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芬太尼用于全麻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择期乳腺癌根治术行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布托啡诺配伍芬太尼组,B组为曲马多配伍芬太尼组。记录并比较术后4、8、16、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舒适度评分(Bruggman comfort score,BCS)及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VAS评分和自主按压次数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4、8、16、24 h BCS及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其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是全麻术后镇痛治疗的良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隆乳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术后短期留院观察,行硅胶假体隆乳手术的患者90例,ASA I~I I级。静脉复合气管插管麻醉手术后,随机将要求镇痛的患者分为芬太尼自控镇痛F组、酒石酸布托啡诺自控镇痛B组,开始自控静脉镇痛;拒绝实施术后镇痛的患者作为对照C组,观察患者术后24h内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酒石酸布托啡诺自控镇痛B组与芬太尼自控镇痛F组镇痛效果显著。B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B组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布托啡诺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能的比较。方法选择行胃癌根治的患者232例,ASA为Ⅰ~Ⅱ级。将232例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静脉自控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9例。其中布托啡诺组分为6个小组,分别是布托啡诺浓度为0.004%、0.005%、0.006%、0.007%、0.008%和0.009%的A1、A2、A3、A4、A5和A6组。对照组分为2个小组,分别是吗啡浓度为0.025%的B1组以及传统方法治疗B2组。在胃癌根治术后1d观察患者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舒适度评分、镇静度评分、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与PCIA的总按压频率次数和实际用药情况。结果①A3~A6组以及B1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2和A1、A2组,而BCS的评分要高于B2和A1、A2组(P〈0.05)。②A3~A6组的PCIA总压次数明显低于A1、A2组,然而用药量远远高于A1、A2两组(P〈0.05)。③B1组患者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发生频率远远高于A1~A6以及B2组患者(P〈0.05)。A6组患者的嗜睡程度最高。A1、A2组需要其他镇痛药物辅助,镇痛效果才能达到A3~A6组。结论布托啡诺的浓度为0.006%、0.007%时,以0.0022~0.0026mg/(kg.h)的速率给药,负荷剂量为0.005mg/(kg.h)的静脉PCIA会获得最佳的镇痛疗效,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极低,可以应用于相关临床疾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术前给予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隆乳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8—2014-8间,选择ASA分级I~II级,静脉全麻下行硅胶假体隆乳需术后镇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术前给药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0例;A组术前30min给予酒石酸布托啡诺20μg/kg静脉滴注,B组术前给于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结果:A组患者手术后48h内各观察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5)。A组患者术后48h内PICA按压总次数、镇痛药用量、镇痛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术前给予布托啡诺行超前镇痛增强自控镇痛的效果,减少镇痛药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镇痛的质量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布托啡诺与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芬太尼、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ASAⅠ或Ⅱ级的腹部或下肢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芬太尼组(F组)、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组(BF组),术毕按三种方案实行PCIA。在PCIA开始后4、8、12、24、48h观察并记录镇痛、镇静效果、病人自控镇痛(PCA)给药次数、监测数据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PCIA方案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和镇静目的,但12h内B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高于F和BF组(P<0.01),4h内F组、4~8h之间B组需要更多的PCA给药次数。BF组不仅镇痛、镇静效果满意,恶心、呕吐和头晕的发生率也较低。结论布托啡诺与芬太尼联合应用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持续背景输注不同剂量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疤痕子宫产妇再次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探讨较适宜的合理用药剂量。方法选择疤痕子宫指征择期行剖宫产产妇180例,年龄22~40岁,体重50~80 kg,ASAⅠ或Ⅱ级,采用数字表法将产妇随机分为三组:术后镇痛泵酒石酸布托啡诺含量100μg/ml(A组),术后镇痛泵酒石酸布托啡诺含量120μg/ml(B组),术后镇痛泵酒石酸布托啡诺含量140μg/ml(C组),每组60例。PCIA参数设置:持续背景剂量2.5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20 min。记录术后4、8、12、24、48 h VAS疼痛评分。记录排气时间、泌乳开始时间、产妇满意度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术后8、12、24 h C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2、24 h B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多于B组、C组(P0.05)。B组产妇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A组、C组(P0.05)。三组排气时间、泌乳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术后宫缩痛时,120μg/ml布托啡诺持续背景2.5 ml/h输注,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不增加围产期风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布托啡诺在术后镇痛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105例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芬太尼镇痛组(Ⅰ组),曲马多镇痛组(Ⅱ组)和布托啡诺镇痛组(Ⅲ组),比较术后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结果三组均获得了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其中Ⅰ组术后4h VAS和术后24h D1/D2值分别小于Ⅱ组(P〈0.05)。头痛头晕Ⅱ组多于Ⅰ组(P〈0.05)。排尿困难Ⅲ组少于Ⅰ组(P〈0.05)。OAA/S评分Ⅲ组分别大于Ⅰ组和Ⅱ组(P〈0.05或P〈0.01)。结论布托啡诺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是一种有效术后镇痛药物,副作用较少,但嗜睡副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羟考酮复合布托啡诺用于二次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二次剖宫产产妇60例,年龄25~40岁,孕周37~40周,体重65~85 kg,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羟考酮复合布托啡诺组(OB组)和布托啡诺组(B组),每组各30例。胎儿娩出后,OB组静脉缓慢注射0.1 mg/kg羟考酮注射液,B组静脉缓慢注射0.02 mg/kg布托啡诺注射液,关腹时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产妇术后2、4、8、12、24 h切口痛以及宫缩痛的VAS疼痛评分;评估术后镇痛满意度;记录术后24 h内PCIA按压次数,初乳时间及0~4 h、4~12 h和12~24 h各时间段哺乳次数;记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术后2、4、8、12、24 h OB组切口痛以及宫缩痛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镇痛期间PCIA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 OB组镇痛满意度2分的产妇比例明显少于B组,OB组镇痛满意度4分的产妇比例明显多于B组(P0.05);OB组术后初乳时间明显早于B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羟考酮复合布托啡诺用于二次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好,产妇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少,并可促进产后早期泌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芬太尼组(F组)及芬太尼联合曲马多组(FT组),分别接受持续静脉镇痛。记录并比较术后48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术后镇痛效果VAS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hF组和B组的VAS明显低于FT组(P<0.05);术后12h,B组的VAS仍低于FT组(P<0.05)。B组术后0.5、6、12h 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FT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可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10.
探讨布托啡诺用于非机械通气普通外科术后重症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收集120例普通外科术后入住ICU且未使用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其中70例接受布托啡诺镇痛治疗(布托啡诺组),50例接受芬太尼镇痛治疗(芬太尼组)。观察并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评分)、生命体征(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和动脉血气分析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芬太尼组相比,布托啡诺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P<0.05)。对于普通外科术后非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的镇痛效果相当,但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疆维族和汉族间民族差异对患者脊柱手术后镇痛药量和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94例,并按民族分为两组:汉族组(H组)和维族组(U组),每组各47例。术后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并比较术后6、12、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say镇静评分、生命体征、副作用、48h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总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Ramsay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总用量[(21.8±6.8)、(13.2±3.0)次和(1203±217)μg]均明显多于H组[(12.5±3.2)、(7.9±2.6)次和(793±138)μg](P〈0.05);与H组7例(15%)比较,U组12例(27%)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增多(P〈0.05)。结论维族与汉族患者术后静脉镇痛芬太尼需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用量应考虑民族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对高龄患者静脉麻醉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2例,年龄70-8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卡肌宁(瑞芬太尼组,n=16)及芬太尼+丙泊酚+卡肌宁(芬太尼组,n=16)行麻醉诱导维持。术后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自我陈述时间,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h、24h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瑞芬太尼组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陈述自己姓名时间均明显早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2h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评分两组较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用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隆胸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女性隆胸手术患者40例,年龄23—42岁;体重45—67kg;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组(A组,n=20)与喉罩组(B组,n=20)两组,A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2mg、丙泊酚2.0—2.5mg/kg、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插入气管导管;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丙泊酚2.0~2.5mg/kg诱导,插入普通型喉罩,两组均接麻醉机行IPPV模式控制呼吸,两组均以微量泵持续泵入丙泊酚6~9tLg/(kg·min),瑞芬太尼0.1—0.15μg/(kg·min)维持麻醉,A组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用药,待受术者呼之能应,呼吸良好时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气管内插管和喉罩置入时间及置人情况、监测病人麻醉前(11D)、插管(插喉罩)后即刻(T1)、分离胸部肌肉时(他)、植入假体时(T3)、喉罩和气管导管拔除后即刻(T4)时的MAP、HR及SpO:的变化、通气状态以及操作时及术后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A组1次成功完成气管内插管率与B组1次成功置入喉罩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诱导时芬太尼用量显著多于B组(P〈0.05);A组气管内插管后即刻(T1)以及拔管后即刻(rr4)的MAP及HR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分离胸部肌肉时(T2)与植入假体时(T3)SBP、DBP、MAP和HR值均低于麻醉前,而B组T1、T2、T3时均较诱导前低(P〈0.05);T4与诱导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插管时发生口腔粘膜出血及术后发生咽喉疼痛及呛咳的患者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与气管内插管全麻相比,喉罩通气全凭静脉麻醉施行隆胸手术,麻醉效果更满意、循环更稳定、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舒适。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149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术73例,开腹手术7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常规放置胃管,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24、48及72h血浆胃动素(MTL)水平,并观察术后肠鸣音恢复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术前两组血浆MT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24、48h血浆MT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72h基本恢复正常(P=0.353);开腹手术组术后24、48及72h血浆MTL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腹腔镜手术组48、72h血浆MTL水平显著高于同时期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较开腹手术组明显提前(P〈0.01).开腹手术组术后需重插胃管的患者明显多于腹腔镜手术组(P=0.043).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缓解UPPP术后吞咽痛的有效方法。 方法:择期行UPPP患者36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全部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鼻腔插管。术毕患者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术后两组PCA用药为:芬太尼(10μg/m1).含恩丹西酮8mg.总量100ml。预充量4ml,背景速度2ml/hr,PCA量2ml,锁定时间15分钟。A组为单纯PCA组,B组除PCA镇痛外,术后患者吞咽痛时自行用双氯酚酸钠咽部创面喷雾。术后6、12、24、48小时观察安静及吞咽时的疼痛VAS评分.同时记录术后各时间段间PCA按压次数.及恶心呕吐情况。 结果:安静时VAS评分.相同时刻组间比较、组内各时刻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吞咽时VAS评分,相同时刻组间比较,B组均小于A组(P〈0.05),组内各时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CA按压次数.B组按压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1)。术后恶心呕吐A组较B组多见(P〈0.05)。 结论:芬太尼静脉PCA可适度缓解UPPP术后安静状态时疼痛。但无法解决患者吞咽痛,加用双氯酚酸钠局部喷雾可明显减轻患者吞咽时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比洛超前镇痛用于小儿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2-5岁A5AⅠ-Ⅱ级腹腔镜下行疝囊腹壁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以静注氯胺酮、咪唑安定为基础麻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30例,手术前5分钟静注氯胺酮、芬太尼。氟比洛芬酯(F)组30例、手术前5分钟静注氨胺酮、芬太尼及氟比洛芬酯。两组患儿术中根据生命征变化情况静注小剂量芬太尼。患儿入睡后常规面罩给氧,术中连续监测HR、R、SBP、DBP、SpO2、观察两组患儿术毕清醒时间,清醒后躁动的发生率,及术中静注芬太尼的例数。结果:两组患儿术中安静,肌松良好,能满足手术要求,C组气腹后HR、SBP、DBP高于气腹前(P〈0.05),但沿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F组术中生命征平稳(P〈0.05),术中C组R减慢(P〉0.05)。两组SpO2为98%-100%,无差异,F组术中须静注芬太尼的例数少于C组,苏醒时间C组明显长于F组(P〈0.05),且醒后躁动的发生率比F组高(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手术时间较短的腹腔镜小儿手术效果确切,术中生命征平稳,术毕苏醒快,可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Berman airway在经口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ASAⅠ-Ⅱ级,年龄25—55岁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A组辅用Berman airway(n=30),B组未辅用Berman airway法(n=30)。麻醉前进行气道评估分级(Ⅱ-Ⅲ级),并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1min(T3)、3min(T4)的收缩压(SBP)、心率(HR)以及声门暴露、送管、插管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A组声门暴露、送管及插管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比较:组内比较,A组SBP、HR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T2时间点SBP、HR较T1时升高(P〈0.05),与其它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B组他时SBP、HR均高于A组(P〈0.05),其余各时点比较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咽痛2例(6.7%),B组8例(2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中应用Berman airway,可缩短插管时的声门暴露时间及插管时间,使送管更加顺利,并提供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凯纷在痔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将痔术后60例分为芬凯组和芬脂组各30例,两组在应用芬太尼和赛格恩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凯纷和脂肪乳。结果显示,术后4h、8h、24hVAS评分芬凯组均低于芬脂组(P〈0.05),不良反应率也低于芬脂组(P〈0.05),芬太尼用量和PCA次数均明显低于芬脂组(P〈0.05)。结果表明,痔术后应用凯纷后明显增强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减少芬太尼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在乳腺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协会分级I一Ⅲ级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复合静脉麻醉,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患者按均衡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3例)术后仅行芬太尼静脉镇痛,研究组(63例)术后采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静脉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24及48h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不良反应发病率。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1大、第7天观察患者T细胞亚群和IL-2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各时间点,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镇静效果评分明显高于时照组(P〈0.05)。两组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术后第1天,研究组与对照组CD4+、CD8+T细胞、CD4+/CD8+、IL-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对照组CD4+、CD4+/CD8+、IL-2分别为(45.68±5.82)%、(1.45±0.25)、(1.51±0.37)μg/L,研究组CD4+、CD4+/CD8+、IL-2分别为(52.35±6.34)%、(1.82±0.31)、(1.75±0.48)μg/L,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4+、CD4+/CD8+、IL-2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和研究组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26.25±3.37)%、(21.23±2.78)%,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可以提高静脉镇痛的效果,减少静脉镇痛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改善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依托咪酯诱导气管内插管时脑氧供需平衡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4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艾司洛尔(A)组和对照(B)组,每组各12例。A组全麻诱导应用依托咪酯、咪达唑仑、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并在插管前30s静注艾司洛尔1mg/kg;B组除不用艾司洛尔外,其他与A组相同。分别于全麻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即刻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检测血糖、血乳酸盐及血气,记录MAP和HR;并计算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葡萄糖摄取率(GluER),脑动-静脉血乳酸盐浓度差(Da-jvLac)。结果:与诱导前比较,A组插管后即刻MAP、HR无显著变化(P0.05),SjvO2增高、Da-jvO2和CERO2降低(P均0.05);B组插管后即刻MAP、HR及SjvO2明显增高(P0.01),Da-jvO2和CERO2显著降低(P0.01)。B组插管后即刻MAP、HR及SjvO2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而Da-jvO2和CERO2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GluER和Da-jvLac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麻醉诱导时给予艾司洛尔1mg/kg可减轻依托咪酯诱导气管内插管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但不影响脑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