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耳穴贴磁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3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常规+磁疗组、常规+王不留行籽组,每组31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常规+磁疗组、常规+王不留行籽组患者分别予以磁珠和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耳穴选取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肾、枕、垂前,每日按压4次(三餐后及睡前),每3天更换另一侧耳郭,两耳交替,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结果:共83例完成试验。治疗4周后,三组PSQI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常规+磁疗组睡眠质量的提高优于常规+王不留行籽组(P0.05),包括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维度(P0.05);常规+磁疗组、常规+王不留行籽组睡眠质量的提高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维度(P0.01或0.05)。结论:耳穴贴磁、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均可一定程度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状况,耳穴贴磁的疗效优于王不留行籽贴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配合耳穴压籽对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妇科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穴位中药贴敷配合耳穴压籽,对照组常规术后处理,两组其余围手术期处理相同。比较两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辅助排气例数。结果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需要辅助排气患者明显减少。结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耳穴压籽能尽早恢复肛门排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耳穴压籽法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癌性疼痛、睡眠障碍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医耳穴压籽法治疗,两组均干预3个月。评估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癌性疼痛程度、睡眠情况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VAS评分[(2.73±0.46)分、(3.68±0.61)分]和SRSS评分[(18.15±2.49)分、(22.72±1.67)分]较干预前[(5.64±0.89)分、(5.72±0.97)分,(31.73±4.28)分、(31.42±4.18)分]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干预后干预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血清CD4^(+)水平[(43.72±4.17)%、(39.13±4.04)%]和CD4^(+)/CD8^(+)比值[(27.82±3.45)、(31.92±3.67)]较干预前[(36.02±3.76)%、(35.72±3.81)%,(34.08±3.92)、(34.12±4.02)]显著上升,CD8^(+)水平[(1.57±0.29)%、(1.22±0.21)%]较干预前[(1.06±0.16)%、(1.05±0.18)%]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干预后干预组变化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中医耳穴压籽法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不仅可减轻癌性疼痛程度,改善睡眠状况,而且可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失调,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耳穴贴压配合针刺对于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瘫睡眠障碍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给予单纯对症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均治疗40d,统计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儿童睡眠习惯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睡眠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持续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肾病相关生活质量(KDT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中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KDTA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不寐,通常称为“失眠”或“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等归属中医“不寐”范畴。我们采用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不寐病人100例,其效果颇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穴排籽结合对压对心脾两虚型不寐症患者睡眠结构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0例心脾两虚型不寐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接受耳穴排籽结合对压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应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检测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期时间、REM期睡眠时间、觉醒次数、NREM睡眠各分期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睡眠时间(407.5±61.8)min,长于对照组(371.5±35.2)min;观察组睡眠潜伏期(17.3±8.2)min,短于对照组(25.5±10.3)min;观察组睡眠效率(95.8%±12.1%),高于对照组(78.8%±6.5%);观察组觉醒次数(6.8±3.1)次,少于对照组(9.3±5.1)次;观察组NREM睡眠S1期(23.4±6.5)min,短于对照组(37.3±5.7)min;观察组NERM睡眠S3期(49.4±9.1)min,长于对照组(25.1±5.2)min。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排籽结合对压对心脾两虚型不寐症有较可靠的疗效,可更有效地延长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降低觉醒次数,这可能与其神经刺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头皮埋针联合耳穴压籽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成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吡拉西坦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予头皮埋针联合耳穴压籽治疗,共治疗4周。〖JP2〗治疗前后和随访时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valu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MMSE、MoCA、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4周和随访时,治疗组患者MMSE、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B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皮埋针联合耳穴压籽可以明显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入选病例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Barthel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在154例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患者(PSQI总分>7分者)92例(59.7%)。睡眠障碍患者与非睡眠障碍患者在平均年龄[(68.6±11.7)岁vs(60.2±11.3)岁,P<0.01]、女性百分比[68.6%vs31.4%,P<0.01]、HAMD[(13.6±8.2)分vs(5.3±2.4)分,P<0.01]、HAMA[(8.3±1.2)分vs(3.5±0.8)分,P<0.05]、MBI[(58.7±14.3)分vs(70.2±15.6)分,P<0.01]及NDS[(19.1±6.3)分vs(12.6±5.4)分,P<0.01]评分方面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的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改善睡眠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结合补液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中药汤剂组、血塞通分散片组、复方丹参片组。三组治疗期间同时给予肠溶阿司匹林75mg口服,每晚1次,静脉点滴胞二磷胆碱等。分别在治疗后3d、7d、15d,1个月,6个月,1年观察疗效。结果:中药汤剂组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血塞通分散片组77.5%和复方丹参片组70.0%:且1年后脑卒中复发率中药汤剂组2.5%,明显低于血塞通分散片组5%和复方丹参片组10%。结论:中药汤剂具有良好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且能防止脑卒中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予常规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分别为(6.82±2.34)分和(8.94±2.48)分,均较治疗前的(14.71±4.68)分和(14.85±4.37)分显著下降,FMA、SS-QOL评分分别为(63.52±25.78)分、(143.82±18.01)分和(45.24±18.72)分、(135.22±15.53)分,均较治疗前的(25.48±11.38)分、(120.31±15.56)分和(24.67±12.25)分、(122.83±14.48)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何旭明 《华夏医学》2014,27(6):170-173
中风是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治疗上多以西医治疗配合中医药康复治疗,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较好疗效,方法大致可分为中药口服、针灸外治以及传统康复运动疗法等,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80例睡眠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血管药物治疗,舒乐安定片2 mg,睡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焦虑及镇静催眠药(文拉法辛、右佐匹克隆);治疗14 d 后组内、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结果两组间及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 Barthel 指数、NIHSS 及 PSQI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脑血管药物基础上结合文拉法辛、右佐匹克隆及心理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相关的中医药研究不断,本文通过查阅古籍,阅读近十年临床研究文献百余篇,将主要治疗方法及成果进行总结。在治疗上,经验传承加理论创新,多有不错的疗效;在研究中,引入了先进的研究方法,提高了科研质量。目前还存在一定问题,如研究结果的循证医学证据质量较低,在将来的临床研究中需要更严谨的设计及规范统一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整体效果。方法: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实验组)和西医组(对照组),每组各90例,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中药、针灸等疗法;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加早期康复锻炼。两组均为14d一疗程。取两个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7d以及治疗后14d三个时间段进行比较,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清hs-CRP指标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治疗后7d和14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卒中量表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改善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hs-CRP水平,改善血液动力学状态,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前的睡眠状况.方法 纳入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53例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Epworth思睡量表、STOP-BANG问卷、不安腿综合征筛查问卷、RBDSQ中文版量表针对患者住院以前有无失眠症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风险性,有无不安腿综合征,有无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睡眠情况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患者151例,年龄(68.4±9.4)岁;女性102例,年龄(69.7±9.5)岁.全部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为9.0±3.9,STOP-BANG评分为3.9±1.8,两者均高于正常范围.男性患者的STOP-BANG评分以及RBDSQ评分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全部患者中,有失眠症状(PSQI≥8分)的患者比例为47.4%(120/253),有日间思睡症状(ESS>10分)的患者比例为24.5%(62/253),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风险(STOP-BANG问卷>3分)的患者比例为48.6%(123/253),临床诊断不安腿综合征比例为4.0% (10/253),有RBD现象(RBDSQ中文版>5分)的患者比例为7.1% (18/253).其中男性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风险的比例以及有RBD现象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结论 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前伴有多种睡眠障碍,睡眠呼吸障碍、失眠以及不安腿综合征可能与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During the past decade,the effort to developeffective therapie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brought about success on several i mportant points,but also met with many disappointing failures.The pri mary successes were related to thrombolys-is.Nevertheless,at present,with the restrictive3h ti me windownecessaryfor the use of intravenous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in stroke therapyit is esti mated that only ap-proxi mately1%to2%of acute stroke patientshave received this inte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烫疗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符合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标准的71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7例,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包括良肢位摆放、纠正肩关节位置、运动与作业疗法等,治疗组同时联合中药烫疗治疗。2组疗程均为1月。治疗前后记录2组双侧肩关节X线片及肩关节指诊评价复位情况,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中上肢部分评定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复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FMA的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烫疗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60例,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组患者均在入院时及治疗15天、30天、45天、60天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在出院时进行并发症以及卫生经济学评定,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45天及60天,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药费、康复护理费用、NIHSS减少及Barthel指数增加值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是取得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