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臼横形骨折和横形伴后壁骨折的诊断步骤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96年10月~2004年5月共治疗髋臼横形骨折9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2例。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结果手术治疗的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15例,可2例;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表现良1例,可1例;不满意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差1例。非手术治疗组关节功能表现可1例。结论:低位髋臼横形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而高位横形骨折和横形伴后壁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15例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通过X线平片、CT平扫及重建图像确诊,均手术治疗,其中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10例、前后联合入路5例,均采用钢板和拉力螺钉固定.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关节功能按改良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定标准,解剖复位者12例中关节功能优良10例、可2例;复位欠佳2例中关节功能良1例、可1例;不满意复位1例关节功能差.结论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为改良K-L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骨折固定方法应满足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和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应用前后入路治疗髋臼横行骨折伴后壁骨折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06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手术治疗髋臼横形骨折伴髋臼后壁骨折或股骨头脱位患者11例,按照Letournel-Judet骨折分型为复杂骨折中髋臼横形骨折伴髋臼后壁骨折,按AO分型为B1-2型。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及螺钉固定。结果 全部患者均得以随访,平均随访3年。复位情况按Judet等方法进行评估,解剖复位6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1例。髋关节功能按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功能的方法进行评估,优6例,良可4例,差1例。结论 手术是髋臼横形骨折伴髋臼后壁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前后入路、复位质鼍、牢固固定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4.
髋臼"T"形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髋臼“T”形骨折的诊断步骤和治疗方法。方法 :自 1994年 8月~2 0 0 3年 1月共治疗髋臼“T”形 (B2型 )骨折 2 4例 ,其中B2 1型 3例 ,B2 2型 13例 ,B2 3型6例 ,“T”形 后壁骨折 2例。结果 :随访 1~ 4年 ,平均 2年 ,结果手术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 14例 ,可 2例 ;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表现良者 1例 ,可 2例 ;不满意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可 1例 ,差1例。非手术治疗组关节功能表现可 1例 ,差 2例。结论 :B2 1型髋臼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而B2 2型、B2 3型和“T”形 后壁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9例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21~63岁,平均32.4岁,术前常规摄髋关节前后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片,CT平扫和三维重建,并在髋臼模型上标出骨折线的走向。采用Kocher—Lan—genbeck切口显露后柱及后壁,先复位横形骨折部份,用螺丝钉和钢丝固定,再复位后壁骨折块,用重建钢板固定。术后功能锻炼。结果本组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8个月,平均25月。按Matta标准,在3个Judt位x线上骨折解剖复位者7例,满意复位者2例,不满意复位者0例。术后疗效评价按美国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标准,本组优5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螺丝钉纲丝维持和稳定已复位的横形骨折块位置,以便用重建钢板固定,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术前好的影像学资料和充分的准备对手术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移位髋臼横形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报告17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下称DTFA)的诊断和治疗,其中单纯DTFA11例,合并后壁骨折6例.采用Matta顶弧角临界值划分累及臼顶(TTF)12例(10例手术,2例因严重脑外伤未手术);累及臼窝(ITF)5例(4例骨牵引治疗,1例因合并后壁骨折手术).随访1~5年,结果4例ITF关节功能和X线表现均优良,手术治疗的1例ITF和10例TTF优良率82%,尚可18%,非手术治疗的2例TTF均为差.表明累及臼顶的DTFA应手术治疗,而累及臼窝者除合并后壁骨折外均可行保守治疗,还表明Matta顶弧角对于划分臼顶和臼窝区的DTFA,决定是否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认为DTFA的诊断应将X线摄片与CT诊断相结合,手术入路应根据骨折移位方向选用前、后或双入路,复位应采用特制复位钳,固定应采用弧形髋臼骨折钢板,并避免广泛骨膜下剥离,减少异位骨化,方可获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 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 1 3例。结果 本组 1 3例中达到解剖复位 1 0例 ,复位欠佳 2例 ,不满意复位 1例 ;随访 1~ 4年 ,平均 2年 ,结果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 9例 ,可 1例 ;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表现良 1例 ,可 1例 ;不满意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差 1例。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是治疗移位髋臼双柱骨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合顺行经皮通道螺钉技术治疗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3月—2022年10月采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联合前柱顺行经皮通道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7例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42~64岁,平均53.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高处坠落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6 d,平均8.8 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150~230 min,平均185.9 min;术中出血量385~520 mL,平均446.2 mL;术中透视18~34次,平均27.5次。术后发生1例切口脂肪液化,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例出现肢端麻木,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无泌尿生殖系统及肠道等损伤发生。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9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  相似文献   

9.
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 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13例。结果 本组13例中达到解剖复位10例,复位欠佳2例,不满意复位1例;随访1~4年,平均2年。结果 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9例,可1例;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表现良1例,可1例;不满意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差1例。结论 前后联合人路是治疗移位髋臼双柱骨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经顶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经顶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1990年5月至2006年7月,手术治疗经顶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22~64岁,平均34岁.根据复位质量、臼顶骨折粉碎程度、髋关节稳定性、股骨头软骨损伤等因素进行分组,按Matta术后X线复位标准和放射学评估标准及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121个月,平均88.6个月.术后解剖复位31例,复位欠佳4例,复位差2例.2例患者术后X线片示髋关节不稳.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分,临床疗效:优16例(43.24%),良14例(37.84%),可4例(10.81%),差3例(8.11%),优良率为81.08%;远期随访MattaX线疗效:优14例(37.84%),良15例(40.54%),可4例(10.81%),差4(10.81%),优良率为78.38%.临床疗效与X线疗效存在相关性.临床优良率在解剖复位和非解剖复位组分别为90.32%和33.33%,在臼顶粉碎性骨折和非粉碎性骨折组分别为58.33%和92.00%,在髋关节不稳组和稳定组分别为0和85.71%,在股骨头软骨损伤和无软骨损伤组分别为42.86%和90.00%.结论 骨折复位不佳、臼顶粉碎性旨折、髋关节不稳及股骨头软骨损伤等因素可直接影响经顶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臼前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89年6月~2004年12月共收治髋臼前壁骨折6例,其中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5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人路均采用Smith-Petersen人路。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结果手术治疗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4例,可1例,优良率为80%。非手术治疗的1例关节功能表现优良。结论:骨折块较大、移位比较严重且伴有髋关节前脱位、关节内有游离骨块的髋臼前壁骨折需要手术治疗,手术人路以Smith—Petersen入路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髋臼前柱骨折与前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94年5月-2003年12月共收治髋臼前柱骨折和前壁骨折(A3型)31例,其中A3—1型5例,A3—2型9例,A3—3型17例。其中1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8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髂腹股沟入路13例,髂股入路5例。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结果手术治疗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17例,可1例。非手术治疗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10例,可2例,差1例。结论:骨折块较大、移位比较严重且伴有髋关节前脱位的髋臼前壁骨折需要手术治疗。高位型前柱骨折多数需要行手术治疗。低位型前柱骨折多数行非手术治疗,少数移化非常严重的骨折需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其中横形骨折最为常见,约占髌骨骨折的66%[1].治疗上要求关节面复位平整,内固定牢固可靠,骨折愈合快,关节活动早.以利膝关节早期康复锻炼和功能恢复.目前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以往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手术创伤大,康复慢,易发生关节僵硬及关节内感染.近年来,本院应用微创外科手术方法,C形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选择性治疗髌骨简单横形新鲜骨折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髂内、外动脉控制下用松质骨拉力螺钉治疗成人髋臼横形骨折。方法 :手术先将髂内外动脉做血流控制术后 ,行骨折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共 2 1例。结果 :骨折达解剖复位 14例 ( 66.6% ) ;功能复位 4例( 19.9% )复位效果不佳 2例 ( 14 .2 % )。结论 :在髂血管控制下用松质骨拉力螺钉治疗成人髋臼横形骨折。失血量少 ,手术视野清晰 ,减少了并发症 ,缩短了手术时间 ,使手术质量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涉及髋臼顶的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017年髋臼后壁及髋臼顶骨折的36例患者,观察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疗效。结果骨折复位按照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24例,复位满意10例,复位欠佳2例,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固定愈合,内固定无松动,骨折移位2例,髋臼顶再骨折1例,评定关节功能参照Epstein标准,关节功能优22例,良8例,一般4例,差2例,结论涉及髋臼顶的髋臼后壁骨折不仅需要解剖复位,还需要对髋臼顶进行坚强的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髋臼"T"形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收治髋臼"T"形骨折31例.按Tile型分类,其中B2-1型4例,B2-2型15例,B2-3型9例;"T"形合并后壁骨折3例.结果 随访1~4年,平均2年.手术组解剖复位21倒,复位欠佳3例,不满意复位3例;非手术组复位欠佳2例,不满意复位2例.结论 B2-1型髋臼骨折可以非手术治疗,而B2-2型、B2-3型和"T"形合并后壁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髋臼后柱骨折与后柱伴后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髋臼后柱骨折、后柱伴后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5例A2型髋臼骨折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6例,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9例。结果15例中达到解剖复位13例,复位欠佳2例。获得随访11例,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关节功能按改良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定标准,优良10例,可1例。术后异位骨化Brookel Ⅰ度1例、Ⅱ度2例。原发坐骨神经损伤2例,1例在1年后恢复,另1例未恢复。结论只有把患髋前后位片、闭孔斜位片、髂骨斜位片、CT平扫图像、SSD重建图像、MPR图像和VRT重建图像结合起来,才能做出髋臼后柱骨折或后柱伴后壁骨折的诊断。绝大多数髋臼后柱骨折和后柱伴后壁骨折需行玎放复位内固定,复位后柱骨折的最好方法是联合使用Schanz螺钉与Farabeuf钳,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1块或2块后柱重建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对29例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采用双切口分步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 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21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3例.随访13~38个月,平均19个月,关节功能按d'Aubinge-Possel评分系统评定,优17例,良6例,可3例,差3例.结论 双切口分步入路,重建钢板固定是治疗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后壁骨折的诊断及手术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以三种体位X线平片、CT扫描、CT三维图像重建技术诊断髋臼后柱合并后壁骨折42例、横形骨折合并后壁骨折18例。采用俯卧位Kocher-Langenbeck入路,开放复位髋臼重建接骨板和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复杂髋臼后壁骨折。结果按Matta评定标准,骨折解剖复位率80.49%、满意复位率8.54%、不满意复位率10.97%。术后早期并发症: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神经损伤1例,髂外动脉损伤血栓形成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晚期并发症:异位骨化3例,股骨头坏死1例,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结论复杂髋臼后壁骨折正确诊断主要依靠骨盆前后位、闭孔斜位、髂骨斜位X线平片检查,对于判断髋臼骨折部位、类型非常重要,CT扫描提供髋臼冠状面骨折线、骨折块等清晰图像,为复杂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提供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臼“T”形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治髋臼“T”形骨折31例。按Tile型分类,其中B2—1型4例,B2—2型15例,B2~3型9例;“T”形合并后壁骨折3例。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手术组解剖复位21例,复位欠佳3例,不满意复位3例;非手术组复位欠佳2例,不满意复位2例。结论B2—1型髋臼骨折可以非手术治疗,而B2—2型、B2—3型和“T”形合并后壁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