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苍术煎药最佳方法。方法:本实验通过拟定三种煎煮方法:A不浸泡后下、B浸泡煎煮、C浸泡后下,以及五个煎煮时间段:5min、10min、15min、20min、25min,对苍术药材煎煮,并进行平行实验,所得汤液用挥发油测定器,测定汤液中所含挥发油的含量及浸出物的含量。计算挥发油提取率和浸出物得率。结果:挥发油提取率以浸泡后下10min为最高,浸膏的出膏率则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野菊花制汤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朝  薛泉 《陕西中医》1999,20(3):135-136
通过对野菊花采用不同方法和时间进行煎煮所得汤液中挥发油及浸膏进行含量测定,证明野菊花煎煮5min左右汤液中挥发油煎出率较高,且以浸泡后下煮最高,10min后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挥发油煎出率明显下降,而非挥发性水溶性成分则随煎煮时间的延长而煎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石菖蒲采用直接煎煮、浸泡煎煮、浸泡后下的方法,考察煎煮不同时间所得汤液中挥发油及浸膏的含量。结果:石菖蒲煎煮10min汤液中挥发油煎出率较高,以浸泡煎煮者为最高。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汤液中挥发油的含量显著下降;而浸膏则随煎煮时间的延长而煎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当归采用不同方法和时间进行煎煮所得汤液中挥发油及浸膏进行含量测定,证明当归煎煮10min左右汤液中挥发油煎出率较高,且以浸泡后下者为最高,10min后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挥发油煎出率明显下降,而非挥发性水溶性成分则随煎煮时间的延长而煎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5.
赵海峰  李雪宁 《陕西中医》1998,19(11):517-518
通过对柴胡采用不同方法和时间进行煎煮所得汤液中挥发油及浸膏进行含量测定,证明柴胡煎煮10min~20min汤液中挥发油煎出率较高,且以浸泡后下,回流煎煮者为最高,20min后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挥发油煎出率显著下降,而非挥发性水溶性成分则随煎煮时间的延长而煎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莪术制药工艺。方法:对莪术采用直接煎煮、浸泡煎煮、浸泡后下的方法,考察煎煮不同时间所得汤液中挥发油及浸膏的含量。结果:莪术煎煮15min汤液中挥发油煎出率较高,以直接煎煮者为最高,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汤液中挥发油的含量显著下降,而浸膏则随煎煮时间的延长而煎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提高甘松在汤剂中浸膏及挥发油的含量方法 通过对甘松采用不同方法和时间进行煎煮所得汤液中挥发油及浸膏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甘松煎煮5 min汤液中挥发油煎出率较高,以浸泡后下者为最高.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汤液中挥发油的含量显著下降,而浸膏则随煎煮时间的延长而煎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后下中药的最佳煎煮时间。方法:测定了4种芳香类中药饮片在不同的煎煮时间内挥发油得率和浸膏得率。结果:挥发油在汤液中的含量以浸泡煎煮5min最高,但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汤液中挥发油的含量显著下降,而出膏率随时间递增。讨论:药物中挥发性成分的损失率与煎煮的时间有关,以浸泡煎煮5min最高,但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挥发性成分损失越多,同时,非挥发性成分溶出的越多。  相似文献   

9.
广藿香制汤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侯淑珍  赵锦  赵铭  刘普查  张焕娣 《陕西中医》2006,27(11):1428-1428,1431
目的:找出广藿香制汤剂的最佳煎煮方法和最适宜的煎煮时间。方法:本实验测定了3种不同煎煮方法和6个不同时间得到的广藿香汤液中挥发油含率和浸膏得率。结果:挥发油在汤液中的含率以浸泡煎煮5min最高,但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汤液中挥发油的含量显著下降,而出膏率随时间递增。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芳香性中药羌活制汤剂的最佳煎煮方法和最适宜的煎煮时间。方法:本实验测定了3种不同煎煮方法和6个不同时间得到的广藿香汤液中挥发油含率和浸膏得率。结果:经比较得出:挥发油在汤液中的含率以浸泡后下的方法煎煮20min时最高,但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汤液中挥发油的含量显著下降,而出膏率随时间递增。  相似文献   

11.
煎煮方法对砂仁、豆蔻挥发油煎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海峰  边静 《陕西中医》1996,17(10):472-472
通过对砂仁、豆蔻药材不同煎煮时间与汤液中挥发油含量关系的探讨,认为:砂仁宜浸泡后下文火煎煮1~3min左右,豆蔻宜浸泡后下文火煎者1min左右或临用时制成袋泡茶剂的形式浸入热药液中焖5min左右使汤液中挥发油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白豆蔻制汤剂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白豆蔻制汤剂的最佳煎煮方法和最适宜的煎煮时间。方法:本实验测定了3种不同煎煮方法和6个不同时间得到的白豆蔻汤液中挥发油含率和浸膏得率。结果:挥发油在汤液中的含率以浸泡煎煮2min最高,但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汤液中挥发油的含量显著下降,而出膏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增。结论:本研究的工艺可用于白豆蔻煎煮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3.
砂仁不同煎煮方法对提取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砂仁制汤剂的最佳煎煮方法和最适宜的煎煮时间.方法:本实验测定了3种不同煎煮方法和5个不同时间得到的砂仁汤液中挥发油含率和浸膏得率.结果:挥发油在汤液中的含率以浸泡煎煮5min最高,但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汤液中挥发油的含量显著下降,而出膏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增.结论:本研究的工艺可用于白豆蔻煎煮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益智仁最优煎药方法。方法采用浸泡煎煮、浸泡后下、直接后下三种煎煮方法提取中药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对三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分析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以浸泡后下5~10 min为最佳提取方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浸泡后下所得的甘松挥发油共分离出34个峰,鉴定出2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89.9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甘松最优煎药方法。方法:采用浸泡煎煮、浸泡后下、直接后下三种煎煮方法提取中药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对三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分析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以浸泡后下为3~10min提取方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浸泡后下所得的甘松挥发油共分离出26个峰,鉴定出16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93.56%。  相似文献   

16.
对肉桂采用不同方法和时间进行煎煮,将其所得汤液中挥发油及浸膏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证明肉桂煎煮以浸泡后下者为最高,且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挥发油煎出率呈高-低-高变化,而非挥发性水溶性成份则随煎煮时间的延长而煎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煎煮条件对煎剂中砂仁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探讨砂仁破碎程度、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三因素对砂仁煎煮液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要得到较高挥发油含量的煎液,应将砂仁壳与种子均破碎、不必浸泡、煎煮10min。  相似文献   

18.
辛夷煎剂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辛夷煎剂的最佳煎煮方法和最适宜的煎煮时间。方法:选择3种不同煎煮方法和6个不同煎煮时间得到若干种辛夷汤液,分别测定其挥发油含量和浸膏得率。结果:挥发油在汤夜中含量以浸泡煎煮2min最高,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挥发油的含量呈快速下降趋势,而出膏率随时间的延长却逐渐增高。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改进辛夷的煎煮方法提供了科学数据,也可为工业提取辛夷有效成分的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煎煮方法和时间对川芎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不同煎煮方法和时间对川芎挥发油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浸泡后下、浸泡后直接煎煮及直接后下 3组 ,每组煎煮时间分别是 5、1 0、2 0、30 min。结果 :川芎挥发油含量是浸泡后下 >浸泡后直接煎煮 >直接后下 ,且以煎煮1 0 min为最高 ;浸膏得率以浸泡后下最高。结论 :川芎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临床需要区别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给喜古纳—3汤煎煮工艺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次服用剂量250ml水,浸泡5min,煎煮15min(即A3B1C1的方案)。煎煮时间是影响煎煮液中蒽醌类成分溶出量的主要因素(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