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目的 探讨3.0T MRI的多b值DWI中ADC值反映宫颈鳞癌灶强化程度及分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鳞癌患者的多b值DWI及多时相增强扫描图像,勾画癌灶高、低强化区,计算不同b值下的ADC值及信号强度的强化幅度。分析不同高低b值组合下的ADC差值与早、晚期强化幅度的相关性,以及ADC值和ADC差值与鳞癌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不同b值时宫颈鳞癌高低强化区的ADC值随b值增高呈逐渐降低趋势。b值为200 s/mm2时,与高b值(800、1 000、1 200、1 400 s/mm2)组合后ADC差值与早期强化幅度呈弱相关(r=0.315~0.339,P均<0.05)。b值为800、1 000 s/mm2时,中高分化癌灶高强化区域的ADC值明显高于低分化癌灶(P均<0.05),余b值下不同分化癌灶ADC值及不同b值下ADC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强化区的各ADC值及ADC差值在不同分化癌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多b值组合可用于反映宫颈癌血供及分化程度,其中采用3.0T MR DWI检查宫颈鳞癌的b值可为200 s/mm2和800 s/mm2或1 000 s/mm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基于前列腺多参数MRI(mpMRI)自动甄别其主要扫描序列的3D ResNet深度学习模型,并评估其价值。方法 收集于3个医疗中心接受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的1 086例患者穿刺前1 153次前列腺mpMRI资料,并按不同扫描序列加以拆分,分别将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归入相应数据集,共获得5 151组图像,并将归类为非脂肪抑制T2WI(T2WI_nan,n=1 000)、脂肪抑制T2WI(T2WI_fs,n=1 188)、高b值DWI(DWI_High,b值≥500 s/mm2,n=1 045)、低b值DWI(DWI_Low,b值<500 s/mm2,n=1 012)及ADC图(ADC map,n=906)。按8 ∶ 1 ∶ 1比例将全部图像分为训练集(n=4 122)、验证集(n=513)和测试集(n=516)。行预处理及扩增后,采用3D ResNet于训练集及验证集训练及优化自动甄别图像类别模型,以测试集评估模型分类效能。结果 所获模型分类测试集不同序列图像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F1值及Kappa值分别为0.995~1.000、0.990~1.000、0.998~1.000、0.990~1.000、0.998~1.000、0.995~1000、0.994~1.000。结论 3D ResNet深度学习模型能有效自动甄别前列腺mpMRI所涉主要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疗效。方法 对24例胰腺癌患者行DWI扫描,b值为0,600,800,1000 s/mm2,于AW 4.5工作站利用Functool ADC软件进行处理,记录胰腺癌肿块区、肿块邻近区、肿块远离区ADC值;放疗1个月后再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比较胰腺癌患者放疗前后各b值条件下各测量区域ADC值,计算放疗前后胰腺癌肿块区ADC值变化率(rADC)、筛选评价放疗疗效的最佳b值。结果 b值分别取600、800、1000 s/mm2时,放疗前肿块区与邻近区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0.22、0.38,P均>0.05),肿块区与肿块远离区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3.98、3.50,P均<0.01);肿块区、肿块邻近区放疗前后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块区:t=7.94、5.95、6.51,P均<0.01;肿块邻近区:t=2.96、6.46、8.83,P均<0.01),肿块远离区放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1.99、2.02,P均 >0.05)。b值为600,800,1000 s/mm2时的rADC分别为(32.42±1.97)%、(28.44±2.44)%、(30.27±2.03)%。评价放疗疗效最佳b值为600 s/mm2结论 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早期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的MR检查方案。方法 对30名志愿者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行改良斜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FSE-XL) T1W、FSE-XL T2W、FSE-XL T2W+迭代分解水和脂肪回声不对称与最小二乘法估计(IDEAL)、短时反转恢复(STIR)及矢状位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 FSPGR)+IDEAL序列扫描。分别计算并比较不同序列斜冠状位图像中腓总神经/股二头肌的CNR,对比分析斜冠状位图像显示腓总神经及其分支的评分;分析矢状位3D FSPGR+IDEAL对腓总神经及其分支的显示率。结果 斜冠状位FSE-XL T1W、FSE-XL T2W、STIR、FSE-XL T2W+IDEAL序列图像的CNR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7,P<0.01),FSE-XL T1W、FSE-XL T2W与STIR和FSE-XL T2W+IDEA序列图像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种序列斜冠状位图像显示腓总神经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942),显示腓外侧皮神经、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SE-XL T2W+IDEAL与STIR序列图像显示腓外侧皮神经、腓深神经及腓浅神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 FSPGR+IDEAL对腓总神经及其分支的显示率均为100%。结论 MRI可较好地显示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推荐采用斜冠状位FSE-XL T2W+IDEAL及矢状位3D FSPGR+IDEAL序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5.0T与3.0T平扫MRI显示胰岛素瘤质量。方法 前瞻性对12例胰岛素瘤患者以5.0T和3.0T MR仪采集术前腹部T1WI、T2WI平扫并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比5.0T与3.0T各序列M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肿瘤-胰腺实质对比度评分,观察肿瘤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比较各序列图像及总体肿瘤显示率。结果 5.0T T1WI和DWI显示胰岛素瘤的主观评分均高于3.0T T1WI和DWI(P均<0.05),5.0T T2WI主观评分与3.0T T2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针对肿瘤-胰腺实质对比度评分,5.0T T1WI高于3.0T T1WI(P=0.023),而5.0T T2WI与3.0T T2WI、5.0T DWI与3.0T DW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胰岛素瘤SNR在5.0T T2WI高于3.0T T2WI(P=0.015),5.0T T1WI与3.0T T1WI、5.0T DWI与3.0T DWI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胰岛素瘤CNR在5.0T与3.0T各序列图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0T T1WI、T2WI及DWI胰岛素瘤显示率分别为100%(12/12)、66.67%(8/12)及83.33%(10/12),3.0T T1WI、T2WI及DWI分别为75.00%(9/12)、58.33%(7/12)及66.67%(8/12);5.0T MRI胰岛素瘤总体显示率为100%(12/12),3.0T MRI为83.33%(10/12)。结论 相比3.0T MRI,胰岛素瘤5.0T MRI显示胰岛素瘤更佳并有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基于逐层匀场技术弥散加权成像(iShim-DWI)与常规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评估iShim-DWI对膀胱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依据TNM分期将其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组(n=34)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组(n=36),根据术后病理分级分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n=38)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n=32)。观察常规DWI和iShim-DWI图像质量的差异。测量iShim-DWI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比较NMIBC组与MIBC组、高、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ADC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C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及高、低级别膀胱癌和T2WI、传统DWI及iShim-DW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效能。结果 2名医师对iShim-DWI图像的主观评分均高于传统DWI(P均<0.01)。NMIBC组ADC[1.12(1.06,1.18)×10-3 mm2/s]大于MIBC组[0.81(0.75,0.83)×10-3 mm2/s,Z=-6.79,P<0.01],ADC鉴别MIBC与NMIBC的AUC为0.97;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ADC[1.13(1.06,1.17)×10-3 mm2/s]大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0.80(0.74,0.82)×10-3 mm2/s,Z=-6.79,P<0.01],AUC为0.99。基于T2WI+常规DW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AUC均低于T2WI+iShim-DWI(P均<0.05)。结论 iShim-DWI有助于评估膀胱癌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且图像质量优于常规DWI。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评估MR引导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期效果。方法 分别于MR引导下HIFU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对23例单发子宫肌瘤患者行多b值MR扫描,对所得图像提取3组数据分别进行拟合:①b ≤ 100 s/mm2(b=0、25、50、75、100 s/mm2),采用单指数模型拟合得到ADC;②b ≤ 200 s/mm2(b=0、25、50、75、100、150、200 s/mm2),以单指数模型拟合得到ADC;③b ≤ 1 000 s/mm2(b=0、25、50、75、100、150、200、500、800、1 000 s/mm2),采用双指数IVIM模型拟合获得真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观察并比较MR引导下HIFU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子宫肌瘤IVIM参数变化。结果 b ≤ 100 s/mm2图像显示MR引导下HIFU治疗6个月后AD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5);b ≤ 200 s/mm2时,治疗后6个月ADC稍下降但不明显(P=0.145);b ≤ 1 000 s/mm2图像显示治疗后D明显上升(P<0.001)、f明显下降(P=0.001),而D*无明显变化(P=0.187)。结论 利用IVIM MRI可较好地评估MR引导下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患者高危斑块的价值。方法 选取88例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患者(症状组)和23例无症状狭窄者(无症状组),行头颅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覆盖MCA的M1段的轴位T1WI、T2WI和对比剂增强T1WI(CE-T1),以及脑DWI。定量分析狭窄率、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负荷以及各序列中斑块的信号强度指数。结果 症状组中,责任斑块88个,非责任斑块20个;无症状组非责任斑块23个。症状组责任病变的狭窄率和斑块负荷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非责任病变者(狭窄率:63.61%±24.13% vs 55.61%±24.83%,P=0.002;斑块负荷:86.24%±13.83% vs 75.40%±17.08%,P<0.0001);且责任病变的最小管腔面积明显低于非责任病变[(0.95±0.70)mm2 vs (2.22±0.65)mm2,P<0.0001]。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间斑块的T2WI和T1WI信号强度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责任斑块呈混杂信号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责任斑块(P均<0.05),症状组责任病变的CE-T1信号强度指数也明显高于无症状组非责任斑块(1.66±0.59 vs 1.37±0.62,P=0.0002)。结论 与单纯应用狭窄率对MCA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评价相比,HR-MRI的MCA管壁成像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评价MCA粥样硬化责任斑块时除了狭窄率,还应结合斑块负荷、斑块信号和强化等形态学指标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0T MR DWI对兔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诊断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4只,将其中18只兔制成IRI模型,结扎肝左叶血供60 min后恢复血供,随机分为0.5 h、2 h和6 h组,每组6只;另外6只作为对照组,仅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未阻断血供。b值分别选取100、200、300、500、600 s/mm2,行T2W、T1W、增强T1W检查,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IRI后0.5 h,T2WI和DWI表现为整个肝左叶信号增高,在2 h和6 h时出现点片状高信号以及相对应的强化减低区。b=100、200、300 s/mm2时,0.5 h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 h组ADC值虽有升高(b≤300 s/mm2较明显),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00 s/mm2时,6 h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表现:IRI早期肝细胞弥漫性肿胀、肝窦内、中央静脉及小动脉内大量红细胞淤积。随着损伤加重,肝窦及肝实质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核固缩凋亡,肝窦解离。结论 应用较小b值(b≤300 mm2/s),3.0T DWI能反映兔肝脏IRI早期阶段的肝血窦淤血等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对于早期动态监测、预防肝脏IRI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DWI结合标准T2WI判断直肠癌局部复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MR DWI结合标准T2WI判断直肠癌局部复发的价值。方法 对325例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行MR轴位、冠状位、矢状位T2W和轴位DWI(b=0、1000 s/mm2);其中89例存在盆腔异常表现,2名医师(观察者1、2)分别采用两种方法(T2WI、DWI+T2WI)进行阅片,探讨DWI+T2WI对直肠癌局部复发的诊断效能。结果 89例盆腔局部异常表现患者中,32.58%(29/89)为直肠癌局部复发。2名医师单独采用T2WI判断局部复发的准确率分别为85.39%(76/89)、80.90%(72/89);采用DWI+T2WI的准确率分别达91.01%(81/89)、87.64%(78/89)。DWI+T2WI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T2WI(观察者1:0.907 vs 0.856;观察者2:0.882 vs 0.823)。采用T2WI时,2名阅片者的一致性良好(Kappa=0.674);采用DWI+T2WI时,一致性非常好(Kappa=0.831)。结论 标准T2WI诊断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准确率较高,结合DWI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双斜冠状位MRI评价肩袖损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肩关节MR双斜冠状位扫描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3例患者行前瞻性MR造影检查,除平行于冈上肌FS TSE T2WI斜冠状位扫描外,均加扫双斜冠状位,扫描方向分别平行于冈上肌腱和肱骨长轴.分析斜冠状位和双斜冠状位对肩关节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及肩袖损伤的诊断结果 .结果 双斜冠状位可以100%(73/73)将冈上肌、冈上肌腱以及肱骨长轴同时显示于一幅图像,斜冠状位不能同时显示(0/73).双斜冠状位和斜冠状位对冈上肌腱评价结果 一致性好(K=0.736).双斜冠状位FS TSE T2WI诊断肩袖撕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9%(25/27)、85.71%(18/21);斜冠状位FS TSE T2WI分别为70.37%(19/27)、85.71%(18/21),双斜冠状位诊断的敏感性优于斜冠状位(P<0.05).结论 双斜冠状位能够清楚显示肩关节局部解剖结构,有利于对肩袖损伤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人源性裸鼠原位胶质瘤模型,探讨临床型3.0T MR对其进行成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方法 以U87MG细胞混悬液注入17只裸鼠脑实质,建立裸鼠原位胶质瘤模型。分别于接种后各时间点以临床型3.0T MR T1W、T2W及增强T1W扫描;扫描结束后处死荷瘤裸鼠,并行HE染色观察。于MRI及HE片上分别测量肿瘤最大截面积,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只裸鼠建模成功,T2WI及增强T1WI均可见明显肿瘤形成。接种后30天T2WI及增强T1WI测得的肿瘤最大截面积分别为(27.62±5.56)mm3、(28.80±5.42)mm3,均与HE测得结果 成正相关(r=0.975、0.972,P均<0.01)。结论 临床型3.0T MR能无创检测裸鼠的脑内成瘤情况,T2WI及增强T1WI均可很好地显示肿瘤,且能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MRI研究活体视交叉及其前间隙的立体形态,并测量相关参数。方法 对160名健康志愿者行视交叉区T1W MP-RAGE、T2W TSE序列扫描;采用MPR技术测量视神经颅内段、视交叉各径线长度、各角度、视神经与垂体柄夹角。比较男女、视神经颅内段左右侧之间及各年龄段间的差异。结果 视神经颅内段长度左侧为(18.23±3.12)mm,右侧为(17.27±3.31)mm(t=0.27,P >0.05);视交叉前间隙大致呈三角形,面积为(44.04±7.73)mm2;视交叉轴位前后径为(8.81±1.14)mm,横径为(13.78±1.22)mm,厚度为(3.73±0.41)mm,前、后角度数分别为(70.72±7.38)°、(76.74±8.49)°,左、右侧角度数分别为(123.03±9.42)°、(124.18±10.31)°;视交叉与垂体柄的夹角为(46.54±10.29)°。男女间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年龄段左右视神经颅内段、视交叉前后径、横径及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视交叉各角、视交叉与垂体柄夹角、视交叉前间隙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成像及其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视交叉及其前间隙的立体形态,建立正常人群相关参数的标准参考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提供基本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鉴别诊断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早期浸润性肺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表现为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患者的MRI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非浸润性腺癌组(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和微浸润性腺癌,n=15)和浸润性腺癌组(n=19)。测量并比较2组病变的最大径、T2WI信号强度和ADC值,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鉴别诊断浸润性腺癌的效能。结果 非浸润性腺癌组病变最大径小于浸润性腺癌组[(9.91±2.63)mm vs(13.12±2.71)mm,P<0.01]。非浸润性腺癌组病变T2WI信号强度低于浸润性腺癌组(92.97±8.33 vs 113.57±22.88,P<0.01)。非浸润性腺癌组病变ADC值低于浸润性腺癌组[(0.98±0.22)×10-3 mm2/s vs(1.34±0.31)×10-3 mm2/s,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病变最大径诊断浸润性腺癌与非浸润性腺癌的AUC为0.791,临界值为11.52 mm,敏感度为73.72%,特异度为73.33%。结论 病变最大径、T2WI信号强度、ADC值对鉴别诊断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浸润性与非浸润性肺腺癌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MRI检测早产高危孕妇宫颈变化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例早产高危孕妇(观察组)和20例非早产孕妇(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宫颈基质及腺下区T2WI及DWI信号、宫颈长度、内口宽度及ADC值。结果观察组宫颈长度明显缩短,平均(25.16±15.68)mm;宫颈内口宽度扩大呈喇叭口状,平均(20.46±1.82)mm;宫颈腺下区矢状位T2WI及DWI信号增高,宫颈腺下区平均ADC值为(1.87±0.52)×10-3 mm 2/s;基质平均ADC值为(1.50±0.43)×10-3 mm 2/s,与对照组[(1.37±0.06)×10-3 mm 2/s及(1.27±0.08)×10-3 mm 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RI可显示早产高危孕妇宫颈变化,对早期预测和临床干预早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I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IFIS患者(IFIS组)和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MRI资料。于轴位脂肪抑制T2WI测量坐骨股骨间隙(IFS)宽度、股方肌间隙(QFS)宽度,于轴位T1WI测量坐骨角,于冠状位T2WI测量股骨颈干角,比较2组间的差异,分析IFS宽度与其他3个指标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对IFIS的诊断效能。对IFIS组患者股方肌水肿和脂肪浸润程度进行分级,比较不同级别间IFS宽度的差异。结果 IFIS组患者IFS宽度、QFS宽度、坐骨角及股骨颈干角分别为(11.76±2.22)mm、(8.33±2.20)mm、(132.59±1.39)°和132.70(131.18,134.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IFS宽度、QFS宽度、坐骨角度及股骨颈干角诊断IFI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0、0.999、0.996和0.975(P均<0.001)。IFS宽度与QFS宽度呈正相关(r=0.743,P<0.001),与坐骨角度及股骨颈干角呈负相关(r=-0.273,P=0.022;r=-0.332,P=0.005)。IFIS组患者不同股方肌水肿、脂肪浸润分级间IFS宽度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FIS患者IFS、QFS均明显狭窄;股方肌水肿及脂肪浸润是IFIS常见MRI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3.0T多模态MRI用于术前评估直肠癌T分期及新辅助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直肠癌患者多模态MRI资料,包括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观察各序列评估直肠癌T分期及新辅助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 T1WI、T2WI/DWI、DCE-MRI、IVIM-DWI判断T1~T2期和T3~T4期直肠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CE-MRI和IVIM-DWI的诊断效能高于T1WI及T2WI/DWI(P均<0.05)。DCE-MRI与IVIM-DWI联合判断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943,P<0.05)。不同T分期直肠癌之间,容积转运常数(Ktrans)、真弥散系数(D)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0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疗效良好(n=32)与不良(n=48)患者Ktrans、D及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CS)技术用于腰椎MRI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80例拟接受腰椎MR检查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ACS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ACS组行基于ACS的腰椎MR扫描,对照组行常规序列扫描;比较组间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及质量评分,观察ACS技术用于腰椎MR检查的价值。结果 ACS组及对照组扫描时间分别为487 s及232 s。ACS组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FSE)脂肪抑制(FS)T2WI、轴位FSE T2WI和FSE FS T2WI的SN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组间其余序列图像SNR差异、全部序列图像CNR差异,以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CS技术用于腰椎MR检查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缩短扫描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