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1例BPH患者,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分成中度组和重度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0.2mg口服,每晚一次,连续服用3个月。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V)、剩余尿量(Ru)的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血压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服药1个月后,两组患者IPSS、QOL、Qmax、Ru均改善明显(P〈0.001)。服药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IPSS、QOL、Qmax、Ru与服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服药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各指标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坦索罗辛是治疗我国BPH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且无明显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坦索罗辛治疗血压正常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1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给予坦索罗辛0.2mg/d,并依据治疗前后IPSS评分、QOL评分、剩余尿量、血压变化等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PSS评分、QOL评分及剩余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坦索罗辛具有显效快、安全、经济、易接受的特点,可有效地降低尿道阻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a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对下尿路症状(LUTS)并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疗效。方法:严格按照人组条件选择LUTS并ED患者80例,分别应用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坦索罗辛组IIEF-5、IPSS、QOL三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非那雄胺组IPSS和QOI.明显好转。结论:与非那雄胺相比,坦索罗辛对LUTS并ED具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单用坦索罗辛(商品名:哈乐)治疗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坦索罗辛组、坦索罗辛+翁沥通组及坦索罗辛+保列治组,比较治疗后患者前列腺体积、IPSS症状评分、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变化以及药物费用。结果:三组在降低IPSS症状评分、增大最大尿流率、减少膀胱剩余尿和缩小前列腺体积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用坦索罗辛组药物费用最低。结论:单用坦索罗辛即可很好地控制BPH。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坦索罗辛对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176例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接受坦索罗辛治疗8周,对照组不接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以及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患者IPSS、QOL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IPSS、QOL均得到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坦索罗辛可有效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下尿路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了解盐酸坦索罗辛在治疗老年血压并发BPH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3例高血压并BPH患者,应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对血压的影响。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及QOL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在没有调整高血压治疗方案的前提下,患者的血压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对BPH并发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盐酸坦索罗辛联合抗感染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α1A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与机制。方法:6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及左旋氧氟沙星,对照组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均治疗6周。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在前列腺炎症状评分(P<0.05)及最大尿流率方面(P<0.01)均有较大改善。前列腺液中WBC下降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可松弛前列腺部尿道平滑肌,降低后尿道压力,缓解尿液前列腺反流,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联合坦索罗辛及单独应用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所致下尿路症状(LUT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2分的本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BPH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口服西地那非25mg,每日一次+坦索罗辛0.2mg,每日两次;对照组服用坦索罗辛0.2mg,每日两次,疗程8周.治疗后组间比较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生活质量(QOL)和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PSS明显下降,IIEF-5明显改善,QOL明显改善(P<0.05),两组Qmax和PVR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西地那非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所致下尿路症状优于单独应用坦索罗辛,并可以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坦索罗辛和非那甾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0例,平均年龄64.5岁,随机分为两研究组,两组患者治疗前I-PSS、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和前列腺体积的基线值差异比较无显著性意义,观察记录治疗12周前后I-PSS、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和前列腺体积的变化。结果坦索罗辛组治疗后I-PSS、Qmax和剩余尿最均有明显改善(P<0.05),非那甾安组治疗后剩余尿量有明显改善(P<0.05),坦索罗辛组比非那甾安组在改善I-PSS和Qmax方面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坦索罗辛较非那甾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起效快,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特别是在Qmax和IPSS方面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I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3月于门诊就诊的BPH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以每次口服盐酸坦索罗辛0.2 mg.每晚1次,连续服用12周的方案给药;对照组以每次口服盐酸特拉唑嗪2 mg,每晚1次,连续服用12周的方案给药,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I.)、最大尿流率(MFR),剩余尿量、血压等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PSS,Q(OL,MFR,剩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服药前后血压无显著变化.对照组血压有显著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5.7%,对照组为22.8%.结论:盐酸坦索罗辛可有效改善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和逼尿肌功能的诊断意义.方法:对95例BPH患者进行压力-容积和压力-流率测定.结果:95例BPH患者中BOO 57例,无BOO23例,其余15例为可疑或分析困难.BOO组前列腺体积大于无BOO组(62.4±16.1)cm^3 vs(41.0±7.1)cm^3(P<0.05),最大尿流率(Qmax)小于无BOO组(5.4±1.9)ml/s vs(12.4±5.0)ml/s(P<0.05),两组IPSS评分无差别(23.7±4.4)分vs(25.2±4.9)分(P>0.05).BOO组有逼尿肌不稳定收缩(DD34例,无BOO组D119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判断有无BOO存在,了解BPH患者的逼尿肌功能.IPSS不能判断患者的下尿路症状(LUTS)是否因BOO导致.BPH患者前列腺体积不足很大,但LUTS明显时,应行尿动力学检查.自由尿流率测定对BOO诊断有一定帮助.DI是无BOO患者发生LUT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轻中度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轻中度良性BPH合并OAB患者166例,分为轻度梗阻症状组(88例)(联合用药组48例及坦索罗辛组40例)和中度梗阻症状组(78例)(联合用药组36例及坦索罗辛组42例)。坦索罗辛组均服用坦索罗辛0.2mg,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均口服坦索罗辛0.2mg,每日1次,索利那新5mg,每日1次,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等。结果:在轻度梗阻症状组中,联合用药组治疗后在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残余尿无明显变化(P0.05),坦索罗辛组治疗后仅IPSS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其他方面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后联合用药组IPSS[(9.7±3.0)分vs(15.8±3.3)分]、储尿期症状评分[(8.1±1.7)分vs(12.3±3.1)分]、Qmax[(18.6±4.1)ml/s vs(14.2±2.3)ml/s]、OABSS[(5.3±1.3)分vs(9.7±2.7)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坦索罗辛组(P均0.05),而残余尿、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P0.05);在中度梗阻症状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明显优于治疗前,而残余尿无明显差异;坦索罗辛组治疗后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及残余尿较治疗前改善明显;联合用药组的OABSS优于坦索罗辛组[(4.8±1.5)分vs(6.5±2.5)分,P0.05],而在IPSS、Qmax、排尿期症状评分、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等方面与坦索罗辛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BPH轻中度梗阻症状合并OAB均有明显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单用可多华及联合得妥治疗Ⅱ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对87例平均每日排尿次数≥8次,夜间≥2次,每次尿量<200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8分,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3分,生活质量评分(QOL)≥3分,残余尿(PVR)≤100 ml,最大尿流率(Qmax)≥5 ml/s,前列腺重量2550 g,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μg/L,病程≥3个月的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44例和联合组43例。单药组口服可多华4 mg,每晚1次,共8周。联合组口服可多华4 mg,每晚1次;得妥4 mg,每晚1次。用药时间为8周。观察指标为IPSS,OABSS,Qmax,PVR,PSA,前列腺重量,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两组间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后联合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分别由(15.51±3.80)分、(9.47±2.31)分、(8.21±2.55)分、(4.07±0.83)分、(5.07±0.86)分、(36.19±21.21)ml降低到(11.49±2.75)分、(5.74±1.66)分、(4.44±1.62)分、(2.26±1.05)分、(2.37±0.76)分、(24.98±17.60)ml(P<0.01)。单药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分别由(16.50±4.27)分、(10.48±2.75)分、(8.55±2.69)分、(4.25±1.06)分、(5.36±0.72)分、(44.55±22.39)ml降低到(13.68±3.69)分、(7.98±2.34)分、(6.32±1.97)分、(3.23±0.99)分、(3.43±0.66)分、(38.30±20.20)ml(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联合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改善优于单药组(P<0.01),而排尿期评分及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PSA及前列腺重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急性尿潴留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可多华单用或可多华联合得妥均能改善Ⅱ度BPH合并OAB症状。可多华联合得妥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伴有或不伴有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尿液前列腺素E2(PGE2)的浓度,确定PGE2是否与BPH继发的OAB相关。方法:86例因下尿路症状(LUTS)就诊的BPH患者根据OAB症状评分(OABSS)分为OAB组和非OAB组。同时选取34例无LUTS的50岁以上男性为对照组。检测这些研究对象的尿液PGE2浓度,并检测BPH患者的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OABSS评分。OAB组给予口服坦索罗辛(0.2mg,1次/d)和酒石酸托特罗定(2mg,2次/d),非OAB组只给予坦索罗辛(0.2mg,1次/d)治疗。PGE2浓度除以尿肌酐浓度为标准化的尿PGE2值。结果:对照组PGE2浓度均明显小于OAB组和非OAB组(P均0.05);OAB组PGE2浓度高于非OAB组(P0.05)。经过12周治疗后,OAB组PGE2浓度随着OAB症状的改善明显下降(P0.05),而非OAB组PGE2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AB组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评分都和PGE2浓度无关(P均0.05)。结论:伴有OAB症的BPH患者尿液PGE2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者和不伴有OAB的BPH患者,并随着OAB的改善而下降。尿PGE2可作为BPH患者OAB存在与否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5.
血清PSA检测应用前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北京友谊医院开展PSA检测前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29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前列腺总体积、临床症状、临床分期、肿瘤Gleason分级以及治疗方法。PSA检测方法应用之前组117例(A组),PSA检测应用之后组178例(B组),采用t检验及X^2检验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平均年龄增加(P〈0.01),前列腺总体积增大(P〈0.01),肿瘤分期中位于晚期的肿瘤(T3+T4期)的患者比例增加(P〈0.01)。Gleason分级5-7分的中分化肿瘤比例增加,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比例增加(P〈0.01),而接受去势手术比例减少(P〈0.01)。以下尿路症状为主诉的患者比例两组均较高。站论PSA检测应用后确诊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趋于老年化,肿瘤恶性度增高,前列腺总体积增大,但肿瘤分化趋向于较高Gleason评分。早期应用PSA检测能够提高临床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HoLEP)和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lasia,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90例行腔内手术治疗的BPH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监测、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1、3、6个月复查指标,比较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QOL)等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术式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测量以及前列腺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EP组较TUR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膀胱冲洗时间、留管时间都较低(P0.01);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2组IPSS、QOL和Qmax均比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2组间比较并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LEP术与TURP术相比,近期手术效果相似,且手术安全性更好,可视为治疗BPH的较好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坦洛新(坦索罗辛)缓释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9月~2007年8月,选择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3例,给予高选择性a,受体阻断剂盐酸坦洛新(坦索罗辛)缓释片0.2mg,每晚1次,连服4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残余尿量(Ru)、前列腺体积、血压等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4周服药治疗,患者的IPSS评分及残余尿量明显下降(P〈0.01),而MFR与AFR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体积及血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坦洛新(坦索罗辛)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且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多沙唑嗪联合托特罗定与坦索罗辛联合托特罗定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下尿路症状(LUTS)的尿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BPH患者50例,采用随机非双盲方法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服用多沙唑嗪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剂、B组患者服用坦索罗辛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剂联合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对潴尿期与排尿期的相关尿流动力学指标,如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剩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排尿开始时膀胱压、膀胱顺应性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服药治疗12周后,两组Qmax、排尿开始时膀胱压、膀胱顺应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剩余尿量和最大膀胱容量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间比较,A组Qmax、排尿开始时膀胱压、膀胱顺应性均优于B组(P0.05),而两治疗组之间的剩余尿量及最大膀胱容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受体阻滞剂联合M受体阻滞剂治疗BPH能明显提高Qmax,降低排尿开始时膀胱压力,改善膀胱顺应性,且多沙唑嗪联合应用M受体阻滞剂优于坦索罗辛联合应用M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及对比联合应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和M受体阻滞剂(托特罗定)及单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治疗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集我院184例顽固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程4周至2年。所有患者均为应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2 mg,1次/d,治疗1周后LUTS症状无改善。入选病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坦索罗辛组89例继续应用坦索罗辛0.2 mg,1次/d,治疗4周;联合治疗组95例联合应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和M受体阻滞剂(托特罗定),给予坦索罗辛0.2 mg 1次/d+托特罗定2 mg 2次/d,治疗4周。分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储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最大尿流率(Qmax)检测,评估治疗后LUTS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坦索罗辛组储尿期IPSS、QOL总体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3.23±4.39)、(4.23±1.27)分下降到治疗后的(12.21±4.07)、(3.53±0.9)分,Qmax由治疗前的(12.31±8.39)ml/s上升到治疗后的(14.12±8.62)ml/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储尿期IPSS、QOL总体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4.45±5.31)、(4.45±0.79)分降到治疗后的(6.56±2.03)、(2.34±0.73)分,Qmax由治疗前的(11.41±9.21)ml/s上升到治疗后的(15.52±8.35)ml/s,与联合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184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联合应用坦索罗辛和托特罗定能明显缓解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和急性尿潴留发生。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醋酸氯地孕酮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32例接受醋酸氯地孕酮(CMA)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0 mg/d, qd),治疗18周后,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PSS/QoL)、最大尿流率、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并记录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 用药18周后,患者前列腺体积、IPSS、PSS?鄄排尿期症状评分、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IEF-5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最大尿流率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 醋酸氯地孕酮可较全面地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症状,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