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焦配穴法是作者从《难经》中化裁而来的一种针灸配穴方法,上中下三焦病症各有一特定主治穴位,气冲通治三焦。在临床应用中,取穴少,疗效好。1 理论渊源《难经》三十一难载:“上焦……其治在膻中;中焦……其治在脐旁;下焦……其治在脐下一寸……三焦,其府在气街。”脐旁指天枢穴,脐下一寸指阴交穴,气街即气冲穴。膻中主治上焦疾病,天枢主治中焦疾病,阴交主治下焦疾病,气冲通治三焦疾病。《难经》认为三焦“有名而无形”,“三焦者,气之所终始也”(三十一难),“主持诸气”(三十八难),“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  相似文献   

2.
合穴系临床常用穴,随配穴、操作的不同主治有异,合理配穴是治疗疾病的关键。通过5种不同配穴说明合穴能治疗不同的病证。  相似文献   

3.
合穴配穴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穴系临床常用穴,随配穴、操作的不同主治有异,合理配穴是治疗疾病的关键。通过5种不同配穴说明合穴能治疗不同的病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在临床上应用百会穴与涌泉穴相配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剖析"百会"和"涌泉"穴名的意义,并列举搭配运用百会穴与涌泉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下肢静脉曲张疼痛症和美尼尔氏病等病症的辨证思路,阐明两穴搭配运用的临床意义。结果:搭配运用百会穴与涌泉穴治疗以上病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百会穴与涌泉穴相配,相辅相成,可协同发挥两种不同功效:①滋水涵木、平肝潜阳;②升清降浊,疏通三焦。  相似文献   

5.
根结配穴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结配穴法是以<灵枢·根结第五>所提出的经脉的"根"、"结"穴做为配穴原则,而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方法.何谓"根结"?根,根本也,脉气所起为根;结,终结也,脉气所归为结.明代张介宾所著<类经>曰:"……下者为根,上者为结."清代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根结者,六气合六经之本标也,……根者,经气相合而始生;结者,经气相将而归."根结"一词出于<灵枢·根结第五>"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  相似文献   

6.
八脉交会穴是一组重要的特定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杨甲三教授在八脉交会穴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尤其对八脉交会穴的组成及配伍应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八脉交会穴主治病症范围非常广泛,每穴单用就可治疗多种病症,通过腧穴配伍更可提高疗效。在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配穴方法是上下两穴固定相配,组成4对穴,即内关配公孙,列缺配照海,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这4对穴又可分为阴阳两组。  相似文献   

7.
腹背前后配穴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背前后配穴法是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选取人体腹部和背部腧穴配合使用,治疗腹背部疾患的一种方法.临床上依据"异病同治、证同治亦同"的原则,选取相应的腧穴,对痛经、胃痛、慢性盆腔炎、单纯性肥胖症等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刘海飞  宋丰军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1):1918-1921
目的 研究标本配穴针灸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旨在为更好地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4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74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标本配穴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吞咽功能改善情况(SSA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VFSS评分)与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同时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 结果 ①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59% vs. 83.78%,P<0.05);②2组治疗前S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SA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③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④2组治疗前VFSS评分、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VFSS评分、SWAL-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FSS评分、SWAL-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⑤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5% vs. 5.41%,P>0.05)。 结论 标本配穴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可显著提高总体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所倡导的“月周律与月经周期调治法”(简称“月周律与调周法”)是中医固有的阐述圆运动生物钟规律的理论,有助于分析月经周期和生殖节律的变化。圆运动是宇宙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古人通过二十四节气描述大自然中与生物生命相关的阳热降沉升浮的圆运动。月周律是女性自身阳热降沉升浮圆运动的结果,同时受大自然阳热圆运动的影响。月周律与大自然阳热圆运动存在着对应关系:阳热升极而降与经期重阳转阴相应;阳热金秋肃降与经后期阳消阴长相应;阳热降极而升与经间期重阴转阳相应;阳热春木温升与经前期阴消阳长相应。调周法的本质是基于月周律,恢复机体阴阳消长及动静升降的正常节律。  相似文献   

10.
中医养生知识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阴阳调护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将起居、饮食、运动养生的原则及方法结合目前国内养生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人们的健康需求应用于我市社区200名老年人,旨在发展和创新中医养生知识,使其更好地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服务,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傅杰英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从体质角度辨析,认为大黄?虫丸适用于气虚、阴虚、瘀血兼夹体质,强调先辨"人",后辨体,再用药.实际应用时,为增强疗效,常配合针灸行气祛瘀、益气活血,以期更好地治疗大黄?虫丸所见之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醒神四穴对促进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醒神四穴处理,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分(VAS)、社会功能评分(FAQ)、认知功能评分(MMSE)及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取穴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取穴规律。[方法]建立Excel数据库,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20年来发表的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158篇,统计得出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三阴交、足三里、天枢、丰隆、中脘等,在所选用经脉中以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为主;选用腧穴多集中在胸腹部,募穴、合穴、下合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结论]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安全、有效,以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腧穴为主。  相似文献   

14.
刘敬霞教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临床中重视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坚持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思路.指出“虚”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始动因素,“瘀”“痰”“毒”“风”相互胶结为继发因素,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在治疗中遵循益气活血、祛风涤痰、解毒开窍等治疗原则,在用药中尤重视生黄芪、炙黄芪、炒白术、当归、三七、生地黄、葛根、醋柴胡等.在用药的特点上,用药轻灵与质重并举,旨在升清、降浊共存,重用补虚药,并善用祛风药、对药及藤类药.  相似文献   

15.
16.
张世明教授是著名中医骨伤、运动创伤专家,武医大家郑怀贤教授弟子,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同时也是我国备战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高级专家,曾为众多著名运动员疗伤,疗效显著。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张教授在中医骨伤、运动创伤领域的主要临床诊断及手法基本技法作一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7.
《临证指南医案》中"方合岁气体质调理"理论与《黄帝内经》中"天人相应"的思想一脉相承,依据患者个体因素,并结合四时岁气的变化立法遣方,将其运用至临床实践,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的诸多验案中得以体现。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相关医案,对其中"方合岁气体质调理"理论在临床辨证、用药施治、指导养生防病等方面的运用进行探讨,以为现代临证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喻斌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肝脾失和,基本证型为肝郁脾虚证,治疗上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不同,以柴胡疏肝散或柴芍六君子汤为主方,再根据兼证不同,配合予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温阳散寒等方药,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涤浊法为张磊教授临证八法之一。张老认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浊邪,进一步阻滞脏腑,影响脏腑气化功能,出现诸多浊阻之病证。根据浊邪所在部位不同,分浊阻上焦、浊阻中焦和浊阻下焦。张老强调,病的要点在浊字,方的要点在涤字,它们一是证的着眼点,一是方的着眼点。只要抓住这两点,方药随证加减变化,缓缓图之,自能见效。  相似文献   

20.
根据查新报告审核中发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探讨了查新报告审核中应把握的一些关键点,并提出一个合格查新报告审核员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