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疗效.方法 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纳入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病人40例,生物反馈治疗主要根据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结果采用放松训练、Kegel训练及触发电刺激三种模式;针刺主要选取八髂穴(次髂、中髂、下髂)、长强穴,配合神庭、百会等督脉相关穴位.两种治疗方法每日各1次,每次各30 min...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生物反馈结合当归芍药散口服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将中医辨证为血瘀湿滞型的30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结合当归芍药散口服治疗,生物反馈每日1次,每次30min;中医治疗采用《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方,按照原方比例打粉,每次服40g,每日3次。治疗20d,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VAS评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临床总有效率73.3%。结果表明,生物反馈结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安全、有效,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结合心理疏导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17例,对每名患者进行10次(以上)生物反馈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予以适当心理疏导,应用疼痛VAS卡、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疼痛明显好转,痊愈2例(11.76%),显效7例(41.18%),有效8例(47.06%)。患者焦虑、抑郁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F-36得分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精力7个维度积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生物反馈结合心理疏导能够改善患者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症状,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慢性盆底痛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底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包括两类,即:慢性盆底一肛直肠系统疼痛综合征及慢性盆底-尿生殖系统疼痛综合征,前者如:肛门痛、肛周痛、尾骨痛(coccygodymia)、一过性肛直肠痛(proctalgia fugax)、肛提肌或梨状肌痉挛痛、会阴神经痛、盆底张力性肌痛以及幻肛痛等。后者如膀胱痛,前列腺痛,尿道痛,外阴触痛(dysesthetic),阴道前庭痛(vestibulodynia),阴囊痛和会阴痛等。国际疼痛学会(IAPS)对CPPS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行生物反馈治疗患者的资料。结果:44例坚持完成治疗的患者中,35例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示直肠感觉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较治疗前降低,盆底肌的反常收缩消失,恢复正常排便;6例排便次数,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较治疗前有所改善;3例无效。2例终止治疗后失访。总有效率为93.2 %。结论: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具有无创、费用低、无需住院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疗效,选取产后42d的产妇进行盆底肌电图及肛管压力测定,评估其盆底功能,将临床便秘症状明显的40例产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自己进行提肛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测定数据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情况改善不明显;但肛门压力及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女性产后盆底肛门压力及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盆底生物反馈疗法加针刺八髂穴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将60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的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加针刺八露穴,对照组单纯给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排便情况、肛门测压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排便情况各指标评分及肛门测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排便周期、排便时间、排便方式、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便质方面评分及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初始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阈值均下降,其中治疗组各指标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或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盆底生物反馈疗法加针刺八髂穴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3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10~30次,观察治疗前后排便情况,进行直肠肛管测压及结肠传输试验并作对比分析。结果:30例中有效23例,钡条排出率由治疗前的平均18.53%增至61.7l%(P<0.05),肛门一直肠抑制反射、直肠感觉阈值及直肠最大耐受阈值下降(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各种类型的功能性便秘,可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对肛管高压区、耻骨直肠肌及直肠下段三个部位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耻骨直肠肌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我们对42例耻骨直肠肌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采用此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电刺激模式:20min/次,3次/d,15次/周,均治疗2周。结果显示,随访3个月,患者排便症状改善情况:显效9例,有效2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1%(36/42)。患者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用力程度、肛门及骶后疼痛在治疗结束时、3个月随访时与治疗前相比改善均非常显著(P〈0.01);粪便性状在治疗结束时、3个月随访时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显著(P〈0.05)。患者治疗结束时肛管静息压、括约肌功能长度、直肠阈感觉容量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量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5)。结果表明,精确肛管高压区、耻骨直肠肌及直肠下段三个部位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有效地治疗耻骨直肠肌失弛缓型便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符合罗马Ⅲ标准并经直肠肛管压力测定、表面肌电评估诊断为以盆底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38例OOC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显示,38例患者经生物反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肛管肌电图均得到极大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4.21%(32/38)和71.05%(27/38);且生物反馈治疗疗效与患者年龄及性别呈直线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生物反馈疗法是治疗OO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cnce,SUI)和压力/急迫混合性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MUI)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5月-2007年6月对40例轻中度女性尿失禁患者(SUI 22例,MUI 18例),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训练治疗,治疗时间20-30 min,3次/周,疗程2个月。结果40例均获随访,平均8.9(3-14)个月。治愈14例(35.0%),改善16例(40.0%),无效10例(25.0%),总有效率为75.0%;其中SUI有效率为77.3%(17/22),MUI有效率为72.2%(13/18)。除少数患者插入探头时有轻微不适感外,无其他明显不适,无阴道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但有5例治疗有效的患者症状复发。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轻中度SUI或MUI安全有效、治愈率较高。治疗后如能继续坚持Kegel操盆底肌锻炼有助于预防尿失禁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观察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选取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为SUI患者56例,其中男9例,女47例,平均(46±5)岁。采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每次32min,每天1次,6周为1疗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排尿日记和尿动力学测定,并随访2个月疗效。结果56例全部完成治疗。其中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10例(17%),漏尿点压测定无漏尿发生7例(13%)。治疗后总排尿次数(8±2)次/24h、总漏尿事件次数(7±2)次/24h,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5±4)次/24h、(12±3)次/24h(均P〈0.05);最大排尿量、正常尿意膀胱压测定容量、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漏尿点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分别为(256±47)L、(260±48)mL、(277±46)mL、(96±10)cmH2O和(62±7)cmH,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43±35)mL、(135±37)mL、(162±33)mL、(79±12)cmH2O和(54±6)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时和2个月后有效率为91%和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是治疗SUI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总结评价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效果及结肠的病理变化,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4例STC的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84例STC患者结肠传输均明显减慢,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平均1次/(6.8~9.4)d,92.9%患者依靠服用泻剂排便,97.6%患者伴有盆底肌功能不良.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出口梗阻型便秘行经肛双吻合器直肠前后壁粘膜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因出口梗阻型便秘收住院的总共132例,平均年龄51.36(21~81)岁,其中男性43例,平均年龄54.72(21~81)岁;女性89例,平均年龄49.74(22~80)岁。经排粪造影、肛管测压、结肠运输试验、结肠镜检,确诊为出口梗阻型便秘。其中合并混合痔93例,肛乳头瘤52例,盆底松弛综合症89例、盆底失驰缓综合症63例,均施行STARR术。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一般护理、术后体位及尿管护理、疼痛护理、输液护理、饮食及排便护理、肛门理疗及坐浴护理、出院指导。结果患者住院满意度达100%。术后6~12个月随访,77%的患者术后排便通畅,无肛门坠胀及不尽感,12%患者偶尔出现排便困难,通过饮食调节可缓解。11%患者自觉排便状态无明显改善。结论针对不同患者找出护理的关键所在,有重点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盆腔四重造影在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出口梗阻性便秘(OOC)患者盆底形态变化和盆腔脏器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59例经物理检查初步诊断为OOC的患者和12例正常自愿者行排粪造影,结合盆底、膀胱造影,女性阴道放置浸钡标记物(四重造影)检查,测量肛直角、会阴位置、盆底腹膜位置、膀胱位置。结果在59例OCC患者中,经盆腔四重造影诊断直肠内脱垂46例,盆底腹膜疝29例,直肠前突7例,盆底肌痉挛综合征7例,会阴下降综合征5例;还发现膀胱脱垂6例,子宫后倾或脱垂10例。与正常自愿者相比,OOC组力排相肛直角明显增大(P<0.05),静息相和力排相会阴异常下降(P<0.05,P<0.01),力排相盆底腹膜位置下降非常显著(P<0.01)。OOC组中伴泌尿系症状者静息相和力排相膀胱位置均显著低于正常自愿者(P<0.05,P<0.01)。结论盆腔四重造影可有效诊断直肠内脱垂和直肠前突;对临床症状隐匿、物理检查难以诊断的盆底腹膜疝以及膀胱、子宫脱垂提供了诊断依据;有助于选择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防治肛肠病术后疼痛的疗效,回顾分析106例肛肠病手术患者资料,按止痛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一组术时注射复方长效止痛剂止痛(治疗组,60例),一组术后给予止痛药止痛(对照组,4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5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59/6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3.9%(34/46)。治疗组止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防治肛肠病术后疼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体操锻炼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新式的盆底肌锻炼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力状况,治疗前后漏尿量及尿垫试验的结果,并采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均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力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795,P=0.0132)。观察组患者的漏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6及12个月后,患者尿垫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9441,P=0.0032)。结论盆底肌锻炼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