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传,有一个黄痨病人(黄疸),面色姜黄,眼睛凹陷,极度消瘦,找到华佗说:"先生,请你给我治治病吧。"华佗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医生们还没有找到治疗黄痨病的办法,我也是无能为力呀!"  相似文献   

2.
茵陈     
《亚太传统医药》2006,(2):75-75
<正>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相似文献   

3.
杏林亭     
相传,东汉末年,华佗给一位妇人治病。华佗见她骨瘦如柴,脸似黄纸、两眼杏黄,认定她得了“黄痨病”,便对她说:“你这病一时治不好,先回去吧。”一年后,华佗见她病已好,身体很胖,脸泛红晕,便问她是谁治好的。妇人说:“没找人治过。”又问:“吃过什么药吗?”妇人答:“没有。”华佗惊奇,心想:“这病人没有吃药,病怎么会好呢?”于是又问她:“你平时除了吃饭菜之外,还吃了些什么?”妇人答:“只到山上采些野蒿头当饭吃。”“吃了多长时间?”“一个多月。”于是,华佗请她  相似文献   

4.
传说华佗给一黄痨(黄疸)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伦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  相似文献   

5.
曹操考华佗     
华佗,医术高明,医学知识渊博。一次,曹操想考考华佗的才华,写了一首诗,叫主簿杨修送与华佗: 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初入其境。长生不老,永远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接骨医生,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华佗看后对杨修微微一笑,说:“相爷出题考我也。”于是,挥笔直书,写出了诗意中的药名。杨修转交给曹操。曹操阅后大喜,赞说:“华佗果真是名医!”  相似文献   

6.
华佗和扁鹊都是后汉以前的名医,他们都具有多方面的医学才能与高尚的医德。华佗淡于名利,沛相陈珪举他作孝廉,太尉黄琬征他去作官,他都不受。《三国志·华佗传》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以性格倔强,不喜逢迎而得罪曹操被杀,他除长于外科手术及针灸外,对汤药和切脉也很熟悉,他处方“心识分铢,不假称量”,王叔和《脉经》中,不少引《华佗脉法》之文,华佗又是医疗体育的专家,创《五禽戏》流传至今。扁鹊可谓  相似文献   

7.
年逾百寿的张学良将军说:“宽宏大量益长寿。”百岁老人孙越琦说:“做事无愧于心,就心安理得,就可以活得长些。”百岁寿星马寅初说:“心理健康人长寿。”百岁寿星郎静山说:“从事创造性劳动有益健康。”119岁寿星库尔班亚克说:“我的长寿秘诀是早睡早起,起居有常。”107岁寿星黄双凤说:“我这一百多岁是大山给的。青山绿水育人寿。”104岁寿星章金女说:“顺乎自然即养生。”105岁寿星陈椿说:“我长寿的秘诀是可喜不大喜,可忧不大忧。”105岁寿星向多本说:“甘于淡泊名利人长寿。”104岁寿星喻育之说:“广交良友,有益健康。”…  相似文献   

8.
华佗     
华佗,姓华,名勇,字元化,华佗乃其号(天竺语“药神”之意)。东汉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生于东汉永初四年(公元110年),卒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华佗年青时,曾游学徐州。他通晓各科,善于养生,故《后汉书》有“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沛国丞相陈珪、汉太尉黄琬聘请  相似文献   

9.
黄子卿先生是中国物理化学界的泰斗之一。北京大学教授陈守良等人80年代开始研究“耳朵认字”现象的时候,去给黄子卿先生汇报,给黄老先生讲了半天“耳朵认字”的实例,黄子卿先生说:“我不相信你那个‘耳朵认字’。”陈守良说:“没关系,您以后有机会看到您就会信。”后来黄子卿的学生蔡生明(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的小女儿诱发出了“耳朵认字”的功能,蔡生明就带着他的小女儿到黄老面前,黄老先生亲自测试,测试结果证实“耳朵认字”是真实的。黄子卿先生当场就给予肯定:“行行行,你们去搞吧。”这就是老一辈科学家的态度。尊重事实…  相似文献   

10.
对症下药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05,25(12):6-6
《三国志》中记载说:府吏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里就诊,都是头痛发烧,所患的病状恰好相同.华佗诊断以后说:  相似文献   

11.
华佗遇难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14,(3):541-541
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说:华佗长期离家想回去,于是说:“刚才得到家信,正想马上回家一趟。”到了家,以妻子患病来推托,多次请求延长假期而不返回。曹操多次写信催他回来,又下令郡县官员使他离去。华佗仗恃自己的才能而厌恶食俸禄侍候他人,仍不上路。曹操大怒,派人前往调查:如果他的妻子确实患病,赏赐小豆四十斛,放宽假期;  相似文献   

12.
食疗与食医     
说到“食疗”,翻开医史比比皆是,这里先列三个医案: 1.仓公(淳于意)为齐国淳于司马治病。淳于司马因食马肝太饱,又急忙行走,随即泄数十次,仓公诊断为“迥(音洞,通“透”)风”。让病人服“火齐米汁”,连服七、八天就痊愈了(事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2.华佗在路上,遇到一位愚咽喉阻塞不能吞食的病人,便叫他服用卖饼家作调味汁的蒜泥黄齑菜水。病人照办之后,立即吐出寄生虫,病就好了(事见《三国志·华佗  相似文献   

13.
<正> 古书“省略”的原因,主要是古代文学和书写条件的限制,鲁迅《门外文谈》说:“大原因是字难写,只好节省些。”目前医古文著作的“基础知识”只提到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的省略,尚未述及一种值得引起注意的语法现象:为了突出修饰语,可以省略中心词。例如陈寿《华佗传》:“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这一句中“病”字后面就是省略了中心词“虫”。“车边病”就是“车旁悬挂之病虫”。如果不知这种省略,也许会把“车边病”三个字误解为:“在车边生病”,那就会闹出笑话。同样是上述一句话,范晔《华佗传》写法就不同:“客车边有物,必是逢我翁也。”这里“物”字也就是指“病虫”,它是致病之物。对照陈寿与范晔两人写的《华佗传》,  相似文献   

14.
一个木匠带着一帮徒弟干活,不小心将手表掉在了刨花堆里。徒弟们心急火燎,东翻西寻,就是找不着。天色已晚,只得放弃。一个小时后,木匠的小儿走过来:“爸爸,我帮你找到手表了。”木匠很是惊讶。小儿说:“你们走后,我在黑暗里等,听见手表的‘滴答’声,顺着声音一摸,就找到了。”木匠问:“你怎么知道我的手表在走呢?”小儿回答:“你那么喜欢它,怎么能让它停摆呢?”  相似文献   

15.
华佗(?~208).又名■,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系我国东汉时期名医,为中医外科学鼻祖,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民间有许多关于华佗的事迹代代流传。在范晔《后汉书·华佗列传》中说其“为人性恶。”据晋朝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的序文中言及“华佗性恶矜技,终以戮死。”“性恶”者,清高孤傲之谓也;“矜技”者,以技为恃也。华佗之所以形成这种“性恶”的特殊性格.无疑有其客观而复杂的原因。就此问题,笔者从下列几点作一浅析。l时代背景华化生活在东汉末年,时值汉恒帝、灵帝、献帝时期,其间政治腐败,人祸天灾接题不断…  相似文献   

16.
陈忠明 《陕西中医》2009,30(12):1694-1695
1古代文献对走黄,内陷的论述“走黄”之说,始见于《疡科经验全书·疔毒》:“疔疮初生时红软温和,忽然顶陷黑,谓之癀走,此证危矣”。又《外科正宗·疔疮论第十七》说:“凡见是疮,便加艾条,殊不知头乃诸阳之首,……再加艾条,火益其势,逼毒内攻,反为倒陷走黄之症作矣。”关于“走黄”二字的解释,诸说不一。有的说“黄即毒也”,有的说“黄即横,散也”。  相似文献   

17.
再世华佗 一次出诊的途中,华佗碰到有人出殡,他看见棺材缝里流出来的血,还像活人的血,经过抢救,终于救活在棺材里假死的产妇,被人们誉为“神医”。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三国演义》说他能为曹操开头颅治其头风病。后人用“再世华佗”来赞扬医生的医术高明。  相似文献   

18.
日本弘前大学副教授松木明知先生的《麻醉科学史最近的认识——汉名医华佗实际是波斯人》一文,松木先生的主要论据及其旁证。 (一)主要论据:华佗是中世纪波斯语“Xwadag”的谐音,即波斯文的王、神,因此说华佗原来不是人名,该语是对长上的尊称,是主君、阁下、先生的意思。并指出这里应是“长于医术的先生”。 (二)旁证: (1)华佗活了九十多岁,可能因为他  相似文献   

19.
头晕头痛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症状,轻则时隐时现,若即若离,重则昏天暗地,欲生不得,欲死不能。三国时的曹操就患有严重的头痛,当时请来著名的医生华佗诊治,华佗医生认为是脑中有异物,需用利斧打开头颅才可医治,曹操怒喝道:“汝来为云长复仇乎?”随即推出斩首。华佗为曹操的头痛丢掉了生命。我本人也自小就头晕,尤其是小时候一坐车就晕得很厉害,  相似文献   

20.
黄精的药用,首载于《别录》:“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而较早服食黄精的,是炎黄子孙的祖先黄帝。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说:“黄帝问天老曰:‘太阳之草名黄精,食之可以长生’。”将黄精用来治病的,是三国时的名医华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