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他莫昔芬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100例MHD女性患者按有/无骨质疏松分为A组(n=60)与B组(n=40),再将A组随机分为A1组(n=30,服用他莫昔芬、骨化三醇和碳酸钙)与A2组(n=30,不服用他莫昔芬,余同A1);观察治疗前后(12个月)患者疗效、副作用及血清雌二醇(E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等指标的变化;并以E2、BMP-2水平对入组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A1组疗效显著优于A2组(P<0.05),两组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E2、BMP-2水平显著低于B组,治疗后A1组E2、BMP-2水平显著高于A2组(P<0.05),治疗前后iPTH、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提示治疗前A组及治疗后A2组iPTH与BMD值呈负相关(P<0.05),E2、BMP-2、Ca与骨密度(BMD)值呈正相关,且E2、BMP-2对BMD值影响最大.B组及治疗后A1组各指标与BMD值无线性回归关系.ROC曲线提示E2、BMP-2与入组患者BMD值关系密切.结论 他莫昔芬可能是通过提高MHD女性患者体内E2、BMP-2水平从而安全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且E2、BMP-2是影响MHD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跟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透析相关的临床因素及骨代谢、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MHD患者459例。记录MHD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时间、透析治疗方式、使用肝素类型、心血管疾病、主动脉钙化情况。同期检测患者治疗前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碳酸氢根(HCO_3~(2-))水平,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情况。使用美国Sahara超声骨密度仪进行跟骨BMD测量。结果低通量透析患者较高通量透析患者BMD降低(P0.05),有主动脉钙化患者较无主动脉钙化患者BMD降低(P0.01);不同透析时间之间、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之间BMD无明显差异。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BMD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心血管疾病组与无心血管疾病组之间BMD无统计学差异。血磷及A1b水平与BMD呈正相关(r=0.136,P0.01;r=0.148,P0.01)。女性、年龄≥60岁、低通量透析、有主动脉钙化的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0.92,95%CI 0.892-0.949)、女性(OR=0.376,95%CI 0.203-0.697)、主动脉钙化(OR=0.01,95%CI:0.000-0.213)是MHD患者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透析治疗方式、血管钙化可能是影响骨密度的因素,血磷和白蛋白水平在骨的生物学功能和骨的矿化过程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龄、女性、主动脉钙化可能是MHD患者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铁过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234名绝经后妇女按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分为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分析铁过载对年龄、绝经年数、血钙(Ca)、磷(P)、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肝肾功能、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炎症反应、BM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AL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和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PINP)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血清铁蛋白(Fer)显著升高(P<0.05)。Fer水平与BMD呈负相关(P<0.05)。TRACP-5b水平在骨质疏松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症组的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骨质疏松组血清β-CTX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骨质疏松组的PI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更重要的是,血清Fer和PINP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血清Fer和β-CTX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铁过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受检人群的指骨骨密度(BMD)情况,为骨质疏松的防治计划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健康快车活动在2011年6月至2011年7月在浙江省对2510名志愿者(男性734人,女性1776人,年龄范围20~85岁,平均为55.62±14.13岁)的指骨骨密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受检人群骨量峰值出现在35~40年龄组,男性>65岁和女性>50岁BMD低于35 ~ 40年龄组(P<0.05);三指骨骨密度有差别,MP3> MP2> MP4(F =493.647,P=0.000);男性BMD高于女性(F=788.027,P=0.000).男性20~40年龄组骨质正常占86.32%,50~60年龄组骨质正常为80.86%,而到70~85年龄组骨质正常只有56.02%;女性20~40年龄组骨质正常占88.51%,50~60年龄组骨质正常为52.29%,而到70 ~ 85年龄组骨质正常只有13.27%.结论 浙江省受检人群的指骨BMD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其中女性>50岁指骨BMD呈直线下降趋势,应加强对这一人群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指骨骨密度仪简易、快速、便携、有效,作为普查工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中老年人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tic fracture,OPF)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10例(男85例,女125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体检中心,年龄46-90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腰椎1-4(Total)(BMD-L)、髋部(Total)(BMD-H)、股骨颈(BMD-N)骨密度和血清25(OH)D、Hcy、钙、磷、镁、碱性磷酸酶。210例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应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分别对男性和女性血清25(OH)D、Hcy与BMD及OPF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男性和女性骨质疏松组25(OH)D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等潜在混杂因素后,25(OH)D与男性BMD-L(P=0.064)、BMD-H(P=0.073)和女性BMD-H(P=0.072)近似正相关;25(OH)D20 ng/m L时,男性25(OH)D与BMD-N呈显著正相关;25(OH)D15 ng/m L时,女性25(OH)D与BMD-L和BMD-N呈显著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25(OH)D每增加1 ng/m L骨折风险降低12.8%。女性Ln Hcy在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和P=0.020)。女性Ln Hcy与BMD-N呈负相关,校正年龄后不相关。男性和女性Ln Hcy和25(OH)D均不相关。结论 25(OH)D在不同范围时,大连地区中老年男性和女性25(OH)D与各部位BMD不同程度正相关。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中老年女性OP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cy不是女性发生OPF的危险因素(女性Hcy和OPF不相关),女性高Hcy与低BMD有一定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可能与增龄有关。男性Hcy与BMD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性别及年龄因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指标、血清骨保护素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9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的不同,将本组92例患者分为男性组36例和女性组56例;根据年龄的不同,将92例患者按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分为40~50岁组38例,50~60岁组27例,60~70岁组17例,>70岁组10例。分别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BGP、ALP)、血清骨保护素(OPG)及骨密度(BMD)进行检测,统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阶段患者各指标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 男性组患者平均BGP、ALP、OPG指标水平均低于女性组(P均<0.05),平均腰椎正位、右股骨颈BMD均高于女性组(P均<0.05)。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 BGP、ALP、OPG指标水平逐渐升高(P<0.05);同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腰椎正位、右股骨颈BMD指标值逐渐下降(P<0.05)。结论 性别及年龄是影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代谢指标、血清骨保护素及骨密度指标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其影响机制的分析可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了45例女性RA患者和45例女性正常人的前臂、腰椎2~4以及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骨矿含量,并同时测定握力、关节功能、X线分期、关节压痛数和肿胀数、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以健康评估表HAQ积分表示)和血沉、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结果女性RA患者中除股骨Ward区骨量丢失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测定部位的BMD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45例女性RA患者中发生骨质疏松较非骨质疏松组年龄更大(P<0.005),关节功能更差(P<0.01),HAQ积分更高(P<0.05),握力更低(P<0.05),CRP更高(P<0.05).女性RA患者中服用糖皮质激素组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组间BMD及OP发生情况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绝经后女性RA患者的骨量丢失较绝经前明显(P<0.05);除桡骨远端外,绝经后患者各测定部位BMD均低于绝经前患者(P<0.05).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年龄:OR=1.085[(1.019-1.156),P=0.011]和关节功能:OR=4.828[(1.368-17.039),P=0.014]为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女性RA患者的总体骨量变化与正常人相近,但股骨Ward区的骨量丢失明显高于正常人.其BMD的降低和OP的发生与年龄、绝经和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跟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探讨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北京市延庆县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104例,以8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应用跟骨超声骨密度仪进行跟骨密度测定,同时测定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钙、磷、碱性磷酸酶等,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HD患者跟骨BMD较健康人群明显减低(-1. 84 ± 1. 02 vs -0. 73 ±1.24,P = 0. 045); MHD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8. 85%,骨量减少为59. 62% ;性别对BMD减少没有影响,糖尿病患者的BMD明显减少(χ2 =3.931,P = 0. 047)。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随着年龄增加,患者骨密度减低,二者呈负相关(r = -0. 198,P =0.036)。结论 MHD患者跟骨密度比正常人群明显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高,罹患糖尿病和年龄增加都使跟骨密度减低,应积极加强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水平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检测,探讨血清M CSF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BMD的关系,以及影响BM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8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入选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红蛋白、血钾、血磷、血钙、甲状旁腺素、尿素氮、尿酸和血肌酐的情况。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透析前血清M-CSF浓度。用骨密度仪检测所有患者BMD,结果以T-Score表示。Spearman分析BMD、M-CSF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按照BMD值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密度正常组,分析不同组别中BMD值与M-CSF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患者M-CSF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56,P=0.0264),与性别(r=0.3701,P=0.0041)呈正相关,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更高。②观察组M-CSF与BMD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按照T-Score分组后,骨质疏松组M-CSF与BMD呈负相关(r=-0.3842,P=0.0522);骨密度正常组(r=-0.1324,P=0.3490)和骨量减少组(r=-0.029 99,P=0.4501)M-CSF与BMD无明显相关。结论 M-CSF与BMD呈负相关,随着血清M-CSF水平的升高,骨密度逐渐下降,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M-CSF水平升高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2200例指骨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采用X线放射吸收法测定指骨骨密度(BMD)的结果及在适用人群普查的可行性.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随机对2200例各年龄段男、女性进行BMD测定.结果人体40岁以后骨中BMD(患者3根手指相对BMD的平均值)逐渐减少;男性50岁以后有20.40%的人为骨量减少,22.25%的人为骨质疏松;女性50岁以后有28.99%为骨量减少,29.97%的人为骨质疏松.结论采用指骨BMD所获的测定结果符合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的发病率,可以对4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普查,针对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之间的关系。方法将95例 MHD患者分为心血管疾病组(CVD组)55例和无心血管疾病组(NCVD组)40例;另选3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 Hcy、血清BNP、血肌酐(SCr)、血糖(glucose,GLU)、血白蛋白(albumin,Alb)、血脂并进行比较。结果 MHD患者血浆 Hcy [(26.89&#177;10.12)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05&#177;2.53)μmol/L](P〈0.01);血清 BNP [(1275.02&#177;1123.94)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57.82&#177;34.61)pg/ml](P〈0.01);其中 CVD 组血浆 Hcy[(31.73&#177;10.18)μmol/L]高于 NCVD 组[(20.24&#177;5.01)μmol/L](P〈0.01);血清 BNP [(1957.49&#177;1001.83)pg/ml]高于 NCVD组[(336.61&#177;308.22)pg/ml](P〈0.01)。以健康对照组血浆 Hcy 均数+2倍标准差(x+2s)(13.11μmol/L)为95%可信度上限,超过此值确定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95例 MHD患者 HHcy发生率为87.37%(83/95);其中CVD组 HHcy占94.55%(52/55),NCVD 组占77.50%(31/40),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67%(2/30)(均 P〈0.01)。CVD 组和 NCVD 组 SCr、GLU、Alb 及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D组血浆 Hcy与 SCr、Alb呈正相关(r=0.380、0.354,P〈0.01),NCVD组血浆 HcyA与BNP、SCr、Alb呈正相关(r=0.341、0.337、0.389,P〈0.05),血清 BNP 与 Hcy、SCr 呈正相关(r=0.341、0.389,P〈0.05);血浆 Hcy、血清BNP与其余各血生化指标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 Hcy、血清BNP水平可作为 MHD患者CVD危险因素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对128例绝经后妇女进行年龄、身高、体重、骨密度(BMD)、血钙(Ca)水平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含量进行测定,观察骨质疏松症患者与骨关节炎患者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L1-4平均BMD:OP组与OA组、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A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Ca水平:OP组与OA组、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A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含量:OP组、OA组与正常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患者均有升高的趋势,骨质疏松能够加速骨关节的病变,而骨关节炎也能够加速骨质疏松的进程,二者呈现出相辅相成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量踝肱指数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血液净化中心17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进行问卷、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踝肱指数测量。以任何一侧踝肱指数〈0.90作为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断标准,分析其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率为12.8%(23/179),男女患病率无差异。年龄大于65岁患者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为18.9%,低于65岁患者为8.6%。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为18.7%,非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为7.7%。有脑血管疾病患者比无脑血管疾病患者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高(33.3%:11.3%,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为1.036-1.276,P=0.009)、慢性肾脏病病程(优势比1.003~1.018,P=0.007)、脑血管疾病(优势比2-202.19,P=0.011)为外周动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高,年龄、慢性肾脏病病程及脑血管疾病史为此人群外周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设为透析组,10名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相应的生化指标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根据颈动脉内膜厚度,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和颈动脉硬化组。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显著负相关(r=-0.378,P〈0.05);而颈动脉硬化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明显高于正常人,其浓度与动脉硬化程度呈负相关,对其更深一步的研究有助于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提供更好、更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凝血功能、D-二聚体的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2例为观察组,并根据病灶大小分为大梗死组、小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分别对3组患者入院后次日晨测定血清Hcy、血脂、hs—CRP、凝血功能、D-二聚体。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cy、血脂、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PTT和T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Hcy水平与LDL、hs—CRP和血浆胁二聚体水平有一定相关性(r值分别为0.739,0.681和0.803,P〈0.01)。大梗死组、小梗死组血清Hcy、hs—CRP、LDL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大梗死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和小梗死组(P〈0.05)。脑梗死面积大小与血清Hcy、hs—CRP、LDL和血浆胁二聚体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604、0.587、0.515、0.333,P〈0.05或P-〈0.01)。结论:血清Hcy、hs—CRP、LDL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MHD患者90例,其中糖尿病组21例、非糖尿病组69例。检测2组透析前、后血压、心率、相关血生化指标以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1,84-PTH、25一羟一维生素功,比较2组血管钙化情况,探讨糖尿病组患者血管钙化的相关因素。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透析前血肌酐较低,三酰甘油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P〈0.05)。糖尿病组iPTH达标率高于非糖尿病组,而钙磷乘积低于后者(P〈0.05)。糖尿病组钙化发生率和钙化积分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对糖尿病MHD患者,血管钙化积分与糖尿病病程、慢性肾脏病(CKD)病程、透析时间、iPTH、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1、0499、0.652、0.727和0.564,P值均〈0.05)。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患有糖尿病的MHD患者有较高的血管钙化发生率及较重的血管钙化程度;其中糖尿病病程、CKD病程、透析时间、iPTH、ALP可能参与糖尿病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53例,根据其ABI值分为2组:正常ABI组(ABI≥0.9)32例,低ABI组(ABI〈0.9)21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血脂、肾功能、血清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将ABI与年龄、hs—CRP、IL-6、TNF-α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2组患者血压、血脂、肾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ABI组Alb低于正常A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低ABI组hs-CRP、IL-6、TNF-α高于正常A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相关性分析显示,ABI与年龄、hs-CRP、IL-6、TNF-α呈负相关(r分别为-0.423、-0.531、-0.406、-0.466,P〈0.01),与Alb呈正相关(r=0.451,P〈0.01)。结论踝臂指数降低预示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对策。方法选择无精神病史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50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析与抑郁症状相关的因素,并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28.0%的患者有抑郁症状。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透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组内向性格、自费医疗、糖尿病肾病(DN)、透析顺应性低及C-反应蛋白(CRP)高、营养不良评分(MS)值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5,P〈0.01);血清白蛋白(SAlb)、尿素清除指数(Kt/V)明显低于非抑郁组(P〈0.05,P〈0.01);体重标准化蛋白代谢率(nPCR)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有效率85.7%。结论MHD患者产生抑郁症状的机率较高,抑郁症状与患者内向性格、自费医疗、糖尿病肾病、透析顺应性低、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性等因素有关,心理干预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g,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组分(HDL2-C,HDL3-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等指标。选择同期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TG、V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HDL2-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C、HDL3-C和LDL-C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G、VLDL-C水平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DL-C、HDL2-C明显增加(P〈0.01),而TC、HDL3-C和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左-卡尼汀通过降低血清TG、VLDL-C水平,提高HDL-C、HDL2-C浓度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叶酸干预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颈动脉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改变情况,旨在探讨叶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 MHD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叶酸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普通低通量透析器透析,每周3次,每次4h,常规降压、纠正贫血、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处理,以及口服维生素 B121mg/d,叶酸组口服叶酸15mg/d,疗程为6个月,所有患者进入观察前及干预治疗半年后于透析前10 min,抽取空腹血10ml,比较治疗前后2组间Hcy值,并超声测量IMT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半年后叶酸组 Hcy水平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 Hcy 水平变化不明显(P〉0.7);且2组治疗半年后Hcy比较。②叶酸组治疗半年后颈动脉IMT值差异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半年后IMT值明显升高(P〈0.05),且半年后2组IMT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组经干预治疗后 Hcy水平明显下降,而颈动脉 IMT值变化不明显;对照组 Hcy变化不明显,而颈动脉 IMT明显升高,提示 Hcy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推测叶酸可能通过下调 Hcy水平,起到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情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