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节镜下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近期疗效,探讨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对48例96侧病变行传统开放手术和42例84侧病变行关节镜下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手术并发症、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疗效、1a复发率等指标的优劣。[结果]关节镜组在切口长度、术后疼痛、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4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而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疗效、1a复发率与传统手术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关节镜下软组织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经济的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是关节镜在关节外手术中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关节镜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16例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为关节镜手术组56例,对照组为传统开放手术组60例,根据蔡斌等[1]疗效标准评价疗效,并对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应用、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经术后6个月~11年的随访,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关节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镇痛药物应用、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5项指标明显优于切开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疗效、复发率与切开手术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手术瘢痕小、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等优点,且疗效肯定,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73例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椎间盘镜微创治疗38例(椎间盘镜治疗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35例(开放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评价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对患者步态、交腿试验、并腿下蹲及弹跳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3(13~36)个月。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椎间盘镜组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椎间盘镜组术后出现切口血肿1例,经加压包扎、沙袋压迫后治愈,其余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开放手术组术后出现切口血肿6例,其中3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引流后治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间盘镜微创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可靠,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的适应证和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者22例38侧,其中Ⅰ度16侧,Ⅱ度18侧,Ⅲ度4侧。并与同期开放手术治疗的9例16侧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获随访6~30个月,根据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弹跳感等综合评价疗效,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治疗组:优33侧,良3侧,差2侧;伤口一期愈合36侧,皮下积液2侧。开放手术治疗组:优14侧,良1侧,差1侧;伤口一期愈合15侧,皮下积液1侧。所有病例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臀肌挛缩切断松解术操作安全,创伤小,痛苦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可靠。但必须严格控制其适应证,主要运用于Ⅰ、Ⅱ度患者,Ⅲ度患者慎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椎间盘镜下松解臀肌挛缩症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费用.[方法]随机将臀肌挛缩症患者分为椎间盘镜组和小切口组,选择8~14岁双侧普通型臀肌挛缩患儿共46例进行研究.对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和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切口长度椎间盘镜组小于小切口组(Z=3.999,P<0.001);术中出血椎间盘镜组与小切口组没有统计学差异(Z=0.41,P=0.68);术后出血情况椎间盘镜组和小切口组没有统计学差异(t =8.237,P=0.814);手术时间椎间盘镜组长于小切口组(t=3.21,P=0.002);治疗效果椎间盘镜组与小切口组没有统计学差异(x2 =0.41,P=0.47);住院费用椎间盘镜组高于小切口组(t=8.116,P<0.001).[结论]用椎间盘镜治疗普通型臀肌挛缩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费用较高,同时椎间盘镜容易损坏,为提高临床应用还需改进操作器械.  相似文献   

6.
背景:臀肌挛缩症十分常见,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功能受限,目前常用的手术矫正方法有两种:传统开放松解和关节镜下松解。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双侧一期松解与传统开放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协和医院199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双侧臀肌挛缩患者,其中应用传统开放松解治疗的患者19例,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的患者21例。收集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髋关节内收活动度、Harris髋关节评分(HHS)等治疗指标。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8个月。与传统开放手术组相比,关节镜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更长(P<0.05),但手术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疼痛明显减轻(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臀肌挛缩复发率及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内收活动度、HHS评分,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安全、有效,相对于传统开放松解手术在保证治疗疗效的基础上在许多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的臀肌挛缩症患者129例。其中,镜下组65例,予以关节镜辅助下等离子刀切除挛缩带及腱板松解术;开放组64例,予以传统开放松解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止痛药物使用人数比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价临床效果。[结果]镜下组切口长度短于开放组,镜下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组住院时间少于开放组,而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组术后止痛药物使用人数比例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镜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8%,而开放组为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以上,两组术后1年SF-36评分均较术前增高(P0.05),两组术后1年SF-36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组术后1年功能和疗效优良率92.31%,与开放组95.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肌挛缩症患者予以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不仅疗效确切,且具有创伤轻、并发症少、患者疼痛感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椎间盘镜下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椎旁肌肉的损伤程度。方法测量两手术组患者术前、术后24h及术后48h外周血中肌酸激酶浓度;于手术开始、术毕取椎旁肌肉组织,测量组织内肌酸激酶浓度,并行组织学观察,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椎间盘镜组与开放手术组比较,术中出血少,皮肤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外周血CK升高幅度小,椎旁肌损伤小。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对椎旁肌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开放手术相比有着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下等离子刀微创治疗成年人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疗效.方法 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关节镜监视下等离子刀松解治疗成人注射性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108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51例;年龄18~40岁,平均24岁.术前标记股骨大转子与臀肌挛缩带的范围、坐骨神经走行和手术切口.侧卧位,于股骨大转子切口5 mm,在臀肌挛缩带与皮下筋膜组织间钝性分离,制作关节镜手术工作腔隙.刨削刀清理臀肌挛缩带表面脂肪组织.关节镜监视下沿臀肌挛缩带前缘至后方,再沿股骨大粗隆后方,臀肌附着处弧形切断臀大肌挛缩束带.屈髋、内收、内旋髋关节,直到无弹响、无活动受限为止.结果 10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术后无复发、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臀部皮下积液3例,置管负压引流后痊愈.根据臀肌挛缩术后功能评分表,优91例,良7例,可3例.结论 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松解术治疗成人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创伤小、痛苦少、操作安全、疗效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
徐锋  高晓峰 《骨科》2012,3(1):16-17
目的 总结儿童肌注性臀肌挛缩症采用粗隆上微创切口手术治疗经验和价值.方法 对260例8.0~15.0岁肌注性臀肌挛缩症患儿,行粗隆上微创切口松解手术,并行随访评价.结果 260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经10个月~8年随访,依据夏榕圻疗效评定标准:优172例;良88例.优良率100%.结论 粗隆上微创切口手术松解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具有切口小、无张力、痛苦小、切口愈合快、美观、术后早期下地功能锻炼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应用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经验,并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 取臀部后外侧纵切口,彻底松解挛缩增厚的臀肌,术后6d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结果 48例中,优28例,良10例,可2例,差8例,优良率为79.17%;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7个月)。其中2例松解过度,8例刀口感染。结论 臀肌挛缩症患需手术治疗,手术对挛缩的臀肌进行彻底的松解,术后适时适度的进行功能锻炼,可达到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98例外臀肌挛缩症手术方法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更适合于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98例臀肌挛缩症根据功能障碍程度分别大粗隆上横切口20例,大粗隆后上方斜弧形切口20例及髂棘下外侧横切口58例进行松解,其中直视下松解78例。结果 通过对各组术后并发症的调查,结合87例随访进行分析比较,髋棘下外侧横切口组凶术皇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而大粗隆上横切口手术操作安全性低,易过多损伤。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早期锻炼  相似文献   

13.
98例臀肌挛缩症手术方法及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一种更适合于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98 例臀肌挛缩症根据功能障碍程度分别选择大粗隆上横切口20例,大粗隆后上方斜弧形切口20 例及髂棘下外侧横切口58 例进行松解,其中直视下松解78例。结果 通过对各组术后并发症的调查,结合87例随访进行分析比较,髂棘下外侧横切口组未见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而大粗隆上横切口手术操作安全性低,易过多损伤,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早期锻炼和功能恢复。结论 髂棘下外侧横切口能满足各种程度的臀肌挛缩松解术,且直视下手术操作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复发的原因,探讨再次行臀肌筋膜松解术并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复发患者15例(24侧),分析其术后复发原因,均采用臀肌筋膜松解+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复发的原因:3例(6侧)诊断及分型错误,9(14侧)例手术方式的选择不当,3例(4侧)术后未进行功能锻炼。本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8年(8月~3年)。术后疗效评价:优13例(21侧),良2例(3侧),优良率达100%,效果满意。结论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复发原因诸多,术者应掌握臀肌筋膜挛缩症的诊断、分型,熟悉解剖;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术中彻底松解,可获得满意的活动度,必要时进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20例重症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手术治疗。男16例,女14例,年龄7-22岁,均为双侧病变,并有幼年时臀部药物史。本文就其发病机制再认识,手术方式及术后自理等进行了讨论认为重症病例其病变范围广泛,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甚至髋关节外旋肌群和关节囊均可受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和传统开放切口行后路单节段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效果, 以评估小切口术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 12月至 2008年 6月, 对 70例下腰椎病变患者行后路单节段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将患者随机分为双侧棘突旁小切口组(36例)和传统切口组(34例)。小切口组: 男 20例, 女 16例;年龄 35耀64岁, 平均 52.0岁。传统切口组: 男 16例, 女 18例;年龄 38耀62岁, 平均 53.2岁。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肌酸激酶水平、多裂肌的横截面积、术后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间融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 12~24个月, 平均 16个月。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 X线投照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 但小切口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 1天及第 3天肌酸激酶水平、术后多裂肌横截面积、术后腰背痛 VAS、住: 时间、术后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方面与传统切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双侧棘突旁小切口或传统切口行后路单节段腰椎间融合术的疗效均满意, 但双侧棘突旁小切口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住: 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多裂肌萎缩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腔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静脉腔内激光(EVLT)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我科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0例(128条患肢)以及行EVLT治疗的患者120例(160条患肢),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主观感受改善程度(皮肤瘙痒、下肢酸胀沉重感等)、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数量、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1年复发率等八项指标。结果EVLT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数量、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六个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而手术前后主观感受改善程度、1年复发率与传统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VL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不留手术瘢痕,有望代替传统手术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扩大了传统手术的适应证。同时,EVLT还具有良好的卫生经济学前景。  相似文献   

18.
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32例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其疗效。其中男73例,女59例,年龄5~26岁,平均11岁。均表现为不对称性臀肌挛缩,单侧37例,双侧95例。明显跛行89例,明显双下肢不等长78例;X线片示骨盆倾斜97例,股骨颈干角增大11例。采用经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及运动锻炼治疗。结果 术后双下肢相对长度等长118例,相差0.5~1.5cm 13例,相差3cm 1例。综合治疗后获随访3个月~14年,根据刘国辉等疗效评定标准,优118例,良13例,差1例,治愈率99.2%。结论 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是双下肢臀肌挛缩程度不对称的结果。采用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运动锻炼是治疗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