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SD大鼠制作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组)。S组经股静脉给予与R组相同的速率及容积的生理盐水输注15min,停药10min,然后行剖腹和关腹,但不进行缺血-再灌注;IR组同S组一样给予生理盐水的输注,然后进行缺血45min和再灌注2h;R组股静脉用微量泵给予瑞芬太尼1μg·kg-1·min-1预处理,持续给药15min,停药10min,然后进行缺血-再灌注。光镜下观察三组组织学病理改变,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和ICAM-1相对灰度值。结果光镜显示R组的损伤程度小于IR组。与S组比较,IR组和R组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NF-κB和ICAM-1相对灰度值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中ALT、AST水平、肝组织NF-κB和ICAM-1相对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能够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时损伤的程度,可能与抑制NF-κB的活性,从而减少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常温下异氟醚麻醉对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探讨异氟醚抗炎作用参与减轻肝脏IR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大鼠行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进行手术但不阻断入肝血流;B组,1%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行部分肝脏IR;C组,大鼠仅接受1.0 MAC异氟醚吸入麻醉,不阻断血流;D组,采用1.0 MAC异氟醚麻醉,并建立肝脏IR模型.肝脏IR损伤模型通过夹闭肝动脉和门静脉左支(支配肝左叶和中叶)建立,造成约70%肝脏缺血60min,再灌注3h,立刻取肝组织和血液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转录水平,并进行HE染色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B组血清ALT、AST水平和ICAM-1的表达、MPO活性明显高于A、C、D组(P<0.05),而D组明显高于A、C组(P<0.05);抑制肝脏再灌注后ICANI-1的表达以及MPO的活性(P<0.05).结论 异氟醚麻醉减轻肝脏IR损伤,可能与抑制ICANI-1和减少中性粒细胞(PMN)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I组)和七氟醚Wortmannin组(SW组),每组12只.除SH组外,IR组、SI组和SW组建立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 ALT)含量,并取再灌注的肝组织用ELISA法测IL-1β浓度,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的p-PI3K、p-Akt(ser473)、Akt等表达量;用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肝细胞损伤及坏死情况.结果 与SW组比较,SI组ALT、AST和IL-1β浓度明显降低(P<0.05),且p-PI3K、p-Akt(ser473)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肝组织损伤减轻.结论 七氟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供肝保护的机理.方法 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Kamada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均分为三组.移植肝再灌注前30 min,P100组和P50组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和50 mg/kg;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 ml/kg作为对照.于肝脏再灌注6 h抽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ELISA法测定肝组织核因子(NF)-κB p65转录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 再灌注6 h后,P100组、P50组大鼠血浆ALT、AST活性较C组明显降低(P<0.01);P50组ALT、AST活性较P100组增高(P<0.01).与C组相比,P100组和P50组在再灌注6 h大鼠肝组织NF-κB p65转录因子活化水平、TNF-α、IL-1β、ICAM-1 mRNA明显降低(P<0.01).P100组大鼠在再灌注6 h肝组织NF-κB p65转录因子活化水平、TNF-α、IL-1β、ICAM-1 mRNA表达明显低于P50组(P<0.01).结论 丙泊酚能抑制大鼠局灶性肝缺血-再灌注时NF-κB的活化,进而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肝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NF-κB与ICAM-1在脑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肝脏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mRNA表达与脑组织NF-κB、ICAM-1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肝脏IR是否可导致脑组织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健康雄性Wiste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I组)、缺血30min再灌注组(IR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1h组(IR 1h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2h组(IR 2h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4h组(IR 4h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肝脏TNF-α及脑皮质、海马和下丘脑区NF-κB、ICAM-1的表达情况,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肝脏IL-1βmRNA表达情况.结果:肝脏IR导致肝脏明显的损伤,表现为血清GPT、AKP、γ-GT升高(P<0.01),肝组织中TNF-α、IL-1β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肝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甚至细胞坏死.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组织HE染色可见脑细胞水肿,甚至个别脑细胞坏死.与对照组比较, I组和IR组大鼠脑皮质、海马和下丘脑中NF-κB、ICAM-1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 1h组、IR 2h组和IR 4h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IR 1h、IR 2h、IR 4h组与对照组、I组、IR组比较,各部位脑组织NF-κB、ICAM-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各组大鼠不同部位脑组织间NF-κB、ICAM-1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IR对脑组织可产生损伤性影响,NF-κB、ICAM-1介导的炎性细胞反应,参与了脑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移植后再灌注早期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和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移植模型,供肝在林格液中保存2 h,实验分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组)3组,IP组于供肝切取前夹闭第一肝门10 min,然后开放10 min.分别于移植再灌注后1、2、4及6 h抽血进行肝酶学检查,切取肝脏作NF-κB活性、TNF-α和ICAM-1表达的测定.结果 IP组肝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及IP组再灌注后移植物的NF-κB活性明显增强,且在1、2 h达高峰,4 h后减弱,TNF-α和ICAM-1表达也随之增加;同对照组相比,IP组的NF-κB活性降低,并且在1、2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ICAM-1表达亦降低.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于供肝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再灌注早期NF-κB的活性,减少了TNF-α和ICAM-1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了移植物再灌注早期的炎症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吸人纯氧30 min,间隔30 min后仅开腹;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吸入纯氧30 min,间隔30 min后行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4 h;异氟醚预处理组(Iso组)吸入1.4%异氟醚30 min,间隔30 min后行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4 h.于再灌注4 h时处死大鼠,留取肝脏及腹主动脉血5ml.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Iso组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TNF-α含量升高,肝组织MPO活性升高,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0.01),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Iso组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降低,肝组织TNF-α含量降低,肝组织MPO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1.4%异氟醚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释放、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肝组织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8.
吕志坚  贾珍  刘磊  吴灿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11):1055-1059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减轻高原地区肝包虫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进而为肝包虫病手术中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泡型肝包虫手术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2~68岁,体重40~90 kg,ASAⅠ或Ⅱ级,Child-Pugh分级A级。随机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EV组)与对照组(TIVA组)。SEV组持续性吸入2%的七氟醚,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TIVA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采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和丙泊酚1.5~2.5μg/ml靶控输注,间接追加顺式阿曲库铵。记录麻醉诱导前(T_0)、肝门阻断(T_1)、肝门开放(T_2)、缺血-再灌注1 h(T_3)、6 h(T_4)、24 h(T_5)两组患者ALT、AST、乳酸(La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浓度,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NF-κB、ICAM-1蛋白相对含量,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肝衰竭发生等情况。结果 T_2—T_5时,SEV组ALT、AST、Lac、MDA、TNF-α、IL-1明显低于TIVA组(P0.05),NF-κB和ICAM-1蛋白相对含量明显低于TIVA组(P0.05),SOD活性明显强于TIVA组(P0.05)。SEV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TIVA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TIVA组(P0.05),肝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TIVA组(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减轻高原地区肝包虫手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减少炎性因子生成、增强肝脏自由基清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IκB)传导通路影响.方法 制作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雌激素组(I/R+ E2 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后1、3、6h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和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NF-κB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抑制蛋白(IκB-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再灌注后I/R组在各时相血清ALT、AST均显著高于I/R +E2组,并于6h达到峰值(P<0.05).与I/R+E2组和Sham比较,I/R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IκB-α表达降低,而NF-κB表达增高(P<0.05);ICAM-1 和MDA的结果变化和NF-κB表达水平变化类似,SOD呈相反变化.在光镜下观察,I/R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窦淤血,肝细胞水肿变性,肝细胞片状坏死,在Sham组和I/R +E2组上述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结论 雌激素对肝切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雌激素影响NF-κB/IκB传导通路、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4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3组,各8只:假手术组(Sham组),只进行手术操作不做其他处理;肢体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双后肢缺血4h、再灌注6h;七氟醚组(S组)于再灌注前吸入2.5%七氟醚6h。IR、Sham组只吸入氧气。实验结束断头处死大鼠,于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摘取肝脏测定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S组ALT、AST、MDA、TNF-α和IL-6含量升高,SOD含量降低(P<0.01),肝组织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S组ALT、AST、MDA、TNF-α和IL-6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P<0.05),肝组织损伤减轻。结论七氟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右肝癌切除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右肝癌手术切除患者40例.ASAI或II级,术中经第一肝门阻断.血流阻断时间10~30min.随机分为2组(n=20):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两组麻醉维持期间均保持脑电双频谱指数40-50。s组麻醉诱导后吸入1MAC七氟醚(呼气末浓度).30min后洗脱15min。于麻醉诱导前(T0)、缺血再灌注即刻(T1)、1h(T2)、6h(T3)抽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以及肝脏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缺血再灌注即刻.1h、6h血清ALT.AST,LDH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IR组比较,s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相应各时点血清ALT.AST、LDH含量均降低.肝组织匀浆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加(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对右肝癌切除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干细胞在大鼠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构建稳定细胞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组(IR组)、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脂肪干细胞回填组(ADSCs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上腹正中切口,暴露并离断肝脏韧带,不做其他处理。IR组用动脉夹夹闭肝门阻断血流,肝素注射液灌注15 min,不给药。ADSCs组在肝素注射液灌注后30 min尾静脉注射1×106 ADSCs。手术后24 h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线粒体活性;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Bax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AST和ALT水平、MDA含量较高,SOD含量较低(P0.05),线粒体活性较弱。病理切片结果显示,IR组肝细胞出现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严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IR组较假手术组ICAM-1、Bax表达增多。与IR组相比,ADSCs组AST和ALT水平、MDA含量较低,SOD含量较高(P0.05),线粒体活性较强,炎性细胞浸润较少,ICAM-1、Bax表达减少。结论大鼠脂肪干细胞对大鼠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程度进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LCVP)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30~65岁,BMI 20~26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四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D组采取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DL组采取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联合控制性LCVP(CVP 1~5cm H_2O);L组采取控制性LCVP(CVP 1~5cm H_2O);C组为对照组,维持CVP在6~12cm H_2O。分别于肝门阻断前10min(T_0)、再灌注后2h(T_1)、6h(T_2)、12h(T_3)和24h(T_4)经颈内静脉采血检测血清NF-κB、细胞黏附分子-1(ICAM-1)、ALT和AST浓度,同时记录MAP、HR和CVP。结果 T_0、T_1时L组和DL组CVP明显低于C组和D组(P0.01)。与T_0时比较,T_1~T_4时四组NF-κB、ICAM-1、ALT和AST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T_1~T_4时DL组、D组和L组ALT、AST、NF-κB和ICAM-1浓度明显降低(P0.05)。T_1~T_4时D组和L组NF-κB、ICAM-1、ALT和AST浓度明显高于DL组(P0.01)。结论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联合控制性LCVP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患者,能减轻肝脏IR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体重250~300 g,成功建立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的大鼠心脏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n=15):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远隔缺血预处理组(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和远隔缺血预处理+七氟醚后处理组(RS组)。C组持续灌注150 min。IR组给予缺血-再灌注处理。R组给予远隔缺血预处理后,给予缺血-再灌注处理。S组给予缺血-再灌注处理,于再灌注初给予经2.4%七氟醚饱和的K-H液灌注2 min。RS组给予远隔缺血预处理后给予缺血-再灌注处理,于再灌注初给予经2.4%七氟醚饱和的K-H液灌注2 min。再灌注末,采用1%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测定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肌酸激脢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KB-α),核因子-κBp65(NF-κBp65),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基因-2(Bcl-2)和Bcl-2相关蛋白(BAX)的蛋白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IR组、R组、S组和RS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增加,CK-MB、IL-8、IL-6和TNF-α浓度,TLR4、HMGB-1、MyD88、NF-κBp65、Caspase3和BAX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IKB-α和Bcl-2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恶化。与IR组比较,R组和S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CK-MB、IL-8、IL-6和TNF-α浓度,TLR4、HMGB-1、MyD88、NF-κBp65、Caspase3和BAX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IKB-α和Bcl-2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与R组和S组比较,RS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CK-MB、IL-8、IL-6和TNF-α浓度,TLR4、HMGB-1、MyD88、NF-κBp65、Caspase3和BAX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IKB-α和Bcl-2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结论远隔缺血预处理和七氟醚后处理均可抑制TLR4/NF-κBp65信号通路和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两者联合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独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40只,体重250~280 g,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脂肪乳组(Ⅰ组)和乳化异氟醚组(EI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8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IR组、Ⅰ组和EI组于尾静脉分别输注0.9%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30%脂肪乳和乳化异氟醚2 ml/kg(液态异氟醚体积比为8%),给药时间30 min,停止给药后30 min制备模型.于再灌注180 min时抽取心脏血后处死大鼠取心脏,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肿瘤细胞坏死因子a(TNF-a)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心肌细胞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3组心肌梗死面积增加,血浆TNF-α浓度升高,心肌NF-kB p65和ICAM-1表达上调(P<0.05);与IR组和I组比较,EI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血浆TNF-a浓度降低,心肌NF-κB p65和ICAM-1表达下调(P<0.05).结论 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NF-kB和ICAM-1表达,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建立70%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缺血-再灌注组)、15d-PGJ2预处理组(15d-PGJ2组)及15d-PGJ2+GW9662预处理组(15d—PCJ2+GW9662组)。再灌注后,取静脉血检测肝血清酶(ALT、AST)水平,取肝脏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3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Je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均增加(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15d—PGJ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而15d-PGJ2+GW9662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5d—PGJ2组相比,15小PGJ2+GW966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PPARγ途径抑制NF—κB活性,减少TNF—α和ICAM-1炎症介质的释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C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处理组(A组)、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处理+锌原卟啉(ZnPP)预处理组(B组)。通过夹闭大鼠肝门静脉,肝动脉及胆管建立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共缺血1h,再灌注6h。C组和IR组:实验全程机械通气吸入50%O2-50%N2;A组和B组:缺血即刻至再灌注结束期间吸入外源性50%O2-45%N2-5%CO2,C组、IR组、A组于实验前24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ml/kg,B组注射ZnPP 5mg/kg。于机械通气前(基础值)、缺血前即刻、再灌注即刻、再灌注后1、2、3、4、5、6h检测动脉血PaCO2;再灌注6h后取血清检测ALT、AST和TNF-α,并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O-1的相对量表达。结果与C组和IR组比较,A组和B组动脉血PaCO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IR组肝组织损伤严重,IR组、A组和B组血清ALT、AST和TNF-α含量、凋亡指数和A组HO-1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A组肝组织损伤减轻,A组和B组血清ALT、AST、TNF-α含量、凋亡指数和B组的HO-1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A组HO-1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肝组织损伤加重,血清ALT、AST、TNF-α含量、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HO-1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治疗性高碳酸血症通过上调HO-1有效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道淤血再灌注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被分成4组:单纯肠道淤血再灌注肝脏组(E组)、无肠道淤血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H组)、未处理组(S组),每组10只。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肝、肠系膜淋巴结肠道细菌移位率;镜下观察肝组织、肠黏膜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测定并计算肝组织NF-κb活化P65(P-P65)占P65的比例。结果:血清ALT、AST、TNF-α及肝组织MDA含量H组高于I组、E组高于S组(P0.05),肝组织SOD活性则相反。肝组织NF-κb、P-P65/P65值在E组、I组和H组较S组升高(P0.05),其中H组高于I组(P0.05)。结论:肠道淤血再灌注是加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肠道淤血再灌注能加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肠黏膜屏障受损致肠源性细菌移位,NF-κb被活化致炎症介质TNF-α等释放增加及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性损伤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IP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对照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C组)。后处理组于完全再灌注前,给予多次短暂复灌复停作为缺血后处理。分别于再灌注后1h、3h及6h抽血进行血清ALT、AST活性及TNF-α表达测定,免疫组化测定肝脏NF-kB活性及ICAM-1的表达。结果 与SO组比较,IR组及IPC组再灌注后大鼠血清ALT、AST活性明显增高,肝脏NF-kB活性明显增强,TNF-α和ICAM-1表达也随之增加;同IR组相比,IPC组的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降低,NF-kB活性及TNF-α和ICAM-1表达亦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够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通过抑制再灌注早期NF-kB的活性,降低了TNF-α和ICAM-1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七氟醚预处理中NF-κB的激活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30 min,开放再灌注120 min,随机分为6组.①对照组进行单纯心肌缺血/再灌注;②DMSO组于心肌缺血前15 min腹腔内注射二甲亚砜(DMSO);③PTN组于缺血前15 min腹腔内注射核转录因子-κB(NF-κB)特异性阻断剂小白菊内酯(PTN)500 μg/kg;④七氟醚组于吸入2.5%七氟醚30 min,继之15 min药物排出;⑤PTN+七氟醚组于七氟醚预处理前15 min腹腔内注射PTN;⑥七氟醚+FTN组于七氟醚预处理后即刻腹腔内注射PTN.实验中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实验结束用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法(TPT)测定心肌梗死范嗣.结果 平衡期,各组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PP)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PTN+七氟醚组和七氟醚+PTN组在吸入七氟醚期间HR、MAP和RPP明显降低,再灌注1 h和2 h引起各组MAP和RPP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52.48±6.04)%相比,七氟醚组的心肌梗死范围显著减少(33.73±5.72)%,而PTN+七氟醚组(52.60±5.01)%和七氟醚+PTN组(52.39±7.00)%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高于七氟醚组(33.73±5.72)%(P<0.05).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缩小了大鼠心肌梗死范围,而PTN阻断了七氟醚的心肌保护作用,NF-κB可能参与了七氟醚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