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逆流挽舟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析了“逆流挽舟”法及其代表方“败毒散”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运用逆流挽舟法治疗痢疾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世家大都认为逆流挽舟法当用于痢疾初起而有表证者,这显然与原意不符。喻氏曰:“失于表者,外邪但从里出,不死不休,故虽百日之远,仍用逆流挽舟之法,引其邪而出之外,则死证可活,危证可安。”说明此法并非只适用于痢疾初起而有表证者。再者,根据临床所见,痢疾初起,病情轻者,很少见有表证,只是在病情较重时才出现发热无汗等表证。  相似文献   

3.
喻氏“逆挽法”的含义是针对外感致痢(肺卫郁闭,内迫大肠)之病机,逆其下痢之病势,挽其邪气出表达外;人参败毒散是通过开表宣肺,使卫气疏通,肺气宣畅,大肠壅滞得以疏解,达到逆挽之目的。拍出“逆挽法”属于治痢的一种变法,并对喻氏表述此法时的一些疑似论据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4.
综合分析人参败毒散的方义及易水学派在脾胃系疾病中的风药运用,认为逆流挽舟法与易水学派中风药的使用一脉相承,其实质就是用风药治疗脾胃系疾病,取其升阳、化湿、胜湿、疏肝等健运脾胃的作用以止泻痢。  相似文献   

5.
6.
痢疾兼表证,病在少阳,为少阳轻清之气下陷,病不在表,而尚未深陷阴分,居于半表半里之间。喻嘉言治疗此病,首创“逆流挽舟”法,并以人参败毒散为代表方剂。人参败毒散,原出自宋代《和剂局方》,是一首著名的益气解表方剂。喻嘉言将其引入痢疾门,治疗痢疾兼表证,另出枢机,独辟蹊径,以解表之剂,疏表救里,逆挽下陷之清阳,恢复其升发之机,使邪从表散,不治痢而痢自止。  相似文献   

7.
整理古今"逆流挽舟"法相关资料,从逆流挽舟法溯源、发展、现代运用以及喻嘉言逆流挽舟法代表方败毒散体现的治法,分析总结逆流挽舟法的发展特点,揭示该法方剂配伍法则,为临床应用此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琰  王中琳 《中医药学刊》2005,23(5):900-900
逆流挽舟法的运用开创于汉代张仲景,继之金元张从正阐经发挥,至清初喻嘉言始立“逆挽”之名。人参败毒散为逆流挽舟法的代表方,其中风药在方中具有升举清阳、鼓舞正气、宣通气机、枢转邪气外出的作用是其能于“逆流中挽舟楫上行”的主要配伍。  相似文献   

9.
逆流挽舟法的运用开创于汉代张仲景,继之金元张从正阐经发挥,至清初喻嘉言始立"逆挽"之名.人参败毒散为逆流挽舟法的代表方,其中风药在方中具有升举清阳、鼓舞正气、宣通气机、枢转邪气外出的作用是其能于"逆流中挽舟楫上行"的主要配伍.  相似文献   

10.
黄某,女,学生,9岁,初诊1988年1月21日。1986年5月上句患者因罹患上呼吸道感染后,继发全身浮肿,尿蛋白+++,解放军309医院诊为肾病综合征(单纯型)。经住院治疗后症状缓解,同年12月又见复发。扁桃体Ⅱ°肿大,全身高度浮肿,腰围65cm,腹水征++,尿蛋白+++,A/G2.0/2.1,血清总胆固醇31.4mmol/L,ESR110mm/h,经某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缓解出院。此后又常因感冒诱发,长期在该院门诊治疗,所服中药多为知柏地黄汤加味。1987年底,随家从北京调来我矿。初诊所见患者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有轻度满  相似文献   

11.
火郁证是指阳气怫郁 ,火邪壅闭于里的症候群。《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火郁发之” ,明示火郁证的治法。观历代先贤治疗火郁证的用药规律 ,以配伍风药最为广泛。盖火性升散 ,喜上炎而恶抑遏 ,火邪郁结于内 ,若单纯使用大剂寒凉药清降 ,则恐冰伏邪火 ,凝结气机 ,欲清反滞 ,郁结不得开 ,火邪亦难去 ,且易生他变。张景岳所说“但使气得升扬 ,则火郁自解” ,提示治疗火郁证选方用药不能限于清降 ,还要把握火性升散的特点 ,酌情配伍轻灵之品 ,于清降中复以宣泄透越之力 ,则郁结易开、火郁得泄。风药辛散轻灵 ,籍“轻而扬之”之性开宣汗道、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人参败毒散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采用TNBS诱导法造模,人参败毒散各剂量(31.2、15.6、8 g·kg-1)连续7天灌胃。检测各组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结肠组织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Claudin-5)与闭锁蛋白(ZO-1)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与空白(Control)组比较,模型(Model)组的血清IL-1β、IL-6、TNF-α、以及IFN-γ含量明显增高(P < 0.05),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5与ZO-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 < 0.05)。经治疗后,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RH、RM、RL)组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IFN-γ含量均有降低,RH组干预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5以及ZO-1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有上调,且RH组干预效应明显优于其他给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逆流挽舟法”代表方人参败毒散能有效改善UC大鼠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FN-γ释放,上调结肠黏膜Occludin、Claudin-5与ZO-1 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肠上皮紧密连接修复,改善肠黏膜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张仲景药对配伍应用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剂中 12种药对配伍应用。例如温中祛寒药与补脾益气药配伍 ,以提高温中祛寒效果 ;温肾回阳药和温脾暖中药配伍 ,以提高回阳救逆功用 ;温热胜寒药和辛散祛寒药配伍 ,以速除在里之阴寒等。认为张仲景方剂中药对的配伍应用 ,既灵活多变 ,又恪守理法。总结认识和掌握张仲景方剂药对的配伍应用规律 ,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参败毒散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细胞间黏附分子(JAM)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基于"逆流挽舟"法探索该方对UC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及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以生理盐水灌肠外,其余各组采用TNBS/乙醇灌肠建立UC模型大鼠。造模24 h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西药组灌胃给予柳氮磺胺吡啶0.5 g/kg,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灌胃分别给予31.2、15.6、7.8 g/kg人参败毒散,给药7 d后,观察大鼠体重、一般状态;测算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取结肠黏膜病变部位,采用RT-PCR和Westerm blot检测细胞间连接黏附分子JAM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组胃残留率升高(P<0.05),模型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剂量组小肠推进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组胃残留率降低(P<0.05),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和人参败毒散各组UC大鼠肠黏膜JAMmRNA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人参败毒散各组JAM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此外Westerm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人参败毒散高、中剂量组UC大鼠肠黏膜组织中JAM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人参败毒散各组JAM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人参败毒散能降低胃残留率,提高小肠推进率,通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加JAM蛋白表达,与调节肠上皮细胞紧密联系相关,这可能是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川芎药对配伍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正平 《陕西中医》2007,28(10):1399-1399
药对具有配伍固定、紧扣病机、药精效捷、疗效确切的特点,为历代医家所习用。本文以川芎为主药,配伍另一味药而发挥的功效逐一分析,以期对川芎临证应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余随师学习 ,诊一例患流感 (湿温 )初愈患者 ,其热病症状皆除 ,惟见纳呆神疲 ,精神不振 ,怠惰嗜卧 ,耳窍偶感沉窒 ,目中不甚了了等症 ,而主张用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化裁 ,以益气养阴 ,然先生曰不可 ,中阳呆钝 ,恐甘壅滞气 ,可用轻清芳化 ,迨阳气一振 ,即自和而愈。遂处方 :桑叶、杭菊、薄荷叶、鲜荷叶边、菖蒲各 6g,佩兰 3 g,青茶叶少许。 3剂 ,开水浸泡代茶饮。随访不愈 3日 ,诸种不适消失几尽。此证系湿温初愈 ,病虽解而阳气受困失展 ,先生以寥寥数味风药为主 ,振其阳气而收功。此方妙就妙在风药的配伍 ,笔者查阅文献 ,见前贤治疗脾胃失健…  相似文献   

18.
逆流挽舟法治疗慢性迁延性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感咳嗽,最易被人忽视,患者认为是小病,过几天自然会好,因而失治。而有的医者也认为是轻恙小疾,临床上多漫不经心,贻误病机。更有甚者,未详审寒热,妄投止咳、消炎之品,则外邪留恋,风寒郁闭于肺,致轻者转重,重转危笃,或成迁延性咳嗽。殊不知外感咳嗽虽为小恙,若真要治疗得法,一药而愈,不留余邪亦非易事。正如徐灵胎所云:“咳嗽,人皆忽之,不知此乃至难治之疾”。可见治咳是并不容易的事。本病一年四季、老幼皆有,多系感受风寒而触发,当风寒束于肌表,正气佛郁,不能外达,肺主皮毛,风寒之邪既束于皮毛,则肺亦为邪所干…  相似文献   

19.
肉桂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Presl和大叶清化桂C.cassia Presl var.macro-phyllum Chu的干皮或枝皮,为临床常用的温里中药。肉桂味辛、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其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见《中药学》统编五版教材),可与多种中药配伍应用,以治疗不同疾病。根据文献整理与分析,肉桂的常见主要临床配伍应用,可归纳为八个方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方剂配伍中对药作用的探讨,认为方剂中同性药、生熟药配对,可明显增强疗效或扩大治疗范围,而收相辅相成之功;寒热药、散收或升降药配对,可相互调节、相互制约而取相反相成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