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低血液ALT报废率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09-2309
目的:探讨降低血液ALT报废率的方法。方法:改进ALT初筛设备和操作方法并将初筛与复检设备定期进行比对。比较改进前后ALT报废率。结果:改进前后ALT报废率分别为1.59%和0.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84.38,P〈0.01),改进后ALT报废率明显下降。结论:改进初筛设备和操作方法并进行设备比对能够降低血液ALT报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目前本中心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率有所增高的趋势,对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合理分析,探讨降低血液报废方法。方法对2006~2010年海南省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全血和红细胞总体报废率为4.84%,其中ALT报废率为1.99%,是导致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另外,5年制备血浆总体报废率为9.20%,其中脂肪血浆报废率为5.29%,是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献血前的咨询、献血前的宣传、初筛检测以及建立安全和定期的献血群体是降低血液报废,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血液不必要浪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2010-2013年克拉玛依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针对报废原因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液浪费。方法 2010-2013年本站无偿献血的报废血液共计1 707 U,按原因、血液感染性指标和血型做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报废原因按分类排位,前3位分别为:脂肪血、检测不合格和过期报废,随后是其它原因、不足量和破袋。因检测不合格的报废率依次为:ALT抗-TPHBs Ag抗-HCV抗-HIV;报废率按血型分类依次为:B型A型O型AB型。结论通过分析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通过加强无偿献血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力度、注重献血前咨询、增加初筛项目和改进试验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血液成分制备等措施,可达到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的统计分析,探讨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充分利用血液资源。方法 对本市1999-2005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造成报废的原因加以分析。结果 盐城市中心血站1999~2005年血液总报废率为3.61%.检测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报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LT〉梅毒〉HBsAg〉抗-HCV〉抗-HIV〉过期〉其他.第三季度报废率高于其他3个季度.亦以ALT报废率为高。结论 血站应采取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无偿献血者.建立固定的自愿献血队伍.对献血者进行血液传染指标筛查.根据临床用血需要采集和储备血液.加强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等多种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1-2015年溧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情况,分析其趋势变化,寻找应对措施,在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通过血站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并统计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相关数据,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了解可能的趋势变化。结果 5年来溧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脂肪浆和检验不合格,检验不合格报废中2011年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主,2012年2月开始全面开展采前筛检后,总报废率明显下降(χ~2=70.16,P0.05);传染病检测项不合格报废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梅毒螺旋体抗体(0.8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0.56%)丙型肝炎抗体(0.4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0.07%)。结论降低血液总报废率的主要有效措施为:献血前采静脉血标本离心后,速率法检测ALT并判定血浆的脂肪程度,对中、重度脂肪浆和ALT高于标准的献血者作好延期献血的合理解释,可同时降低脂肪浆和ALT的报废率。加强血站质量管理,制订合理的采供血计划,及时调剂库存超量血液,加强采血前的献血知识宣传,加大力度招募固定献血者,选择敏感度和特异性双优的试剂,加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并规范操作,控制好每个关键点等措施均可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近年来血液报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为巩固措施有效性及进一步降低血液报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采集的全血及成分血报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五年中非检测因素导致红细胞制剂的报废以不足量为主,血浆制剂的报废以脂血为主。检测不合格导致血液的报废率分别为2.54%、2.75%、1.90%、1.67%、1.41%。献血者ALT初筛改为速率法和罗氏干化学法,同时增加献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初筛后,ALT和抗-TP检测不合格率由1.29%、0.43%分别下降为0.65%、0.18%,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献血前进行ALT、HBs Ag和抗-TP筛查,是降低血液报废的有效措施。将脂血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可有效减少红细胞成分血的报废。血站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是降低非检测因素导致血液报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军队血站血液采集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后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血液采集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统计分析血站实施质量控制前后献血者满意度、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报废率及血液报废原因构成比的结果,从而了解所取得的成效。结果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后献血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由质量控制前的96.03%提高到99.22%;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41%低于控制前0.77%;血液报废率3.23%低于质量控制前4.91%,但血液报废原因所占比分析,其乳糜血和转氨酶(ALT)导致的血液报废比例较以前偏高。结论血液采集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后能有效降低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液报废率,同时也能提高献血者对血站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成果显著。但因乳糜血和ALT导致的血液报废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则提示在实施质量控制的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广泛普及献血前的相关知识,以减少因献血者饮食、休息等因素导致的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8.
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原因,以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周口市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4年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造成报废的原因加以分析。结果:血液总报废率为3.49%,其中血液检测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占89.67%,原因从高至低依次为ALT升高45.71%、梅毒阳性19.40%、HbsAg阳性14.24%、抗-HCV阳性13.75%、抗-HIV阳性8.21%等;管理不规范导致采血不能使用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占10.32%,其原因从高至低依次为是过期血袋密封不严、破损、标签缺失、血样不清等。结论:肝功能异常、梅毒感染、乙肝病毒携带者、HIV感染及管理不规范是我院输血科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对献血者进行血液传染指标筛查,根据临床用血需要采集和储备血液,加强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等可有效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9.
2008-2009年血液非正常报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堃  刘香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267-3267
目的掌握了解血液非正常报废现状,提出改进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2008-2009年血液采集、分离、制备和发放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非正常报废血液;采取自然沉降、离心和肉眼观察等方法,对血液质量判断、评估和报废。结果 2008年血液非正常报废率为0.44%,2009年血液非正常报废率为0.34%,2009年血液非正常报废率低于2008年。结论通过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分析,采取了相应措施,减少了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10.
ALT快速检测在无偿献血者初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献血前开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对降低血液报废率是否有效.方法 比较ALT筛查前后血液ALT报废率.结果开展ALT快速筛查后ALT报废率从未开展筛查的9.43%下降到2.35%.结论 开展献血前ALT筛查可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统计2005~2010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 6年来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2.36%,其中ALT不合格率1.06%,TP不合格率0.72%,ALT和TP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招募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加强献血前征询工作以淘汰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HBsAg、TP快速初筛,合格后再献血可大大降低不合格率,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本站2006—2017年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针对报废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的效果。并对报废原因制定相应的策略使血液报废率持续降低。方法统计过去12年的年均报废率及各报废原因的年均报废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对突出报废项目制定相应策略的效果。结果针对不同报废原因进行相应的预防策略,使本站的血液报废率随着采血量的增高而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血液的总报废率由2006年的6.97%下降到2017年的1.84%(P0.01),其中ALT和过期血与年份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752和-0.912(P0.01);血量异常和破袋血和离心破损与年份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682和-0.642和-0.651(P0.05)即随着年份增长以上原因的报废率均在降低;凝块血和意外抗体与年份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922和0.934(P0.01)即随着年份增长两者的报废率均在升高。其余各项原因的报废比例较低,各年份差异在统计学上也无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的血液报废原因采取由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会显著降低血液报废率,提升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采供血效率,持续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通过运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统计方法监控血液报废趋势,以柏拉图分析血液报废原因及占比,按照二八原则对血液报废主要原因进行鱼骨图分析,进而采取质量改进和纠正、预防措施从而持续降低血液报废率。结果经历年持续以质量统计方法监控、分析血液报废趋势,持续纠正预防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明显降低了血液报废率,血液报废率由2006年的11.3%降低到2015年的2.5%。结论运用质量统计方法监控、分析血液报废趋势,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采供血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无偿献血工作中,ALT是献血者健康检查的主要项目之一。由于ALT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中,一些疾病和非疾病因素均可造成ALT升高,致使采集后的血液大量报废,造成血液资源较大损失,也影响献血者的献血热情[1,2],针对献血者ALT的主要报废原因,笔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血液报废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家界市中心血站血液报废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采取合适措施减少血液报废的方法,以便充分利用血液资源。方法 比较我市1999-2004年各年间血液报废情况及站内、站外采集血液的报废情况,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结果1999-2004年我站血液平均报废率为5.66%。检测不合格是报废的主要原因,HBsAg不合格是检测因素报废的主要原因,其次为ALT、梅毒不合格,过期是非检测因素报废的主国原因.其次为破袋、溶血、脂血。站外采集的合格血液过期、溶血报废率显著高于站内采集血液。结论 为减少血液报废,节约血源,要从采血计划、筛检、血液管理等相关环节采取多种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本市中心血站近5年血液报废情况,探讨减少血液报废的相关措施及策略,努力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方法 对本站2018—2022年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并根据检测不合格和非检测不合格2类报废原因分别进行大数据分析。结果 2018—2022年本站血液总报废率为9.57%(94 273/985 178),各年份间总报废率有差异(P<0.05)。非检测不合格是本站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其中乳糜血占比最高为7.27%(71 661/985 178)。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ALT(0.49%,4 795/985 178)>抗-TP(0.23%,2 263/985 178)>抗-HCV(0.14%,1 354/985 178)>HBsAg(0.13%,1 285/985 178)>抗-HIV(0.12%,1 140/985 178)。男性ALT不合格率(0.63%,1 993/317 437)明显高于女性(0.19%,388/209 601)(P<0.05);18—25周岁ALT不合格率占ALT总不合格率55%(0.49/0.89),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4-2018年芜湖地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临界值2次变更前后血液报废率变化,探讨ALT检测值的高低与HBV、HC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本单位2014-2018年献血者标本ALT临界值2次变更前后ALT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302例ALT单项不合格标本的核酸检测结果,探讨ALT与HBV、HCV阳性的相关性。结果男、女ALT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独提高男性临界值至50 U/L和男、女临界值均提高至50 U/L后,ALT报废率分别由3.55%下降至2.27%和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阴性组和阳性组ALT不合格率分别为1.51%和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阴性组和阳性组ALT不合格率分别为1.50%和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2例ALT单项不合格标本的HBV、HCV核酸检测结果均阴性。结论调高临界值后血液报废率大大降低,为了在血液报废和输血安全这两方面寻找平衡,建议再次提高临界值或单独提高男性临界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血液报废因素的分析,采取恰当措施杜绝或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按国家卫生部卫医发(2000)第448号《血站基本标准》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标准进行合格血液及报废血液的判定。结果4年共采集血液63408单位,报废2418单位,报废率为3.81%,混合无偿献血模式血液报废率4.75%最高,自愿无偿献血模式血液报废率4.24%次之,计划无偿献血模式血液报废率1.82%最低,月份之间血液报废率无显著规律,但差别较大;血型报废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O型、A型、B型、AB型;抗-TP阳性和ALT增高造成血液报废率分别是1.73%、0.93%,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是血液报废的两大主要因素。结论加强献血知识的宣传,严格筛选献血者,坚持献血者身份和指纹识别,强化血站全面质量管理,是避免或减少血液报废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1年至2013年江门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血液的报废率,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至2013年各年度江门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项目报废的数量及报废率与非正常因素报废的数量及报废率。结果2011年至2013年不合格血液报废率分别为6.15%,7.23%,5.15%,2013年报废率相比2011年,2012年有所下降,其中主要是检测阳性报废率下降的原因;实行献血前ALT筛查也明显降低了ALT不合格报废率,报废率降低了7%左右;2013年因非正常因素采血不足量导致报废的血液相比2011年,2012年也有所减少。结论采供血过程的各个环节控制可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我国采供血机构要对采回的血液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ALT)2遍速率法检测,为了避免采集血液因ALT原因报废过多,多数血站采取了街头用干式化学法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前ALT筛查,从而尽可能的减少ALT的报废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初筛后的血液在采血后仍然有一定比例的报废,为了探讨其原因,我们对速率法、干式化学法进行了比对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