颤动。结论环肺静脉线性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复发可能性,仍需积累更多病例和做更长时间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女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消融的电生理特点及安全性。方法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共1518例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男性1054例,女性464例。随访成功的定义为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且无任何房性心律失常发作至少3个月以上。比较男女性别问临床特征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女性心房颤动患者年龄明显大于男性[(60±10)岁比(56±12)岁,P〈0.01],合并高血压病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52.1%(242/464)比30.7%(323/1054),P〈0.05];导管消融过程及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男、女性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女性患者再次消融率低于男性[11.9%(55/464)比15.5%(163/10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次总消融成功率和3次及3次以上总消融成功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前临床合并症较为复杂。尽管女性患者风险较高,但导管消融过程及术后随访结果与男性无差异。因此导管射频消融对于女性心房颤动患者也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治疗目前仍以药物为基础,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从肺静脉口点消融、节段性消融、环肺静脉口的电隔离到心房基质改良的应用,以及外科改良迷宫术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已大大提高了心房房颤治疗的成功率并显著减少了并发症。现就心房颤动的治疗学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指导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 阵发性房颤14例和持续性房颤3例,采用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进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 17例均达消融终点,手术时间(226.1±36.2)min、X线曝光时间(41.3±12.8)min、放电时间(61.9±15.4)m.in.术后60 d有2例复发,1例再次消融成功.随访4~30个月,14例(82.3%)无房颤发作,3例(17.7%)复发.但发作次数及时间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用胺碘酮(术前治疗无效)可控制.术中及随访期无任何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指导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房颤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林林 《天津药学》2002,14(1):24-2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1],成人房颤发病率为0.3%~0.4%,60岁以上达到2.0%~4.0%,75岁以上达到8.0%~11.0%.常见病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甲亢,另有6%~15%为孤立性房颤,无明确的病因.  相似文献   

8.
周良  陈莉  沈伟 《安徽医药》2020,24(8):1564-1567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入选 2010年 6月至 2013年 10月在安徽省立医院首次成功接受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病人 117例,术后随访至少 6月,最长随访 8.5年,根据术后心房颤动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通过比较两组病人术前临床资料,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长程随访的复发因素。结果截至 2019年 4月共 117例病人完成术后随访,术后共 55例复发,复发率 47%,两组房颤病程、血尿酸、合并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阵发性心房颤动病程(P=0.002;OR=1.211; 95%CI:1.072~1.369)尿酸(P=0.050;OR=1.004;95%CI:1.000~1.008),合并高血压(P=0.035;OR=2.435;95%CI:1.066~5.559)是阵发性心房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病程、血尿酸、合并高血压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颤动,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内复发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5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初次行射频消融术.根据术后1个月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A组,22例)和未复发组(B组,32例).测定术前、术后3d、1周、2周和1个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术后的hs-CRP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A组术后3d、1周和2周的hs-CRP均明显高于B组[(19.2±5.7) mg/L vs.(15.2±6.0) mg/L、(53.2±9.7) mg/L vs.(46.3±8.5)mg/L和(23.8±7.8) mg/L vs.(19.8±6.1)mg/L](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s-CRP手术前后最大差值是房颤术后1个月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房颤术后1个月内复发的患者hs-CRP明显升高,提示射频消融损伤心肌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过程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冲洗射频改良迷宫术治疗瓣膜病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2003年4月-2005年2月,我院为37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风心病)并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施行冲洗射频改良迷宫Ⅲ型术(IRFMM)和瓣膜替换术,治疗早期取得理想效果。现就其手术特点、术后处理和早期随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房颤)属于心房异位心动过速.在心律失常中发生率极高.约为0.15%~1%,在二尖瓣疾病中房颤发生率高选79%.房颤病人有1/3并发血栓栓塞.其中3/4发生脑栓塞,在脑柱塞病人中60%死亡或遗有永久的神经系统损害。目前药物治疗尚不能根治房颤.因而提出了手术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每年因房颤住院的病人超过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两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延续护理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患者术后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62例为延续护理组,于出院前1周进行护理评估并制订出院护理计划,出院时及随访3个月时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进行评价,并比较复发率和药物治疗效果.同时以66例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结果 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延续护理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提高.延续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服药依从性评分为(6.50±1.10)分和(4.36±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1,P<0.001),延续护理组服药依从性高、中等和低的比例分别为14、35和13,常规护理组分别为4、8和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66,P<0.001).随访3个月时,延续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INR分别为2.18±0.73和1.67±0.90(t=-3.501,P=0.001),达标人数分别为32例和5例(x2 =30.168,P<0.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房颤复发率和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可提高房颤射频消融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消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之一。房颤发病轻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根治性手术。具体是将一种特殊导管经股静脉运送到左心房,然后通过导管尖端发放一定功率的射频能量或其他能源,对房颤病灶即肺静脉的开口周围组织进行消融,以破坏左心房与肺静脉之间所有的电学联系。RFCA  相似文献   

15.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琼  王静 《江西医药》2010,45(1):86-86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近年来心脏电生理技术的重大突破.此术可以明显减少PAf患者病死率.降低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RFCA原理是把一种特殊导管经股静脉运送到左心房.然后通过导管尖端发放一定功率的射频能量或其他能源.对房颤病灶的所在部位.即肺静脉的开口周围组织进行消融.破坏左心房与肺静脉之间所有的电学联系来治疗房颤。现将我科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4例房颤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每年因房颤住院的病人超过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两倍。近十几年来 ,射频消融、植入式心律转复起搏器与生理性起搏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使许多过速性和过缓性心律失常得到了根治和有效的防治。因此 ,房颤的根治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房颤离子通道生理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以期为房颤的根治提供理论依据。1 房颤电重构概念的提出近 10年来 ,人们发现房颤具有自身延续性 (self perpetuating) ,即房颤自身呈现为一种进展性疾病。狗、羊等动物的慢性房颤…  相似文献   

17.
自主神经系统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中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进展,自主神经系统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简称房颤)发生中的介导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且临床资料已有证实。本研究发现,一部分心房颤动的发生是由于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致,但临床报道尚少。我们通过临床观察、Holter监测,分析房颤患者115例,旨在提高对房颤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34.5%[1].Cobb等[2]利用纤维细胞没有电传导性,作为良好的绝缘体可以阻止心脏电传导的原理,采用外科手段治疗心律失常.Cox等[3]报道的Maze(迷宫)Ⅲ型手术成为外科治疗房颧的金标准,该手术通过对心房的多处切开和缝合来达到消除房颤折返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合并心房颤动的心脏瓣膜病病人在行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期实施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单纯实施瓣膜置换术的50例病人为对照组,在瓣膜置换术的基础上同期实施射频消融术的50例病人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病人的术中和术后临床指标,术后生存质量评分、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心功能(NYHA)分级情况.结果 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4 h引流量及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静息[(86.29±16.14)次/分比(96.84±13.45)次/分,P=0.013]及运动时[(105.94±9.28)次/分比(117.81±11.63)次/分,P<0.001]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生存质量评分:躯体功能[(88.56±8.47)分比(81.28±7.84)分,P<0.001],心理健康[(85.48±8.36)分比(75.93±7.57)分,P<0.001],社会关系[(87.93±9.16)分比(79.16±8.49)分,P<0.001],生活环境[(84.93±8.89)分比(75.83±7.37)分,P<0.001]及窦性心律维持率:术后即刻(88%比12%,P<0.001),出院时(90%比6%,P<0.001),术后1个月(90%比2%,P<0.001),术后6个月(94%比0%,P<0.001)均高于对照组.在术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及NYHA分级方面上,与术前相比,两组病人的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YHA分级均较术前改善,但观察组中LA[(46.7±3.0)mm比(49.1±2.7)mm,P=0.01]、LVEDD[(47.3±4.2)mm比(50.3±4.2)mm,P<0.01]、LVEF[(59.8±3.7)%比(57.1±3.9)%,P=0.01]这些指标在术后6个月时开始优于对照组,此时观察组中NYHA≥Ⅱ级的病人比例也要高于对照组(86%比68%,P=0.032).结论 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病人实施瓣膜置换术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术,可有效促使病人窦性心律恢复,改善其心功能,有利于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有不良预后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危及生命。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是近10年来临床心脏电生理学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可治愈房颤,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心功能,也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是治疗房颤的一项突破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