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兆伟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透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兆伟教授巧用六大"透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le reflux gastritis,BRE)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分别从单教授对BRE病因病机的认识、单教授对"透法"在BRE的用药规律的具体总结,并通过典型病例体现单教授学术观点和临床用药经验。[结果]单教授认为BRE发病与加重多与情志相关,病位在肝、胆、脾、胃,但以脾胃为本,肝胆为标;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中总要以时时顾护脾胃为第一要务,并提倡患者调节情志。[结论]单兆伟教授诊疗BRE,治法轻灵,简约醇正,行之有效,值得广大医者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2.
姜树民教授从事脾胃病研究二十余载,对脾胃理生理功能、脾胃病病因病机有深刻的认识,熟读经典,选方用药具有独到之处,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概况谭鑫泰,裴长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以反复发作和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根据PU的发生部位、性质将之归属于“胃脘痛”的范畴。现代中医对PU病因病机的认识与传统中医基本一致,认为其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等病因引起,主要病机是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濡养、脾胃气虚等,常涉及多个脏腑[1]。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PU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现就其概况及发展情况进行综述和探讨。1病因病机目前对PU病因病机的研究中,现代多数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运脾和胃调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经验。[方法]从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方面总结用运脾和胃调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小儿脾胃具有生理上"脾常不足",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脾胃疾病多由饮食喂养不当、先天不足或久病重病损伤等所致,脾失健运、脾气困惫、脾湿胃燥、脾升胃降、脾化胃纳等功能失调是其主要病机,若脾胃受损,可衍生多种相关疾病。在临床中将此治疗大法归纳为运脾和胃调肝,并可进一步细分为运脾、健脾、补脾、疏肝、柔肝、泻肝、和胃、清胃、降逆等诸多治法,可应用于小儿厌食症、再发性腹痛、泄泻、便秘等疾病的治疗中,并获得验证。[结论]运脾和胃调肝法是治疗小儿时期脾胃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吐酸、吞酸、胃脘痛及嘈杂等范畴,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特点及治疗等方面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湿、痰、热、气、瘀为主要病邪,与胃、脾、肝三脏密不可分。本文提出应深入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提出符合中医辨证理论、切合临床实际的病名诊断、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以便丰富和发展中医脾胃病学的内容,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谢晶日教授诊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面论述谢晶日教授诊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总结用药规律及治疗特色,并举案例佐证。[结果]谢晶日教授认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胃阴不足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机,中医辨治应立足于肝脾胃,着重调畅气机,佐以疏肝理气、清肝泄胃、清热化湿、健脾益胃、养阴和胃之法,同时注重改变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心理疗法等相结合,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谢晶日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临床上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绵之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樊永平,王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名老中医;脾胃病;病因病机;治疗王绵之教授对于脾胃病有其独特的认识及用药特点,笔者随王老学习和门诊过程中,发现下面三个方面尤为突出。1脾胃病从寒热虚实言,以虚、寒为多脾胃病...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对于本病甘淳认为其多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中医基本病机是脾虚气滞,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以健脾和胃、调理气机为主.本文拟从病因病机、诊治思路、用药归纳、典型医案四个方面总结甘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9.
小儿抽动症病因复杂病机多样,单从一脏论治虽能较快缓解主要症状,但往往极易复发疗效欠佳。立足脾胃调理,可兼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更符合小儿抽动症的病因病机,同时立足脾胃的特性用药轻灵不伤脏腑,也更符合抽动症患儿久病身体机能弱化及小儿稚阴稚阳素体娇嫩的特征,在小儿抽动症的临床治疗中可取得更好的效果。此法既符合抽动症的病因病机,也尤其适合小儿的身体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辨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根据其中医病因病机和手术后化疗的病理特点,可分为脾胃亏虚、肾精亏虚、肝胃不和、胃络瘀阻4个主要证型,给予健脾益胃、滋补肾阴、疏肝和胃、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同时应注重兼证和病证结合的治疗.对临床症状不典型,无证可辨者,应在辨病的指导下,结合患者体质及病机特点,对机体进行整体调理,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衰,生化无源,产生虚证、寒证;邪实壅于中焦,正邪相争,则为实证、热证;正气已虚,然邪仍恋战,则发展为虚实夹杂证、寒热错杂证;脾为生痰之源,脾虚运化不力则致痰阻气逆证.仲景在治疗外感病过程中运用五法治疗脾胃病:温补脾胃、苦寒直折、寓清于补、攻补兼施、降逆化痰,有效提升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气机升降出入,成功截断病程,促进痊愈.《伤寒论》对脾胃病的治法,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论脾胃的气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与临床两方面探讨与反证了脾胃间存在着阴阳相助,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的气化结构,揭示脾胃生理的内在机制,说明脾与胃密切的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探讨胃阴学说的发展源流及其理论意义,认为胃阴学说发源于《黄帝内经》与仲景,继承于河间学派,先导于明代诸医家,并最终发扬于清代叶天士等医家,其作为脾阳学说的对立统一面,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辨证准则和治疗方法,补充和完善了中医脾胃理论。  相似文献   

14.
胸痹首见于《金匮要略》,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时而心悸不宁,甚或心痛持续不解,相当于目前西医疾病中的灌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机为人体阳气、阴血亏虚,而致痰浊、瘀血、寒积留聚,引起心脉气血阻闭不通。杨关林教授致力于胸痹心痛痰浊血瘀证证候特征的研究与治疗,依托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对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从脾胃着手,有独到见解,运用益气、补血、温中、祛痰、养阴等治法之汤药,同时注重因人因地制宜以及调护,其疗效显著闻名于杏林。  相似文献   

15.
《脾胃论》养生特点及贡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生之术,自古有之,诸子百家,各臻其妙。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被后世称为"补土派"鼻祖之李东垣,在养生学方面尤多建树,且提出了许多独道见解。在其《脾胃论》提到"脾胃为元气之本"、"饮食劳倦则伤脾"、"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等,且在"摄养"、"远欲"、"省言箴"三篇中道出了自己的养生观点。通观全书,其中又以调理脾胃为重点养生要义,其对后世养生有深远影响,颇值认真继承发扬,兹不揣浅陋,略论其要。  相似文献   

16.
朱丹溪吸收了李东垣《脾胃论》的思想,临证用药重视中焦脾胃之气。但其这一思想常被后人忽略。就朱丹溪养护脾胃的思想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肝气横逆犯胃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之气所致,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湿阻、食滞等为标;临床上可分为脾胃阳虚和脾胃阴虚两型;脾胃阳虚证以温胃健脾为法,药用香仁、厚朴、干姜、川芎、丁香、炙甘草等加减。脾胃阴虚证以养阴益胃为法,方用沙参养胃汤加减。  相似文献   

18.
魏玮教授师从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深受路老"治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之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影响.魏玮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脾在志为思,为情志之本,二者常相互为患.故从脾胃论治情志病,具有调节、稳定情绪,防止病情演变的作用.从脾脑相关理论出发,探讨脾胃与情志之间的相互联系,为身心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生理,病理,论治,调护4个方面对《幼幼集成》中的脾胃论治特色进行探讨,认为其特点是:注重脾胃介母乳:端本澄源求病因;攻补相宜治虚实;调燮善后有活法。因而对当今小儿脾胃病的调治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对中风的研究经历了2000多年,中风的论治一直以来都是详于肝肾而略于脾胃,中风的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气、瘀、虚,其中痰、虚属脾胃。脾胃在中风的发病中于肝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人以脾中之气为本,胃气供给全身器官营养,而心肺肝肾之生理机能必赖脾精之输布,故脾胃是其他四脏生理活动的中心,它脏的生理活动是以脾胃为枢纽,所以脾胃一虚,五脏受病而产生阳气下陷,阴火上乘,导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遂发本病。所以对于脾胃在中风中的治疗不可不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